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在大學時期加入過教授的工作室嗎?對自身的學習與發展有何利弊?


加入過兩次,發現完全沒有意義,都是老闆要你幹什麼,干著干著突然就說不要了,太浪費時間了。我為此還給折騰過嵌入式的C語言編譯器和一個拖拉線條生成C++代碼的東西,覺得花費的智力都被狗吃了(逃


大二的時候加入的本院老師的實驗室,做的是關於演算法優化方面的。一開始,熱情很高,老師告訴我這個XX問題,是國際上比較流行的一類問題,非常新穎,但是對於本科生有一定的難度,你能做好嗎? 是的老闆,我一定沒問題!!!(認真臉)

然後開始看各種paper,看paper,看paper。。。。尼瑪,怎麼跟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呀。。。這都是什麼鬼呀,怎麼連泛函的東西都出來了,我還沒學呢。。。。看不懂呀。。連看演算法都看不懂,還優化呢。。。。後來老師可能看出來我智商不足,嗯。。。。所以他就直接設計演算法了,我只管敲代碼好了,由於老師比較忙,然後我拖延症也很厲害,所以現在看來很簡單的任務,斷斷續續做了一年,直到大三到大四的這個暑假,paper才被錄,而且是極水的中文國內CS期刊。。。但雖然是很水的東西,並沒有什麼卵用,但還是很開心啦啦啦。。。。

依我看來,想要繼續深造的本科生去老師的實驗室體驗一下科研生活還是很好的。

由於我國的教育模式,大學之前的學習基本都是有一份「標準答案」的,然而科研不是這樣的,科研並沒有標準答案,需要自己去探索,所以提前去老師的實驗室體驗一下還是很好的,來決定科研是否適合自己以及自己是否想要讀研。

最後我覺得對自己當然是有幫助的了。。。

1 可以看看自己是否喜歡科研,否則早點棄坑。。。畢竟可以從實驗室了解到自己專業領域內的大牛在做什麼,來確定自己對學術有沒有興趣,是對理論還是對工程有興趣更多一點,如果發現自己對專業或者學術沒有感覺,可以早點跳坑去準備找實習,工作,跨專業讀研之類的。

2 確實可以學到很多知識。。。比如如何搜索文獻啦,如何翻牆用google啦。。期刊和會議有啥區別呀(之前傻傻分不清)。。。編程能力呀(雖然科學計算的代碼和工程代碼不太一樣)。。。如何和老師還有學長學姐們相處呀,這些都是課本上學不到的。。。

3 保研加分,出國經歷。。。這兩個才是最重要的吧。。。這年頭,想保Top2的研或者申美帝Top30的master,沒paper的話競爭力會弱很多的。。。。


大二就進去教授的實驗室了,說實話,時間精力付出和收穫完全不對等,做的全是基礎雜活湊人數,收穫科研能力技巧什麼的特別少,你想想,研究生都是純打工的不用說本科生了


本人在一所很普通的二本院校,今年大二,專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我就說說我們學校的工作室狀況,我本人也在疑惑在工作室是否有用?

作息時間:早上8.00到11:30

下午2.00到5:30

晚上7.00到10:00

當然有課去上課,除此之外時間都要呆著工作室。說是上課,其實也就是睡覺去,沒辦法太累了嘛,感覺比高中都累。

因為專業比較偏機械,因此在那工作室里學習proe. sw. ug. 以及簡單的渲染,p圖軟體。目的是為了參加一些低端的省級或國家級的比賽,拿一些證書據說以後畢業投簡歷時是加分項,,,,

我們的時間完全被支配,因為我們學校很low,老師認為我們只能在時間上多花些時間來彌補,在加入之前,我認為非常合理但我漸漸感覺自己很難受,想想吧,一天到晚呆在那裡,不分周日,我們寧願沒周末,上課困成狗,不敢看電影,逛淘寶京東,每次看到老師來像看到鬼一般,我們坐在那裡想孫子一樣,他看到我們無所事事有時還會熊我們,看圖畫圖,建模。天天如此,身邊大部分人像我一樣來自農村,希望從這裡多學點東西技能對以後找工作有幫助。先睡了,有點語無倫次了 ,......


大三的時候跟一個Caltech畢業的老師做finite element method, 解一個多孔介質的擴散方程。從中能學到不少知識, 以及學術界的一些常識。在申請PhD的時候, 老師也非常熱心指導和寫推薦信。如果是決心走研究路線,應該是蠻有幫助的。


大二在講座上被周濤教授招進實驗室,就是做大數據的那個周濤。

進去不久就跟著實驗室去了一趟團建活動,玩得不錯。後來斷斷續續做了一年多,有博士和碩士指導,我在那主要做爬蟲,本來自己有一定基礎,加上組裡學姐學長給的一些技術路線,也算做的不錯,積累了不少經驗。

再之後實驗室要求坐班打卡,我就沒有去了。用實驗室學到的技術,我又在獨立完成的外包項目中賺了一點錢。這些技術和在實驗室搬磚的經歷對我後來就業也有比較大的幫助。


待過兩個教授的坑,對比很明顯。

第一個實驗室大資源多,老闆也肯投資源,雖然也是哪需要填坑去哪,但至少給鋪資源,好處就是有地方待不用搶圖書館自習室,買書買資料買設備有時可以沾光,運氣好遇到有聲望會講課的大牛機會收穫都蠻多的;

另一個待了一段時間才升的教授,每次開會說的都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經常花一兩個小時開會聽他說廢話,收穫就是教授也有可能是大坑,別亂跳!


如今已經畢業一年多了,回想起大學還真的很懷念。在美院課不多,空閑時間也很多所以大二的時候就跟著我們班主任在他的工作室搞一些模型。專業是動漫產品設計,也就是做一些插圖和手辦,班主任接單我們負責做事。有什麼收穫?收穫還是有的,一個星期的努力工作,一千塊錢就這樣。學到什麼了嗎?沒有,還沒有上課學來的多。

不過後來呢,是我們的學院副院長,他的一個項目,在班上布置的作業選擇好的作品帶到他的項目中去。這次經歷就比較好了,學到很多東西,有很多專業的東西,自己的能力確實有很大提升,對理解相關的事物上都很有幫助,以至於影響到我後面工作。所以說,我認為去教授的工作室做事也得看情況,只要你去了就一定有收穫,至於收穫大小需要我們去幹活之前想一下做這件事值不值,對比一下自己能得到的收穫,假如整天閑著,就算去工作室收穫很小但那也是在做事啊,做些事情不會讓自己在枯燥的生活中空虛迷失。如果有更好的事情做就比如去外面鍛煉學習,現在大學很開放的去經歷更多的一些事情會讓以後回憶起來感覺這個大學很值。


有利於計算機專業學生提前接受小老闆都是印度人的現實


個人覺得還是挺有用的,本科是電子信息的,課堂上的東西,也不知道能幹嘛,本科實驗室要麼是JAVA,安卓,要麼是嵌入式,都待過一段時間,不感興趣就退了,大二下期進了教授實驗室,學習CV方向,感覺收穫挺多的。

優點

1:認識更多的優秀的師兄師姐

2:對研究方向有著更深刻的認識

3:可以參加競賽,項目,論文

4:學習能力增強很多

缺點

1:耗時太多,我上午7.8點就過去,關門前一個小時回寢室

2:壓力較大,論文寫不出來,實驗結果不理想,項目不理想的時候很蛋疼

總的來說,能學到東西是肯定的,學的到多少得看導師好不好,和你自己的努力。


本科學材料的,通過參加教授課題組試探自己對科研這玩意兒是否感興趣。換過己任教授試過多種科研後覺得實驗科學完全不適合自己(理論上不適合大部分人),轉來做碼農非常嗨皮。學長勸你們學化學或者材料的。。。


覺得是有用的。很多時候自己覺得沒用不算,說出去別人覺得有用就可以了。對出國 考研 就業都很有加分的(沒學到東西還不會吹么?)


怎麼都是大部分學計算機的人答的啊。。。


如果你跟的人將來正好是你研究生的導師,那就忒靠譜了


進過兩個老師實驗室,收穫還是有的,畢竟每個老師下面都有一群研究生,有項目也可以一起參加,不懂的可以請教別人,資源相對豐富,但是前提要融入,不然該水還是會水的。


剛進的時候傻乎乎只想多幹活,現在學會了提前打聽好是否有機會參加競賽/發文章/拿到創新學分,能的話如果感興趣會在負責任的基礎上全心投入,如果不能,及時結束。


前面說的教授都是讓你幫他們寫東西,但是有種工作室是讓你搞競賽拿成績,他也拿榮譽,這個比較有用


挺有用吧,老闆會給一個項目的一部分給你做,這樣就有了一個小目標,在完成這個目標的過程中就能學到很多知識


推薦閱讀:

一款APP+一個小策略=輕鬆培養好習慣
為什麼藝術類院校學費普遍很貴?
找工作的時候,第二學位有必要嗎?
努力奮鬥就是從不休息嗎?怎麼處理奮鬥和休息之間的關係?
大學數學教材(比如《數學分析》)里那些定理的證明有什麼用?

TAG:學習 | 大學 | 教授 | 工作室廣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