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跟拍49年的「窮人與富人的人生七年」有什麼現實意義?
01-26
BBC 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跨人生的跟蹤拍攝,每七年記錄一次:從7歲開始,直到56歲,所以這個紀錄片叫《56UP》。導演初衷不得而知,不過,不管他是想驗證英國的社會階層已經固化,還是想客觀描畫多態的人生歷程,這個記錄片的意義都會超越這些,因為它幾乎可以給每個看過它的人以鏡像的反饋和直觀的啟示。看完紀錄片,有幾點粗略感受。一、階層難以跨越,但不是無法跨越。
總體上看,各階層的孩子經過49年後基本上還是停留在自己的階層中,精英孩子成為著名律師,生活優越;中產孩子成為中學老師或公務員,生活平淡安靜;底層孩子生活依然艱難。但農家子弟Nick是個鮮明的例外,他從牛津畢業,去了米國做教授,階身於精英階層。
二、精英階層有著清晰的目標和良好的習慣在紀錄片中至少體現在兩點:1)精英階層的孩子從小就有著清晰的目標和計劃,他們在7歲的時候就明確知道自己該上哪所中學-&>牛津大學-&>成為著名律師(除非天才,不然7歲孩子懂什麼,自然是父母教育和引導)。而底層的孩子似乎沒什麼夢想,只是希望吃得飽,少挨打。2)精英階層生活習慣較好,更自律。在紀錄片中,精英階層普遍有更勻稱的體型,而底層民眾多肥胖(這裡情況針對於英國,相對於階層,肥胖其實跟國情更相關)。
三、好好讀書,努力抓住機會紀錄片最後,有人說道如果人生可以重來,希望在年輕的時候好好讀書,知識是誰也拿不走的。有人說道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一定不那麼懶惰,努力把握住每一次機會,也許可以改變人生。但人生沒有如果,沒有重來。視頻地址如下:《人生七年之56歲》3集全首先你要看看完你會發現35才是事業巔峰所以21到28之間迷茫的你少做夢,少迷茫,這段時間足夠你掌握一項夠格的技能
我看這個視頻,並試圖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找什麼樣的伴侶,做什麼樣的自己。
人生有一種勇敢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
「It should be fun"
從起點到終點會有很多誘惑,但千千萬萬不要丟了起點時的心??
有背叛階級的個人,沒有背叛階級的階級
這個片子不是盲拍,並不是秘密跟蹤49年,最後公開,而是一邊拍一邊公開,並且公眾知曉度廣,所以它的現實意義是有限的。
我們先假設一下,假如你去農村拍紀錄片,主旨是調查農村男童女童幹家務情況,你和你的團隊在拍攝前就透露出來你們認為女童幹家務多於男童的意思。
那麼,等你去拍攝時,就可能有一些家長,看你來拍攝了,就把女兒留下來幹家務,然後你拍到女孩和母親一起幹家務的鏡頭。可能有一些家庭,本來兒子也幹家務,但是看拍攝時其他家的兒子不幹家務,於是就放兒子出去玩。所以你拍到的結果就是,女孩都在幹家務,男孩都出去玩。對於這些孩子而言,他們的人生其實是難免受到影響的,比如,可能某富人小孩申請學校,以他的水平本來會被刷掉,但是學校知道他是人生七年的主角,於是就錄用他了,某窮人小孩可能被一個中等水平家庭的男孩喜歡上了,但是她是人生七年的主角,所以男孩最後放棄追她了。就看變形計,那些城裡小孩,因參加這個節目,爆紅,收穫粉絲,甚至進入演藝圈,他們如果不參加這個節目,是否還能如此廣為人知呢?恐怕不是的。不說階層的問題,這個紀錄片讓我覺得人生真的很殘忍,就那麼赤裸裸地攤開放在眼前了。
這個節目的現實意義就在節目裡面。窮人只能保持現狀或者更窮,因為他們有能力去接受更好的教育或者受上一代影響壓根就不想去接受教育,所以翻身的很少,富人掌握這個世界幾乎所有資源,他們只會變得更有錢,別指望誰家公子哥犯罪了蹲進去了改變啥個命運,沒他公司照樣運轉。說白了就是人類社會依舊是那個樣子,人生而平等只是說你也是人我也是人,人背後的東西可就不平等了,而這個不平等就好似種信制度一樣,一個輪迴一個輪迴下去。話說這種問題好好看遍節目不就行了思考一下再問些有深度的具體問題行不。
階層固化怎麼辦?當年的上山下鄉、工農兵大學生確實是很超前,值得肯定哈!
這個紀錄片不是bbc拍的,英國除了bbc還有別的電視台itv。
以前在微信里就看到這個,因為沒有時間所以一直沒看。今天是異地戀分手的第一天,昨晚一夜未眠,早上起來哭了一早上。後來忍不住點開了視頻開始看,看完以後我情緒穩定了很多,雖然現在感覺思緒還不是自己的,但是明白現在我還年輕,非常有幸看到這個視頻,給了自己很多感悟,以後要更好的規劃自己的生活。
推薦閱讀:
※養多隻不同種類的寵物是怎樣的體驗?
※能否用一句話回答『人生意義是什麼』?
TAG:人生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