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親緣選擇理論是什麼?如何評價?

近日聽一位自稱生物PhD的知友說親緣選擇理論談進化不談基因,甚至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翻版,大為驚愕:一個在教科書中存在了四十多年的理論,怎麼突然就成了社會達爾文主義了呢?

題主只是一介本科生,被這位PhD教育了數次「要多讀書」,但讀來讀去都找不到一本書和他說的一樣,這是怎麼回事?


生物phd?如果你是說那種實驗室裡面跑電泳提蛋白的生物phd,聽他們討論行為生態學和相關的進化問題就和聽有機合成phd談相對論一樣不靠譜。隔行如隔山…而且…理解進化需要的智商真的比跑膠要高很多…親緣選擇和內含適應性理論是有一整套嚴格的假設+邏輯推理的,而且是帶定量計算和實驗檢驗的,生物phd有本事可以到專業期刊去和人撕數據和計算。在貴乎玩政治正確蠻有一副哈佛左派文人圍攻eo威爾遜的腐臭味道。話說在進化生物學裡面威爾遜和道金斯還是互相撕過逼的對立學派呢,讓政治正確的文人不爽這點倒是很相似,這也是從達爾文以降真正的生物學者的榮耀。


先聲明:並不是我要掛這位生物PhD,開這麼一個問題是這位生物PhD的意思:

既然他讓我自己開貼,我就自己開貼咯。但是由於這位PhD已將我屏蔽,我沒辦法邀請他,也沒法告訴他我開貼了。掛人者自掛,我不匿名,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希望這位PhD也有同樣的覺悟。

另外,叫我民科,我是慚愧的:我沒有自己的研究,也沒有自己的論文,這麼說實在不合適。可惜無法轉告這位正經的科研工作者了。

我對親緣選擇理論恐怕不能說很了解,只是在遺傳學課上學過一點皮毛。按照我所學的內容,這是一種解釋利他行為的遺傳機制的理論:在進化論中,利他行為的演化似乎是一個難題,利他行為往往不能直接使表現出這一行為的個體獲利,甚至對這個個體的生存與繁衍有輕微的損害。

表面上看這樣的性狀似乎難以被自然選擇青睞。然而這一行為卻可能通過一種間接的方式獲得選擇:每個生物個體的兄弟姐妹平均有1/2的基因和自己相同,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個體攜帶了決定利他性狀的基因,它的每一個兄弟姐妹都有一半的可能也攜帶了這一基因。父母也是二分之一,其他的親屬也有較低的概率同樣攜帶這一基因。如果這一基因表現出的利他性狀使自己親屬增加的適合度(生存、繁衍後代的能力)的總和大於使自己降低的適合度,那麼這種性狀在自然選擇下就是有適應性的。在群體遺傳學中,這種適應性的程序可以定量計算。


讀完了之後覺得@李雷說的很有道理啊。

我覺得,人類都富有智慧了,很多事情已經不可以用本能來解釋了,甚至不能用基因來解釋。其他動物在親屬之間互利的行為沒有這麼厲害,有的甚至根本沒有好不好。如果真要說有這種親緣選擇的話,應該在所有物種範圍內都有的那種才可以用來作分析的。然而不同物種情況不同,最終還是和生存所需的條件有關,還是為了使利益最大化的,和基因沒啥關係。

理科生說話的時候最討厭文科生亂插嘴了 動不動就舉不恰當的例子啥的,mdzz


親緣選擇理論就是用基因解釋的


推薦閱讀:

腫瘤的治療和耐葯:不同類型腫瘤的進化方式(續)
為什麼人類的頭髮不像動物的毛一樣長到一定長度就停止生長?
什麼原因讓雞進化時不會飛了?
我們又不是雌孔雀,為什麼也覺得雄孔雀的尾巴好看?
進化樹(phylogenetic trees)裡面每一個分支的長度代表什麼?

TAG:進化 | 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