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連環畫為什麼衰落了?


連環畫的衰落完全是市場和社會發展決定。

但……就藝術水準和繪畫的價值來說,連環畫狂甩日式漫畫幾十條街。

原因也正是日式漫畫的分鏡敘述方式決定了它沒有太高的藝術價值。

連環畫是一段文字配一幅插圖,難就難在這裡,只用一張圖把一段文字描述清楚,這是一個很高逼格的藝術創作過程。

60-70年代,再到80年代初,都是什麼人再畫這個?個個都可以稱得上大師級的畫家在搞。

回頭去細看那些人畫的連環畫,往往發現神作。一幅畫要畫的傳神,觀眾看畫就大概能猜到文字內容,還能產生聯想,想到畫面之外的內容,想到下一幅大概的樣子。

這特么日式地不行。

後來改革開放了,日式漫畫來了,要知道日式漫畫比如七龍珠吧,鳥山明一開始一個人畫,火了,成立工作室,雇幾十個畫手,流水線操作,這是啥?工業化啊。

連環畫你見過單集好幾個畫家一起完成的嗎?都基本上一位畫家畫一集,這特么完全純手工。

好,人家分鏡描述的,閱讀更快。畫得也更快。你還是小作坊純手工,產量低,內容少,又主要給小孩子看,不淘汰才怪。

但是連環畫不可能用流水線來搞的,那樣一搞品質就下降了。只能慢慢淘汰。

我們80後小時候沒少看日慢,現在快40歲了,卻反而想得是連環畫,我現在買了一些老版新印的連環畫,閑來翻翻感覺這才是正經玩意兒。你讓我再去買幾套日漫收藏?我是絕逼不買的。

家裡小孩也有了,等他認識字,我就給他看,雖然日漫確實非常牛,但是連環畫才是我們這輩人最歸根結底的念想。

-----------------------------------------------------------------

更新一下

有知友並不同意連環畫的藝術性遠高於日漫,有必要說明一下,首先連環畫並不是中國人發明的,完全的舶來品,無所謂什麼民族主義;其次如果論單副畫作連環畫不一定比日漫更高明,之所以說連環畫的藝術性比日漫要高,是因為在閱本層面上,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所謂閱本是讀者在實際閱讀是看到的連續的,前後內容一致的,具有連續性閱讀的作品,單副插畫當然可以精雕細刻,精益求精。這點日漫是不可能做到的,而連環畫則完全做到,而這樣的精益求精,也是連環畫衰落淘汰的關鍵因素。

無圖無真相,貼出連環畫大師劉繼卣(you三聲)先生的大鬧天宮閱本畫作以證其實,日漫沒有這樣畫的,畫家會累死


最後更新,20170922

在評論中我注意到有不少朋友說日漫也有這般畫筆精細精緻精巧,對此我沒有什麼意見,確實我見過日漫的單幅插畫畫到極致,畫家完全個人手工完成,耗時一年多。

但是我們在討論的藝術性問題,並不是精細精緻精巧,大師之所是大師,而不是畫匠,區別在於有藝術性,而畫匠只能是精細精緻精巧,作品中充滿了匠氣,不可同日而語。

以下又要貼圖了,流量黨退散!!

我們來看一下米開朗基羅《最後的審判》

我不是繪畫專業人員,只能從個人感受上來說點廢話,以上對比不知道朋友們看了有什麼感受,我認為從藝術性上來說,大師始終是大師,大師與大師之間可以交流,殊途同歸,而畫匠是不懂的。


能在知乎看到這樣一個問題感覺很開心

因為還看到許多人對連環畫的關心關注

連環畫市場受到擠壓的原因大抵來自現代移動通訊媒體等的發達,但連環畫的未來我們還是可以遠觀的。

目前,國家藝術基金 "連環畫青年創作人才培養"項目正在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進行中,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藝術家們參加了這次培訓。

而連環畫的創作不再單單局限在從前的形式,如今形式多種多樣,鋼筆,水彩,丙烯,油畫,國畫,甚至拼貼形式的都有,相信經過大家的努力 連環畫的未來會展開新的面貌

作為魯迅美術學院插圖工作室的學生,因為需要報道基本每天在這裡工作,深深的被這些人的創作熱情感染

大家可以關注魯迅美術學院插圖工作室的公眾號,對於此次項目有一個跟蹤性的報道~


1.畫和字分離,看著累。

需要先看完字,再看畫。如此才能看得明白。如果先看畫,就不知道完整的意思。看完了字,如果被情節吸引,就不想看畫了。如果只是欣賞畫,絕大部分畫頁又沒有什麼意境,不像詩意圖那樣,一幅圖概括一首詩的意境,可以使人久久地沉浸其中。

畫面和文字的分離,使人就像不懂英語只通過字幕來看一部紀錄片一樣。只顧盯著下面的字幕,往往錯過了畫面。只看畫面,又不懂什麼意思。

2.以畫為主,文字太少,讀著不過癮。

連環畫的情節太簡單,因為連環畫是以畫為主。幾十本連環畫,幾千個字,就概括完了《水滸傳》這樣的長篇。那麼你是看畫呢,還是看情節呢?

只看畫,是沒意思的。因為這些畫不連貫,不通過文字,你根本沒法把它們連起來。

只看文字,又太簡單。水滸傳三國演義這樣的小說主要魅力就在於情節的吸引人。而連環畫就過於簡化了原著。

而有些連環畫竟然還搞成文字豎排。這真是逆歷史潮流。這種古老的趣味,怎麼能吸引年輕人呢。

所以說,僅僅從閱讀視覺體驗上來說,連環畫就輸了。崛起的新漫畫,是畫和字統一的。每一頁又有很多內容,故事情節曲折、內容複雜。人們看得其實不是畫,而是小說。畫給小說增添了形象性。連環畫以畫為主,是本末倒置。所以真正的連友一般都是欣賞畫的,幾乎沒有人在意文字。資深連友關注的是畫的怎麼樣,他們會比較不同作者對同一題材的不同畫法。他們是否認可某本連環畫,主要是看畫的怎麼樣。連友都是有一定美術素養的,或者是愛好者。

喜歡美術、有美術素養的不論何時都是小眾。

3.畫家又不能畫得太差,否則不被認可,跑馬畫,賣不掉。認真畫吧,每一頁圖都得耗掉很多時間,一本下來,至少幾十頁上百副圖,而一小本連環畫定價又不能太高。那麼薄,價錢貴了沒人買。價錢低了,畫家不幹。以前之所以那麼多老畫家願意畫連環畫,因為他們是拿工資的人,不靠賣連環畫吃飯。等到90年代後,市場經濟了,誰還願意畫不賺錢的連環畫。資深連友太小眾,養不起畫家。

4.連環畫的題材基本以古典為主。古典小說戲曲傳說等等。而古典小說,除了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等為數不多的作品廣受喜愛,絕大部分作品受眾越來越少了。儒林外史的連環畫很好,年輕人感興趣嗎?古典戲曲更不用說了。紅樓夢畫成連環畫,畫得再好,能吸引小孩子?瑣碎的家長里短,基本沒什麼起伏的情節,年輕人誰喜歡看呢。

後來出現了武俠小說的連環畫,比如七劍下天山。但是照舊大幅縮減情節,也使大多數武俠愛好者覺得不過癮。

而新興漫畫的題材是什麼?都是迎合小孩子學生黨口味的東西。幾米的漫畫吸引了文青。蔡志忠的吸引了小孩子。小孩子喜歡漫畫,而不是連環畫那種風格。所以蔡志忠即使畫傳統題材,也有市場。相當於易中天用通俗的語言品三國。說實話現在有多少人深入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原著的。

而連環畫用古老的畫風、陳舊的題材,妄圖吸引小孩子(連環畫主要是給小孩子看的),這真是南轅北轍。


單純從敘述語言上談一下這個問題:

原因是:因為連環畫的敘事表現力遠不如日漫分鏡系統的敘事表現力,很正常的優勝劣汰。

連環畫的衰落相對以日漫為代表的新漫畫的盛行。

連環畫和漫畫兩者表面上看很像,其實有著本質的不同。

連環畫的本質是字數很少的故事加上一副插圖,作為敘事載體,它只能通過畫面本身傳遞信息,卻無法通過畫面之間的關係形成張力。

而漫畫的本質是用分鏡講的故事,而不是畫。(不少人以為漫畫就是畫,畫的好就可以當漫畫家,這是個根本的誤會)日漫全面吸收了電影的分鏡手法,加上速度線、集中線、擬聲詞、對話框、誇張變形等手法,使得它表現力極其出眾,理論上可以用來生動地講述一切故事。

為什麼富堅義博的草圖照樣好看?因為他的故事好,分鏡也好,只要看個大概,故事的張力照樣可以傳遞,於是畫面就是其次再其次了。

Ps:傳統連環畫曾出現過極高峰,許多老一輩的牛人連環畫家,畫技爐火純青,這是不可否認的。單純看畫技,很多連環畫完爆新漫畫,但是看敘事張力,如果說新漫畫是宇宙飛船,連環畫只是冷兵器吧。

Ps2:至於內容上,因為時代原因,連環畫相對說教、缺乏新意的構思無法和日漫的天馬行空的包容性相比,所以青少年人群當然會選擇後者。我個人認為,如果連環畫作者在內容上能不那麼保守,這個產業應該不會消失得那麼快。


對於連環畫的衰落,確是一種必然。

八十年代中後期,經濟的發展和科技能力的提升,電視的衝擊極大的豐富了原本國人貧瘠的精神生活,引進了很多國外的動畫片,日式的動漫卡通書和漫畫其實很多都是被動畫片帶動的,所以對於小孩了,接受到了更為刺激和新奇的動畫片,自然對這些原作的漫畫會加倍推崇,我初中的時候,我們班就有很多女生一起租卡通漫畫看,課間一起畫比例嚴重不對稱的大眼睛尖臉一點點嘴巴的卡通美女。直到2000後幾年,還有很多可以租書的舊書店,幾個大柜子都是漫畫書。再後來,電腦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卡通漫畫紙質書也衰落了。

至於連環畫的衰落,主要是外部原因,自身的原因也是很嚴重的。我反對高票答案拿出劉繼卣的獲獎作品和普通的漫畫比的這種做法,劉老的作品確實畫得細緻傳神,但是這種比法不公平。

我覺得80年之前的連環畫,以工筆白描的畫法居多,特別是表現古裝的長袖飄逸,人物的古風古韻,或者文革連環畫的寫實場景畫法。80年代初期才是連環畫創作的黃金時間,真可謂百花齊放,最有代表性的是上海美術出版社的《東周列國故事》《中國成語故事》等。《東周列國故事》集合了工筆白描,寫意,簡化場景,多角度畫面,大面積黑白對比等等畫法,看得人非常賞心悅目。而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的連環畫的畫法就非常粗糙,最典型的就是廣西版本的《聊齋》

說實話,這種風格還不是單一現象,大部分還在苟延殘喘的連環畫出版社大多出版的都是這種垃圾,嶺南出版社的好一點點,而且紙張和封面都很次,連出以前精品最多的上海美術出版社都陣亡了。

到了2000年以後,由於收藏品市場連環畫收藏熱,各出版社紛紛來分最後一杯羹,都出版了不少小精裝,所謂的精裝,其實還是以前的老版書再版發行,不過包裝用了用了硬殼,紙張也精美了許多,可惜追求情懷的藏家們並不買賬,賣得並不火爆。

倒是後期至今把之前由於總體衰落導致很多未出版完的套書又開始重新出版,這也算好事。而且近幾年又有了一些不錯的連環畫作品出來,可惜終歸無力回天了。


劉繼卣 工筆重彩連環畫《鬧天宮》之下界為王會新朋

原畫是畫在絹布上的,真的非常之精美,值得好好欣賞


人們可選擇的娛樂方式更多了


因為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經濟能力的提升,人們小時候可供娛樂的項目要比以前資源匱乏的時候選擇多了,以前小時候只有小人書和連環畫、踢足球、扔沙包。現在的孩子都玩什麼xbox、ipad、各種app。小人書因為形式太單一,所以被市場淘汰。


這本是另一個問題下的回答,只不過有點重要話不吐不快,碰巧看到這個問題,就轉至此處,眾人且看看聽聽吧……

——————————————————————————————————————————

內容。

劇情內容是硬傷。

以前的小人書(中國傳統連環畫)是在咱國家政府領導下發展起來的,還有專門組織過繪畫團隊,很多現在一些老畫家都曾從事過連環畫繪製,上海著名民俗畫家戴敦邦、程十發、劉旦宅、賀友直等前輩都畫過連環畫,都很優秀。各大美院都曾設有連環畫專業。

以上有朋友說連環畫創作沒有團隊或工作室,這不正確。

事實上,當年的主旋律連環畫創作,都是在黨政領導下的團隊合作,少則兩人,多則六七人,譬如當今著名畫家王緒陽,就曾與賁(Bēn)慶余合作創作過多部連環畫。

在這種專設的文化宣傳領域,主題先行是一貫的領導政策。所以絕大多數時候連環畫創作都是在黨政機關指導下進行的。那麼內容也多是國家建設、社會發展、民間風情、愛國主義、八年抗戰、農建土改……選擇這些題材是主要目的,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改革開放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後,連環畫領域曾引進一些國外連環漫畫,比如《丁丁歷險記》等,也曾把一些經典名著改編成連環畫,中國的有四大名著,國外的有《悲慘世界》、《復活》、《牛氓》等多部著作,只是在改編時無一例外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紅色烙印……(你懂的)。

九十年代隨著日漫的引進,日漫那種貼近生活的劇情布設以及相對清新且生活化的繪畫風格,很快籠絡了年輕讀者,被稱為新型連環畫。再加上快餐文化式的閱讀口味,使歐美日漫的影視分鏡方式更能吸引讀者特別是年輕讀者的閱讀興趣。而中國本土的傳統連環畫則一直保持著過於政治化的內容和過於專業化的美術要求,以及呆板的畫面布局處理(獨幅畫的舞台布景式分鏡處理),尤其是創作者乏人,便逐漸失去讀者群。

也曾有人嘗試繪製一些連環畫故事,終究難振士氣,應者寥寥。

其實,從專業角度看,連環畫的舞台布景式分鏡布設,看似呆板,依然有其獨特的藝術效果,也不能完全否定它。

但還是那話……

沒有市場,也就不再有生產。

隨著老一輩連環畫家逐漸退出舞台,無論在題材內容的選擇方面,抑或專業素養的培訓方面,連環畫事業(與一度達到高峰的中國美術片事業一樣)遭遇斷代危機,後繼無人(年輕人都學日美動漫去了……),中國連環畫產業步入低谷,接著停滯不前,最終止於博物館與收藏者。

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也算是一樁時代的悲劇。

單就藝術價值而言,中國傳統連環畫曾經創造過歷史的輝煌。

也許,如果能夠脫離精神指導放開創作,且在作品的文學性和藝術性上求得一個平衡,興許這種傳統連環畫還能重新站上歷史和商業的舞台……

只是,目睹當前影視文化界內顯而易見的轄管現狀(比如近來的新聞改編電影……),主旋律依舊統領文化領域,審查依舊是懸在所有文化藝術作品頭上的一把利刃,那麼,連環畫欲重振過往的威風,只怕難矣……

看各位繪畫愛好者怎麼想怎麼做了。

以上。

2015-07-15


連環畫盛行的時候,是當時一種奢侈消遣,縱然溫飽都沒解決。

這是對精神文明追求的一種體現....

現如今,紙質都快衰落了 報業都成批整合,退出,甚至倒閉。

科技在進步,人在進步,文化產物也在進步 ,整個世界都在進步。

一些老的產物必然會被新的產物所替代.....

連環畫的進階變成了漫畫,圖書.從靜態轉化為動態的動漫,國產動畫片...

人們從一本連環畫轉手N次,到人手一本漫畫,到打開電視看.

到打開手機即時播放連載的動畫...

寫著寫著感覺有些悲傷.....

BTW, something就像輪--奸,你不行,換人上.....


如果題主指的是傳統紙質連環畫的形式,確實不是主流了呢,現在大家好懶的,還要翻?還要找位置放?NONONO

但是連環畫這種形式並沒有衰落呀,各種很火的X格漫畫,不是N多點擊么


一直不知道連環畫閱讀的順序,所以沒看明白過。


不會衰落,從畫風上後人很難超越。


推薦閱讀:

[攝影教室]手把手教你拍攝油畫人像
似與不似之間:央美與中國具象油畫展一日遊記
寫給吃瓜群眾的西方繪畫找北指南(六):素描耶?速寫耶?
寫給吃瓜群眾的西方繪畫找北指南(七):╰<(=‵Д′=)>╯︵┻━┻
他有51個愛好,為了滿足它們,他只好規划了一座城市

TAG:美術 | 連環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