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經濟形勢下,身家 1000 萬以上的高凈值客戶該如何進行全球資產配置?

美元進入上升通道,美股不斷刷出新高,A股亦結束多年漫漫熊途後進入牛市預期,而黃金價格卻萎靡不振,原油價格累創新低,大宗商品走入漫漫熊途……在當今世界形勢之下,身家千萬以上的高凈值客戶該如何進行資產配置,更好地做到家族財富的保全與傳承?歡迎專業人士的參與,非專業人事亦可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


謝邀。坦城一點,我做的比較多的是1億美金以上的家族客戶的資產配置,不過有些大的理念是可以通用的:

1.資產配置分為戰略性資產配置和戰術性資產配置。翻譯過來的概念,有點繞,但簡單說來:

戰略性資產配置 (Strategic Asset Allocation) 就是長期的、靜態的配置,是基於投資人的風險回報偏好,作出的十分長期的配置。這裡的長期一般是10年以上。這一配置不隨市場情況而變化,是跨周期的。其核心假設就是市場在長期會中值回歸。

戰術性資產配置 (Tactical Asset Allocation) 是短期的、動態的配置,是投資人基於當前市場情況而作出的相對於長期配置目標的偏離。

好的資產配置,會在以上兩者之間形成一個藝術的平衡。不會過度頻繁、大幅度地偏離其長期配置,換言之不過度投機。但看準了市場低估、錯配的機會時也要果斷出手。在發達國家,資本市場比較規範、可預期性更高,所以很多私人家族的戰術性資產配置一般也不會過於短線,一般是2-3年的投資時限。在中國,資本市場還欠成熟、整體投機性偏高,所以戰術性配置的時限較短,半年至1年也比較普遍。

2. 高配權益類資產可以提高長期回報。

在整個投資組合中,權益類資產被稱作整體回報的「增長引擎」。不管是股票還是私募股權類投資,長期的預期回報都高於債券類。此外,私募股權(包括風險投資)類資產的長期預期回報是最高的,不過由於其低流動性,在配置時要視投資人的流動性情況而定。

3. 投資新興的資產類別可產生超額回報。

原理很簡單,新的資產類別必然崛起於一個低效率的市場,而投資回報的根本來源就是市場的低效。比如金融危機後發達國家的私募債(private debt/direct lending)發展成了一個成熟的資產類別,原因就是當時銀行收縮貸款,促使企業不得不尋找新的信貸來源,而一些私募機構就看準這一機會成立專門的債務基金。另一個例子是VC,美國70年代末、80年代初,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出現專門投資科技創業公司的人。這些人需要有一個較長期的資金池來提高其投資效率,因而催生了VC基金。

4. 分散投資以降低風險。

學過投資組合理論的人都知道efficient frontier(有效邊際),其核心理念就是通過分散投資,可在不降低收益的情況下減小風險。分散投資有很多層面,包括資產類別、地域、行業、投資工具等。比如,我們的美國家族客戶,在美國本土股票市場的投資占其在全球股票投資的比例平均約為40-50%。此外,在他們的組合中,單個基金的佔比一般不超過5%。

以上嗑理論為主。結合實踐,對國內的高凈值或家族投資人,我們一般建議配置海外時先以歐美髮達國家為主,包括股票基金、對沖基金和VC、PE。國內的客戶對收益的要求一般較高,可能希望年化8%甚至10%以上,那麼就需要多配置一些權益和另類資產了,包括一些高貝塔的對沖基金、VC、PE、私募房地產、私募能源等。比較需要避免的是盲目追求高回報而不顧自身的風險、流動性限制。比如要求年化15%的回報、每年8%的現金收益、資產的50%以上還要保證半年內可流動,那我們就只能「祝君好運」了。


這是一個典型的「簡單問,複雜答」的問題。問題很簡短,但回答卻並不簡單。

在我看來,投資者首先需要明白幾個重要概念:

1.哪些資產是投資標的,哪些資產是投機標的

2.不同資產的歷史長期回報率

首先來說第一個問題。關於投資和投機標的的區別。這個問題有很多專業人士做過非常細緻的工作,也有過各種不同的解讀。在這裡我援引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對投資和投機的區分:

Investment (Keynes called this
「enterprise): the activity of forecasting
the prospective yield on the asset over its whole life, assuming that the
existing state of affairs will continue indefinitely.

Speculation: the activity of forecasting the
psychology of the market, attaching hopes to a favourable change in the
conventional basis of valuation.

從上面的援引中你可以看到,在凱恩斯看來,投資和投機最主要的區別在於主體需要預測的對象,是內在回報(yield),還是市場情緒(psychology)

基於以上邏輯,我將目前資本市場上最常見的投資標的分為兩大類:投資和投機。在投資類下面,有:

1.公司股票:因為公司股票可以給予投資者紅利(即部分的公司盈利)。這是我們購買股票的本質原因。美國的一位投資大師John Burr Williams曾經說過一段很有名的話:股票就是母雞,紅利(dividend)就是雞蛋。言下之意是他從來不會去買一隻不會下蛋的母雞。

2.政府和公司債券:債券(如果是投資級別的)基本上可以保證本金(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並且有利息收入。

3.銀行存款:理由同上

4.房地產:租金收入就是房地產這隻母雞下的蛋。

運用相同的邏輯,我們也可以將一些投資標的歸入「投機」類,比如鬱金香(荷蘭著名的鬱金香狂熱),藝術品等等。這些「投機」標的共同的特徵是:標的本身沒有內在回報(不下蛋),因此其估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市場(即其他人)的鐘愛程度。

在下面的篇幅中,我將主要介紹一些主要投資標的(股票/債券/房地產)的歷史長期回報。

1.美國

美國的資本市場(股票和債券)歷史紀錄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最長和最完整的。倒不是因為她的歷史最長,而主要是因為她沒有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浩劫。

Source: J. Siegel: Stocks for the long run, 2014.

上面這張圖是一張信息量十分豐富的圖表,值得我在這裡專門花時間來解釋一下。這張圖是美國教授Jeremy Siegel收集了美國過去200多年的股票/政府債券/現金的歷史真實收益(扣除通脹後)後做出的計算總結。在圖中我們可以看到:

1.在過去200多年的任何時間段(不管是1年,2年,或者20年,30年),股票的收益總是最高的。但同時,股票的波動率(風險)也是最大的。比如說,在過去任何一年中,股票的收益(扣除通脹後)在-40%和66%之間,而政府債券的收益在-20%和35%之間,現金的收益在-15%和25%之間。

2.很多人可能會感到驚奇,原來持有債券也會虧錢。其實這不值得大驚小怪。原因是持有債券的話,有利率風險(比如利率上升的話,債券的市場價值就會下降)和通脹風險(債券的利息是固定的,如果通貨膨脹上升,那麼債券的真實價值就會下降)。

3.在時間足夠長的前提下(比如超過20年),唯一可以給予投資者不虧錢的回報的資產是股票。主要原因是美國歷史上曾經有多年深受通貨膨脹的影響。當一個國家的通脹率比較高的時候(比如美國在1970年代),那麼債券的回報就非常令人失望。

4.總體上來說持有長期債券需要承擔的久期風險(duration risk)給予投資者的回報不夠好。這裡涉及到一些金融學知識,如果大家對這些專業術語不感興趣,可以暫時不要去關注這點。但是從金融學上來說,這個結論很重要,在這方面也有很多大學教授做過不少研究。

5. 要想收穫到股票市場的超額回報,一個關鍵是要有耐心。在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如果持有股票的周期很短(比如1-2年),其回報基本類似於買彩票,完全看運氣。但如果拉長持有周期(比如20年以上),股票給予投資者的回報要穩定得多。相關內容在我另外一篇文章(今年23,投機首付虧光,出路在哪裡? - 伍治堅的回答)中有更詳細的解釋。

2. 英國

說完了美國,我們再來說說英國。作為老牌資本主義,日不落帝國,英國的資產回報也很值得研究。

Source: Dimson,E, Marsh, P and Stauton, M: Triumph of the
optimist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2

這是另外一張信息量極大的圖表。值得我在這裡稍微花點時間解釋一下。

1.縱觀英國過去100年的資產回報,股票的回報是最好的,無論在20世紀前半葉,或者20世紀後半葉,或者整個20世紀。

2.英國歷史上也曾經經歷過很嚴重的通貨膨脹(比如20世紀後半葉),唯一能夠抗通脹的最好資產是股票。

但是有朋友可能會說,雖然股票的回報最好,可以股票的風險也高啊,在我印象中好像經常會有金融危機發生,股票價格一下子跌好多。這樣的擔憂是很正常的,那麼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把股票和債券混在一起對投資者收益的影響。

3. 股票+債券

如果你的投資組合中既有股票又有債券,那麼你應該持有多少股票,多少債券?有沒有一個最佳的比例組合

Source: J. Siegel: Stocks for the long run, 2014.

上面這張圖表是根據美國過去200年的股票和債券(美國政府債券)的投資回報收益計算出來的。計算方法的理論根據源於馬爾科維奇的現代金融理論(Modern Portfolio Theory),在這裡我就不詳細展開了。

觀察上圖你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 在債券和股票混合投資組合中,持有股票的最佳比例取決於你的持有周期。持有周期越長,那麼可以持有股票的比例就越高。

2. 得出這個結論的主要原因是,股票的回報更高,但是風險也更大。如果投資者的投資周期比較短(比如他預見到一年後要結婚買房),那麼他就應該大部分持有債券(由上圖可知,他應該持有10%左右的股票,也就是90%左右的債券),在這樣的組合下,一年之後他的債券部分(90%)會給予投資者穩定的收益,而股票則相當於一張彩票,運氣好的話可以賺不少,運氣差的話會虧一些,但由於股票只佔10%,因此對投資者的總回報影響有限。

3.但如果把時間維度拉長(比如20年以上),投資者再配置很多債券的話就不明智了。這是因為時間拉長的話,股票給予投資者更高回報的概率會增加很多,同時擁有債券有通脹風險(比如通脹率超過債券利率),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應該持有更多的股票(比如上圖的60%-7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上圖的建議是基於美國的經驗。我知道你可能會問,那麼其他國家呢?

Source: Dimson,E, Marsh, P and Stauton, M:
Triumph of the optimist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2

上圖中顯示的是世界上主要的發達國家在過去100年的股票超額收益(Equity return premium)。這裡面涉及一些金融學上的專業術語我就不展開了,但你可以看到大致的結論:

1. 美國在過去100年的股票回報(年均6%左右,扣除通脹後,紅線表示)在世界上是屬於比較高的,但也不是最高(比如澳大利亞和瑞典更高);

2. 美國股票和其債券相比的超額回報(藍色柱子)也是比較高的,但是法國和澳大利亞的更高。

4. 房地產

說完了股票和債券,我們再來說說房地產。

4.1 美國房地產

Source: Case Shiller US Home price

上面這張圖顯示的是美國從1890年以來歷史上的房地產回報(每年真實回報,扣除通脹後)。我們可以發現:

1. 和持有股票一樣,持有房地產時間越長,回報越穩定。

2. 房地產的回報也會有非常大的波動,任何一年中,房地產價格的動蕩幅度可能高達(-20%,+25%)

你可能會問,那麼房地產和股票相比,回報如何呢

Source: Jeremy Siegel: Stocks for the long run,
Case Shiller US Home price

上面這張圖給出了解答。在美國過去200多年的歷史中,

1. 股票給出的回報是最高的,其次是債券;

2. 房地產的回報還不及債券;

3. 持有長期債券的超額回報相對於短期債券來說非常有限。

4.2 英國房地產

說完了美國,我們再來看看英國:

Source: Jeremy Siegel: Stocks for the long run,
Case Shiller US Home price, Dimson,E, Marsh, P and Stauton, M: Triumph of the
optimist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2

上圖比較了20世界後半葉美國和英國的資產回報(扣除通脹後的真實年回報)。你可以看到,兩國中,都是股票的回報最好,而其他三個資產類型(債券,現金,房地產)的回報基本上都差不多。

一個聰明的投資者,應該時刻想著如何對自己的資產進行配置。有很多研究表明,在資產配置層面上做的投資決策,對於投資者的回報造成的影響,遠遠大於在選擇股票或者債券層面上的決策對投資者回報造成的影響。希望上面的回答對廣大投資者有所幫助。

http://weixin.qq.com/r/ZzuIkLbE5euarfLz9251 (二維碼自動識別)


沒入黨的請儘快入黨,建議全部交黨費。


你在說啥,大宗漲的我都不認識了

ps.你要討論一個市場,還是先了解一下再說,太可愛了


大家說的都很多了,我提示一點,做好貨幣的對沖,這個尤其關鍵

當你買入大量以美元計價的資產(etf,房產、債券,石油等等)如果美元崩潰你怎麼辦?

唯一的方式是做差異化的貨幣對沖,所有分散的投資,每一筆分散的投資,根據貨幣種類不同都要求有套保單,只有這樣,才算是真買了保險,畢竟,資產配置的首要目標不是賺多少錢是資產安全


如有問題,歡迎私信騷擾!

-----------------------------------------------------------------------------------------------------------------------

核心,我想傳達的是,讓人意識到【進行全球資產配置,通過智能理財配置ETF是最好的辦法】

請大家換成讀者思考,看完這篇帖子,你能【接受到什麼?】我們再按照讀者的角度進行修改、

答案:

我根據我們所服務的高凈值用戶一般情況來講一下我的理解。

先說明下,(首先要搞清)身家1000萬這個概念不對(和流動資金1000萬這兩種概念)。如果是純的可投資資產在1000萬,可以考慮進行資產配置。但如果是各種資產(房、廠子等)合在一起,就完全不用考慮這個,買點理財或者私募得了,畢竟北京的房子都達幾百萬了。

資產配置這個行業,很多人在講,大家的維度也不一樣,我主要從我所從事的【全球資產配置】這個領域來解答一下。

我們主要為機構和高凈值用戶作投資顧問。以ETF為標的,通過量化模型來進行充分的分散。我的意見只代表我這個維度對此問題的看法,一些以前寫的文章在博客,歡迎拍磚。

好,回到正題。我先來簡單解釋下為什麼需要資產配置,再來說我們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

需要進行資產配置,而且是全球性的資產而非簡單的國內的資產配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

1、由於中國經濟走入7%新常態,很多原有的投資邏輯需要改變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金融資產是以實物資產的價值為基礎的】,也就是說無論是何種形式、哪個機構所發的金融產品,只要其背後的實業受到衝擊,這種產品的風險就會急劇增加,不管是背書多麼強的機構都不能逆轉。

如表,是關於中國現在可投的資產的總結。

對於高凈值用戶來講,圖表中比較常用的投資手段是【信託】、【私募】、【公募】、【房地產】。15年中國股市的狂飆和斷崖式下跌,已經讓大部分私募和公墓虧的一塌糊塗,選擇中國股市進行投資,更多的是在高風險的情況下追求高收益,只應佔總資產不多的一部分,否則會對高凈值人群的資產安全造成很大的影響;房地產發展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增值空間變小,風險增大;很多人最喜歡的「保本高利」的信託,其背後大多是以房產和基礎建設作為支撐,而在當今的這種經濟形式下,你仍能拿到利息的唯一理由就是【機構信託牌照的價值比給你的利息要高】,即使項目賺不到錢,信託機構也會為了維持牌照和聲譽而給如約兌付,但是風險在逐漸累積,你還敢繼續投嗎?

2、美元進入強勢周期,加息導致人民幣資產價格下降

這個大家都知道,選一個比較典型的匯率預期。現在人民幣匯率基本在6.5左右。按照高盛的預期,16年會到7,17年甚至可能回到7.5。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持有人民幣資產,高凈值用戶的資產就不得不面對巨大的下滑,這對於足跡絕對不止中國而且十分關注海外市場的用戶來講,是非常難以接受的。因此,海外資產配置已經變成了諸多機構的共識,這一點,從很多私人銀行部門對海外資產配置的研究就可以看出。(我總結了一些在我的博客里)

3、從投資收益的來源來講,收益主要有三部分「配置、選股和擇時」,而選股和擇時是捨本逐末,資產配置才是王道。

Brinson等人1986年在《金融分析家雜誌》發表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投資組合績效決定》一文。該文分析美國退休基金在1974到1983年間數據後指出,對於投資組合的最終回報率,資產配置的貢獻率達到91.5%,而證券選擇(選股)和擇時只解釋了4.6%和1.8%的收益。

所以把精力放在資產的選擇上,而不是「買什麼股」,「什麼時候買」,這樣在拉長的時間維度里,才可能戰勝市場,獲得長期收益。

4、從歷史來講,股票的收益遠大於債券。如果沒有辦法持續選出最好的市場,投資分散全球是最穩妥且具備實操性的方案。

從瑞信每年的《Credit Suisse Global Ivestment Returns Yearbook》來看,

我們可以得出幾個結論

  • 從歷史數據來看,股票收益遠高於債券。
  • 113年時間內,股市回報最高的是南非,3372倍; 第二名是澳洲3332倍。第三名就是美國1248倍。墊底的兩位分別是俄羅斯和中國,如果你在1900年持有這兩個國家100000000億的股票,到今天你的資產是0元。
  • 如果你選不出好的國家,而是進行全球資產配置。你的收益會是多少?314倍;假如你就是點背,不想選美國,那會是多少倍?157倍。在100多年的跨度里,你只輸單一美國4倍,和8倍。而單一國家的投資成功是可遇不可求,就算是巴菲特,如果不是在美國,也不會有這樣的成績。

所以,選擇「股+債」的經典組合,選擇全球市場進行分散投資,是最好的辦法。

我們是怎麼解決資產配置的這件事呢?

一句話,利用量化策略模型和諾貝爾獎投資組合理論所開發出的自動化投資工具,可以為用戶構建出在對應一個風險級別的收益最大化投資組合;

  • 通過追蹤全球不同國家(49支)和行業(110+支)的指數型ETF實現最大程度的投資分散化;
  • 通過自動化的再平衡和投資多空組合策略保證風險的最小回撤;
  • 通過低廉的ETF交易費用增強投資收益;

智能理財的用戶可以相比純粹被動追蹤大盤指數的投資者創造出平均為4.3%的超額收益

為什麼要選擇ETF這個東西來進行全球資產配置?

ETF(Exchange Traded Funds),全稱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是一種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額可變的一種開放式基金。簡單的說,ETF代表了一攬子股票,例如跟蹤美國標普500指數的ETF為SPY(每隻ETF的唯一編號),每買賣一股SPY(200美元左右),即等同於同時買賣了美國的500隻股票。它具備以下的優勢:

  • 靈活——可以隨時申購和贖回ETF份額,也可在像股票一樣在二級市場自由買賣;
  • 分散——ETF的每一份額包含了其跟蹤的一組資產,因此可以以較小的資金購入一組股票或其他資產組合;
  • 透明——ETF的管理更為透明,免去了個股選擇的問題以及對基金經理的依賴;
  • 低廉——買賣ETF的費用,較買賣一組對應股票的費用會更少。

可以說,只有ETF這項投資標的,是可以同時實現【靈活】、【分散】、【配置全球】、【低成本】、【收益增強】這些投資所追求核心關鍵。

怎樣做好自動化的全球資產配置呢?

進行資產配置,首先要確立風險優先的邏輯

接觸到很多朋友,他們的投資理念和邏輯基本上反應了大多數中國投資人的情況,「找個好時機,選個好資產」買進去,等著升值。不用說資產配置的理念了,很多連基本的【風險優先】的理念都沒有,在這種【投資意識缺失】的情境下,很難選擇或者做好資產配置。所以一般資產配置都是針對高凈值用戶的。

第一步:進行資產配置,要依據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而定,需要專業測試

回到這個話題,首先來更正一下概念。嚴格的意義上來講,1000萬資產,如果是純想投入金融資產的話,算是剛剛邁進高凈值的門檻,可以做一些專業的資產配置;如果是算上房產等各類其他資產的化,就是個中產階級的水平,畢竟北上廣深的房子都快這個價了,住的房子不能也投資吧?

所以如果你的【可投金融資產沒有到100—300萬】這個水平,資產配置還不太適合你。

第二步:根據您的【風險偏好】+【風險承受能力】+【資金量】去確定一個專屬您的投資組合,並在與您商議的前提下,根據您的一件進行組合的調整。

第三步;根據市場情況,定期對組合進行調整。

投資收益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叫【貝塔】,由市場的平均收益水平乘以一個貝塔係數確定,這部分收益主要根據市場情況確定;第二部分是【阿爾法】,也就是超越市場的絕對收益。

真正實現長期增值,回撤小的投資組合,都是在試圖尋找長期獲得阿爾法收益的辦法。我們的辦法是【通過發現市場的非有效性,獲得絕對收益】,這裡面的原理比較複雜,大家可以簡單的理解成為「當市場的有效性缺失,定價出現失衡時,就是我們賺錢的時候」,因此我們進行調倉再平衡的時間就是看準市場的「非有效」的時刻。

統計顯示,再平衡不僅能增強收益,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組合的風險。畢竟,當市場發生特殊情況時,及時調倉才能保證組合的內資產的相關性不發生很大變化,進而確保還是您「最想要的」組合。

最後一步,就只需保持一種「持續複利」的投資心態,坐等時間的紅利即可。

智能理財因為沒有人工管理,所以管理費基本在0.5%,這與一般對沖基金動輒2%,利潤還要分成20%的管理方式來講,會節省非常多的成本。經統計,10年收益可以增強10.4%。

另外,通過投資ETF,用演算法模型進行資產配置是真正可以把「持續福利」的理念貫徹下來的一種方式。因為,拉長時間維度來看,最影響最終收益的不是「賺多少」,而是你「虧損了多少」。風險控制永遠比收益高要重要的多。

總結一下:

1、無論從經濟學原理、歷史收益統計、經濟發展預測還是國際經驗來講,全球資產配置都是【以最低風險,獲得長期收益】的有效途徑;

2、在全球資產配置中,又以ETF為投資標的方式最為便捷、高效,ETF這類資產就是為資產配置而生;

3、從發展趨勢看,用量化對沖模型來做全球資產配置,避免【人性的失誤】,並且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避免單邊做多,是降低風險的最好方式。這點從華爾街上的對沖基金佔比過半,以及智能理財行業的異軍突起就可以看出來。

好,我就說這麼多,更多關注【資產配置】、【量化對沖】、【智能理財】的朋友可以聯繫我,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個人博客

------------------------------------------------------------------------------------------------------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私信騷擾!


1000萬人民幣資產?這麼個規模的話,也去考慮全球配置?這麼少的話,全球配置是嚴重錯誤。因為你付出的學習成本等,完全不合算。除非你是1億元以上,才有全球配置必要。

1000萬而言的話,如果是剔除房產等之後的高流動性資產的話。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以及未來3年重大支付等考慮的話,建議如下:

1,兌換部分美元,例如10%-30%;

2,開個證券賬戶,在股票市場放回購,這樣下來,一年大概有3%左右收益率;或者買入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有3.5%左右;

3,有股票經驗的話,找何時機會買些大銀行股,同時利用此市值打新股;

4,理財產品什麼的,不用買,忽悠的太多了;

5,人民幣存款總歸有些,如10%-20%;

6,基金產品,不推薦買;買這些你還不如按照第3條來操作;

7,保險產品不建議購買;

8,房子,6個月內不建議買;

9,黃金,千萬別買。因為其流動性差,買了基本是長期拿著考慮,然而在美元強勢周期中,黃金會很弱的,甚至大幅下跌,例如到800美元/盎司;

10,適當消費,享受人生。鈔票總歸不是自己的,消費了才是的。當然要有節制,否則沒錢了怎麼辦?


身家1000萬,你的意思應該是除去所有房子、車子、商鋪、工廠等不動產之外的流動資產吧。其實你說的什麼美元、石油、黃金,和資產配置這個事有很大的關係,但是和客戶關係卻不大。為什麼呢?身家1000萬流動資產的客戶,要麼是投資頂級高手,自己一個人在資本市場賺了大錢;但我相信絕大部分客戶還是靠自己實業的積累(包括炒房),不管這個積累是自己完成的,還是整個家庭一起完成的。那麼問題來了,絕大部分大客戶(國內以企業主、公司高管為核心群體)都忙於自己的事業,哪來那麼多時間、精力、專業去分辨什麼國內外資本市場呢?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一家信得過的大金融機構(不管是銀行,或者獨立理財機構),然後把錢交給他們去幫客戶處理,給出專業的意見,如果覺得國內做的不好,完全可以去找香港金融機構。

因為我始終相信,那些由專業人士組成的金融機構,是遠比大部分人專業的、更能賺錢的。(當然,這並不是說專業機構永遠是贏的,他們也會犯錯,但話說回來,這個世界有不犯錯的人或公司嗎?)


做高凈值客戶資產配置的,有個同事的客戶很有意思。

客戶很低調,看不太出來多有錢,直到同事見面之後聊天直到有美元投資,並第一次在公司交易了一個美元投資(保險),然後同事大概了解到客戶挺有錢的,對他推薦了幾個pe項目,300w起,客戶不感冒,推信託,不感冒,推私募基金,不感冒,抱著隨便的心態推了城投債券(起點20w,相對低)客戶有興趣了買了100w。然後再推私募基金買了100w,再推資管買了100w,再回去推pe,客戶說"我不喜歡投太多就是100w100w來的"。現在又在推個資管,不知道進度。

這個客戶在銀行等地方至少還有500w以上的100w投資。(非典型,就是這個客戶比較有趣)

其實接觸到的有錢人都很有主見的,一般只需要和他說項目要素,優缺點,自己會考慮,有錢人一般自己投資經驗很豐富,有自己的一個兩個原則(這個原則就是100w,有些是什麼不碰,什麼不沾)但是一般不會拒絕投資信息,對投資了解有時比我們還多。


資本喜歡高價格和短周期,不關心價值和成本。

原題是一個億,現在改1千萬,不管是多更多,還是少更少,投資也好,投機也好,轉移財產也好,左手倒騰右手避稅也好,不要以為把雞蛋朝十個方向扔出去,碰到石頭的概率就會降低,資產最重要的是放對地方,而放對地方最重要的是信息不對稱,你要比你投資的對象了解更多的關於各方面真實信息,這個信息不是靠所謂的諮詢和投資公司能解決的,看看那些拿著你資產練手的新手們,他們最擅長的其實是把活生生的市場供不應求的,變成死的供過於求。不動產,股票,基金,期貨,外匯,藝術藏品,我還沒見過同時宣揚高回報,低風險,周期短和不限額的。

投資比起資產增益,更重要的是你能安心放手,把自己時間騰出來做更有意義的事。


國內的房地產市場在各種形式的針對性政策的出台下呈現出悲觀的景象,不出意外的話上漲了近二十年的國內房地產市場要開始下滑了,這應該會讓很多想要投資房地產的人有所退縮。但是房地產投資放在全球來說,還是最穩妥的一種投資方式,對於中國高凈值客戶來說,在國內房地產陷入尷尬境界的現實情況下,選擇海外房地產投資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國內房地產市場低迷只是當下最現實和變化最明顯的一方面,其實還有很多市場和政策原因讓這個群體把投資方向指向了海外房地產市場。

就拿美國房產市場做例子。美國經濟市場在過去的2016年持續復甦,而在快結束的2017年看來美國的經濟市場也非常活躍,所以包括房地產市場的美國整體市場的情況是樂觀的,這就意味著美國房地產投資的安全性會增強。另一方面,美國住房庫存緊張是一直以來的常態,房產庫存有限則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價值不會低,所以從這點上來看,美國的住房是值得投資的。

所以從國內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和美國房地產市場的活躍這兩個因素來說,選擇投資美國房地產是一個很值得考慮的方向。再加上現在投資美國房地產的條件很好,一方面是美國房產比較實惠,而且美國方面不限制外國人在美國買房,而且市場機制、房產法律法規成熟,購置房地產程序不會太複雜;另一方面,現在有很多已經比較成熟的房地產經紀公司或機構,專門為華人提供投資國外房產服務。我所認識的國內很多中高產階級都已經或是有意向把海外房地產投資作為投資的主要選擇,也有大量數據證明了海外購置房產成為眾多中高產階層家庭配置資產的首選了。

提到專門服務華人的房地產經紀機構,據我自己簡單了解過幾家機構,都是說外國人在美國買房,人可以不去的,真的看上了覺得適合了,機構可以全程通過網路協助辦理手續,房子到手後出租也可以讓他們那邊負責對接管理和收租,等於就是躺在國內收錢了……不過還是得提醒一下大家要擦亮眼睛找誠信度高的正規機構,畢竟在找中介這件事上是公認很容易踩雷的。

當然了,投資國外房產要注意的方面還有很多,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簡單,個人建議特別是要在選擇房產地段這一點上多花點心思。加州舊金山灣區一直都是華人投資最青睞的地區。拿三個房地產行業代表性的指標數據來分析一下。

一是房價,在北京上海買一個比較好的學區房的價格,足以在這裡選擇一座自然、人文地理位置都不錯的花園別墅了,也就是我上面提到的美國房產實惠這一方面;二是房價收入比,指的是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依據聯尚居美地產給我分享的數據,舊金山市約為9.53,矽谷地區約為5.58,洛杉磯約為5.77,而北京、上海和深圳的這一指標分別為37.80、36.91和39.76,可見差距之大;三是價格租金比,常指房價與年租金收入之間的比值,比值越低,說明房價中的投資需求越大,舊金山約為14.89-15.67,而北京、上海和深圳的這一指標落在50-80之間。

除了這些看起來比較抽象數據之外,我們還可以來大致做一個對比,拿這些錢在北上廣深和灣區進行投資,我們的支出和收益會怎麼樣?一千萬左右大概在北京能買到五環的普通小區房,直接租出去我估算一個月收益可能還不到3000,再加上北京很多小區房因為時間問題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可能會有一些固定亦或不固定的維護支出。再是依據聯尚居美那邊的參考,一千萬人民幣也就是大概一百五十萬美金,通過他們在灣區買房,月租金保守估計有四千人民幣了,就算把房產稅算上,也比較划算。

從這三個數據可見,加州的房產市場發展現貨對於國內一線城市要健康得多,房產的投資價值比國內一線城市要高得很。

還有之所以說加州舊金山灣區是最佳投資地段,也因為其經濟、文化、教育環境都很好,對於華人來說教育資源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而整箇舊金山灣區是美國乃至全球一流高等教育資源的高度集中地。

不過舊金山灣區也分有不同區域,其中包括舊金山市區、矽谷所在地南灣、東灣、北灣、半島,我個人通過了解後出於安全和教育資源等幾個方面,結合了聯尚那邊的一些建議,比較推薦東灣,市區當然資源是最好的但是市區的房價相比下還是太高了而且犯罪率比較高,所以就剔除了市區,而東灣的學校整體上都比其他幾個區域的質量高,基礎設施也比較完善。

之前和他們那邊的地產經紀人聊過兩次,名字叫做Lin Shao Homes,中文名叫做聯尚居美,感覺還不錯,上面的也提過很多數據都是他們分享給我的,還給予了我很多國內國外情況和條件方面的實用性建議,特別是教育資源方面他們的見解很成熟專業。聯尚居美那邊還提到因為是做專門針對服務華人同胞的,經紀人也都是華人,可能對投資所在地的了解還是會有一些欠缺,這是他們自己也承認的,所以他們會根據客戶的資金預算去諮詢當地房地產經紀人,最後再結合各方面給予自己客戶最後的建議,這樣雖然可能流程多了慢了,但是他們覺得這是對客戶的基本責任,絕對不能馬虎。今年他們也會在國內做一些業務上的拓展,具體可以參考:http://v.xiumi.us/stage/v5/3hBgf/64292181

個人見解可能比較片面,有意向的還是親自自己去諮詢一下吧。投資海外房產也只是全球資產配置方式中的一種,並不代表把這個方式作為全球資產配置的途徑最好或是唯一,最終還是要以個人情況為準,希望上面的見解能給予大家一些幫助和參考。


個案分析|年收入60萬的家庭,無房有車一女兒,如果進行資產配置呢?

從本周開始,#我要發問#環節將進行改版。此前,基本上是每個問題簡單回答,有的粉絲朋友給我提建議了,能否重點選取一些案例進入稍為深入的分析。

這個建議其實既可行又不可行。怎麼說呢?發問人提供的資料往往很不完整,在此基礎上根本無法形成理財規劃。

我一直很不喜歡報紙理財版上的所謂規劃,無法做到個人定製,其實就是瞎掰。但也有人批評我,你這麼較真幹嘛?讀者買賬不就行了?

好吧,從本周開始,我們嘗試一下個案分析的模式,看看是否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當然,我也提醒大家,由於資料不完整,其中的內容會有大量假設。

本期個案:

主人公:Sophie,28歲,全職太太

家庭情況:先生32歲,個體戶。有一個可愛的女兒一歲半。家庭年收入為60-80萬,無房有車,存款90萬。只有先生有一份意外險。打算明年再要一個孩子。

分析:

對於Sophie這樣的家庭,收入不錯,但是家庭沒有任何的保障以及沒有合理的規劃是最大的問題。

Sophie反饋的數據有很多不完全的地方,所以對其家庭的財務數據進行了一定的假設:

假設家庭年收入為扣除個體經營成本的凈利潤,保守估計收入為60萬,家庭每年的支出為20萬,家庭每年盈餘為40萬。

規劃第一步:梳理家庭目標

三口之家,通常的目標都是:孩子教育、養老和保障。

1、孩子教育目標

Sophie有一個女兒,準備明年再要一個孩子,兩個孩子未來的高等教育是Sophie必須去面對的。

以Sophie目前 的家庭經濟情況,如果孩子未來到國外留學,考慮通脹因素,我們以兩個孩子本科和研究生都在加拿大留學進行計算,Sophie需要在17年的時間儲備近400萬元,才足夠兩個孩子的高等教育費用。大概每月存1.2萬元。

如果孩子在國內讀大學,費用會降低不少。具體要看孩子和父母的選擇。我們都很難預估未來,所以建議在家庭經濟允許的情況下,按較高的費用來預存,如果孩子以後拿得到獎學金,這筆錢也可以留給父母自己養老之用。

2、退休養老目標

Sophie先生是個體經營者,並沒有繳交社保,而Sophie也只交了社保中的醫療險,所以家庭沒有作任何養老儲備。這一點非常危險。如果有一天先生的收入減少,夫妻二人的退休生活將極其慘淡。

所以養老的目標要早點考慮。根據現在夫妻的生活品質,預期先生55歲退休的情況下,整個家庭需要在先生55歲時儲備1165萬元。看起來是個天文數字,實際上假設收益率是8%的話,家庭每個月存2萬就夠了,每年大概是24萬,還在你的承受範圍之內。

3、保險保障目標

Sophie家庭現在基本沒有任何的保障,其需要充足保障來防控非金融的風險。這一點,她已經充分意識到。

根據Sophie家庭的情況,先生首先需要購置的是壽險,先生是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肩負著家庭的責任,先生需要配置壽險的保額應該包括家庭的負債(假設負債為零)、孩子教育責任(根據兩個孩子都去加拿大留學,教育責任約為210萬元)、預留給家人的生活費(根據現在的家庭花費情況,預留20年的生活費,考慮通貨膨脹情況下,需要肩負176萬元)和應急資金(10萬元),先生至少需要配置396萬元的壽險。我們建議其配置定期壽險,每年成本大概是4400元左右。

Sophie本人沒有收入,不用肩負家庭經濟責任,不需要配置壽險。

其次,需要配置的是全家人的重大疾病險。Sophie家沒有任何重疾保障,夫妻雙方都需要配50萬元的保終身的重疾保額,兩人的成本每年大概是1.6萬元左右。孩子的重疾險成本大概是4000元左右,50萬元左右。

最後需要配置的是住院醫療險。住院中花銷的費用,可用此險進行報銷。每人大概是2000多元的成本。

如果配置得當,全家人每年的保費支出大概是3萬元左右。

但是,必須提醒你的是,我已經多次講過,保險是和其他理財目標息息相關的,沒有辦法只談保險而不談其他,因為其他理財目標會影響保額的需求。保險是汽車的安全裝置,並不是發動機,不為其他目標儲備,保險買多少都是不夠了。

Sophie提問中涉及到的家庭數據的確太少,給Sophie家庭的規劃中,根據我們的經驗給出了很多的假設,理財規劃是一個私人訂製的過程,要想讓規劃更加的實在,就需要對家庭有更多的了解。

公號作者

孫明展,中山大學統計系碩士畢業,國際金融理財師,候選北美精算師,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數計學院專業碩士導師。創必承公司創始人。

微信公號「孫明展-真理財」,分享家庭財務規劃、兒童財商教育、家庭保障、經濟觀察等方面的原創文章。

http://weixin.qq.com/r/S3SosN-EhoL5rZvT9yFZ (二維碼自動識別)


。在人民幣貶值前提下,同時可以參考標準普爾象限進行資產配置。

1、百分之十左右的存款及靈活的年收入,用來做短期消費的生活費。

2、年收入百分之二十左右的錢,用來做重疾配置,這是家庭財務的防火牆,非常重要。我遇到很多人都是先買理財,覺得先賺錢要緊,但是風險卻沒有防範到。

3、百分之四十左右的錢,如沒有好的投資渠道,就普通人來講,可以進行美元資產配置,如香港美元保險,抗貶值,讓資產穩定增值,或者為未來養老和孩子教育基金做儲備。

4、百分之三十的錢,可以考慮投資基金和股權類資產,用於提高資產的整體收益率。


為什麼匿名,因為不像你們連臉都不要。

冷嘲熱諷人家1000w少的,就兩套房的。你北京有兩套房沒有貸款?你有1000w現金拿來投資嗎?

抖個機靈也不看看自己。


可以考慮在香港配置美金資產,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香港保險直接用銀聯卡繳付,起投點低,不設刷卡上限,可順利將手中人民幣資產變成美金資產,並且享有年化複利6%-7%.

人民幣貶值有兩個支撐面,第一個是貨幣的增發,第二個是經濟的下行。並且近期的官方表態也說明了這點。所以,香港保險的抗通脹,以及長期來看的保值增值效果都是不錯的。解釋不清楚的地方,可以VX小窗。


不請自來隨便答一下。你這問題其實是個偽命題來著。身家1000W以上如何「配置」資產其實不取決於當下的世界經濟形勢,取決於你自身的實際情況和你想做成什麼事情。經濟形勢的改變只是改變你投資的方向。但從戰略角度講,你要做什麼東西還是要case by case來看的。因為每個人的煩惱不同。一個人的財富不單單是指他賬戶里的那個數字還是一種生活的模式和境界。

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對於一個人的財富來說,保值與增值是兩個事情,保值是一種目的性很明確,確保自己的利益在未來的時間點上不受損失,具體要考慮你個人或家族的實際情況,我說的明白點。。。你是工廠老闆有個小三小三又有孩子這種情況和你和某某官員家族比較親近境內有企業境外有資產這種情況和你就是有一大筆固定房產你兒子還是美國身份你要掛了這都是要不同方式和工具去解決的,什麼萬能壽險保費融資,海外信託架構,投資移民,什麼保全傳承說到底都是要解決某些問題的。這也是為什麼說國內的私人銀行算不上是私人銀行,因為他們無非是在給有錢的客戶賣有門檻的理財產品(其實香港的很多所謂第三方理財也是在做這個)。和你說的投資什麼市場投資什麼產品什麼策略都和財富傳承的關係不是那麼大。在這些情況下的投資,都不是什麼特別的手段。香港這邊的PB或者PWM提供的常見的給high net worth「投資」的多是是環球的基金.structured portfolio.或者一些private placement和一些另類投資(藝術品,房產). 你要是大到有family office的,自然也有人打理你的錢無論是做Corner stone玩(什麼許家印找鄭裕彤鬥地主。。。)還是做的跟各種「壞事」。。。不過初衷就是一點,有錢人的錢是為了保證自己的生活質量在幾代之內不受改變,用財務工具去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問題是最重要的。拿投資來創富還真的不是什麼他們看中的事情,沒有什麼比有錢人自己的生意更賺錢,他們更能把控自己生意的風險遠甚於他們並不了解的「資本市場」。

再來講一講可能您想聽的「環球資產配置」,這個問題更空泛,空泛到沒辦法具體回答,您的環球資產配置要是指把錢投資與各個地區與國家,我想香港有太多基金平台可以做的到這種所謂的「環球資產配置」,後面對應的也都是些比較出名的asset management的各地區的mutual fund甚至是一些alternative的fund(要說那些是hedge fund...貌似也沒大問題),至於您講的又是黃金又是原油又是大宗商品,我想一個個人或者一個團隊都很難搞這些事情,這已經橫跨了N個互相看不懂的領域了。並不是說錢放在不同的籃子里就真的diversify risk了...你還要真的有交易的手法或者套利的邏輯在背後支持。11月末的原油期貨市場,要是會玩早賺瘋了。你這半年買個ETF都不能少賺,要是做成structured portfolio就更多。這個世界的市場就像一瓶瓶水,總有不平的時候,又總在平衡的途中,賺錢就是在找不平的水,等到大家都把他弄平了,就沒什麼賺頭了。所謂專業就是總能最快的發現這種不平衡(大部分散戶只是跟個晚風還跟不上)。投資可不是投機。

還有想講沒講的不知道怎麼講,講的不好請見諒。最後,其實1000W算不得什麼特別大的客戶,甚至在香港很多外資的IB或者PB都未必能開戶(中資除外)。


先交代自己的背景。在紐約待了10年+,投行的wealth MGT 3年+,回國4年也是在三方理財做管理,所以在行業內算是比較久了......

通常來說,現在身價1000萬已經很難被稱為高凈值客戶了(畢竟現在的房價和物價...),換個說法,如果可投資金在1000萬以上的話,進行資產配置我覺得還是有必要性的。

那麼資產配置的邏輯無非就是資產分散,組合投資。我比較推崇的還是通過耶魯捐贈基金的方式來做相應的資產配置,但是他們的capital相對較大,但是目標是穩定的收益為大學獎學金和基建支出,所以比較符合我們對資產增值的需求。(這裡牽涉到對資產回報的預期,我個人比較推崇的是個人總資產約10%左右的回報,簡單的說就是10年一倍。如果覺得這個收益能夠接受,才繼續往下看,不然就可以收起答案了。)

首先,在大類資產配置中,要關注到風險和收益的對應,所以我建議的大類配置是以下的比例。

40%-50% 不動產固定收益

10%-15% 二級市場(公募私募)

15%-20% 股權

20%-25% 海外

1. 不動產及固定收益

作為中國的投資人,如果這些年沒有跟上房產的節奏,那基本就會被拋在『高凈值人群』之外,所以一般高凈值客戶手中都會有2-3套的固定資產,現在由於各種房產稅、限購等原因,買賣的意願都不強烈,所以會推薦1線城市持有,剩餘的優化減持。

固定收益,作為中國比較特殊的資產類別,其實在海外都是以公募產品or債券來替代,但既然有就要佔這個便宜,要挑選好的資產去做些投資,保證自己的現金流。經過過去那麼多年高收益的房地產債權需要更加謹慎的去選擇,更加推薦些消費鏈衍生的固定收益。現在這部分的收益會在6%-8%之間,如果高於10%最好別看了,都高凈值人群了,別為了2%-3%損失本金。

2. 二級市場

在二級市場這塊,我覺得我的能力也很弱,只能做大類的配置推薦,同時也推薦大家不要去自己操作股票,一方面難度高,另一方面很花時間,如果不是專業人士並不覺得有多大的持續回報。我自己也是在私募中做選擇,相對自己操作,選擇合適的管理人和團隊就可以(私募產品不能公開披露)。公募產品,我覺得定投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大家可以選擇一些指數類去做定投。這部分的收益就很寬了,但是我覺得能夠做到10%-15%就夠了。

3. 股權

在一個雙創的時代,在一個行業變更速度極快的時代,在一個M2增速比收入快N倍的時代,如果不投點股權,可能幾年後就像當年沒投房產一樣,被拋在了高凈值人群之外。

股權無疑是近幾年最熱火的投資類別,從最熱火的孫正義投馬雲,沈南鵬的神話等等,讓大家熟悉了股權投資的高回報,但無疑高回報就有高風險,所以現在市面上林林種種的股權投資,還是推薦以白馬基金為主,黑馬基金(細分基金)為輔的投資策略去投資股權,當然如果有風險偏好高的活著愛博弈的人,參與一些直頭也是可以的。

白馬基金里,哪些耳熟能詳的紅x,x晨都已經不會接受新的投資個人,可以去選擇一些類似君x等的基金(具體私募不能說名字),黑馬中挑選一些有豐富經驗的or有相關背景的or有資源的。

股權投資里的水非常的深,我覺得不亞於二級市場,所以這塊需要諮詢更專業的人去學習和理解,才有機會投到好的基金。這一塊預期做到20%左右。

4.海外

把這個放在最後也是因為這個類別現在最受到國人的關注,對於貨幣貶值和各種原因的擔憂,存外幣是國人的一個喜好。在人民幣貶值的通道里,我們出境消費越來越吃力,資金出境也越來越難,但更說明海外投資的重要性。

其實,海外投資其實也可以歸類為一個單獨的資產配置,因為海外的產品更成熟、更複雜,所以資產配置也是有必要的。但是,由於大家在海外的可投資金相對較少,很難做到全方位的配置,而且對現金流的壓力沒有那麼大,所以推薦一下全配置的資產去投資。海外的公募基金相對收費很貴,而且判別很難,所以很多人在海外銀行里配置的基金基本都在虧錢,所以這方面葯慎之又慎。

這個基本上是我的很粗淺的推薦,因為牽涉到很多合規的原因,不能說的太細,lol。


下面回復的各種嫌少,然而看看自己北上廣有房子沒有,貸款清了嗎,現金有多少?


1000萬真心不用分散投資。適合全倉干一件事。。


剛剛幫有類似情況的客戶做了美金資產配置,我來簡單地講一下這類客戶裡面具有代表性的客戶吧(可以根據個人情況對號入座):

客戶一:48歲男士,私企業主,身家保守估計7900萬,全家移民香港

這位客戶當初找到我進行美金資產配置的原因主要是在去年香港還允許投資移民的時候,他們全家已經遞交了移民香港的一系列申請手續,只剩下把相應的投資款項匯來香港了,由於該朋友在內地的私企實際上暫時還沒有打算到香港開立分公司和進行業務的打算(實際上這個私企所從事的業務在香港也基本沒有市場而且長期來看,該客戶對於香港的時局有些擔心,覺得長期來看香港可能不是一個投資的最佳選擇,所以不打算把一千萬以這種方式直接投資到香港),所以當時為了給孩子辦護照方便一些,全家還是決定移民香港,但是這一千萬投資就直接做成保險公司的美金儲蓄好了。所以,整體就是這樣一個過程,另外,由於當時這個美金儲蓄是按照這位客戶的兒子的名義來辦的,因此,將來這筆資金是回歸兒子名下的,這樣也間接規避了近期內地正在緊鑼密鼓進行的遺產稅的制定的風險。

近期,我又接到這位朋友的指示,可能這位朋友一直在擔心遺產稅的問題,因此,最近也有打算來香港進行第二批美金資產的配置,後續內容我會及時回來更新,先寫到這裡!

客戶二: 40歲女士,家庭主婦,身家1200萬(愛人是私企業主)

這位朋友是我之前的那位客戶的妹妹,主要就是在家裡做一些家庭主婦的工作,但是這位主婦由於之前也學過會計,有相關的學歷背景,所以還是需要負責家庭財產的規劃的。孩子今年14歲了,馬上就要初中畢業,到美國去讀高中然後留學了。所以,當時這位媽媽主要是考慮到孩子將來在美國的一系列花銷可能很高,但是家裡的生意近幾年又不算太穩定,因此,決定單獨拿出一部分資金來作成美金儲蓄,這樣的話,本身孩子就要花掉這筆錢,其次,美金儲蓄可以某種程度上對沖一下人民幣貶值的風險。最終,這位朋友購買的是全家的基本保障(重疾險,醫療險和意外險),然後重點幫孩子配置了一個美金的教育儲蓄。

客戶三:52歲男士,私營醫院董事長,身家2800萬

這位客戶朋友是之前我在讀書期間有幫助過我的前輩,因為本身我高中畢業時有拿到當地企業的獎學金,這位前輩就是某企業的高層。近幾年這位前輩也一直有炒一些股,但是去年a股市場表現不是很理想,因此,他把剩餘其他的資金決定換成美金儲蓄,做成長期的這樣一筆資產,用作孩子的教育基金還有自己的養老儲蓄。當然,也是某種程度上想要規避一下企業那邊的風險,因此,就選擇來香港做一筆這樣的美金儲蓄了。

整體上看來,對這類朋友而言,基礎保障例如重疾險,醫療險和意外險其實他們很容易就能用一些非常低的付出來轉移這部分風險,反倒是需要重點考慮的是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進行資產保值,避債避稅,同時如果能夠維持一個不錯的回報收益率就可以了。這也是你可以考慮逆行美金資產配置的一個主要原因,當然,在進行美金資產配置的時候,我並不建議你把自己所有的資產全部進行美金資產配置,因為這樣子的話,有些配置過剩了,我們只需要對沖一下人民幣貶值的風險就可以了!

我看到你問題問的就是做全球投資,其實香港保險公司的美金儲蓄本身就是全球投資產品,因為保險公司的投資領域也是涵蓋全球包括房地產,基金,證券,政府債券等等所有種類的投資項目,包括中國近期啟動的『一帶一路』投資項目也是有香港友邦保險公司來為全部工程做保險和再保險的業務保障的,因此,整體上看來,這是近幾年越來越熱的投資項目。

當然,由於這類投資項目涉及的金額都比較大,所以你找到一個靠譜有經驗的保險經紀人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特別注意的就是:

實際上,購買保險和投資理財產品並非是購買一次性消費品,同時,一份保險和投資理財產品最重要的環節是後續的理賠與現金紅利兌現的環節。因此,我們在選擇購買一份保險和投資理財產品的時候,很大程度上是購買一種服務。那麼,選擇一個靠譜而且又有責任心的保險經紀人就顯得尤為重要!內地居民對於內地保險行業失去信心的原因之一也是內地保險銷售人員在銷售產品的時候是「以顧客為上帝」,但是一旦完成保單簽署的工作之後,保險銷售人員便不再跟進客戶的保單,雙方從此變成陌路人。因此,在內地購買保險的客戶往往面臨理賠的時候不知道應該找誰解決的問題。同時,內地保險糾紛案件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於保險銷售人員在銷售保險時向客戶做了誇張的描述和承諾,因此才造成了客戶的誤解。實際上,這類的理賠糾紛的發生,很大程度上是保險銷售人員的問題,而不是客戶自身的問題,畢竟客戶不是專業人員,他們在購買保險計劃的時候也難免處於劣勢地位。因此,保險經紀人有責任向客戶詳細準確地介紹保險合同條款並提供完備貼心的後續理賠服務。在此提醒大家在購買保險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專業的持牌經紀人進行購買,時刻注意保護自身的利益!

附:本答案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違者將交由知乎「維權騎士」跟進處理!


這個問題下面的回答,變成了一群人競相裝逼的場所。真是服了。沒有幹活來現什麼眼呢.......

樓主,你的問題是非常好的問題。目前,國內短淺的目光,根本想不清楚全球化資產配置的套路,更不要說實操。

所以,才會出現辣么多水回答。白瞎了這個好問題了。

其實這不就是索羅斯、李嘉誠思考問題的方式么.....

鼓勵你自己探索後給出答案,最好是有實戰結果的。定期彙報戰況,每年一次。


坦誠的說,一千萬真沒有多少。等你有了就會發現,僅僅是改善了生活條件而已。不要說全球配置資產,我連本省以外都沒實力去配置資產。


未來7年里,貴金屬和商品,實物類資產在這未來7年里絕對是應該在大類資產配置里處於重中之重的角色的。

股票在早期是去他媽的蛋的角色。

詳細的看這個回答:期貨真的可以做到長期穩定盈利嗎? - 金融


謝邀。這個問題客觀的講,是需要根據客戶的細微情況做定製的,但大略的說說也可以拋個磚引個玉什麼的。

開始之前,我們先得確定一下資產的規模和結構。一千萬人民幣以上的資產是大概在一千萬到一億之間么?是指全現金么?還是包括房產等不動產?目前國內典型的資產結構是總資產在幾千萬,其中大約有一半是房產,剩下的基本上是在股票,理財及現金上。那我們取一個中間假設,資產規模一共五千萬,其中有大約三千萬是房產,剩下的兩千萬中大約有一千萬在股票及信託理財上,還有大約一千萬的現金。

然後我們還得討論一下資產配置的目標及時間問題,由於缺乏相應的背景信息,我們只能再從一個典型結構出發進行配置討論。目前需要進行配置的該類人群的基本狀況是人到中年,財務不能算完全自由,但也壓力不大,手頭有一到兩套房產,雙方父母年已經過世或年紀比較大但暫無太大養老壓力,小孩在國外讀書或者準備送到國外讀大學。這類人資產配置的主要目的是,自己干不動了,想歇一歇,希望能以投資收益代替工作收益,同時又不看好國內的接下來的發展,希望能夠全球配置資產,分散風險,然後視小孩在哪裡發展及那個國家的發展好,可以逐漸考慮移民。

未完,待續。


這樣的問題基本沒法回答,首先你不說明客戶資金來源,是否全部可以動用。

能投國內市場還是把資金投國外也行。(如果投國外,你到底想投點兒啥?)

保守投資,還是希望穩定增值,還是希望通過投資就達到財富自由。

可以承受的風險?

個人的看法,你前面說的都是無用的。

所謂投資,首先第一點明確的就是你所能承擔的風險,明確了這個再說別的。

ps.這也是為什麼你去很多外資銀行做理財,買基金。經理首先要求你必須進行一個風險測評。你這太兒戲了,1000萬讓你投真心不靠譜。。。你說你是有1000萬的客戶,我就只呵呵。


目標地點選在新加坡吧,優勢主要是政治獨立,經濟結構健康穩定,可以起到避險的作用。金融產品和房產都可以根據需求考慮配置一部分。

需要資金渠道也可以聯繫


1000萬排板都不夠10000手 配置個鳥蛋蛋


你好,投資菜鳥一枚,買過諾亞股權,恆天固收,現在大勢下怎麼理財


雲鋒金融的錦鯉系列都蠻適合的


一千萬的話...可以考慮一下全市資產配置...全球就算了吧

....我還真有好多個一千萬...


現金1000萬需要考慮一下 算上房產1000w在北上廣深真遍地都是


買期貨cta私募.分十份,買期貨私募歷史業績最好的十家


做什麼土豪夢啊,隨便投,超過平均收益就運氣不錯了,土豪這種小概率事件不是算出來的,不然人人讀本如何讓你發財的書不都發財了。


相對低風險的投資和套利機會。股票、債券、基金,期貨都有這種機會。比如現在的網下打新。前提是自己有時間研究,沒時間可以交給靠譜的人。


Are you kidding me?

=A=^^^

想起抽屜里的一疊房產證,我好方……要全球配置了么?


如果能有一千萬以上的人民幣流動資產,而且正處於二代傳承階段,可以考慮配置美元資產,以較低風險投資為主,保障未來長期收益,保證現在以及未來生活水平不會發生太大變動


哎呦??人家有100塊錢,全宇宙給配置下把吧。好心動。1000萬??你全球飛一下的機票錢夠么?

1000萬擱20年前真是筆大錢,現在1000萬,呵呵,隨便一個小地方的做個差不多的買賣,也不止這個量級吧。

知乎學生黨是真多真多啊,動不動就各種報表分析,先說說,現在一千萬人民幣的購買力能幹點啥?大宗散貨連個渣都不是。

辦個簽證,就像題主說全球,全球。你打個飛的,出去轉一轉就不剩啥了。

誰要是真有一千萬,上知乎讓大神么們給出這些昏招,那才是日了狗了。


找固收替代品的話,可以考慮CLO,broad syndicated其實沒那麼壞,真正明白的人也不是很多。


去深圳貸款買套房。


看來知乎里各個都是北上廣兩套房以上,而且沒有貸款的豪


抖機靈的能不噁心人嗎?老子還真有一千萬啊


可配置宇宙中心房產一套


感覺這不是宜信財富的自問自答嗎。FOF全球資產配置。


如果我來談談資產的安全性會不會有些跑偏,無論境內配置還是境外配置,資產到底是不是你的,最好的判斷方法就是傳承。能否避債,是否徵收遺產稅。

保險界流傳很廣的例子,「我有一套房子,名字叫雋升」 ,不僅資產安全,平均紅利率6%多。

這也是香港保險近年來成為境外配置新寵的重要原因。


我決定關注一下這個問題因為這樣在tl上會顯得特別特別屌$_$


講真 1000萬還不至於做全球資本配置 一級二級市場就消化掉了


可選擇香港美金分紅資產配置.相對於投資國外房產更易於管理. 一次性投入. 任其在裡面複利生息. 一定年期後每年可領取利息. 可做到6%-7%複利. 起到 避債避稅.跟現有資產分隔的作用. 如有興趣可看我資料 加我微信了解. 本團隊對境外資產配置 移民前稅務規劃很有經驗.


1000萬的話全部投房產。

因為1000萬不過上海一套中環左右三居室價錢,連區都出不去,還談什麼全球。


既然有能力掙到這份錢,就應該多思考一下未來,而不是來問這樣的問題


打斷腿吃三輩子的都沒有聽說過談不起如何支付


1000億差不多


咳咳,現在身價一千萬是什麼概念,很多嗎,一定要全球配置?

不是裝x哈,如果是一線城市,有自住房,有車,如果有條件的話,兩部吧,兩個成年人吧,然後不窮的話,別用外地拍照了,就用本市的吧,然後再是教育,醫療,養老什麼的,還有應付日常開銷,你說你還要全球配置啥呢,你這1千萬,還能剩下多少呢??

當然其實要的話,也不難,有境外投資基金可以購買來,國內發行的投資境外的呃,各大基金公司都有的。


多元化分散


1000萬太少。即使是金融資產仍然太少。


1000萬太少了,不值得討論


A股進入牛市預期這……6666


先佔坑,等我抽空去撿個1000萬實際處理一下,回頭來答題。


現在這形勢,缺少的人很多,有錢的也不少。可流動資金一千萬以上的我就認識很多,不過人基本上都忙於實業,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過多去關注金融投資或者資本配置,頂多就銀行幫忙理理財吧。


給專業機構打理


說個簡單的唄,離岸開個私人銀行的賬戶,一般都有這種

Discretionary Portfolio Management的服務(類似fund)? 有專門的投資委員會,分幾大類型,Wealth Preservation/Fixed income/ Balanced bonds /Balanced portfolio 什麼投資風格的應有盡有。

你需要做的只是按照個人風險喜好選一個或幾個,絕對是全球資產配置, 按風格投資回報不等. 這是比較省心的做法,另外還可分配少部分資金在股市/外匯市場自己投著玩兒。

家族財富傳承方面的話,如果是1000萬人民幣流動資產就放銀行吧,一個聯名賬戶即可保證資產順滑過渡,國內暫時應該沒有遺產稅需要考慮吧。 另外也可買一些 Universal Life 萬能壽險類的產品吧。。。。

方法很多,都需要按需規劃。。。


1000萬人民幣肯定不夠。1000萬美金都稍微少了一點。


配雞毛。上海內環一套房而已,還是中等戶型。我們家樓下的拆遷戶不知道比你們高到哪裡去了。


北上廣深一套房,就成高凈值了?


這是你本科畢業論文嗎?是的話就baidu隨便搜搜,再把得票高的幾個答案copy paste, 反正都是廢話, 老師也不會查你。

如果是有1000萬人民幣閑錢 (現金),別折騰了,還全球配置資產,安心在中國掙錢吧,絕對比國外多。找那些代購外匯的,換點錢出國玩玩買買東西就得了。

如果是1000萬美金閑錢,直接給各個IB wealth management打電話,他們都是5-10 million起。期望別太高,你自己做生意在中國有15%回報的話,他們能給你5%就不錯了。

此外,美國2011-2016什麼最賺錢?地產, 跟中國一樣。買個樓重新renovate, 或者買地放在那裡不動,成本20 million - 200 million, 可以翻3倍。不過這種機會就跟你說中國這次牛市前10倍槓桿入世一樣,可遇不可求。並且上層白人和猶太人根本不帶你玩。


黃金

A股藍籌 4元左右的工商銀行

北上核心區的學區地鐵房

另外還可以考慮瑞士貨幣保值

其他沒必要。


一千萬你買套房還不能隨便挑地兒 還敢誇此海口 有甚麼鳥臉皮


懂投資又有時間打理,可以選擇美股ETF;懂投資又沒時間打理,可以選擇境外房產;不大懂投資又沒時間打理,就交給專業機構去投資,比如說境外保險


給我 我幫你花


哈哈,怎麼說呢~我最近剛好寫另一篇文章叫《跟古人學理財,和珅教你如何配置資產》:「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在清朝所有大臣中,和珅是最為貪婪的一個,他的名字幾乎成了大貪官的代名詞。經查抄,和珅財產的三分之一就價值二億二千二百萬兩白銀,玉器珠寶、西洋奇器無法勝數。他的家產相當於當時清政府國庫15年收入的總和。

難道和珅真的僅靠貪污就能貪來這麼多錢?如果真是這樣,早已動搖了大清朝的統治根基,別說嘉慶帝,乾隆爺縱然再愛小鮮肉,也絕不可能縱容和珅。真實的情況是,貪污得來的錢只是和大人的原始資本,和珅最後有那麼多財富則是靠精明的經濟頭腦了。早在18世紀,和大人可就掌握了資產配置的訣竅哦!

原文很長我就不粘貼過來啦,全文可以在我自己的微信公眾號煮歷史品金融(微信號pinjinrong)上看到的,以後會有很多跟古人學理財的內容哦。


推薦閱讀:

美元資產配置到底有哪些方式?
全球資產配置有人在做嗎?國內目前也有幾家開始做,大家的需求點在哪?
機器學習對於資產配置組合有哪些應用?
家庭資產配置,哪些大類資產能跑贏通貨膨脹?
有 2000 元預算,需要買一台筆記本電腦和一台智能手機,該如何選擇?

TAG:投資組合 | 證券投資 | 大宗商品 | 外匯交易 | 資產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