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1世紀,很多人在散播「哲學已死」的論點,哲學真的沒有存在的意義了嗎?


哲學,準確的講是古希臘哲學,其發展史就是它的滅亡史。

——————————————更新的分界線——————————

看了這些回答,都是在扯淡。要論證哲學死沒死,至少先說明什麼是哲學。一堆人說了那麼多,都不在點兒上,這真是德里達之流——所謂扯淡哲學大師的風格。

關於哲學的定義,我認為還是陳嘉映說的比較準確,哲學(特指古希臘哲學脈絡)就是理性的理論。從這個定義來看,哲學是科學的前身。只不過過去受制於觀察手段的限制,哲學基於大師們的洞察,而科學發展至今完全基於實證。現在的哲學家往往對科學不是那麼友好,那是因為他們發現通過自己的「洞察」所做出的判斷,往往在科學事實面前不堪一擊。這幫慫人不得不裝可憐說受到了科學的迫害。所以,我對大部分學哲學的都鄙視,除了陳嘉映這樣坦率的。

科學當然保留著哲學的特徵。這就像人類由古猿直接進化而來,當然保留著古猿的特徵。但是你要是說古猿還存在,這不就是扯淡嗎。


答題前我想說一句:無論我們怎麼討論,真理永遠都在那裡,不會改變分毫。

就以西方哲學為例,西方哲學起源古希臘,在古希臘語中「哲學」是「愛智慧」的意思。也就是說只要有人「愛智慧」「追求智慧」哲學就沒有死。亞里士多德則認為哲學是「閑暇」「自由」「驚訝」所以只要你對存在感到驚訝,哲學思考就產生了。從這個廣義層面來開,哲學死不了。但是縱觀西方哲學發展,哲學也在不斷轉變,主要的轉向時古代的本體論,形而上學,近代的認識論,以及現代本體論,可以說一次新的轉向就是舊的主義的衰亡。

至於哲學的意義。我覺得哲學的意義就在於人在遭遇到存在的荒謬時,能給人以最後的保障,不讓意識墜入虛空。


一句話:人沒死,哲學就不會死。

人是哲學的動物。我想你要問的問題是哲學的當代發展是什麼,或是哲學在當代的作用是什麼。

西方哲學基本上到2020年左右,沒什麼發展了,德國法國都在做一些哲學史的工作。哈貝馬斯,霍內特等人的理論之後沒有的什麼新的進展了,Peter Sloterdijk是德國當下的哲學家,但是沒什麼東西,我過他的書,主要是全球化等方面的研究。法國是現象學和馬克思各佔一半,現象學發展到馬利翁之後,也沒什麼進展了,還有就是巴迪歐和塞拉斯。法國的馬克思就是法左,義大利這方面也很熱,搞他們所謂的共產主義。

美國是哲學專業化、具體化、細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用主義的發展髮式,把哲學細化到各個學科里去,側重於具體的實踐運用和社會政治方面等問題。西方哲學沒什麼新的進展了。現在哲學慢慢地成為哲學史,很多研究哲學都是在做文本研究,沒有新的突破。去德國的留學生主要是做德國古典哲學研究,康德到黑格爾這一塊,也是哲學史方面的。

但是另一方面,中國在這方面的,特別是哲學的發展倒熱了起來。為什麼?一方面國家在推動國學、儒學等中國文化,搞文化輸出,需要這方面的人才等。另一方面,中國現在要融合」中西馬「理論,需要比較哲學的人才。是不是?你不要管什麼政治意識形態,我只說哲學發展。哲學研究在中國慢慢成為世界上哲學研究的一個大的趨勢。中國有「中西馬"。西方哲學著作很多都翻譯到了中文,中國哲學本身在搞中西文化的互相比較和詮釋,同時這年又開始發展對印度哲學的研究。我們有《道藏》、《大藏經》、《儒藏》,現在在搞《馬藏》的編纂。

西方現在,包括德國法國等國家的教育,人文教育在急劇衰弱,你們留學生去讀書,讀博士,95%

是去讀哲學史,做文本研究,沒有新的發展。你去德國讀哲學博士,大多數是做黑格爾,還有什麼你說說看。你覺得德國有做海德格爾嗎?NO!中國很多年輕人的文化心理都有一種從洋媚外的感覺。他們喜歡海德格爾的思想代表了現代西方思想的最高峰,但是這群人不能看到海哲學的問題。

什麼現象學、詮釋學等20世紀的哲學運動,實際上發展到2015年左右就沒有了,現在各國在做的是如何把哲學思潮和本地的文化融合起來,發展出新的東西來。例如,中國是把現象學和儒家結合起來,你去看黃玉順的《生活儒學》,詮釋學發展出山大的中國詮釋學,傅永軍和成中英等人,你們去看《本體詮釋學》,李澤厚是《人類學歷史本體論》--儒家和馬克思結合,楊國榮的《具體形而上》等,中西結合慢慢地發展到世界哲學的結合是中國哲學學術圈大體的發展趨勢。現在中國的儒學復興,主要是想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主體,然後去詮釋融通其他文化,其他的哲學傳統。另一方面,很多人覺得是在做哲學,但實際上是在做哲學史,作文本研究。

很多年輕人看了什麼福柯的書之後,感覺思想很先進了。拜託福柯的書主要是上個世紀70s到80s,福柯去世時,90後還沒生出來呢。這些人都拋入到了哲學史中。我的建議是,知乎上的很多學生,不要死盯著西方思想,你們要去讀中國現今的一些哲學作品,像成中英,杜維明,楊國榮,陳來,黃玉順,李澤厚等,你們要看到21世紀哲學的發展。死抱住個《薛西弗斯神話》是沒有路的。我身邊90後的身邊,看了馬爾庫斯的《單向度的人》和霍克海默的《工具理性批判》等,覺得自己好像是看透了資本主義的問題,第二天接著回去公司做碼農,做的是最單向度的工作之一。是不是?他們的有批判精神,但是不知道如何去建立,沒有建樹。所謂的建樹太象牙塔,例如哈貝馬斯的」交往理論「。你看到問題,但是不知道如何去解決問題,提出的方案都是烏托邦式的,有什麼用。阿多諾提出藝術的解決方法,哈貝馬斯的」交往理論「,霍內特的」承認理論「等,沒用的呀。現在是勞動異化和人的物化越來越嚴重,人的勞動壓力和精神壓力,社會競爭越來越大,越來越強,越來越重,你覺得」批判理論「在改變社會方面」實際「的效果在哪裡?社會上大多數人有焦慮症,忙著買房買車,存款,結婚,事業等,把人給壓榨到底,」批判理論「有什麼解決方式呢?

中國我們有陳明,姚中秋,蔣慶,王貴財等人,他們標籤是儒家文化保守主義。說得難聽點,他們就是十三點,整天在拜孔子像,把孔子看作他們的祖宗。但是國家在背後推動,很多投機主義,儒商紛紛興起。就算你亂搞,但是在慢慢搞起來。哲學的發展在中國是在興起而不是在衰弱,而在歐美是在衰弱,而不是在興起。


現在強調的也不一定是科學,現在注重的是專業化。任何事情都專業化,模式化,規範化。美國這邊的哲學很專業化,分得很細。醫用倫理學、環境倫理學、法律倫理學等。歐陸哲學的人文和中國哲學的人文不一樣。歐陸哲學強調的是人文學科,但是輕道德,沒有樂感文化,缺少情感,重思辨。很多德國的詩歌是頌讚描繪自然,但是中國是在描繪人的情感,人的體會和感悟等。在海德格爾的哲學中,我沒看到什麼道德倫理等。重思辨的後果是太象牙塔,脫離現實,玩語言遊戲,把自己關在自己的世界裡。


有一個人過來對我說「哲學死了」。

我請他坐下來,向他請教他說的哲學是什麼。

自然他會給我解釋,何為哲學。

那麼只要他還活著,哲學就好好地活著。

而且他還把哲學的知識傳播給我了,那麼哲學不但活著,還在我這片田野上生長壯大了。

如果他解釋不清哲學是什麼,那麼「哲學死了」這個論斷,不過是一句廢話而已。


尼采說」上帝死了!「,到了福柯,他說」上帝死了,人也不可以繼續活著「,但是福柯後來不得不嘆:只要有人還在說「上帝死了」,那麼上帝就不會死,同樣當他自己呼喊出」人也死了「,的時候,人就不會死。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就這個問題進行探討完全可以寫一篇論文甚至一本書。我高中時就曾想過。怎奈直到現在都沒有系統地學過哲學,所以只好說一些自己零散不成體系的觀點,不排除片面甚至有錯誤的可能性,求別黑~

我所了解的」哲學已死「的觀點來自於霍金,他對哲學的偏見在《時間簡史》中已有所體現:

以尋根究底為己任的哲學家不能跟得上科學理論的進步。在18世紀,哲學家將包括科學在內的整個人類知識當作他們的領域,並討論諸如宇宙有無開初的問題。然而,在19和20世紀,科學變得對哲學家,或除了少數專家以外的任何人而言,過於技術性和數學化了。哲學家如此地縮小他們的質疑的範圍,以至於連維特根斯坦——這位本世紀最著名的哲學家都說道:「哲學僅餘下的任務僅僅是語言分析。」這是從亞里士多德到康德以來哲學的偉大傳統的何等的墮落!

而在《大設計》第一章的開頭則非常直接:

」然而哲學已死。哲學已經跟不上科學,特別是物理學現代發展的步伐。在我們探索知識的旅程中,科學家已成為高擎火炬者。「

在看到霍金此種言論後,便有一些媒體指出,這一論斷過於魯莽,並沒有認真了解當代哲學的發展。當然也有人調侃霍金:」哲學已死,霍金當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f2bc801017ftq.html

其實霍金的那些話我大多還是贊同的,但是維特根斯坦的那句話似乎過於悲觀,而霍金下的結論也似乎略武斷。

歷史上也曾有人給物理學判過死刑:1900年,在英國皇家學會的新年慶祝會上,著名物理學家開爾文勛爵充滿自信地說:物理學的大廈已經建成,未來的物理學家只需要做些零零碎碎修補工作就行了。只是明朗的天空中還有兩朵烏雲,一朵與黑體輻射有關,另一朵與邁克爾遜實驗有關。現在,他的預言已被量子論和相對論擊得粉碎。1928年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馬克斯·玻恩告訴一群來哥丁根大學的訪問者:"據我們所知,物理學將在6個月之內結束。"他的信心是基於狄拉克新近發現的能夠制約電子的方程。人們認為質子——這個當時僅知的另一種粒子——服從類似的方程,並且這是理論物理的終結。然而,中子和核力的發現對此又是當頭一棒。而霍金先生在時間簡史中的「在謹慎樂觀的基礎上,我仍然相信,我們可能已經接近於探索自然的終極定律的終點」也難以使人信服。這一次,霍金似乎又賣了個萌。

對於哲學,究竟該給自己怎樣的定位,研究範圍如何?從西方學術史看,哲學衍生出科學。後來,哲學成為與科學並行的學科(Wiki語)。我非常贊同哲學是介於科學和宗教之間的觀點,甚至覺得最廣義的哲學幾乎囊括了科學與宗教。哲學研究對象非常形象的總結便是「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哲學不僅僅是人文或社會的範疇,應當與科學並進。哲學需要科學的營養。

被稱為「哲學史上第一人」的泰勒斯在科學上也頗有建樹,包括後來的亞里士多德,康德,羅素皆如此,雖然或許有些只能叫「自然哲學」而非「科學」。而龐加萊亦是這樣的人。(注意我把他們區分開來了)前面幾個人的成就更多還是在哲學方面,而龐加萊,我們似乎更認同他首先是一個數學家,理論科學家。笛卡兒則在兩方面都是領軍人物。

霍金的想法或許是:哲學包容一切,哲學家就應該什麼都懂,包括科學,甚至比霍金本人都懂,還要思考人生的終極意義和宇宙的終極命運,就像上帝一樣全知全能。我也確實希望果真如此,那作為一個哲學家該是多麼浪漫啊。然而這極不現實,否則還要你們物理學家做什麼?別說哲學家了,一個天體物理學家可能完全搞不懂一個粒子物理學家在說些什麼。讓哲學家了解精深科學的每一個領域?這對哲學家不公平!私以為」哲學已死「乃是舊的哲學研究方式之死,是」哲學包容一切,所以哲學家應包攬一切「的想法之死。哲學不死,哲學作為一個學科亦不會消失。越是有人高喊「哲學已死」,哲學越是不會死。哲學家們也應當不甘「墮落」,不僅僅研究簡單的語言分析,哲學史,科學哲學,哲學普及,有一定科學素養的哲學家還可以與物理學家合作共進。哲學並非生來就必須指導科學的,作為「萬物之理」的物理學等科學也應作出貢獻。擺在哲學面前的絕非末日,而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如同百餘年前的物理學那樣的。

千千萬萬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們也應主動承擔起發展哲學的責任來。哲學是全人類而非哲學家的事。這一點,不少優秀的科學家也確實做到了。讓我們回想一下相對論的誕生和量子力學的建立過程,包括歷時數十年的玻爾-愛因斯坦論戰,這些應該更多地算是科學的範疇,卻又極大地推動了哲學的發展,如哥本哈根詮釋,互補原理,貝爾不等式等等。我覺得霍金本身就做得不夠好,不自我檢討,還在高呼」哲學已死」???

PS:

1.為什麼只有科學普及沒有哲學普及(還是不涉及政治哲學)?哲學家或許被科普過,我們是還否需要哲普,尤其是科技工作者?

2.後來發現某種程度上說的其實就是鼓勵更多的科學家投身科學哲學領域。


哲學死了是指哲學家不再像黑格爾一樣試圖去建立一個包絡一切的體系,而是針對具體問題提出自己的思考。


哲學從未死過。

非哲學專業的人說「哲學死了」,多半是因為,他們覺得科學已經取代了哲學。可他們不知道,科學只研究有形的物質世界。無形的精神世界、價值世界,是科學從未進入過、也不可能進入的世界。

與其說哲學需要其它科學的支持,不如說一切科學都需要哲學導航。即使是有形的物質世界,也不可能是僅靠科學就能更好地認識的世界。


不要偷換概念。

「哲學已死」指的不是哲學這個知識體系消失了,

它指的恰恰是:哲學作為一門以認識世界本質為目的的知識體系已經沒有發展前景了。


現代西方哲學正經歷著第三次危機,前兩次分別是古希臘哲學的終結和中世紀哲學的終結,現在整個古典哲學都要終結了。

二十世紀兩大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分析學派的維特根斯坦以及存在主義者(現象學)海德格爾,都得出了同樣的結論,就是哲學死了,有的只是各自不同的具體生活(或曰存在,或曰遊戲,我覺得都是一個意思。)比如維特後期的思想已經轉向日常語言流派,基本就不再是說哲學就是語言分析,而是具體的生活中語言體驗才是哲學研究的對象了。這樣一來那些形而上的學問,包括本質自由心物這樣的概念,一切無法被親身經歷體驗的抽象,都被拋棄了。生活就是生活,它無法升華成一個有絕對意義的抽象實體。

可以說,近百年來,西方哲學界一直籠罩在悲觀中,哲學漸漸變成了一門邊緣學科,與各個具體學科結合,變成了諸如生態哲學,女權哲學等。似乎哲學只為了解決具體問題提供一個背景布,一個框架,不再是先行的開拓者。這樣的哲學,恐怕真的就是死了,不能再稱做哲學。

人活著真的有意義嗎?人真的有他獨特的價值和尊嚴嗎?人頭頂的星空或許正在被逐漸探索清楚,可是人內心的道德法則有可能被探索清楚嗎?人作為有限的存在者,卻又有趨向無限的願望,如果沒有統攝這些矛盾的學問存在,或許隨著哲學的終結,人離自己的「毀滅」也不遠了。當然,毀滅的並不是肉體,而是更重要的東西。


這問題簡直太狹隘。哲學不是蘇格拉底式的坐而論道,經過這幾千年的發展,哲學體系已經趨於完美,一些哲學原則、邏輯都已經深入人心,變成了文化常識;另一些問題,如人類從何而來……則依然被持續的討論著,只不過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它們的聲音被淹沒了而已。

如果哲學已經死了,為什麼邁克爾.桑德斯的《公正》會那麼流行


在這樣一個嚇人的問題裡面,我倒覺得弄清死亡是什麼遠比弄清哲學是什麼更重要。究竟此處的死亡是什麼樣的死亡?形式上的?現象的?本體論的?還是什麼?

我是寫小說的,我個人的小說觀認為廣義上的文學有三種形態:文學的、藝術的、哲學的;而狹義上的文學則同時具有這三種傾向以構成作品的基本面貌。

嚴苛一點來講,缺一不可。也就是說,哲學之死也意味著文學之死,因為真正的文學不一定要具備哲思或是探討哲學,但真正的文學卻避免不了探討人、世界以及人與世界的普遍關係的形態:生活。或者在我個人看來,小說尋求和發現價值。

加繆在西西弗的神話中提到:自殺是一切哲學的終極問題。其實我完全可以用這句話來回答哲學是否死亡的問題。但是我想進一步了解加繆的這一命題,我稱哲學的終極問題為:價值本身的價值問題。

這樣就明白了,尤其是在後現代的去中心化理念以來,我們後現代新新人類越發承認了價值本身的無價值。承認並且不願承受。要想知道哲學是否死亡了,不如去問一問每一個人,你們存在的價值何為?你們是否有必要繼續錯再下去。我想無論對錯與否,人們都樂意長篇大論闡述自己的觀點,並且說得頭頭是道,幾遍是在知乎上也是如此,他們不僅敢於不假思索地闡述「人生觀」,還敢直截了當地嘲諷神話、褻瀆宗教神明、反對他人的價值和意義、宣判哲學的死刑。

形式上,通常認為的哲學學科已經解體了,碎片化、膚淺化和實用化已經成為了它的新特質。但在本質上講,只要人類還不敢放棄為人生此在尋找一種形而上的意義(自行了結性命)的話,那麼哲學不僅有著其繼續存在的必要,並且仍舊存在於每個個體對此在生活的思索、迷惘和探求中。當然,也將存在於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中。


真正的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

只要時代一直在變,就會不斷的有新的問題出現,就會對哲學家提出新的挑戰。

可是並不是每個時代都會那麼幸運,都有足夠偉大的哲人擔負起這項使命,解決這些問題。

哲學未死,哲學家已死。


在他們看來哲學會死上一段時間吧!直到下一次「啟蒙」,因為現世的已經足夠了或沒有空地了!這口井已經夠大了!

不過主要在學術上死去,因為哲學家們陸續死了,只剩下掘墓者們嘈雜不休!

好像找到了這世界的真理,科學無敵了,但過快的社會科技經濟發展一下將人甩在後面,只有抓緊才能不落後,但人們真的能駕馭它們嗎?這一次次危機無不來自人本身,包括「個人」與社會,將有一個個拿著毀滅性武器的「小野獸」闖入宇宙。


一般人認為現代的哲學是從康德、黑格爾、馬克思開始的,但恰恰是這三位大神,把傳統意義上的哲學系統完全摧毀了,康黑馬哲學最終否定了形而上學、否定經驗主義,否定邏輯,否定因果律,否定牛頓運動規律,否定亞里士多德,否定形式邏輯,否定矛盾律,否定因果律,康黑馬的哲學基本上否定了人類幾千年文明史以來積累的一切知識經驗,把哲學徹底的變成了一種可以隨便捏造的詭辯,既然都成為了詭辯,那還有什麼存在的實際意義呢,哲學是死於康黑馬這三位大神的手裡的。。。


我說「哲學已死」這句話時

本身就證明了哲學沒死

因為我還在說哲學已死


在卡爾波普的年代,關於量子力學和時空本質的研究還沒有得出結論,算是哲學最後的時期。從1950-1980年,這些問題基本上都有了觀測上的結果,理論得到了證明,科學體系可以用來解決實際問題,哲學自然就死了。至於科學解決不了的問題比如宗教,哲學同樣也解決不了。在科學證偽框架下,互聯網這種東西都能被發明下來,基本上可以說其他哲學體系已經完全無法和科學哲學體系抗衡了。


沒死,不過在大眾心目中的地位從科學女王變成了九斤老太。

I used to rule the world~

Seas would rise when I gave the word~

Now in the morning I sweep alone~

Sweep the streets I used to own~


推薦閱讀:

後現代式的列寧哲學研究
為什麼馬克思主義哲學很少涉足倫理學和政治哲學?
關於「要做最難的事情」的十點思考
John Hawthorne是如何處理lottery puzzle的?
從語言哲學的角度來看,語言的意義是什麼?

TAG:閱讀 | 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