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儒學是否可以幫助中國人找到迷失的信仰?

儒學傳承2000年 被歷代皇權所推崇 華夏以儒家學說建立了基本的道德標準 完全不同於現在的西方信仰 面對西方的文化侵略 中國人是不是應該重新找回儒家為我們建立的道德標準 (當然前提是在去其糟粕的基礎上)


首先,中國人不需要信仰:

徐曉軼:儒家思想為何沒有成為像宗教一樣的信仰?

徐曉軼:為什麼人一定需要有宗教信仰?

我們中國人相信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與勤勞就能過上好日子,我們也更關心過好日子勝過關心死後去哪?在這一點上,我們更實用些

現代宗教的作用在科學與人文的衝擊下,應該主要就是心靈的撫慰了吧,當然,某些不以理性為支柱的文明除外。

其次,所謂的迷失既有缺少民族自信心時過於尊崇西方文明的影響,也是現代中國發展過快,大家都心浮氣躁的影響。對於這個,我們中國人幾千年來就早有治療方法了:認命。我們由於一直是農業文明,還是精耕農業,所以非常看重穩定有序,只要你折騰累了,覺得還是按部就班的好,那自然就不存在什麼迷失了

再次,儒學從來也不是什麼信仰,它只是傳統中國的一種社會背景,貫穿到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現代中國經過一百多年的革命、建設現代社會的努力,儒學化的社會早就被粉碎掉了,但儒學的價值觀、儒學精神這個早就融入到我們每個中國人的骨子裡了,我們又是實用主義,儒學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自然還在、還會恆久流傳下去,但形式化的儒學(包括讀經、祭孔、國學班等等),如果未經批判與揚棄,這樣的復興我是要堅決反對的

最後,所謂的信仰是不疑而信,但我們是實用理性,是什麼好用什麼,也就是拿來主義。此外,我們這個文明講的是中庸,也就是不走極端,看到一個東西的好,就要想到它的壞,看到它的毛病也得想想還有什麼好,所以,我們這沒有什麼絕對,所以也自然不存在什麼絕對的正確。所以,我們這隻有疑而後信,這樣的不叫信仰叫做信念。


謝邀。

首先明確一點,被推崇的儒家,已經不是儒家了,而是被稱作新儒學。不過我覺得,更該稱作偽儒學。理由就不多闡述了,新儒學完全是為了迎合皇權的產物,所以能被統治者接受,然後大紅大紫。先秦儒學在當時根本不受待見,以至於孔夫子如同喪家之狗,周遊列國卻大道不行,只能回家專心搞教育。

與其問能不能用儒家來重建道德標準,倒不如問問自己,真的擺脫儒家的影響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對比現在的社會現狀和秦漢之後的封建社會,孝一直是子女單方面對父母的「義務」。父母對子女打罵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子女稍微一反抗就是不孝子,白眼狼,這就是封建社會濃厚的殘餘,家長製作風在當前社會還十分盛行,法律這樣的風氣也視而不見。而先秦儒學可不是這樣,「父慈子孝」,其中父慈是前提,子孝是結果。先秦儒家的孝道是一種雙向的責任,而不是對子女的「壓迫」。甚至,孔子認為孝子是不該默默忍受被父母責打的,應該及時溜掉。你看,這才是人性化的儒家。

用儒家來重建道德,這是不可能的。或者說,必須對儒家思想進行徹底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有可能利用儒家的重建。拋開儒家的政治性,僅僅從其道德層面、教育層面來進行重新解讀,並且讓大眾理解,這才有些許可能。

那麼我們應該這麼做嗎?應該,因為這是我們傳統的特色,傳承其中好的東西,沒什麼不好。但是,繼承傳統不是排斥文化交流。從題主還在用「文化侵略」這樣的詞來看,題主基本算是保守派。現在全球化趨勢之下,世界性的文化交流是必然的,如果把這種交流認為是侵略,那麼對自身的文化也太不自信了。儒家最精華的,是恕道,是對任何學說的容忍、吸收與改造,這才是中庸。

所以,要拿來利用於重新找回中國人信仰的,不是統治了中國幾千年的儒家思想,而是不被重視的先秦儒學精神,那裡,才有我們需要的精神財富。


討論意識形態真沒卵用。。儒學二千年來把自然科學壓得死死的,中醫研究個身體結構解剖,大儒們髮膚受之父母不能動,好了那就拚命用中藥治病了,外科手術之類就死了。什麼男尊女卑、三從四德、三綱五常狗屁一大堆,拖累時代進步接著迎來百年屈辱。。儒學會得不多,數窩裡斗最厲害!..。墨家可取的地方還是有的,邏輯思維嚴謹,後期有一定的自然科學研究,國家的墨子號為何命名可百度了解。。人文科學真心拼不過自然科學,蒸汽機、電汽、互聯網之類的可是劃時代的東西。儒學存在這麼久,都做了什麼?大清亡了。。。


謝邀。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所謂迷失的信仰到底是什麼。縱觀中國歷史,直到今天,作為百姓的信仰其實五花八門。中國的合法宗教有天主教、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和道教。除了道教之外都是外來宗教。並且從信教的人數來看也不算少,這還不算類似三一教等等民間宗教的信徒。但是我們還是覺得中國人好像沒有信仰,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缺少了什麼。但是我們也應該清楚這樣一個問題,就是所謂迷失的信仰到底是要找回來,還是要建立一個。

儒學作為學其實在今天更多地指學院裡面的學者討論的專業化的知識性的東西,這一層面的儒學我認為是不能直接幫助中國人找到迷失的信仰的。對於儒家來說,可能有三個層面。一個是知識分子的意識形態方面,從清末廢除科舉開始,這一層面被摧毀了。一個是政治層面,這也隨著清朝的覆滅消失了。最後是社會層面,普通人的婚喪嫁娶各種禮儀,還有諸如祠堂,這些東西從五四運動開始到七十年代,也隨著反傳統的一系列運動被摧毀殆盡。所以,這三個層面到今天來看,建立哪個都是不容易的。政治層面自不必說,那是國家的頂層設計,儒家思想回到高考似乎也是政府的事情。看似唯一能夠做的就是社會層面,但是恢復婚喪嫁娶的禮儀以及祠堂的困難在於,現在中國的社會結構已經不是以農村那樣的熟人社會為主,並且也不再有大家族的概念,更多的是核心家庭,所以即使我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恢復禮儀制度,其內核也是需要重新建立的。

所以可能建立的其實不是儒學,而是儒教。有必要澄清一點的是,建立儒教並非是像建立一個邪教那樣的事情。儒教更準確來說,應該是儒家在國家社會中發揮其作為一個宗教的作用。我們其實沒有必要爭論儒家是不是宗教,因為這個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宗教的定義從1900年代開始就一直在變化,所以如果從理論上爭論不如我們從功能上考察。漢代以來,獨尊儒術。這裡面也並不是說中國只有一種思想,而是說儒家思想作為正統思想,其他思想不是國家思想,好比現在,除了某種思想國家支持,其他思想沒有國家支持,但是其在社會和民間也並不被國家排斥。漢代以來,儒家雖然獨尊,看似是一家獨大,統治所有中國人,實則不然。不論是道教還是佛教,其在民間的影響力一直都遠遠大於儒家,這也是獨尊儒術給儒家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就是導致了其缺乏了民間的這一個層面,也就導致了我們普通人很難接受儒教這個說法。但是與此同時,儒教在國家中其實一直起到了重要作用,就是作為中國的文化底色,這個角色儒家扮演了兩千年,直到晚清。什麼事文化底色呢,就是一提到中國,我們不會以釋迦摩尼佛做第一標籤,也不會用元始天尊做第一標籤,更不會用耶穌、真主而是毫無疑問地使用孔子。或許孔子學院等同於中國文化形象就是一個例證,雖然孔子學院裡面的內容儒家的成分並不多。

儒教對於當下中國,並不是要做一個民間宗教或者國教。如果僅僅是民間宗教,那麼儒教的作用就難以體現,如果是國教,那麼這是不能被現代社會和政治允許的。所以儒教只能作為一個公民宗教存在。公民宗教的概念是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貝拉發明的,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他發明這個詞主要是為了解釋美國的公民宗教是什麼。我們大家一般的印象美國是沒有國教的,因為其憲法裡面明確提到了這一點,並且也認為美國完全是一個世俗社會,其宗教成分少之又少。其實這是一個刻板印象。貝拉認為,美國雖然有不同種族、文化背景的移民,但是其核心是wasp,也就是新教徒的盎格魯撒克遜裔美國人。而美國的公民宗教也就無疑是新教。新教雖然不是國教的,但是其作用卻是確定了美國的文化底色,在這個底色之上,各種宗教文化得以發展。貝拉考察了很多美國建國的歷史資料,其中很有意思的是,美國的建國的神話色彩超乎我們的想像。在那些駛向美國大陸的航船上,牧師的佈道詞裡面充斥著我們這些人是上帝的選民,美國大陸就是迦南之地的話語。美國的建國其實就是在《聖經》的神話色彩的籠罩下的,也正是因為這一層宗教因素,才導致了美國人形成了其現在的性格。那麼反過頭來,我們看中國,儒教無疑應當扮演這種角色。在儒教作為公民宗教的前提下,各個宗教應該實現其中國化。比如前一陣子,有兩個中國信徒,去isis傳教慘遭殺害,這就是因為他們的身份認同不是首先是中國人,而是一個基督徒,所以他們義無反顧地去傳道。所以儒教在今天其實不僅僅是解決迷失的信仰的問題,而是首先解決「我是誰」的問題,你隨便問一個德國人,你是說,他會說他是德國人。但是如果同樣的問題問中國的很多基督徒或者穆斯林,他們的回答可能不是中國人,而是基督徒或者穆斯林。當然這個可能我們國家自身的某些現實有關,但是我們不能忽略,中華民族的建構的問題,也就是身份認同的問題。不論是美利堅還是不列顛再或者法蘭西、德意志,其所謂的民族也都是建構起來的,而不是單純的人種論,所以我們當下的問題,不是單純地尋求個人信仰,因為隨便信一個宗教都能夠解決個人的身心安頓,如果我們說為「中國人」找到信仰,最首要的其實是要定義「中國人」,解決那個我是誰的問題。

望採納。謝謝。


儒學不是一種信仰。需要信仰的學說本質上都是宗教。而儒學不是宗教。

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這才是儒家倡導的社會。

儒學可以幫助人們找到迷失的本性,讓每個人不違背自己的本性做事,使每個人為人做事的道德標準不是依據某家的學說,某教的教義,而是順應自己的本性,本性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發展的。

在當今中國迷失主流意識形態的情況下,我不反對復興儒學。甚至還會支持,就像樓上所說的那樣提倡儒學裡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待人待事厚德載物的態度。我相信這是每個優秀的中國人都具備的。也可以讓更多想奮發向上的中國人做到。

但如果要求每個中國人都以修身為本的生活我想這是困難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估計這是每一代儒者的悲劇。


中國人沒有信仰?人云亦云

且不說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這裡

沒有道德?更是荒唐

有沒有一個口號能喚起大多數人的共鳴,乃至自我犧牲,

我以為就是判斷這個社會也沒有「信仰」的問題。

這裡不論古代士大夫的家國情懷,

當下的中國人,我以為這句,給我們的後代子孫一個交代,

足夠動人心魄


我信仰社會主義。這樣還不夠嗎?

我堅決擁護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總書記重要系列講話。


當我們說信仰的時候,我們需要明白我們說的是什麼?

如果我們說信仰是在說 深信某種據說的天啟聖言是人類社會一切思想和活動的至高規範,不可以懷疑,凌駕於人類的理性和良知之上,那答案一定是不能,觀察文獻中展現出來的聖賢們的言行,恐怕他們自己也不能容忍這樣的信仰的束縛。

如果我們說信仰的是 在尊重科學是我們的世界觀的基礎這一現代社會的文明守則時,選擇相信什麼是有價值的人生,什麼是美與丑,什麼是善與惡,什麼是是與非,那麼是的,儒學自起源之時,就在孜孜不倦地思考這些問題,並積累了豐富的思想經驗和人生感悟,也會不斷有新的後人,從自己的生活中去思考、去論道、去探尋、去實踐。


推薦閱讀:

請不要影響我的轉世
岡仁波齊——無知,以信仰的名義
達爾文晚年信沒信基督教?
道教該不該稱之為宗教?

TAG:儒學 | 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