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戈為武」「比武是好勇鬥狠」是傳武人士逃避對抗訓練的擋箭牌嗎?


是的。

有些人把對抗看得太重了。

其實這只是一種運動罷了,就和打乒乓球、羽毛球沒什麼兩樣。大家穿好護具定好規則,是不會受傷的,算不上好勇鬥狠。一段時間不打,就會感覺很無聊。


我理解的止戈為武,首先止戈的前提是要讓別人止戈的,不是自己,所以這詞我理解為「有可以讓你別嘚瑟的能力叫做武術」!就像核武器,必須有,才能震懾,才能止戈,很多嘴炮大師不是講武德,只是虛張聲勢而已,實戰對抗並不是好勇鬥狠,只是提升能力而已


沒毛病啊


現代格鬥搏擊訓練中科學的對抗訓練必不可少,雙方佩戴護具,並且按訓練目標控制相對的力度減少受傷概率。在模擬真實比賽的對練當中,大傷很少小傷(嘴唇裂開,擦破一點皮,或者哪兒哪兒被打腫了)還是有的,畢竟是搏擊訓練不可能一點小傷都沒有。如果作為愛好者不用比賽也可以打很輕的對練(基本不受傷),很快你就能體會到這種運動的魅力和樂趣。我個人認為一個練傳武的平時練連輕度對練(不是見招拆招,是真打不過發力受很大控制)都沒有的,還說比武好勇鬥狠,那他真是個練傳舞的。明明現在可以在安全友好的環境下交流技術,一再找借口推脫,那就是怕被揭穿自己舞師的身份啊。

首先得證明自己有兩下子,再說止戈為武才能讓人信服。

鬼跤姚紅剛也是傳武的練習者(中國跤),如果他跟我說止戈為武,怕一出手把我打死。我不會反駁他,我會感激他能饒我一命,因為我知道他是經過了無數次真槍實彈的考驗的。


不是。

傳統武術不單是在其技擊方面有自己的規矩,在交流切磋方面也有,所以,想在傳統武術中交流切磋,就得按照傳統武術的規矩辦--------比如說電影葉問中葉問的閉門比武。

我們門派很開放,我們願意在傳統武術的規矩下與世界各技擊術交流切磋。

為此我專門發了一個提問,請大家按照我的回答與我們進行交流切磋,以促進傳統武術的發展。

(2 條消息)傳統武術的習練者和傳承者,是否願意以與其他門派或功夫交流切磋的方式提高技擊水平,展現傳統武術的風采? - 知乎 傳統武術的習練者和傳承者,是否願意以與其他門派或功夫交流切磋的方式提高技擊水平,展現傳統武術的風采?

了解我們,請看我主頁文章或關注知乎專欄傳統實戰太極拳。


瀉藥。

你覺得怎麼樣就是怎麼樣咯。


某太極大師接受媒體採訪,說著「內力」,「用了以後一百年後他就死了」云云,一口一個「武德」,「止戈為武」這些聽不懂的話,大師,你又被打成豬頭了,大師你又慫了,胡鬧,大師慫了那可以叫慫了嗎?那叫「止戈為武」,大師收孝敬費那叫「拜師費」,大師被打成豬頭那叫慈悲為懷,空氣中傳來大師僱傭的散打弟子和危機公關讚許的掌聲,多少年以後吃瓜群眾看到「陳大師」,「王大師」,「李大師」,某某「大師」,就知道「推胸」,「養生」,「包治百病」,」武德」,「殺人技」代言人駕到了。順便說一下,不出三秒,此貼准「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被神秘內力蒸發消失,看來大師的此地無銀的「銀」是真的,「內力」登峰造極,可以憑空捏造,蒸發信息,已經超越了質量守恆了。多少年以後大師的「銀」都不是真的了,拿著三個「銅板」,看著小二,嚷到:「小二,來一碟花生米,一濁黃酒」。「大師,你欠著的公關費還沒還呢」。「胡鬧,大師欠著的那叫「欠」嗎?那叫「智商稅」,不用還」。


如果有品德,沒有武力僅僅能叫普通品德而已,真正的武德是在有著強大的力量,還能顧忌弱小不去欺壓別人,這才是真正的德。

止戈為武,意思是我打贏你了,然後我說我們和平吧,我不欺負你對你也沒有欺詐要求,大家和平相處。

這才是真正的武德。

沒有武力,就談不上武德。


@御點探花 你以為你刪了回答就逃避得了現實?


明明是趾戈為武,被通假了一下意義就反了。

不能打的東西算什麼功夫。


這就有點文盲了。

止通趾,所以「止戈為武」應該是扛著戈去打仗。


武術是幹什麼用的?不打人不比武,那去練雜技好不好!


武術比賽就應該比情操,一人一支筆一張紙,寫作文,看誰寫得好


喜不喜歡和別人實戰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沒什麼大不了的。但總說的自己好像高人一等那就很令人反感了。

還有就是,很多傳武騙子是在打之前說「我們門派招數都是一招致命的」什麼什麼的,打輸了之後就說「我們門派是為了修身養性,不和你們這些好勇鬥狠的人計較」......這就......


大師,您是「仁者」,您有「武德」,您「素質高」,但我們不是啊!我們今天就是來「尋釁滋事」的,你怎麼辦?


看習武的目的吧,有些人壓根就不想打,傳武本身對抗的環節也是很薄弱,沒點實力誰會去逞英雄?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