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物質被漂白後為什麼呈現出白色而不是透明呢?

高中化學水平,對於具體原理很好奇,麻煩學長學姐能從本質上解釋一下。十分感謝!


首先要知道顏色是怎麼產生的。

顏料在可見波段吸收了紅色的互補色,反射出去的紅光到你眼睛裡你就看到了紅色。

顏料中的色素大多數都具有共軛結構,能夠對可見光波段的特定波長進行吸收,全吸收為黑色,無吸收為白色。

漂泊一般是強氧化物氧化了顏料分子中的共軛結構,使它無法繼續對可見波段光線進行吸收。所以顯現了白色。


抱歉,雖然高票答案說的都對,理論也解釋的很清楚,但個人認為並沒有解答題主的問題。其它答案裡面提到的什麼共軛,互補色什麼的,說的也都沒問題,但同樣都是答非所問。

簡單來說,漂白僅僅是改變了物質對光的吸收能力,而沒有改變穿透能力。

前者對應的顏色,與後者對應的透明度,是兩個方向上的概念。

再進一步來說,一個是光的反射(也就是吸收的補色),一個是光的折射(經過兩次折射剩下的即為透射)。

漂白所改變的,僅僅是前一部分,對於後者無能為力。

舉個例子來說:

一張白紙,上面塗上紅顏料,顯示出來了紅色。而漂白的效果,就是讓顏料消失,重新恢復成白色。

一杯純水,裡面加入紅墨水,顯示出來了紅色。而漂白的效果,就是讓顏料消失,重新恢復成透明。

但是,加入了紅墨水的水,就不是透明的了嗎?

不,除了對特定光段之外,它依舊是透明的。同時由於加入粒子的色散,透明度有所降低。

那麼回到問題,為什麼漂白之後是白色的而不是透明的?

因為被漂白的物質本身就不允許光線的穿透。不透明就是不透明,光線穿不過去就是穿不過去,跟你什麼顏色的不透明沒有關係。

再進一步說,有沒有能被漂白成透明的東西存在呢?

當然是可以的。如果本身就是透明的物質,其中含有某些色素,那麼經過漂白,完全可以顯示出來原本的透明,比如前面說過的加了色素的水,比如銀耳之類的東西,等等。


支持、贊同@李建國的回答,現做能力範圍內的展開。

首先,顏色是什麼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7622957/answer/73048228?f3fb8ead20=5b130cd2f1520e1690c7d0d00fe73841

稍有些不可知論立場地說,這世界上本來 不存在顏色 ,是因為人類感官需要實現對最適波段 電磁波 的捕捉與辨析,因此引出了顏色的概念。

這個所謂 最適波段 即 可見光

另一種常見的表達,這條色譜帶通常被閉合

上圖為一組同心色輪,其中有一個色輪由色譜帶直接閉合形成,相對其向半徑增大或減小的方向為對初始色輪進行明暗變化操作的結果。

在 初始色輪 中處在對立位置的兩個顏色被稱為 對立色 或 補色。

物質由於吸收了 除了被反射的波段 外的其他可見光波段,結果是未被吸收的波段被反射,繼而為人類的感知接受並被轉為顏色信號。

吸收/反射電磁波的性能可受到物質共軛情況的影響。

共軛化合物相間的π鍵相互作用形成大π鍵,各能級間的距離較近電子容易激發,所以吸收峰的波長就增加,生色作用大為加強。且隨物質共軛度的增大,顯色呈現加深趨勢。

而具有褪色性質的物質則是利用上氧化性破壞物質的共軛結構,其結果是大大降低物質的生色能力,使顯白色。


首先明白兩個概念。

黑白灰、透明都不是顏色。

我們能看到的所有物體,都基於物體本身對光的漫反射。

黑白灰表現的是物體對光的反射率(明度),透明表現的是物體的透光率(透明度),決定透光率的只有物體的材質。

把玻璃塗黑,玻璃變黑是因為玻璃表面上有一層黑色物質,擦乾淨恢復,但如果在玻璃中加入其它物質例如毛玻璃,玻璃的透光率發生改變。

也就是說,不改變物體性質的情況下,無法讓物體在透明/非透明之間轉換。

大多數漂白劑的本質都是強氧化劑,無法改變棉質的物理性質,只相當於強化版的暴露在空氣中褪色,強氧化劑能對顏料共軛結構進行快速破壞,達到祛色的效果。

部分漂白劑還添加有熒光劑,增強亮度,所以顯得更白。

手機碼字不太細緻,有時間補充。


謝邀。挺有意思的問題。

假如一件紅色衣服被氯氣漂白,那麼由於氯氣的氧化性破壞了紅色染料的結構,自然不會顯示出紅色。

那紅色被破壞了以後為啥不是透明的呢?因為棉布生產出來以後是先經過脫色處理為白色的,然後再染上紅色的。紅色脫去就會剩下本來的白色。

退一步說,透明色是由透過的光顏色決定,不透明色是由反射的光顏色決定。棉布這種不透明材質是不可能被脫色為透明材質的。


謝邀!

我看到的問題是這樣的:

有色物質被漂白後為什麼呈現出白色而不是透明呢?修改

高中化學水平,對於具體原理很好奇,麻煩學長學姐能從本質上解釋一下。十分感謝!

因為是「漂白」,而不是「除色」。形象一點說,就是把顯示其他顏色的化學結構改變成顯示白色的化學結構。


漂色通常是改變了物質對可見光的吸收 然而是否透明則是取決於物質的光透過率

顏色的本質是(人眼接收的)可見光的反射

像玻璃這種人眼視作透明物的物體 卻很少有紫外線能透過 所以在紫外線的角度玻璃是非透明物體 然而紫外線並非在人眼可視範圍內

不吸收不散射任何可見光:人眼未收到反射的光 視作透明

吸收但不散射可見光:透明有色

不吸收但散射可見光:人眼收到可見光集合 即白色

吸收散射可見光:有色不透明

不透過不反射全吸收:黑體


因為沒有漂透明


顏色是顏色......透明不透明是另外一回事...

顏色是分子層面特定結構(分子內、分子與鄰近分子間)對特定波段的可見光的吸收,導致我們只能看見剩下顏色的光。

而透明的條件則是:分子在整個堆積結構層面上一定程度的有序性以及原子間較大的空隙,使得光線能夠較少阻礙地通過。

所以:

a能透過則為透明;反之為不透明。

b特定波段被吸收則顯示剩餘的顏色。

二者不是一個層面的概念...存在有色透明(特定吸收、可以穿透),有色不透明(特定吸收,漫反射顯色),無色透明(穿透不吸收),白色(不吸收不透明,白光完全通過漫反射使眼睛觀察到白色)

平時漂白的意思一般是針對不透明介質而言的,破壞原先負責吸光的分子結構(氧化、化合),從而最終剩下了不吸光不透明的東西,也就是白色的。比如衣服本來是不透明的棉、毛等,把上面的染料幹掉以後,剩下來的不就應該是還剩下無色不透明的底物么,也就是白衣服~

當然,如果原先用的是透明介質。比如把染料分散在類似凝膠的介質中。原先就是透明又顯色的,那麼把染料吸光能力幹掉以後,就剩下透明介質了,光能順利通過而不會有什麼顏色被剋扣了。這種情況下,就達到了你說的「漂透明」效果。

也就是說透明與否取決於底料,因為漂白的原理是針對分子和原子層面相互作用力的,而不是堆積結構層面的。如果搞來一個讓原子乖乖有序排好隊保持好間距,讓光順利通過,那種東西應該就可以稱作「漂透明劑」


——「什麼,你還看得到我?


我們知道顏色是RGB的複合,氧化劑使有機色質褪色,破壞發色基團,使衣服表面的材料對光的吸收產生變化,從而反射光的顏色變化(即複合光的組成波長跟原來不一樣)。不能漂成透明是因為材料對光線的吸收和反射,使得光線不能透射。


純凈無氣泡的冰是透明的,雪為什麼不是透明的?

漫反射。

……………………………………………

至於為什麼是白色,那是因為你在白光下觀察。放紅光下就是紅色,放藍光下就是藍色,放拉麵店裡就是綠色。


根據題意可知既然漂白了那當然是白色啦

沒幹貨,匿了


謝邀。

有顏色,比如說綠色,是因為反射綠色的光比其它顏色的光更多。

白色,是因為反射各種顏色的光基本一樣,混合成白色。

透明,是因為透射光多於反射光,而前面2個都是反射光多於透射光。


推薦閱讀:

讀博士,我該怎麼選導師?
有什麼因為一個小細節釀成的大空難?

TAG:科普 | 物理學 | 光學 | 化學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