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情節平淡?如何避免創作中情節平淡的問題?
業餘寫稿有兩年了,最經常收的退稿信就是「情節平淡」,或者是套路化,不新穎。
看很多上刊的稿子也不是非常新穎曲折的。到底什麼叫情節平淡?如何避免呢?12.26補充:感謝答主們~每位的回答我都會認真思考的。舉個例子,我現在寫的比較多的模式是:兩個性格迥異的人發生矛盾-矛盾激化-解決矛盾,中間穿插配角跟主角的聯繫。
有時候自己也會覺得太套路了,但又不知道怎麼改變。
弱弱地說,我感覺如果是直接退稿信「情節平淡」,那很可能就是退稿而已。退稿的理由最需要傳遞的信息還是退稿……跟修改意見感覺不大一樣。。。退稿信,說你「套路化」的,也都是套路……
情節平淡的,雖然感覺受眾也不是特別廣的樣子,但是刊和刊的定位也經常不一樣,人和人的風格也不一樣。
情節平淡的也不一定是不好的,如果收得好,收的節制的話,然后里面有內容,就不一樣了。情節不是好作品的決定條件,看你怎麼寫。有的是靠情節推動,有的是靠情感推動的。不同類型都不一樣,看你是什麼類型,和你想發什麼類型的刊物……這個我感覺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然後大家說的「情節平淡」,不一定是你的「情節平淡」。如果像是流水賬,那也不能簡單得把問題概括成「情節平淡」,雖然流水賬也是情節平淡的一種。"情節平淡"只是個中性評價,史上有很多不以情節取勝的優秀作品。情節平淡未必就套路化,而套路化的情節,有很多是跌宕起伏的,只因被用濫了,貶了值。這裡涉及到嚴肅的文學評論話題,太大,不展開了。只從答題角度,給答主推薦一個情節安排技巧——反高潮。意思很好理解,就是在起、承、轉、合的「轉」處,掐掉所謂的「頭」,直接進入結尾;或者,故事走到一個人人預期的白熱化點上,大家以為有事情要發生了,要燃燒了,爆炸了,你給它當頭一盆冷水——澆滅了。想像小孩盪鞦韆,「跌」的時候是不是笑得格外大聲?一個笑話講完,沒人笑,你問他,你怎麼不笑,是不是更好笑。你給一個成年人鋪一條路,當做遊戲,叫他走走看。剛踩上去,他帶著些不屑和好奇,再走走,有個小坑,跨過去了;再走,喔,前面是個坡,他警惕起來,集中了注意力,準備好,要爬了——砰!掉進個坑裡。他嚇壞了,以為摔死了,一起身,坑裡全是棉花,頓時覺得好暖心!
怎麼才能做到效果較好的反高潮?其實也不難。首先,平日多觀察,遇到有趣或有價值的現象,嘗試在頭腦中用逆向思維勾勒一個相反情景,想想這個情景是否合理?在現實中有無發生的可能性?如果有,你就可以寫。第二,前戲做足。從一開始,就認真講故事,故事越真,越吸引人讀下去,同時也培養了讀者期待,到反高潮處,才有衝擊力。如果烘托不夠,在高潮處直接冷卻了,則如同流產。第三,「掐」頭「掐」
的准,力道適中。同時「坑」也埋得有誠意,符合常理,使人有「細思極恐」,「細思極好」的感覺。否則讀者「跌」得太莫名其妙,「跌」得不舒服,肯定罵你神經病。當然,反高潮並不是要跟高潮「反著」來,反高潮是在一系列先行的鋪墊烘托之後,在「高潮」點上,主人公的「不作為」或者某種預設情感的「缺席」。
舉個栗子。一位矜持的家庭女教師和持重的中年男主人,在道德、責任、慾望糾纏中,相愛了。最終她選擇離開,他無奈接受現實。若干年後,兩人在街頭離奇相遇。你想到什麼?若是驚喜中敘舊,重建聯繫,進一步發展,最終結合……多少有點套路化。若是互道你好,匆匆離去,則是平淡,烘托的好,也能打造成好文。若是「兩人都沒認出對方來,有一瞬間,他們似乎彼此對看了一眼,然而也只是習慣性看了一眼,各自懷著心事,在人群里消失了」……就是反高潮。當然,烘托很重要,非常重要。對過去的痛苦和深情烘托得越濃烈,讀者參與度就越高,對兩人重逢後的結合或結局,期待和關注也就越高。此時來一個反高潮,兩人既沒有痛哭流涕,也沒有驚喜感傷,甚至連對談都沒有,這種衝擊是會引發讀者思考的。一讀者思考後領悟到新的東西,獲得成就感,參與了你的故事,也參與了你的創作,很難不愛上你。
反高潮在電影,文學上被使用的案例很多,有一個人用得爐火純青,就是張愛玲。反高潮在其作品中隨處可見。同是嚴肅文學,能在保證深刻性的同時具有很強的可讀性,跟反高潮應用有很大關係。如果覺得「半生緣」時空篇幅拉得太長,推薦看「鬱金香」「封鎖」這類短篇,領悟更快一點。
反高潮不是狗血坑爹博眼球, 是用一種持續發熱過程中驟然抽身和冷卻的方式引發關注和思考。對於寫作者,就是極盡所能展示所寫之物更深層次的特性,而不是換個花樣拾人牙慧。「套路」是「相對」的,一類現象被反覆用多了就成了套路,但反高潮是「絕對」的,走到一個山重水複的地方,別人在觀嘆,你多走了兩步,發現個新村子,別人跟著來了,都說哇好美,都在拍照,你低頭又發現個洞穴。就是這樣。一般有三種可能:
1,全是敘述,幾乎沒有描寫。2,事件很多,但事件之間聯繫很少,作為整體沒有體現出小說意義為何。3,寫得太糟,編輯不知從何說起,隨便說說。謝邀- -
沒看過題主的文章,沒辦法妄下結論,妄加品評,所以僅就情節平淡以及如何避免情節平淡說些自己的看法:情節平淡有兩種情況。
一是淡如開水;全程就好像死人的心電圖,別說起伏高潮了,簡直就是看面癱睡覺——說他死了,還有呼吸;說他活著,也不過行屍走肉。
劇情太死,言之無物。二是味同嚼蠟;
就,就怎麼說呢?好像電視劇一些莫名的無聊廣告,播出來就是提醒人去上廁所用的。文筆(表達)太差,言之無趣。對一個故事來說,文筆是血肉皮膚,劇情走向是骨骼框架,中心表達是思想靈魂;
我比較傾向於題主你的血肉皮膚沒塑造好,因為劇情是用邏輯串聯的,是事件與事件的因果關係,只存在合不合乎清理的情況,而不存在平淡不平淡的狀況。比方說什麼樣的劇情叫平淡,老套?……我坐在電腦前想了三分鐘,愣是沒想出來——因為理論上來說是這樣的:
劇情=事件的因果邏輯關係,是事件的集合;事件=矛盾、衝突、有開始,爆發,結束,是熱的;平淡=無味、單調、一潭死水、是冷的;因熱≠冷,得事件≠平淡,即劇情≠平淡所以編輯說你的劇情平淡,其實應該是說你對劇情的描寫太過平淡(即對血肉的描寫愛過平淡),而不是說你得情節不夠新穎曲折什麼的。
比方扶老人起來,這劇情夠老套夠直接夠常見,甚至一句話能講完了吧?可是朱炫大師兄可以寫成這樣:老人摔倒到底是扶還是不扶? - 朱炫的回答我現在寫的比較多的模式是:兩個性格迥異的人發生矛盾-矛盾激化-解決矛盾,中間穿插配角跟主角的聯繫。
有時候自己也會覺得太套路了,但又不知道怎麼改變。
要說模式,《流星花園》也就是這樣的啊,還不是火得一塌糊塗。
再說套路一點也沒什麼不好的,哈利波特說白了,還不是一個牛逼老爹死掉之後,孤兒繼承各種寶貝魔咒,最後打敗了殺父仇人的故事?
所以寫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寫,題主的當務之急,是提高文筆吶。以上。你把文章貼出來,否則沒法回答。有時候不是你寫得平淡,只是給你個退稿的理由。
有可能是編輯的套路
還有可能是你自己的套路
故事有個內核,還有層皮
核好,皮也要好……嗯,先說最表面的吧。
故事的平淡性來源於沒有轉折。如果經常閱讀微型小說你就會發現,大部分是這樣寫的:一個小偷,在最後突然良心發現;兩個憤怒鬥爭的人,到最後變得和睦。當然這樣寫可能太過於套路,但是如果回憶起那個精巧的《吃河豚》的故事,其實也不外乎一個一心求死的人,最後沒有死成的故事。
所以,想要沒有平淡,必須有轉折。而一個精彩的故事,是無數微小的轉折(由好到壞,由壞到好,再由好到壞),一點一點搭建成最後龐大,精彩,乃至於改變整個人的轉折的。既然樓主提到「上刊」,我想應該指的是雜誌上刊登的作品。
雜誌上的作品,其實約等於和讀者有個約定——「我們就推薦大概這個風格的作品」。就像「知音體」,雖然被吐槽多次,但從側面反應,雜誌需要的文,其實是在固定的套路上,稍微有一點變化的作品,而不是偏離太遠,所以同樣平淡的故事,如果貼近雜誌風格,就更容易得到刊登的機會。你可以多參考同期雜誌的作品,摸清慣用的橋段,套路——然後,多想幾步。以前我的一位老師說過,第一個點子,千萬不要寫,因為每個人都能想到。你要在這個點子上想得更遠,轉折更多,遠到五六步,轉到五六次,那時別人就不一定能想到了。最後說一點,比較深的,其實我也在探索中的想法。
不論網文也好,雜誌文也好,還是其他的故事文體都好,本質上是在營造一種讓人害怕的不確定性,最後以某種儀式,也就是最後的轉折,來消解這種不確定性。
而能否製造出不確定性和消解,才是作者功力所在。順著題主的說法:兩個性格迥異的人發生矛盾-矛盾激化-解決矛盾。那麼最開始,這兩個人發生矛盾,有什麼讓人害怕的地方?往大了說,他們的矛盾不解決會不會引起天崩地裂世界毀滅?往小了說,他們的矛盾是不是讓人感同身受,讓人覺得如果矛盾不解決是一件讓人覺得非常可惜、難過的事情(情侶分手)?如果一開始沒有恐懼,那故事的解決(不管是否成功)也就沒有了意思,整個文章頁會流於平淡。一點簡單想法,希望和題主共享討論(*^__^*)剛寫了一篇關於情節的文章,評論諾亞·盧克曼(Noah Lukeman)的寫作指導書《情節!情節!》原文鏈接:想不出情節來,還是不要寫故事了
也許,你可以試試投網文?據說觀眾就是喜歡套路(大霧!)
情節平淡,大概就是看官們認為你文不夠精彩紛呈,而你偏偏在大片抒情……
從另外一個角度解讀,就是在閱讀一段文字的時候,讀者有沒有情感上的波動,有沒有因為情節或者描述的設定,讓讀者感到開心、緊張、難過、焦慮等等各種情感波動:如果沒有,多半這段描述非常平淡。
就是沒有看頭。寫作就是要比尋常人擁有不同的視角。你不妨試試以一個貓的角度來看看這個世界。
場外人,不懂寫作。但作為一個讀者,一個平淡的故事一定有這樣的問題:1,沒重點,就像看到大海,風平浪靜,一望無際,暈2,缺感情,一個故事不能帶動讀者的情緒,動人心者,莫乎於情3,不曲折,人都不喜歡一個能預料下一秒能發生什麼的故事,我經常吐槽這一類的電影4,老題材,一個題材的故事都被其他人寫爛了,你想寫出特別的文章,難!
參見天涯的各種狗血寫手貼,那情節激烈的杠杠得~
要有衝突矛盾。
主角內心的衝突矛盾。
正派反派的衝突矛盾。
主角和大環境的衝突矛盾。
比如亮劍。
李雲龍和趙剛的衝突融合。李雲龍和楚雲飛由看不起,到認同,到不歡而散。李雲龍炸死老婆的糾結。後期李雲龍趙剛和wenge大環境的衝突。熱戀的滋味體驗過吧?那麼與你的文字戀愛吧。
題主主要涉及什麼類型的文章呢?
據我所知,不同類型的文章對內容的要求還是有些差別的。
上面有幾個答主說到網文喜歡套路,確實如此,題主不妨稍微試試?什麼叫平淡,就是不用往下看大家就能預測你後面要發生的,及結果。但是文學是有魅力的,能四兩撥千斤,很平淡的是也可以爆發的。
看過這個殺手不太冷嗎,情節平淡,卻讓人回味無窮。你可以寫一篇平淡的文章,但是卻要內涵,讓人感動,讓人沉思,讓人反省,沒有內涵的文章,叫平淡,也叫一文廢話。
簾夜你好,我接觸寫作也有一段時間了,感覺」情節平淡「里情節和節奏確實很難把控,有時候連一氣呵成寫下來的東西回頭看都難免寡味。情節無聊則淡,節奏不穩則平。可能因為寫的久了,反而意識不到基礎。我試著按我的經驗來說說。先說中庸的寫法。中庸不是平庸,而是穩重的行文和中規中矩的筆墨。情節如一碗水,四平八穩的端著才能娓娓道來。而這水的味道,就要靠仔細的去熬。調料有很多,可以是你經常用的矛盾,也可以是愛情,信仰,友誼,千種萬種不拘一格。大部分小說里突出矛盾的原因很簡單,矛盾必然引發衝突,解決衝突就完成了小說的情節框架,開頭說明矛盾,經過激化矛盾,達到高潮,最後結尾,還可以適當升華一下。但也正因為此,過於簡單的矛盾導致整個小說單薄蒼白,俗了。即使是兒童讀物,也應當盡量避免這種量產式的思維。除了矛盾能推動情節發展的不要太多,比如女媧落下個石頭,變成了猴子大鬧天宮,被壓山下最後跟著唐僧西天取經了。推動情節的有歷史因素(女媧忘了),有合理的偶然(神石變成猴子),有人物性格使然和社會環境(大鬧天宮),還有不同人物線的融合(師徒四人組隊)。整個小說呈現了一種張力。如果是中長篇,有足夠的篇幅來渲染背景,再通過人物的表現來側面反映,就能快速抓住主旨而不至於太過於離散。上面那位兄台的小說就犯了忌諱,節奏突兀,情節混亂,每小段單拿出來並沒有太多詬病,但捏在一起就像一塊五仁月餅。小說不是流水線,正反合,正反合,就能出爐一篇。如果是中短篇,主題應該鮮明,情節扣住主旨,利用人物和環境本身來推動情節,而不是靠作者去限定。一個作品裡出現的無條件偶然事件應該控制在小於等於一。張三可以中彩票,也可以被隕石砸,但是張三中彩票後被隕石砸了就讓人讀著鬧心,因為根本就不存在這種事情,是假的,是特技。與之相對的是有跡可循的偶然事件,比如天上傳來一聲「喂,出來!」後來又掉下來個東西,因為這一切的原因都是那個早已告訴讀者的大洞。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情節哪怕不那麼刺激也別為推動而推動。還有一種劍走偏鋒的寫法,甚至將一個完整的故事縮成一百字的微小說。這些作品不論在技巧上多麼出格,內在的五臟六腑卻一應俱全,實際上只是對情節的另一種更強烈的表達。完了跑題了,說了好多沒用的。希望對你有幫助,么么噠。
推薦閱讀:
※恰克·帕拉尼克《腸子》(惡搞研習營)中的《噩夢之匣》部分,噩夢之匣是什麼?
※如何看懂歐·亨利的小說?
※一隻精神分裂的狗
※「ONE一個」編輯採訪我
※《魔法世界》 第一章 落星,第四節 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