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樂色(垃圾)的由來?

為什麼垃圾會有這種叫法?


試答一發。

首先「垃圾」兩個字想必不是本字。普通話讀la1 ji1或le4 se4,粵語laap6 saap3,閩南語lah sap,客語lap sep(梅縣)。

「垃」字我沒有在以前的字書里找到(找到個日語音讀らつ,不知道靠譜不)。「圾」字本音應該是ji2(粵語kap1,閩南語kip,日語音讀ぎゅう),同「岌」,《莊子·天地》「殆哉!;圾乎天下。」《釋文》曰本又作「岌」,危之意(「圾」日語訓讀為「危うい」)。

我在清《通俗編》里找到兩條相關的內容,

一條來自卷三十四《狀貌》:

另一條來自書末《直語補證》:

(不好意思,沒找到更清楚的了)

閩南語的lah sap的含義沿用的是」拉颯「,表示污穢。可以認為現今「垃圾」的意思是由「污穢」引申過去的。

所以「垃圾」早期寫作「拉颯」。

但我覺得「剌 」最接近最初的形式。我也記得有-t變-p(或者相反)的情況。

好吧好像跑題了。。。

讀le4 se4,應該是借鑒了其他方言的讀法吧。

我只能答到這兒了。


怒答一發以前的答案:

「垃圾」的「圾」,其讀音源流是怎樣的? - 匿名用戶的回答

簡單地說,現在北京普通話讀「垃圾」為laji是「認字認半邊」的情況,台灣國語是讀成lese的,1947年的《國語辭典》也是注讀成lese的。

「垃圾」在中古可能讀為lop sop,各地方言也都讀為類似lap sap的音。

韻書如《廣韻》查不到這兩字(《集韻》里的「圾」只是「岌」的通假,疑母,讀ngip)是因為更早的時候寫作「拉颯」、「拉撒」等,至少到宋朝晚期才寫作「垃圾」。

這個詞很早就有了:

晉書˙卷二十八˙五行志中:「京口謠曰:『黃雌雞,莫作雄父啼。一旦去毛皮,衣被拉颯棲。』」

宋·吳自牧《夢粱錄?河舟》:「更有載垃圾糞土之船,成群搬運而去。」

參考:汪化雲. 「垃圾」的讀音[J].語言研究,2013,02:92-94.

++++++++++++++++++++++++++++++++++++++++++++++

2014.12.28 添加一點材料:

李榮《音韻存稿》


當初審定國語字音的時候,參照吳語的。

吳語「垃圾」leh seh

本字的問題,沒去想過,我處還有lau sau一詞,不知有無關聯。


浙江義烏這邊方言也是說「樂色」



記得我小時候奶奶一直說 le se 樂色的,從來不讀 la ji。我媽媽也一直說樂色,不說laji。我曾一度有興趣問過一些來自不同地方的人,確認全國很多地方以前都說le se 樂色。只不過最近一些年來受普通話的影響改說la ji了。上面有人說垃圾讀成 le se 樂色 是源自吳方言,這個是不對的。我的老家安徽,總體上屬於北方方言,安徽人年紀大一點的都還讀 le se 樂色。

普通話實際上就是北京的一種方言,國家為了行政需要強行推廣普通話,因此就某些詞而言,是以小眾的使用範圍很小的讀音或詞強行代替了使用更廣泛的詞。樂色/垃圾就是一個例子。此外還有很多。

例如,篤,在字典裡面找不到小伙燜燒的意思了。腌篤鮮,是上海地區的一道菜;安徽那邊說 「篤粥」,是先燒開,然後小火將粥煮爛。普通話裡面有嗎?

六安,安徽人一直都是說 Lu An,而不是 Liu An。說普通話方言的地方不這麼讀,於是字典裡面六就沒有 Lu的讀音了。


不知在什麼地方看見說「垃圾」正確的讀音是樂色,很多人誤讀成啦雞,所以它就篡位了,於是變成這樣了。

我只是bb,不要管我。


推薦閱讀:

不如,去高淳吧!
為什麼常熟話聽起來很高貴?
只有江蘇常州方言中把包子都叫做饅頭嗎?
一種方言為什麼會出現被另一種一個方言包圍的形勢?
吳語區的語言數量及複雜程度,是否遠遠超過歐洲語言數量?

TAG:方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