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神話或者故事的方式傳授知識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通過故事傳授知識可以參考《哥德爾、艾舍爾、巴赫 (豆瓣)》和《編碼 (豆瓣)》。我感覺《編碼》里好像有不少錯誤。還有嚴肅的商業小說,比如《創業必經的那些事1 (豆瓣)》,據我所知這種好像相當多。


謝邀。

  1. 用故事來傳授知識的好處顯而易見。好讀,引人入勝。可以說人天生就愛聽故事。

多數故事包括四個原則( 經常被稱為「4C 原則」) :

  • 第一個C 是因果關係( causality) ,表示事件發生是有前因後果關係的;

  • 第二個C 是衝突( conflict) ,一個故事的主角想要完成某個目標,但不能達到,其目標和阻礙目標的力量形成了衝突;

  • 第三個C 是多樣性( complications),多樣性是主要目標的枝杈;

  • 第四個C 是角色( character) ,一個好的故事圍繞強大、有趣的角色展開的。

(引自《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

怎麼用故事來介紹植物?為什麼有些植物葉子下面有刺?會分泌粘液?為什麼有的葉子超厚?安安靜靜地呆在地上的植物真能講的生動嗎?

英國《可怕的科學》之《植物的咒語》就做到了,它以植物為主角(就是下圖中的「你」):

一下子來到了一個危機四伏的世界,「你」(植物)不得不使出各種心機,和蝸牛、毛蟲鬥智斗勇才能活下來。有因果,有衝突,有心計,有角色,好看!2,為什麼說人天生就愛聽故事呢?我們來看看海德Heider和Simmel在1944年的一個經典實驗。

在這個實驗中,參與者將觀看一段動畫短片。短片中,幾個黑色的幾何圖形(兩個三角形,一大一小,一個圓形)將圍繞著一個有開口的矩形運動。觀看完短片後,被試將描述下他們看到的內容。

視頻封面Experimental study of apparent behavior. Fritz Heider Marianne Simmel. 1944視頻

在34名被試中,只有一名被試用純粹的幾何語言描述了這一短片:「大三角形進入了長方形,它出去了……一個小三角形和一個圓形出現了……」大多數被試賦予了這些幾何圖形以人格和行為目的,並講述出了完整的故事,比如「一名男人計劃見一個女孩……兩個男人開始爭鬥……女孩開始擔心,從房子一角跑到另一角……」。

可見即便是無生命的幾個形狀的動作,人也善於將它們編織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有前因後果,有衝突,有角色,行事有動機和目的,過程有周折。

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的傑爾傑伊?奇布勞(Gergely Csibra)等人在試驗中證實,12個月大的嬰兒,就已經會運用目的論來推導它周圍的世界。

(以上3段引文來自果殼網Lithium42的文章《世界上為什麼存在靈魂?》

這種認為事情有內在聯繫,把當事方(即便是無生命的形狀)看成有目的有意圖的,讓人「天生」容易理解故事。

進化為何如此設計?你可能猜到了,人是社會性動物,如果不理解他人的意圖動機,將無法溝通協作,影響人的生存和發展。。

用故事的方式傳授,優點顯而易見

3,至於缺點,我覺得是有時為了適應故事角色的需求,知識的表述不容易系統化,有時為了情節需求不得不犧牲部分準確性。不久前的電影《頭腦特工隊》就是一個樣例。詳見如何評價電影《頭腦特工隊》(Inside Out)? - 你如何評價 X。

本文也發在我的積極教養 - 知乎專欄

----------------------------------------------------------------------------------------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jijijiaoyang 或 小鴻積極教養


聖經好記還是馬克思主義好記?

聖經好用還是馬克思主義好用?


哇塞,侯世達是我的偶像呀!!偶像寫的書必須點贊!!!西方的傳統,象徵手法,早有《聖經》後有《查拉圖特斯拉說如是說》,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展現給讀者的,因為大道理,大家不愛聽嘛,講述故事就可以相對平等一點,就像人們討厭裝B的人,但喜歡聽權威演講一樣,因為討厭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教育自己,寧可聽權威欺騙自己,神話童話就相反了,一般你親自參與一件事,和聽一個過來人的經驗道理,哪裡更真切一點?故事就是代入感強嘛,有擬人,有比喻,幫助理解一些深奧晦澀的知識!

侯世達絕對是牛人啊!能寫出這樣的書。。太牛了。。至今我都很佩服他!!還有一位古人:亞里士多德!看過他們寫的書,之後再去看其他的書,都是浮雲了。。呵呵!


推薦閱讀:

初三學生自制力差荒廢了半年的學業,該怎樣調整
幼兒園老師每天讓犯錯的孩子站台上做自我批評,這算體罰嗎?

TAG:認知心理學 | 教育心理學 | 教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