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從微博、知乎獲取碎片化信息有哪些弊端?

淺層思考?沒有聯繫?僅限於獲得新鮮知識的滿足感?


就像普通照相和全息攝影之間的區別。

知乎、微博獲得的知識,只是知識體系的一個二維「切面」,沒有來龍去脈,沒有縱橫比較,沒有環環相扣。
而一個有著專業知識體系的人,就像一個三維圖像,隨便一個熱點事件來「切」,就是一個切面。

理論上,一個三維圖像能產生多少個二維切面呢?

無限。

理論上,多少個二維切面能組出一個上文中的三維圖像呢?

多少個都沒用。


我就說我自己吧。 弊端就是喪失了一部分獨立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喜歡把別人的見解提煉加工為自己的,導致華而不實,十八般武藝樣樣稀鬆,一開始喜歡侃侃而談,現在這個已經在改正了。然後,其實就是「假裝自己在學習啦」。微博我逛的不多,長期泡在知乎,我覺得吧,大部分回答,裹腳布居多。寫故事寫的也不咋地,破乎藥丸。貌似偏題了。( -`ω-)?


我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吧。

在微博、知乎獲取這些碎片化知識,得到的大都是結論。

看多了,給別人的感覺就是什麼都懂一些,但是不能深聊,因為你沒有自己的見解。

就好像一部電影、一本書你沒看過,但是你看了百度百科、上網看了介紹,跟別人聊起,總能說出一二,但是這些都是別人的見解,並不是你自己看完這書、看完這部電影的感受。

另外一點,我覺得構建知識體系還是挺重要的。

知識不加整理,終究只是一堆零碎的東西,而自己理解後構建成體系「保存」在自己的頭腦中,才能真正轉化為自己的東西。


這些都只是搜索工具,並非真正的學習工具。

當我們學習,工作,生活的時候,常常需要抓捕相關資料。

比如,新媒體小編,要了解熱點,微博熱搜直接就告訴你最近有什麼熱點,以及網友和各大媒體對熱點的評價。

比如,去一個新的城市遊玩,知乎熱情的小夥伴會告訴你這個城市最好玩的地方,避免了那些大眾的,又人多得要死的地方。

為什麼說它們不是學習工具呢?

首先,

你獲取的知識碎片,是作者總結而成的。

你搜索什麼書籍,什麼電影。

卧槽這本書好牛!

卧槽這部電影腦洞好大!

趕緊Mark一下!

然後它們就死在你的收藏夾里了。

OVER

你看到的,是作者看完這些東西後,原有的內容加上他們產生的感想。

而且,內容是破碎的,不能承上啟下,感想也是作者自己運用他的知識儲備,對內容的理解。

記住,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替代你的體驗。

我非常不同意,看書籍和電影簡介或者什麼8分鐘讓你看完這本書的做法。

如果只是廁所讀物,那沒關係。

為什麼那麼多人對事物的判斷局限於表面,就是因為缺乏長時間的思考。

我們人類爬到生物鏈的頂端,是因為我們懂得思考。

快餐時代,狼吞虎咽地汲取知識只會適得其反。

那麼多名著,經典電影,需要你耐著性子,去磨,感受作者嘔心瀝血傳遞的知識內涵。8歲,18歲,28歲看同一部電影都會有不同的想法,所以人懶什麼都可以,不能懶腦子。

你學一個軟體,AE,PR這些,你以為看大神們說幾句精華就夠了嗎?

動手做的時候照樣懵逼。

老師為什麼要讓你知道解題方式後,變著法地讓你做題,自己做一遍,哪怕用時長,但那已經是你自己的東西。

那些配色模板,用起來很爽是吧,可以應急,但是審美是你平時鍛煉的,你選擇衣服,選擇PPT配色,選擇房子裝修……哪些不用到審美?

其次,很多資訊,是你並不需要知道的。

這個出軌了那個離婚了,

今天什麼星座會給你帶來好運,

熱播劇里誰誰誰又死了……

震驚!百分之99的人不知道的事情…

他們居然在公開場合做這種事!

扒一扒XXX不為人知的故事…

這些標題我能寫一籮筐給你。

認真想想,裡面的內容你真的需要嗎?

廣為人知的諮詢,不用去看這些,你只要在人群中,就能無意中獲取,而且大家會把他們搜集的諮詢,理成一串,告訴你。所以根本沒有必要去看。

又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

工作效率低下,很大程度是因為人一下子看看這個消息,一下子看看那則八卦。

一個小時能專心完成的工作,要拖一天。

還覺得工作老多了。

一天下來,其實什麼正經事都沒做。

還洋洋得意知道了很多東西。

人啊,騙誰也不能騙自己。

最後,提供一個方法。

想了解什麼知識,搜索到了以後,一個看完再看另一個。

不要貪多。

你想知道文藝復興的相關知識,找到了一部紀錄片,你就先打開電腦找到它,看完它再說。

你想知道小白健身該怎麼辦,找到一個看起來不錯的答案,把重心要點記錄下來,制定計劃照著做就行了。

目的性強,才能獲取你想要的諮詢。

一篇文章,瀏覽下來,你需要什麼,作者是否有提供優質答案,符不符合你現在的情況。

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這三點可以解決大部分事情。

END

社會主義小仙女下班啦撒花撒花


大概就是變得什麼都能聊 但是什麼都不能聊深


可能會讓人產生一種「我什麼都懂了,我好牛逼」的幻覺吧。


其實我感覺上面各位答主所說的: 「無法很好的獲得知識」 「 失去了深入了解的能力」 不能算是什麼弊端。

說白了你刷知乎微博也不是在學習。 學不到知識就學不到唄。 最多只能說沒學到什麼東西, 弊端個人感覺談不上。

至於「失去深入了解的能力」這個鍋也不能全摔倒知乎微博上。

私以為, 最大的弊端在於容易被人帶歪。 尤其是喜歡閱讀一些課本上沒有的領域。應為凡是課本上有的,就算你在知乎微博上看到的是錯的,到時候重新學就行了。而很多課本上沒有,或者較少的領域 比如說兩性關係, 為人處事, 男權/女權, 種族問題。這些除了大量閱讀文獻以外, 你並沒有什麼其他渠道去了解。 而無論是微博還是知乎的大V。 在寫關於這種問題的時候,他們的第一要務是要你看得爽!製造衝突! 那麼來看的人才多。至於高明不高明,對你有利無利,思考的全面不全面。那不是他們考慮的問題。人家寫文是為了自己的事業,但是三觀不成熟,或者迷茫的朋友很容易被微博和知乎上這些東西帶歪,直接進陰溝里去了。 好一點是偏激,充滿怨氣一段時間然後回歸正常。 差一點很容易陷入偏激,孤僻,更偏激(沒人勸),更孤僻的惡性循環。 這才是地地道道的弊端吧……


年後一朋友跟我來了同一健身房

他什麼器材都會試幾下,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稍微累一點就換一輕鬆的器械玩;而我則每天一小時跑步一小時器械。每天我們鍛煉時間都是兩個小時

一個多月了,我過年攢的數十斤贅肉已經消耗完了,而他體重幾乎沒有變動


缺乏獨立思考和理解力的能力。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的第一章提到「收音機,特別是電視,取代了以往由書本所提供的部分功能,……但在這中間還是有一個嚴肅的議題:到底這些新時代的傳播媒體是否真能增進我們對世界的了解?……現代媒體正以壓倒性的泛濫資訊阻礙了我們的理解力。……他們面對的是一種複雜的組成—從獨創的華麗辭藻到經過審慎挑選的資料與統計—很容易就整理出「自己」的思路。觀眾、聽眾或者讀者根本不著自己的結論。


有人把碎片化信息當作知識,其實是一種很深刻的誤解。

知識並不僅僅是一個結論那麼簡單。

知識是信息的一種,但信息未必都能稱作知識。

知識應該是一套理論,有結論作為內核,有驗證和來源作為基礎,還有周邊的常識作為羽翼。

舉個例子,很多人都會背誦「一片冰心在玉壺」。知道這句詩,就算是掌握了這個信息,可這對於「知識」而言是不完整的,你還應該《芙蓉樓送辛漸》這首詩的全文、作者是王昌齡、寫詩的背景和其中要表達的情感。不是說,一個冰心放在玉壺裡就完了。

信息甚至還不是「知其然」,因為碎片化的信息很多時候是片面的,尤其在微博和知乎這種誰都可以發言的平台上,比如說我這個逗比,開個玩笑的事萬一被當成了知識怎麼辦?

知識應該是相對正確的信息,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綜上所述,經常從微博、知乎獲取碎片化信息有哪些弊端呢?

那就是:很難獲得知識。


如果說網路中有許多碎片化信息,難道知名雜誌、期刊、電視節目(包括科普節目)就不屬於碎片化信息了嗎?過度強調網路信息的碎片化,似乎對後者很不公平。畢竟,碎片化資源對於初學者與想了解某方面知識的人來說,比正式的教程更具易讀性。另外,通過碎片化資源開闊眼界,可以使大腦進行更多的刺激,進而拓寬視野,在生活、工作中產生一些新的靈感。

此外,網路上也有許多系統性的知識。一個經典的案例就是各路網路公開課,以及道客巴巴裡面的電子文檔――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各大高校的專業書與專業課的 PPT。當然,也包括手機上各種一對一在線輔導相關的 app,如果能趕上好的名師的話,也算錦上添花。微信公眾號與知乎專欄中也有一些屬於系統性的知識。


會變傻

世界上發生什麼都要看一眼yy自己真是精英。日本韓國美帝靠邊站,唯有天朝是第一。水深火熱是外國,國中樣樣是第一。凡是日本都是錯,彈丸小國奈我何。美國國際逞豪強,等我中國崛起時。知乎大V都是對,精日全部滾出國門外。


認真學習,你對你有天賦的領域很有興趣。

而刷知乎,你卻對所有領域都有興趣。

而玩電腦,你也對所有遊戲都有興趣。

嗯哼。


相當於直接看總結直接看報告。看書只看目錄簡介大概就是這樣了。什麼都能裝逼,但是話題不斷切換,因為各都只能聊一兩句,遇到真那方面懂的一句話都插不上。


當知識新鮮有趣又唾手可得的時候,直接的結果就是不思考了呀

汲取別人加工包裝後的知識與機靈,好像我們都瀏覽而過,不會再去糾結我們自己本身的看法

所以還是要多輸出,看完了也要組織下自己的語言再回溯一次


沒有弊端,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周玄毅VS黃執中的哲辯,bilibili可以找到資源。


其實知乎對我來說已經是比較有用的一個獲得各種信息的途徑了,而且感覺還是各種觀點都有的一個地方。可能真的是自己的層次太低了。我就是你們所說的那些拉低知乎平均線的人!


弊端?一整天刷知乎的人怎麼會有女朋友


推薦閱讀:

26歲,幾乎零基礎,想從基礎學習滲透測試該如何進行?
大學期末考試交白卷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如果我讓我的孩子接受「知乎大 V」們的教育,會有什麼結果?
怎樣用youtube學習?

TAG:閱讀 | 學習 | 知識管理 | 碎片化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