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戈為武」「比武是好勇鬥狠」是傳武人士逃避對抗訓練的擋箭牌嗎?

關鍵是目的啊,我練武就是為了增加運動量,強身健體,給我一個對抗性訓練的理由?

1、我不想上擂台,鄒市明很牛逼吧?打到現在連眼睛都不能正常使用了,我還想多看幾年毛片呢

2、防身之用,我雖然不是很能打,但是打啥都不會的普通人還是有優勢的,遇到人多或者手上有傢伙的,你玩過對抗的,也不一定就是對手,況且現在這樣的機會很少。

3、武術傳承,拜託,我們心眼小,容不下這樣的大夢想。

現代社會,很多啥都不會的人都過得好好,你給我一個練對抗的理由?

至於練對抗的,你們在台上打得頭破血流,我在後台下注押哪邊贏就好了。

最後,如果我真想打你,我花錢找人打你就可以了,不用練什麼對抗性,而且效果絕對立竿見影。


武術的起源是戰場,目的是保家衛國,「止戈為武」是在能夠擊敗對方的前提下,用更小的成本僅靠威脅就取勝的手段,就像美國目前的軍力世界領先,就可以靠經濟+文化的低成本手段來「止戈為武」,如果對方冥頑不靈,還是要「海灣」,「科索沃」的,真正最有必要學武的是軍人,如果軍人說「比武是好勇鬥狠」那他上了戰場也是軟腳蟹,還是改行算了!


怎麼說呢,照我老師的話來說,他每逢別人問他能不能打,他就說,不能打不能打。但是他又不止一次跟我說,他要是再年輕十歲,一定再好好練一練打。

老師年輕的時候還是喜歡打一打的,找他學拳的人他也讓人跟他先打一打,再決定要不要學,但大部分人拳套都不要戴就跑了。

現實就是同門或者熟人還好,很多不熟的人來就張口要切磋挨打了還罵你沒武德,老師又沒多少錢給賠,傳武圈子太亂,沒錢沒勢的能打也藏著掖著,生活本來就難,打架又不給錢。

現在就是專註養生健身了,門裡要打的老師在散打圈子裡,至於你們說這不是傳武是散打什麼的,我反正是不在意了,我反正也是不能打,不敢大聲bb


二十歲的小夥子對戰七十歲的老頭子,完了說你們傳武不能打啊。確實打不動了,想當年我我一個能打十個,現在得杵拐棍才能走動走動。


想了半天,只能講講我了解的傳武人士,隱去姓名。

我學過八極拳,當然水平很差,老師把我加進了師門的微信群。

客觀來講,微信群里經常有講李書文,張景星啊,也有講八極拳的技術體系完整啊。吹噓肯定是有的,不過自家群也就無所謂了,關起門吹牛還不行么!

但更多的是討論怎麼練習,怎麼能打。

一個師叔輩的甚至說過,八極拳已經落後了格鬥的潮流。我當時很驚訝,這位師叔水平很高,跟摔跤手,散打什麼的都交流過,還跑到各地去學習披掛,鞭桿什麼的。

當然也不只是討論,師爺退休後搞了個拳社,帶著一幫人天天練拳,經常在群里發練習的照片。幾個師叔也在群里發自己學生練拳得視頻,不過對抗的比較少。

啰嗦這麼多,僅以我的了解,我所見到的傳武人士,雖然也嚮往祖師爺的神功傳說,但還是腳踏實地的。

技術體系在改進,拳法在練習,對抗實戰也是有的,學習武術的觀念也是要求能打的。

但是最重要的問題時,職業練拳的人基本沒幾個。業餘習武的人每天練習時間就那麼多,也只能功法為主,套路為主,實戰對抗太少,訓練強度也不夠。


在不太平的日子,武力是為了謀生,保護,當然要舉戈。

在如今小康社會,誰要是拿把刀,別人都覺得有點怕怕的。

其實就是看你練武為了什麼,在什麼時代了


我感覺這句話很像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意思,武術的本質在以前是一種傷人的技法,而不大符合現在的要求


唐僧這麼個大和尚西天取經還得帶著三徒弟斬妖除魔呢。


很多理念提出來的本意和最後造成的結果差的其實很大。不可否認的是現在很多過去用來表達習武者的一些思想的言語已經被後來的某些所謂「傳武人士」用作搬弄是非的材料,但這並不意味著這個理念原本就是有問題的。比如止戈為武,是「能制止戰事的稱為武」,不知道怎麼回事就變成武術不能打了。。


我有個同學從小練太極的,平常也和練拳擊的同學比劃。沒有實戰就難以鍛鍊出反應力,也無法達到更高的境界。這是他的原話。他能擒拿對手,但不再打上一掌。他能摸到對手後腦,卻不發力攻擊。


不管什麼功夫從沒有閉門造車而達到一流境界的,比試是為了印證自己所學、心中所悟。傳統武術大半後繼無人,祖師爺的名字成了孔孟的畫像,抬著捧著無非標榜自己是聖人之徒、是名門後裔。至於顯顯真功夫?先容我吹一波、撈一票再說,單挑?你先徒手打死一頭牛再來吧。


以武止戈=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


推薦閱讀:

請問這種太刀怎麼樣?
懂的來解釋下這個關於日本刀(katana)的構造圖?
我們是不是只活在了自己的想像中?

TAG:搏擊項目 | 武術 | 太極拳 | 傳統武術 | 騙術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