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乙烯飯盒熔化對人體會產生怎樣的危害?

室友經常在便利店買盒飯當作午餐。我也偶爾買過,發現盛裝食物的盒子是用的聚丙烯PP而盒蓋則採用的聚苯乙烯PS,便利店工作人員加熱盒飯時通常將整盒盒飯放入微波爐加熱,有時取出來後盒蓋上甚至會有一些熔化的小洞。查過資料了解到聚苯乙烯不能放入微波爐加熱,那麼便利店工作人員將盒飯整個放入微波爐加熱的行為是否符合規範?當發現聚苯乙烯熔化後是否應該停止食用?我也給室友說過這個問題,他回答說店裡買的東西不會有事的。熔化孔洞直徑大概相當於一兩根一次性筷子的大小,聚苯乙烯飯盒熔化後產生的化學物質會滲入食物隨後被人體吸收嗎還是說因為微波爐里的高溫而直接變成氣體逸散了?對於人體的毒害有多大?應當如何處理?望不吝賜教,感激不盡


先說結論,題主對同學的建議是正確的,PS的盒蓋最好取出後再將食盒放入微波爐,但這跟熔化的關係不大。

說一些全面的內容,這樣更好理解這個問題,沒興趣的話可僅看黑體字;

對於塑料,我們需要掌握兩項常識,這樣就有利於我們平時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

1、塑料的本體是高分子,絕大多數高分子是無毒的;

無論是聚苯乙烯還是聚乙烯、聚丙烯,高分子本身都不具有毒性,因為它們不會和我們身體里的化學物質反應,我們的代謝機制對它們基本是無視;總說膳食纖維對人體好,其實膳食纖維就是這樣一種高分子,我們人體拿它沒有辦法,所以怎麼吃進出就怎麼那個出來,像維生素之類的一般營養成分都要談吸收,但膳食纖維起作用就是因為「不吸收」;如果聚乙烯、聚苯乙烯之類的也能吸水,其實未必不能當膳食纖維這麼吃。

那麼有沒有人體能「消化」的塑料呢,現在看也是有的,有些塑料是會在胃酸條件下發生分解的,不說別的,用澱粉做的糖紙就能被消化。當然這是耍賴了,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本來就是人體能消化的高分子,因為人體有相應的酶去對付它們。除了這些高分子以外,由於胃酸的pH只有1-2之間,一些酸性條件下會發生解聚的高分子,如聚氨酯、聚乳酸這些耐酸性不是很好的塑料,但是沒有酶的參與,硬靠酸去降解的效率是極低的。總之,高分子自身對人體的毒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2、塑料的毒害主要來源於殘餘單體與助劑;

殘餘單體是任何高分子合成中都無法避免的,只是含量多與少的問題,所以一些單體有毒的高分子是需要慎重使用的,例如聚氨酯性能這麼出色,但極少與食物接觸,很大原因就是因為異氰酸酯的毒害問題;因為單體問題而被批評的塑料莫過於PC,雙酚A的事情這幾年已經被吵翻了。

聚苯乙烯也曾因單體殘留的問題被質疑過,它的單體是苯乙烯,具有一定毒性

但是,深入研究發現,苯乙烯這種單體對人類還是蠻友好的,無論是食入還是吸入,急性毒性都不大;而長期接觸的慢性危害似乎也不是很嚴重,致癌物分類屬於2B級,即可能致癌物;但從這個角度來說,能避免就盡量避免,而且這個問題也早被關注了:

熱飲杯蓋致癌嗎?

通用塑料高分子母料都是大型企業生產,他們對於控制單體非常講究,不僅是殘餘單體影響健康的問題,還涉及到轉化率問題,轉化率越高自然利潤越高;也是在這樣的雙重利益推動下,聚苯乙烯現在單體殘餘量的問題基本可以忽略。FDA要求:不接觸油炸食品的PS單體殘餘不超過1%,接觸油炸食品的PS單體殘餘不超過0.5%;但是現在PS母料的殘餘量,一般都在萬分之幾,足足低了一個數量級。

但是,塑料母料到我們消費者手中時,還要再經過成型加工,這個過程的企業就良莠不齊了,而助劑也正是在這一步進行了添加。

為什麼要加那麼多種助劑,助劑都有什麼?巧了,回答過類似問題可供參考:

在高分子材料中添加的各種添加劑都有什麼作用? - 孫亞飛的回答

為什麼我們這麼信任PP?其實從原理上講,就是因為PP可以不加任何助劑直接成型,而且性能差異不大,所以這種前提下,沒什麼工廠願意去添加什麼助劑。同樣的特點還有PET,也就是礦泉水瓶,只是因為溫度高於七八十度就會變形,所以相比PP就差一個層次。PS,也就是題主關心的聚苯乙烯要稍微再低一點,因為使用過程中會發生黃變,故而不能肯定塑料加工企業是否添加了抗氧化劑與抗黃變劑(增白劑之類的)。那是不是黃色的PS就安全了呢,就跟有人說菜葉有洞的蔬菜說明沒打農藥一樣?我只能說有這樣想法的騷年太機智了,其實黃變之後的危害可能更大,都不知道生成了哪些亂七八糟的物質。實際上,很多有色的塑料正是為了掩蓋自身的不足才去加的著色劑,總的來說,有色塑料比無色塑料的品質更可疑。

助劑有很多品種,我們不可能一一確定每個盒蓋里都是什麼配方,就算是同一個企業同一型號的產品,很多因素也會促使他們調整配方,所以要判斷盒蓋里的助劑是不是耐加熱幾乎都需要專門去檢測,這顯然不現實,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盡量去避免。大多數食物用微波爐加熱時,扣不扣盒蓋區別並不大,所以題主的建議還是有道理的。

============

那麼如題主想知道的,熔化的塑料哪裡去了?其實,由於高分子自身的物理屬性,在它們熔化時,傾向於縮成一團,那些消失的塑料,其實進入食物的可能性很小,更多是轉移到空洞邊緣了,可以仔細觀察一下,熔化形成的空洞邊緣是不是更厚實一些?

不會變成氣體的,小弟才疏學淺,未見過任何一種塑料能在微波爐里汽化的,準確來說,未見過哪個高分子能以氣態形式存在而不降解的。


最討厭上來就說高分子有毒的,你家水管還是pvc的呢,是不是不用喝水了?水龍頭還有鍍層呢,是不是不用水龍頭了?

用於食品包裝的塑料肯定是無毒性或者低毒性,pp和pet在食品中用的比較廣泛。當然塑料包裝盡量不用用在微波爐裡面加熱。題主所說的ps,我們在實驗室合成溫度都是保持80攝氏度,剛做出來的東西都是粘的不行。溫度太高肯定是化了。但是ps還是比較安全的。

最後,離開劑量談毒性都是偽科學,


其實不用太擔心。

聚苯乙烯的玻璃化溫度是100攝氏度,到了80度以上就表現出一定的流動性,所以會變形,這個變化只是溫度的升高使得聚苯乙烯鏈段間開始運動。這不是一個化學反應,「熔解」的聚苯乙烯還是聚苯乙烯,你看到的洞裡面原來有的材料只是到了餐盒的其他地方,沒有變成氣體,也沒有到你的食物里。如果要聚苯乙烯受熱降解,那起碼得三四百度。

你可能會擔心裏面殘留的苯乙烯單體高溫下更容易溶解在食物中,然而只要餐盒符合國家安全標準,即使殘留的苯乙烯全部被你吃掉也不會讓你有不良反應。聚苯乙烯一般不含塑化劑,塑化劑的作用顧名思義就是增加塑性好加工成各種形狀,既然它自己受熱會流就不需要塑化劑了。

聚丙烯也不含塑化劑,它的熔解溫度大概在120度左右,所以如果你把它放在微波爐加熱太久它也會變形的,但是同樣幾乎沒有危害,除了變得難看一點以外。


謝邀。恰好我最近在做這方面的研究,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眾所周知, 聚乙烯-(CH2-CH2)n-,是無數多個乙烯夠成的.有n個這樣的基本結構.因此分解時會生成很多CH2-CH2,即單鍵乙烯。這種物質於2012年6月13日在半人馬星座α中被觀測到,由等離子單鍵(Equal leaveson Key)聚合,同時具有乙烯的性質和離子化合物的性質。具體的結構描述涉及到夸克的頂味結構,比較複雜,再此就不贅述了,可以參閱荷蘭化學家Tsaoneama·Thuby於2009年8月發表在《Chemistry》的論文《The art of being wise is the art of knowing what to overlook》。言歸正傳,單鍵乙烯究竟對人體有什麼危害呢?在天文觀測中,單鍵乙烯大量存在於暗物質中,比例約達到1.1254%,這已經是很大的比例了。當你攝入大量這種物質後,你的體內就積累了這種單鍵乙烯。而單鍵乙烯又具備離子鍵的特性,當你體內單鍵乙烯達到一定量後,你就可能會和暗物質發生強大的離子反應,產生大量化學電,通過電傳導干擾人體生物電,輕則癲癇,重則觸電身亡。因此,對於經常吃聚乙烯飯盒的人而言,有必要遠離暗物質。


鼠蟲蛇蟻,避之則吉吧!!!高分子材料成型時加入了嚴重危害人類生殖系統的塑化劑來增強柔韌性,各式各樣的填充劑來降低成本(感謝@孫亞飛,@Jury同學的指正)。考慮到當前中國的食品監督力度和極低的衛生標準,這些產品值得信賴么?反正我們學材料的同學都不用塑料袋了。我記得高分子物理課本上說過只有PP5(5號聚丙烯)的材質可以承裝熱飲或熱食,可放進微波爐。即在杯子底或盒子底下印有5號三角形可回收標誌

學材料的菜鳥在這裡給看到的知友一個友情提示

盡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少使用塑料製品盛熱的食品。

我們為自己的健康能做的也就這麼點了。


個人就是做餐盒的,這個東西吧,別的我不知道,但是我自己知道pp餐盒,就是三角裡面是5的那種,我還是了解的。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只要不加熱到120度以上,不會有問題,這個東西不溶於水,不會於生活常見的酸鹼油醋發生反應,基本是沒有問題的


建議要看看容器上面有沒有標註可以用於微波加熱再去進行加熱啊。就跟很多人在火車上會拿礦水瓶去接熱水,燙的那股味道聞著就整個人不好了~


高分子化合物因為其空間結構使其具有一定的抗破壞的能力,抗酸鹼抗氧化抗高溫高濕光照等,一般的破壞條件和一定的時間內均能保持穩定,如果看到其與原來的顏色味道質感等性質有明顯不同,就說明其在某些高破壞條件下發生了化學反應,應該棄用。


我覺得還是有點影響的吧。大分子量的高分子其實對人體危害不大,有影響的是小分子的有機物如各種添加劑,當然有些是低毒的,高溫加熱條件下或多或少都有分解,而有機物又易溶於那些油脂,所以飯菜中肯定有塑料中的添加劑和高分子鏈分解的小分子物質。當然,塑料的各種添加劑的種類是要符合一定的要求的,不過現在的塑料廠都不怎麼賺錢,為了降低成本,誰知道他們會怎樣做。


並未對此有過研究。但通常的看法是,有可能致癌。建議邀請物理界的小夥伴解答。


根據我查閱的文獻,聚苯乙烯飯盒或者其他塑料飯盒都不應該進入微波爐!!!絕對不能!!!當然你吃一次或者幾次是吃不死。但是長期危害還是不容忽視。

使用塑料材質盛裝食品進入微波爐是會產生危害的!!! @孫亞飛說的沒錯!塑料本身確實毒性不大!但是其中可能會含有甲醛!增塑劑!或者其他有害的助劑啊!所以絕對不能進入微波爐!

由於大多數塑料飯盒來自地下小廠,可能根本沒有生產資格,所以其中可能含有的雜質是完全無法控制的!

回答問題:

1、那麼便利店工作人員將盒飯整個放入微波爐加熱的行為是否符合規範?

答:不符合規範!絕壁不符合!

2、當發現聚苯乙烯熔化後是否應該停止食用?

答:最好停止食用!理由是即便塑料熔化毒性不高,其中摻雜的其他物質卻可能有毒性!當然,吃一次是死不了的啦︿( ̄︶ ̄)︿但是長此以往必定會對身體產生傷害的!如果真的沒有傷害,那隻能說你真是命大。(+﹏+)~

3、聚苯乙烯飯盒熔化後產生的化學物質會滲入食物隨後被人體吸收嗎還是說因為微波爐里的高溫而直接變成氣體逸散了?

答:變成氣體是不可能的啦!= ̄ω ̄=但是進入食物並且被食用還是有可能的!當然,毒性就不好說了~

4、對於人體的毒害有多大?

答:毒性真的很難說。我只能確定你吃一次是死不了的。至於你長期吃會怎樣,也很難說。畢竟我無法確定你具體的攝入量。食品安全上強調接觸量嘛。反正你知道,長期吃用塑料飯盒並且放進微波爐的食品,肯定有壞處。我不認為有任何一個人能說出具體的毒害。

甲醛的危害:以下來自維基百科

甲醛是最常見的室內空氣污染毒物,約有三千多種不同建築物的產品均含有甲醛,主要來源為纖維板、三夾板、隔音板、保麗龍等裝潢材料。目前甲醛已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致癌和致畸型物質,室內濃度達0.5 mg/m^3會使人體產生流淚及眼睛異常敏感的癥狀。長期接觸低劑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結腸癌、腦瘤、細胞核基因突變等(台大環安衛通訊,2006,

甲醛對皮膚及黏膜有刺激性作用,比如咽喉和眼睛鼻腔等,造成這些位置水腫,發炎、潰爛,甚至最後導致鼻咽癌等嚴重病變。接觸過甲醛的皮膚可能出現過敏現象,嚴重者甚至會導致肝炎、肺炎及腎臟損害。

對嬰幼兒的孕婦危害更加嚴重,可導致懷孕期間胎兒停止生長發育,心腦發育不全,嚴重可導致胎兒畸形和流產等嚴重後果。

因為甲醛樹脂被用於各種建築材料,包括膠合板、毛毯、隔熱材料、木製產品、地板、煙草、裝修和裝飾材料,且因為甲醛樹脂會緩慢持續放出甲醛,因此甲醛成為常見的室內空氣污染之一。甲醛一般會從源頭慢慢釋出,新制產品在最初數月內所釋出的甲醛量最高,一段時間後,釋出的甲醛量便會漸漸降低。

甲醛若在空氣中的濃度超過0.1 mg/m

,會導致眼睛和黏膜細胞的傷害。在體內,甲醛可能導致蛋白質不可逆的與DNA鍵結。動物實驗顯示暴露在大劑量的甲醛中會使得鼻子與喉嚨致癌的概率增加。然而在大部分的建築內甲醛含量濃度不足以產生致癌性。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將甲醛分類為可能致癌物質,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則將其分類為人類致癌物質。

2009年3月,美國安全化妝品運動組織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強生等公司的嬰兒產品含有致癌物質甲醛和二惡烷。

增塑劑的危害:維基百科。塑化劑就是增塑劑

保鮮膜由於添加了大量的塑化劑,並非以化學鍵鍵結於聚合物中,所以容易受到外在環境因素如溫度、使用時間、pH值的影響而釋放到環境中。即使與食物接觸時並未加熱,塑化劑就有機會滲出到食物中,尤其當接觸的食物是表面具非極性油脂的魚肉時更易「溶」出塑化劑

塑膠製品中的塑化劑釋放至環境中所含濃度並不高,但在自然界分解機制所需時間可能長達數年,再經由食物鏈濃縮,人體無意間所攝入的塑化劑濃度,就比環境中的濃度還要高很多倍。曾有陽明大學研究學者指出,抽樣調查60個人的尿液中就有90%的人檢驗出這些塑化劑的代謝物。

PVC保鮮膜使用後通常是直接丟棄,進入焚化廠後若焚燒溫度不當則易產生所謂世紀之毒「二惡英」(Dioxin),只要一點點,就足以對吸入的人造成各式各樣的文明病,如心臟病、糖尿病、過敏、不孕、癌症等。

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被歸類為疑似環境荷爾蒙,其生物毒性主要屬雌激素與抗雄激素活性,會造成內分泌失調,阻害生物體生殖機能,包括生殖率降低、流產、天生缺陷、異常的精子數、睾丸損害,還會引發惡性腫瘤或造成畸形兒

由於塑化劑是多數塑膠產品的成分,因此塑化劑問題不只是非法添加於食品的而已。而台灣由室內到河川的許多環境及人體內的塑化劑是全球最高。

將塑化劑加入食品原料可以減少成本、但對人體有害。不過這種黑心原料很容易被察覺,食品容器本來就會溶出數量級為ppb的塑化劑,而這溶出量已經被認為是有害,因此食品企業也會想到要檢測塑化劑溶出;而使用黑心原料食品的塑化劑含量是更高的ppm等級,只要有認真檢驗(尤其是成品抽檢)食品容器溶出的極微量塑化劑,就可以發覺更高量的塑化劑被摻入食品原料。台灣統一企業雖於2009年就在其消費者承諾中宣稱除了檢驗包裝材料溶出污染外,更涵蓋了法令尚未規範的塑化劑

,但仍未能避開2011年的食品添加物-起雲劑添加DEHP塑化劑事件。

國家實驗室化工技士,環保標章商品塑化劑檢驗主辦李政達投書自由時報表示,塑化劑添加在塑膠產品內,會滲出後流入人體,尤其是彩色雨鞋更是含有大量塑化劑,許多商品及食品內的塑化劑極微量、一般機器無法感應,但仍會傷害身體。

前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劉培柏投書自由時報表示,幾年前日本京都大學學者研究發現,有些人用或動物用疫苗製造業者偷用DEHP的佐劑,效能頗佳、價格便宜。這些學者發現DEHP會造成動物肝臟的病變,及部分動物出現特異性的皮膚炎;這代表DEHP有必要成為疫苗抽檢的常規檢驗項目。

2011年台灣爆發有毒起雲劑事件,起因在於不肖廠商將食品添加物起雲劑其中的棕櫚油成分,改以價格更為低廉,保存期限更長,但卻會對人體造成致癌及生殖系統異變的工業原料塑化劑取代,因此塑化劑有被不肖廠商用來取代任何一種食用油品的可能

事實上!金屬製品!非食用紙製品和非食用陶瓷製品都是不可以被用於食品的啊!!!!!!

不要認為塑料熔化無毒就沒事了!別忘了其中還有很多其他的東西呢!

參考文獻:

趙宇翔, 張磊, 彭少傑等. 食品容器及包裝材料在餐飲業中使用的現狀調查及分析[J]. 上海食品藥品監管情報研究, 2008, (5):18-26.

如果您也對吃的感興趣,請加入吃食研究院QQ群:322730455。歡迎您的到來~~~

同步發於聚苯乙烯飯盒可以進入微波爐嗎? - 吃食研究院 - 知乎專欄

註:本文的含義在於,強調一切塑料製品飯盒都不應該進入微波爐或加熱。不僅僅是PS。


推薦閱讀:

電動牙刷的手柄橡膠長小黑點怎麼辦?
把塑料和某些橡皮長時間放在一起就會粘住,分開後還會有被腐蝕的痕迹?
一般的塑料製品燃燒後產生什麼?
結構化學筆記(一)分子點群
醇型玻璃膠和酮肟型玻璃膠的區別?

TAG:健康 | 食品安全 | 化學 | 生活常識 | 塑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