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為什麼要封鎖自殺消息?

據我所知,在大學裡每年都有學生自殺。而學校的處理方法往往是封鎖消息,給家長一些撫慰金便可。為什麼要採取這樣的處理方法?公布消息會有什麼不良影響嗎?


實際上真正能夠自殺的人不多,能夠做出這個行為都是心理受到極大困擾的,不僅僅是一個模仿行為。

處於校方考慮,消除不良影響,保證正常生活、教學的進行,維護學校名譽、利益才是問題所在。

詳情:如下

每年高校都會發生命案,或是自殺或是謀殺或是意外,除了當事人的家屬,很少人能夠在若干年後還記得這些事情。而記得這些事情的,未必又是出於對當事人的關心:VOL.607 真相

與其公布信息,不如封鎖信息:讓警察埋頭辦案,減少警方輿論壓力,減少冤案錯案;讓校方善後,事情發生譴責於事無補,避免再發生才是最重要的;讓親者少些傷痛,不要被媒體、輿論、社會圍觀群眾一直在傷口撒鹽。。

——我講明白了嗎?——


因為封鎖消息確實是最好的做法。

說說公布消息的不良影響

首先,對社會的負面影響——自殺模仿

自殺模仿,定義為一個參照一個知名的自殺方式或特定人物的自殺方式所進行的自殺行為,別稱「維特效應」(Werther effect),名稱來自歌德所著的《少年維特的煩惱》。

(1774年德國大文豪歌德發表了一部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該小說主人公維特因失戀而自殺。小說發表後,造成極大的轟動,歌德名聲大噪,而且在整個歐洲引發了模仿維特自殺的風潮,「維特效應」因此得名。)

Thomas E. Joiner, Jr在其報告「The Clustering and Contagion of Suicide」中認為,容易自殺的人通常在任何自殺發生之前就聚集在一起,一旦這個群體發生了負性事件,那麼群體的自殺傾向會增加,這種增加可以通過社會的支持關心而減弱抵消;與核輻射類比,即當弱勢群體(容易自殺者)受到核輻射影響(負性事件)時,集體死亡事件會發生。

他對自己的觀點提出了四個方面的解釋:

  1. 負性事件(如親近的人的自殺)會增加自殺傾向;
  2. 良好社會支持可以緩解自殺傾向;
  3. 自殺者本身帶有一些特質(如精神疾病);
  4. 人以群分,有類似特質的人容易聚集在一起。

群體自殺常發生在精神治療中心、學校宿舍等人數相對較少、人群個體相似性相對較高的小範圍地方。他在調查中發現,學校宿舍中,隨機分配人群中自殺傾向的相關度低於自由組合的人群(自由組合即意味著有相似特質的人可能聚集在一起),在關係較親近的人中,當這些人受到負性事件影響時,他們表現出的自殺傾向一致。

社會心理學家曾從媒體影響的角度研究「自殺模仿」這一現象。當電視台、報紙、廣播、網路等媒體宣傳和自殺相關的事件後,媒體影響範圍內人群的自殺率變化,尤其是報道關於名人自殺或者死亡的事件。研究發現,自殺率可能貌似提高,但若持續跟進調查,則自殺率可能回落,若加入往年的數據,自殺率也可能回落,因此媒體的負性事件報道是否會導致社會自殺率升高有待考證。

雖然自殺的傳染性或模仿性雖並未被嚴格證實,但為防範類似行為,少數國家會對自殺新聞予以成文規範。

出處:自殺模仿

其次,對死者可能造成打擾。

災難之後(最典型的要數汶川地震),總有大量媒體報道。

因此也有了「不要消費災難」的呼聲。

孩子過世,家長要怎麼處理是人家的家務事,外人無權過問。

最後,也可能影響到學校的招生。

我大學室友曾提及自己某高中同學在校自殺,完全是因為死者父母重男輕女,姑娘一直以來受到冷落和拒絕,萬念俱灰尋了短見。

還包括某些大學近幾年的幾例自殺(不便透露細節),那些入學之後不足半月,甚至正課沒上過一節的學生自殺了。

類似事件,實在不應該讓學校買單吧。

若是報到處去,講細節,對不起死者家庭;不講細節,誰會考慮到學校有多「無辜」?

乾脆什麼都不對媒體說便是。

是為磚,期待玉。


搜一下河南師範大學,想想富士康,看看跟風跳樓,就知道了


沒有經過文藝復興的國家你怕不怕


自殺模仿,當年華農10天4連跳


今天突然收到消息室友自殺。

成為素不相識的人的飯後談資,上了小報,這又有何益呢?


封鎖消息真的很不好!

我們學校今年也出了好幾次這樣的事,有一個甚至就在我們單元,可笑的是連我們都不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學校也一點消息都沒有。

我覺得這樣的處理方式只會讓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


不太認同什麼負面影響,因為只要學校發生此類事故,全校師生會立馬知道,個人認為,應該向學生解釋事故原因,並組織相應的思想教育,一味的隱瞞只會造成學生恐慌,尤其,學校人口多,口口相傳,容易引起消息失真。而且,學生想像力豐富,更容易扭曲事實真相,給學校造成不良的社會輿論。更重要的是,一個學生在花一樣的年華里消失,必定是學校或者社會或者家庭方面出現問題,更需要加以改正,所以,不能一味的壓制,應該讓每一個人都了解真相。(有點異想天開)


曾經,我們學校有一個學生從圖書館跳了下去,死了。學生家長還在清明節來學校門口前鬧事,整個學校傳得沸沸揚揚。校方也許封鎖了消息,但有很多版本的故事,在這些不知真假的故事中,群眾不知道該信哪一個,隨著時間推移,也無人提及。也不知道有沒有對學校造成影響,但也沒有人再自殺(至少到現在)。所以,即使封鎖了消息,也會有很多傳言。只是極少數人知道事情的真相,另外一些人只是道聽途說,也不會下定論。影響肯定很大,為的只是減少影響


一個學期最少一個,有跳樓的,宿舍樓和教學樓居多,有體能測驗跑步猝死的。不同意所謂封鎖消息是為了不給其他同學壓力的說法,因為一死人全校都知道了。個人認為主要是為了學校在社會上的形象,避免造成負面影響。試想誰的家長敢把孩子送到一個自殺率很高的學校?封鎖消息的目的一向是不讓消息傳出去,不為外人知耳。


能知道學校有人自殺了,說明消息沒有完全封鎖住。學校有人自殺,傳出去對學校的影響不好,會影響生源的。


我們高中也是。如果上報,會引起恐慌。影響教育機構運作。最重要的是學生的心智還不夠成熟,怕增加了他們的壓力,為了防止有人效仿,不讓這些消息讓學生知道是最好方式。也有利於學校的升學率。

什麼地方水都太深阿,醫院也是。想哭。


推薦閱讀:

為什麼瑪麗蘇可以紅遍半邊天?
參加陌生聚會你需要知道這三點
汶川之後,還告訴你要吃苦的人,都藏著壞心眼

TAG:心理學 | 教育 | 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