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有哪些修會,其主要區別是什麼?

自己百度了一下,大概知道一些,但略感凌亂,還是希望有知友再總結分析一下。


首先說明,因在東西教會大分裂前,不論是拉丁教會還是希臘教會,都屬於公教會,即今日漢譯天主教所指稱者。而本文所介紹的修會,乃是指東西大分裂之前的拉丁教會及東西大分裂之後的天主教會中的修會,至於分裂前希臘教會及分裂後東正教中的修會,不在本文的介紹範圍之內。

——————————————————————————————

補充的特別說明:作為一個天主教徒,作為一個學習神學知識的學習者,我很慚愧起初沒有從最重要的視角——神學角度——來考慮介紹修會的區別,後來想起,羞愧之極,特此在下文關於歷史、名稱、組織結構的介紹前,先補充神學視角的介紹。

不同修會最最至關重要的區別,在於同一天主恩寵所分配的不同職分和工作,故此按照聖多瑪斯·阿奎那的金言,有兩種區分的方式,一種是按照不同的宗旨區分(secundum diversitatem eorum ad quae ordinantur),一種是按照不同的訓練方式區分(secundum diversitatem exercitiorum)。

修會的區分更重要地在於目的(或曰宗旨)的不同 maior est religionum diversitas quae attenditur secundum diversos fines ad quos religiones ordinantur ——參IIa-IIae, q. 188 a. 1 co.

補充完畢。

———————————————————————————————

天主教的隱修傳統,最早在埃及的曠野和沙漠中起源。最著名的代表人是隱修士聖保祿(被稱為第一個隱修士 Paul of Thebes)和聖安當院長 Anthony the Great。聖安當的事迹通過聖亞大納削的口傳和筆錄(聖安當傳 http://www.documentacatholicaomnia.eu/02g/0295-0373,_Athanasius,_Vita_Antonii,_MGR.pdf)介紹到了西方。

在聖安當的影響下,西方的隱修傳統大約由聖瑪爾定Martin of Tours、聖盎博羅削Ambrose和聖奧斯定Augustine of Hippo時開端,紛紛建立起隱修院。

這一時期,修會的主要特點沒有統一的會規,每一個隱修院都有自己的制度。

隨後,拉丁教會的隱修傳統聖祖(Patriarch)聖本篤Benedict of Nursia,正式奠定了拉丁教會之後的隱修制度基礎。聖本篤最主要的貢獻是建立起卡西諾山本篤會隱修院Monte Cassino,並撰寫了偉大的聖本篤會規(維基:Rule of Saint Benedict 拉丁文本:Rule of St. Benedict),這個隱修院和這部會規開啟了拉丁教會隱修傳統的千年輝煌。之後的修會會規,縱使是那些新興的托缽修會和聖職團、騎士團,都以聖本篤會規為藍本制定規章。

從聖本篤之後到新興的托缽修會興起之前,修會的發展特點是各地紛紛建立起採用聖本篤會規的隱修院,在歸屬上,有的屬於教區;有的獲得了豁免權,直接屬於羅馬宗座的監督;有的則是由貴族私人建立,成了貴族的私人修院。這一段時期內還開始出現了使用模仿聖本篤會規而建立的聖職團,對生活在教堂的聖職人員進行規範。到10世紀末,還出現了由某一地母修院為首的「隱修院聯盟」,是為後來新興修會的雛形。

自聖本篤後到12世紀出現新興的托缽修會前的這一階段,值得一提的有這幾個修院:

Fulda隱修院、Bobbio修院,是率先獲得豁免權的修院;

Cluny修院Cluny Abbey,中世紀修會衰落時期,通過改革、整頓而興起的修院,「隱修院聯盟」便以此修院為首,大大推廣了改革影響範圍,威望極高,產生了好幾位有名的教宗,如額我略第七,烏爾巴諾第二,在此不贅述,有興趣可以維基;

Hirsau修院Hirsau Abbey,開始了「在俗修會」的傳統,即世俗男女不必出家,也可以加入修道協會。

更重要的是這一時期出現了一些以聖本篤會規為藍本的新修會:

加都西會Carthusians:特點是會規在聖本篤會規的基礎上更為嚴格。後人有讚譽該會會士為「塵世天神」(即生活在塵世的天使)。大寧靜 (豆瓣) ,一部以加都西會母修院生活為內容的紀錄片,

熙篤會Cistercians:是第一個真正具有「修會制度」,即母會院與子會院有實質的關係,並接受母院管理的修會。特點是要求極端貧窮和樸素,發揚光大了勃艮第地方的建築特色,產生了熙篤會建築風格Cistercian architecture。熙篤會在當時威望極高,而真正使熙篤會發揚光大的聖伯爾納德Bernard of Clairvaux一度成為當時整個歐洲的精神領袖。

以上都是說的一些以普通人身份申請入會的隱修會,間或會有一些聖職人員加入。還有一種採用聖奧斯定會規的聖職團體,其中最有名的是普雷蒙特會,又稱諾貝特會Premonstratensians

此外還有一些以慈善事業為目的的平信徒會這裡就不介紹了。

此外值得一提就是騎士團(ordo equitum),騎士團本身是隱修士和騎士的結合。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醫院騎士團Knights Hospitaller、聖殿騎士團Knights Templar、條頓騎士團Teutonic Order,其主要特點就是在修道、醫療服務之外,配有武裝力量,有軍事戰鬥工作。其中聖殿騎士團在聖伯爾納德的指導推動及教宗豁免權的幫助下,成了最富有的騎士團。這樣的武裝力量,源起於武裝修士,在混亂的時代,隱修院需要保衛所藏有的書籍、財物、糧食,必然需要刀和劍。

先寫到這,之後的托缽修會(方濟各會Franciscan;多明我會Dominican Order;加爾默羅會Carmelites等)有空再更新。

-----------------------------------------------

繼續更新 托缽修會的產生。

托缽修會,在中世紀教會頗顯腐化衰敗時誕生。托缽修會結合了聖本篤會規的要求,對修會本身的財產也作了嚴格的限定,又結合之前產生的修會制度,以明確的工作或修行目標,按照基督在世上行走的生活方式,效仿基督,在世界上、在人群中生活、工作。

托缽修會具有比較強的中央領導制度,有一位總會長出任領導,按照地區劃分會省,定期開會,如同前文所介紹的熙篤會、聖殿騎士團的制度,是真正的國際性組織,跨越了一個個隱修院隱居獨修的界限。

以下是主要的托缽修會:

方濟各會Franciscan:亞西西的聖方濟各創建,按照其本人及親朋好友的苦修而誕生,推行嚴格的神貧和苦修,開展傳教和牧靈工作。

多明我會Dominican Order:聖多明我創建,出於對法國圖盧茲地區的阿爾比異端進行傳教的需要而建立。故此正式名稱為宣道兄弟會,以傳教、神學研究為主要目標,同時因創建者聖多明我原是堂區的司鐸聖職團成員,這個修會起初是一個聖奧斯定會規的聖職團,隨後轉變為托缽修會,但其對於貧窮的要求沒有方濟各會那麼嚴格。聖多明我會成為了中世紀神學研究的堡壘,也是後來宗教裁判所法官人選的主要來源。

加爾默羅會Carmelites:由前往聖地的朝聖隱修士在聖地的加爾默羅山創建,度團體或獨修的隱修生活。加爾默羅會有著傑出的默觀神修傳統,大、小德蘭兩位聖師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聖奧斯定會Augustinians:由一些遵守聖奧斯定會規的小修會團體合併組成,也屬於托缽修會,與遵守聖奧斯定會規的聖職團是不同的。

後兩個托缽修會遠不如方濟各會與多明我會那樣影響廣泛。

這裡補充說一下聖奧斯定會規,聖奧斯定會規Rule of St. Augustine,是在中世紀早期(約8世紀初),根據聖奧斯定的書信和講道整理而成,比較廣泛地運用在司鐸聖職團中。

之後的修會往往不出上述所講修會形態的範疇,直到耶穌會的出現。

耶穌會Society of Jesus:耶穌會是在脫利騰大公會議後,大量司鐸兄弟會興起的浪潮中誕生的。耶穌會結合了托缽修會強力的中央領導體制並進一步加強總會長的權力,同時又是一個要求受過嚴格高等教育的司鐸聖職人員修會,並且加上了服從教宗積極傳教這一特殊聖願,這是創建者聖依納爵希望耶穌會成為一支開拓基督神國的精兵這一理想的體現。因耶穌會的這一特色,其在傳教和教育方面獨樹一幟。

最後說一下平信徒的團體(不屬於任何一個修會),與修會的第三會不同。這樣的世俗團體中最先創辦也最有名的是主業會Opus Dei,其特點與第三會基本相同,即一方面會士保留在俗的身份,參與世俗中的工作,一方面努力遵守福音勸諭(即修會會士必須發願遵守的貞潔、神貧和服從)。

其他修會,可以通過參考資料了解、學習。回答完畢。

參考資料:神學大全;維基百科;畢爾麥爾著、雷立柏譯《教會史》(宗教文化出版社)三冊;《聖本篤會規》(河北信德社);《History of Religious Orders》by Charles Warren Currier


推薦閱讀:

《駁斥詆毀聖像者》聖若望?達瑪森
波蘭黑聖母Our Lady of Cz?stochowa
天主教轉基督教?
有哪些有趣的天主教表情包?

TAG:歷史 | 天主教 | 宗教 | 教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