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在實戰中哪一種和棋比例高,易於下和,容易下成和局?
最好是基於大量的數據統計,純粹理論分析感覺並不和實際相符。
因為看過很多理論分析,有說中象和棋居多的,也有說國象和棋居多的。所以一直在打嘴炮啊,真正有說服力的我想是大量數據統計得出的結論吧,雖然這種統計很難。支持國象和棋居多的在理論上認為:1、國象存在長將和棋,中象長將要判負。2、國象存在無子可動的逼和,而在中象叫困斃判負。而支持中象和棋居多的在理論上認為:1、中象的將士象活動範圍受限,利守不利攻,而國象各子活動範圍無限定,利於攻殺。2、中象兵到底線大部分情況算廢了,而國象存在兵的升變,到底線的兵大大加強了攻擊力。
國際象棋大部分和棋其實都是博弈性質的,而不是局面性質的。
很多時候國際象棋玩家如果要實施一次規模龐大的戰略級攻擊,風險是非常高的。每一輪子力運動在集中突擊能力的同時也很有可能削弱自己的陣地防禦能力。這種情況非常普遍,例如阿根廷變例中,黑方對己方陣地的特殊布置使得自己在中心的突擊能力非常強,一但白方失誤,立刻會出現中心崩潰,然後被黑方高度機動的預置力量集火。相對的,白方也可以利用黑方傾斜的陣地來在後裔推進。擊潰因缺少力量而薄弱的陣地後,可以輕鬆從側翼牽制,反擊中心高度集中的黑方部署。高風險使得阿根廷並不在低級聯賽中受到青睞。
所以比賽里大部分情況就是,局面僵持,和了吧。反正也不可能全勝到冠軍,掉半分還能輪到弱一點的對手。
下到沒棋可下的和棋基本是菜鳥干出來的。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回答,分析式地和統計式地,前者需要在中象和國象都有豐富的經驗,相對主觀,後者只需要數據即可了,相對客觀, 而兩者又可以互為印證。下面主要從統計的角度用數據來體現,因為對國際象棋了解更多,也有更多數據,所以著重講國象。1. 國際象棋先是國際象棋,從比賽的數據分析,有人對超過八百萬盤對局做了分析(Draw Rate in Chess Tournaments),下圖縱坐標是和棋所佔的比例,橫軸是兩人等級分差(EIO difference),越大表示兩人水平差距越大, 而不同顏色標識的線表示兩人等級分的平均值(EIO average)體現了對局的水平。 關於等級分的概念參見Chess rating system, 和Elo rating system, 這裡只貼一張表Chess rating system幫助建立大概概念
Elo scales, 1978
| Rating | Category || ---------------:|:------------- |
|2700+ | World Championship contenders ||2500–2700 | most Grandmasters (GM) ||2400–2500 | most International Masters (IM) and some Grandmasters (GM) ||2300–2400 | FIDE Masters (FM) ||2200–2300 | FIDE Candidate Masters (CM), most national masters ||2000–2200 | candidate masters, experts (USA) ||1800–2000 | Class A, category 1 ||1600–1800 | Class B, category 2 ||1400–1600 | Class C, category 3 ||1200–1400 | Class D, category 4 |
|below 1200 | novices |下圖是作者統計的結果,這裡是基於超過八百萬盤比賽中的真實對局,我們可以看到在高水平的對抗中(等級分平均大於1800時), 就有兩者實力越接近和棋頻率越大的趨勢,而且這一趨勢隨著對局水平提高而提高,在頂級比賽中,實力接近的兩人有超過一半的對局結果為和棋除了真實的比賽,隨著國際象棋引擎的發展,有人也做了模擬對局結果的統計KCEC,國際象棋引擎自更深的藍與卡斯帕羅夫對抗之後,已經穩定地可以戰勝人(請搜索 hikaru nakamura vs rybka),當然國際象棋仍然沒有被solve(see: Solving chess)。
這些話題按下不表,此處的分析基於不同引擎之間的對局,簡單的結果如下,總體和棋比例約為24%:
Testing summary:
Total: 135,679 games
played by 202 programs
1398 CPU days (X2 4600+)
White wins: 55,227 (40.7%)
Black wins: 47,434 (35.0%)
Draws: 33,018 (24.3%)
White score: 52.9%
作者還對等級分差,對局水平對和棋的比例影響做了回歸,得到了如下結果
Draw rate = ? R.Diff / 32.49 [±4.85] + exp((Av.Rating ? 2254.7 [±85.7]) / 208.49 [±34.04]) + 23.87 [±0.76]
有興趣可以到原文查看KCEC
2. 中國象棋而中國象棋方面,數據沒有這樣詳實,我也相對了解地少,只找到下面一組數據http://www.gdchess.com/xqopening/xqolist.asp,包括5萬多局對弈按照不同開局的勝負平統計,最終結果和棋佔1/3左右 3. 分析和總結從上面數據我們其實已經可以發現,討論總體和棋比例並沒有意義。事實上和棋比例至少受到對弈水平和雙方差距的影響。即:- 二者實力越接近,那麼越容易和棋
- 對局本身水平越高,那麼越容易和棋
這其實很好解釋,如果我們把下棋看成兩位棋手是否能找到當下局面的最優解的遊戲,那麼高手就更容易發現最佳的走法,更少地犯錯誤,更充分地利用對方的錯誤。那麼實力接近的兩個高手就容易一直保持對局初始雙方的狀態,即大局上均勢。
當然這裡假設了在沒有下棋的時候先手後手是均勢的,同樣的,但事實上,我們都知道無論是中象還是國象,先手的都有一點優勢,關於這一點的討論就不在這個題目下了,其中關於國象的部分,大家可以參考wiki(First-move advantage in chess)而如果要比較中象和國象的話,我們還是能感覺到似乎國象的和棋更多些。我推測這或許是因為國象引擎發展的原因,可以幫助棋手分析,那麼總體上頂級對局的水平一定會越來越高,根據我們的理論,和棋也就多了。我對於中象以及中象引擎了解很少,但大抵是不如國象引擎的,這差別並不是因為棋類本身的複雜度(圍棋是複雜度阻礙引擎發展的例子),跟多地是研究投入的問題,期待中象引擎的發展。期待中象國象雙棲大神能夠進一步分析
數據我還真不知道去哪找。
中國象棋因為有純防守的子力,所以如果下到殘局,車馬炮數量相近的情況下,是較容易和棋的。國際象棋因為沒有純防守子力,王也可以參戰,並且有兵的升變機制。所以在殘局中和棋的概率反而會降低,以較好陣型進入殘局的一方經常可以獲勝。國際象棋的和棋多發生在中局。暫無中國象棋的數據.國際象棋而言,chessbase的1000萬局統計數據是白勝約40%黑勝約30%和棋約30%還是和棋率蠻高的
個人認為中國象棋和棋率更高,因為中國象棋中很多子都是純防守用的。比如士、象等。
當然如果統計高水平職業棋手比賽的話,這兩種棋和棋率都不低。因為先手優勢的問題,導致高水平比賽中後手一方很難保持積極態勢。而且隨著計算機進入布局研究,所有開局布局都被分析了無數次。我對國際象棋了解較多。現在高水平國際象棋已經進入了這樣一個地步,即使雙方有實力差距,但只要一方不想贏,那他就有很大概率不輸,如果實力較弱一方先手保平的話,和局概率更是極大。
當初雙卡爭世界冠軍的時候,還沒有現在局數限制的規則,雙方一場棋王爭奪賽下了半年之久,幾乎每十幾盤和局才能有一局分出勝負。這是所有棋類運動最大的問題,既然是下棋必然有一方先動,先手優勢不可避免,比如五子棋已經有了先手必勝開局,所以才有了「先手禁手」的規則。隨著計算機的發展,中國象棋國際象棋早晚會被算透,屆時只能通過改變規則使這些運動繼續生存下去了。關於和棋應該要考慮到時間問題,越是慢棋,越容易和棋,實際上國際象棋比賽用時遠比象棋要長,剛結束的中國象棋個人錦標賽可以說是象棋界至高無上的賽事,用時為50分鐘,每走一步棋加30秒,而國際象棋正式比賽普遍是第一時限90分鐘40步棋,每走一步加30秒,馬上要開戰的倫敦經典大賽用時則是120分鐘40步棋,第二時限60分鐘,41步開始每走一步加30秒,可以看到國際象棋用時遠比象棋要充足,而且國際象棋對局更短促,平均80步棋,而象棋平均是95步棋,參見wikipedia,以此推理,中國象棋很顯然更容易和棋,因為以現在的一些數據來看,國際象棋的慢棋和象棋這種實質上是快棋的慢棋和棋率差不多,如果用時相當,很顯然國際象棋和棋率會更低
目前高水平棋手的對局應當是國象的和棋率更高吧——純粹是印象 沒有數據支撐理論上看。。。樓上都忽略了一點 中象國象子力相同,但國象的棋盤大小只有中象的三分之二。這就意味著兩軍對壘,中間的緩衝地帶更小,陣地縱深更淺,失去了很多迴旋的餘地。對於低中端玩家,這意味著拼殺更激烈,計算量更大,但對於高水平棋手來說,走鋼絲就意味著選擇餘地更小,更容易出現大規模子力交換。象棋發展到現在,靠一兵一卒獲勝的局面越來越多。但國象受制於盤面大小,對局長度沒法與象棋比較,和棋的比重也只能上升了
有數據,且數據並不難找大賽和率偏高,小賽因參賽選手水平參差和率偏低
國象里有「長將」啊!這種下法在中國象棋是要判負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