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二戰時期美英根據租借法案提供給蘇聯的大部分坦克都不太令蘇聯人滿意?

到了43年甚至出現了拒絕接收部分型號的情況


1. 這個要分年代考慮,不同年代的評價不一樣。但是蘇聯的坦克設計製造的整體水平(t34為代表,戰後還有t64)是要優於西方同期產品的。

2.東線的裝甲戰的規模和強度比西線高很多,英美援的很多一線裝備並不適應前線作戰的需求,何況還有後勤的問題(備件和彈藥補充困難)。比如m3格蘭特李,綽號是七兄弟棺材,此以及英國人的一票坦克都不太受待見。但是在前期41-42 年蘇聯軍事工業不能提供足夠的t34,只能以t60t70湊數的時候前線只能用這個,中後期坦克的生產數量上來之後一線部隊自然就不想用這個了,而且從後勤角度來說也不方便。

(謝爾曼包括早期短管柴油版和後期的長76柴油版都有一直在使用,直到45年還有幾個近衛坦克軍在裝備,說明這種車輛的性能還是得到紅軍認可的,起碼沒有像英國人的裝備一樣退出一線作戰序列。但是謝爾曼到貨是42年比較晚。《兵器》登過的一名紅軍裝甲兵回憶錄中提到過這種車駕駛起來很舒適,但未提到其作戰效能如何。)

3.英美提供的二線裝備比如斯圖貝克卡車和m3半履帶車以及大量的糧食,無線電器材,金屬原材料靴子被服等等看似不起眼的物資才是英美援助中價值最高的部分。因為蘇聯當時人力資源匱乏,這些相對次要(然而不可或缺的)的物資可能並沒有足夠的產能或者人力資源去組織生產(比如航空鋁)。

4.早期援助的飛機比如p40和颶風(薩福諾夫)還有噴火都不太適應東線空戰的特點(颶風出過空中解體的事故,櫻玲莉出過噴火在東線的文章,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但是p39蘇聯人很喜歡(波克雷什金)。同時運輸機dc3及其許可生產型li2也起到了相應的作用。

5.英美援助的高峰期要等到斯大林格勒勝利之後了,沒有英美援助可能會延緩戰爭的進程,但不會改變戰爭的結果。關於這個問題知乎有專門的問題,感興趣的可去看一下,高贊的幾個回答都很有料。

6. 評價一款技術裝備如何單純考慮技術指標是不可取的,而應當看這款裝備能否在它所在的體系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現代戰爭是兩個軍事體系的碰撞而不是單純兩輛坦克之間的比較。比如護士性能雖然比同期蘇軍和盟軍的坦克好,但是產量不足,造價高工時長,不能滿足前線的數量要求(東線北起極圈南到高加索,而護士一共才生產了多少?),性能原因也使其不能作為突擊兵器使用(突破後沒法進行長距離行軍擴大戰果)。雖然集中使用設伏可以取得較好的交換比,但是本質上還是一種防禦性質的兵器(自行反坦克炮),不能適應德軍閃擊戰的要求。

7. 英美援助的坦克除了考慮到不太適應東線的作戰環境和火力密度外(性能相對能滿足蘇聯人要求的坦克可能只有謝爾曼,但是謝爾曼自己也存在一大堆問題,具體8的鏈接里說的很清楚,而英國的坦克43年就從一線撤下來了,沒有成建制的使用),再就是可靠性(東線的極寒)和後勤保障的問題。英美援的備件和彈藥都要從遙遠的大洋彼岸運過來,在經過層層轉運到前線,所以不招待見也是正常的。

8.找到了一篇比較詳細的討論t34和謝爾曼的回答,給各位參考。謝爾曼的履帶,厚壁榴彈,易燃,長76可疑的穿甲性能等問題都提到了。謝爾曼是一種原始設計比較庸常但經過不斷的改進(以及與官僚主義作鬥爭)之後基本能夠完成任務的坦克(畢竟西線戰場烈度不高)。但是在東線,由於長76到貨較晚(吹的神乎其神的穿甲彈到貨更晚),到44年一線普遍使用的型號還是m4a2,而這種較早期的車型恐怕難以應對日趨嚴峻的戰場環境。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68950/answer/105160372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634083/answer/140707777


美國坦克製作工藝倒是相當不錯,機械可靠性也比蘇聯自己的坦克強,對於謝爾曼蘇聯人的評價似乎還行

M3他們肯定看不上的,實在是太落後了,人家1941年的時候就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坦克設計理念了,怎麼可能看得上這種老東西

英國坦克我就負責任的講吧,全是垃圾

抱歉,但是沒錢是這樣的,什麼巡洋坦克步兵坦克,T-34瞧得起你嗎?

你就看看英國人設計的都什麼玩意吧,誰也打不穿同時誰也打不穿的瑪蒂爾達,慢的和個狗一樣的丘吉爾,也就克倫威爾勉勉強強算是趕上時代吧,問題來的太晚了

這些玩意裡面蘇聯人最喜歡的似乎是瓦倫丁,理由是機械可靠性高到不行,反正皮實耐艹

「你送的這個杯子還挺好看的,當水瓢不錯」,尷尬

租借法案真正寶貝的是給蘇聯人送了好多好多好多汽車,尤其是卡車

這些卡車比毛子當時自己的汽車先進得多

你要知道,可是這些玩意在後面支持著鋼鐵洪流前進的,沒他們運燃料T-34全得趴窩,而且蘇聯軍官喜歡美式吉普,高級指揮官還會選擇美製半履帶車作為座車

不過據說因為蘇聯汽油質量太差汽車損耗很快(笑)

總之客觀的說,租借法案確實給衛國戰爭提供了極大的幫助,英國人送來的確實是垃圾,問題他們自己當時窮的就只有垃圾用啊。。。不管戰後怎麼樣,當時的抗德聯盟可以說還是挺齊心的


有些小錯誤,我就不改了,證明我承認。

——————————————————

我反正不知道題主的「大部分坦克都不太令蘇聯人滿意」的說法從何而來。因為據我所知,美援的大部分坦克蘇聯人是相當喜歡的——除了M3中型這樣的「六兄弟之墓」。

坦克性能不能光看紙面數據,紙面上炮猛甲厚跑得快就是好坦克?nonono眾所周知紙面數據爹2坦克可以把護士按在地上各種摩擦,然而實際上呢?

美國援助的謝爾曼雖然火力防護等紙面數據不如蘇聯人自己的t-34/85,但是它的人機功效,持續戰鬥力,電子設備,生產工藝,維修難度等方面甩了蘇聯甚至德國坦克好幾條街。在蘇軍美械坦克部隊中,軍人們對謝爾曼坦克讚不絕口。(對比自己的t-34)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裝甲質量好不易崩落。電台好功率大戰鬥通訊無障礙。皮質內飾,助力系統和橡膠履帶等等設備帶來的乘坐舒適度和低噪音便於士兵戰鬥力的保持和偷襲敵軍(蘇軍偷襲維也納就是用的全套謝爾曼因為「T-34的履帶聲在n公里外都能聽的清清楚楚」)。設計合理工藝統一維護十分方便。彈藥庫不易殉爆。觀瞄條件好,76毫米炮射速快威力不錯對付德軍主力4號坦克足夠……而英國坦克普遍評價不高。總的來說,蘇聯人對於謝爾曼,尤其是76毫米炮的M4A2非常滿意,如果你用T-34/85與美械坦克師的一線的戰鬥員交換謝爾曼,恐怕他們會用空伏特加瓶子敲破你的頭。

這裡有一篇對蘇聯坦克兵的訪談,你可以看看他對自己的美國座駕的評價。

https://tieba.baidu.com/f?kz=2033985757mo_device=1ssid=0from=2001auid=0pu=usm@2,sz@1320_2003,ta@iphone_1_10.2_1_11.8bd_page_type=1baiduid=43BC4377CC33CA55F9E557879F7F4649tj=tieba2_3_0_10_titlereferer=m.baidu.com?pn=0


其實我也不是特別懂。只說兩點吧:

1、你可以搜索「蘇聯對「美援坦克」的評價「活棺材」這個題目,應該能收到一篇鐵血網的文章。比較籠統地說了一下原因。

這篇文章描述的坦克支援情況應該是東線戰場最初期的情況,後續t34產量跟上以後,美械坦克就不再是主力了。也就是說,早期美械坦克是救急,比蘇聯t34出現以前的坦克要強。

2、我個人的觀點是這樣的:總的來說,美國援助的裝備是做人情大過實際功能;而且美國援助的坦克遠遠不及蘇聯的需求。

很多德粉都嘲諷蘇聯的裝甲部隊是廢鐵洪流,這個嘲諷比較客觀的依據是蘇聯的裝甲車輛基本是很粗糙地生產出來的(請注意是生產,不是設計),做到能跑,能開火,能在遠距離防護就可以,反正打爛了車組逃回去再開一輛就是了(我覺得這話沒啥錯啊,大多數坦克兵都是這樣啊,一旦坦克在戰場環境出現故障,破壞車體內部,棄車。聽的最多的就是虎式經常有牽引回去維修的,前提是陣地沒丟。)為的就是針對德國精工細造效率低的思維,贏在數量上。而美國(早期)就援助幾百輛,作用不大,中後期還是蘇聯坦克自己扛把子。坦克方面真的就是做個面子工程而已。

外加美國車的缺點:一方面跑的慢(謝饅頭最快38kmh;t3476最大54kmh,這不是遊戲數據),

另外一個槽點是謝爾曼有近3米的車高,比肩虎王。坦克戰來說,被彈面大,易碎,高富帥吸引火力,靶車級別。(另外說句題外話算是一個旁註吧,玩戰爭雷霆的應該都有印象,基本大多數人普遍不喜歡玩美系車,就是因為「誰也打不穿,誰都打得穿。」)

總的來說就是不能滿足戰鬥需要——美國坦克設計思路和美軍的戰略思維一樣:步坦協同打步兵和炮兵陣地,不是為了正面剛德軍坦克,而德軍裝甲部隊堆積在東線,美國車就顯得十分雞肋了。所以這種美國坦克在東線就沒什麼軍事意義了。

蘇聯軍隊不需要這種錦上添花的東西,所以如上面第一條所提文章中所說:蘇聯需要吃的、重型機械和通訊設備,而不是流水線上開出來的玩具禮品。

====================2018 01 23========================

謝謝你們的贊同,才疏學淺,受之有愧。這輩子寫的東西沒被贊這麼多過,總之謝謝。

====================2018 01 24=======================

鑒於評論,我做下補充:

首先,前文我進行了部分修改,細化了說明。

其次,我說的比較籠統,那麼可以看本問題下戚浩然的回答,比我這個要詳細,解釋的更清楚,或許我一開始提一提M3有多不好用就好了?

然後,這是我剛剛查到的美援物資的資料,十分有限,這個列表沒有提及時間和裝備型號,基本跟廢話差不多:

根據蘇聯 社會科學院 經濟研究所《 蘇聯 社會主義經濟史》整理:

飛機: 14018架

坦克, 裝甲車 : 22800輛

運輸車: 501660輛

摩托車: 30000輛

鐵路車輛: 13041輛

高炮: 7944門

衝鋒槍 : 108293挺

無煙火藥 : 130713噸

炸藥: 132237噸

鋼材: 2589766噸

鋁: 26110噸

石油 : 2622357噸

化學品: 631017噸

如果有人能找到按年代、部署地點、數量、型號劃分的坦克列表,或許更能理解蘇聯軍隊對美械坦克的態度。

反正我認為美援蘇聯的貢獻其實更大的還是運輸設備和物資,至於坦克確實是遜色於t34的。


首先想到的是七兄弟棺材M3系列。奇葩的雙炮帶來擁擠的六七人塞滿的戰鬥艙,而防護遠不如T-34……

蘇聯人不罵你罵誰。

蘇軍對M4系列的評價並不低。


英國人租借的是丘吉爾、瓦倫丁和瑪蒂爾達。美國人租借的是M3格蘭特和M4謝爾曼。

瓦倫丁表現還不錯,雖然機動性差,但在同噸位級別的坦克中(16噸)、防禦較好(60MM)、結構簡單(易於維護)。蘇聯人在更換火炮之後用到了戰爭結束。

瑪蒂爾達表現糟糕,體重比瓦倫丁重了10噸(26.5噸),裝甲只加強了15MM、火力相當(都是2磅炮)、速度相等(24KM/H)、結構還更加複雜·······要知道大名鼎鼎的T-34/76才25噸。

丘吉爾表現也不怎麼樣,40噸的坦克還是扛個2磅炮!雖然換裝了57MM、75MM炮······但是蘇聯人自己對KV-1都一臉嫌棄,認為76.2MM炮的火力對不起43噸的體重!更別提丘吉爾了。

M3格蘭特屬於深惡痛絕,人送外號「七兄弟棺材」·······固定式火炮限制了坦克的機動,高大的車身增加了被發現、被擊中的概率,51MM的鉚接裝甲又不能提供足夠的防禦·······

M4謝爾曼表現還算不錯,雖然高大了點,但是駕駛體驗相當不錯、跑了也算快(47KM/H)、可靠性也不錯、維護也簡單。一個30噸的坦克火力和40噸的丘吉爾相當·······差不多行了,多好是好啊。


需要指出的是~一線戰鬥員滿意和部隊滿意不是一個概念~

官兵在乎的是戰鬥性能 操作和維護的簡便程度 乘坐的舒適性 等等指標 所以坦克的作為武器的屬性只是影響滿意度的一個方面

而對於戰爭的決策者 坦克只是一件武器 一種消耗品 士兵也是……所以舒適性之類的他們不會考慮 而製造成本 對資源的要求這些屬性才是他們關心的

所以說 謝爾曼這樣的東西 一線戰鬥員滿意 因為舒服簡便 戰鬥性能折扣不多 一線的指揮員可能態度矛盾 一方面兄弟們喜歡 一方面作戰中使用起來差點意思 而作為高級指揮員來說 這樣的武器顯然不會讓他滿意


我看有的回答說蘇聯士兵喜歡美製坦克的 也有說不喜歡的

其實我覺得這種事情還是要區別開後勤部門前線士兵以及戰役指揮官的看法的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雖然還得去翻翻書、查查數據,但我感覺真實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後勤。

英美通過租借法案提供給蘇聯的坦克所使用的彈藥、發動機和零配件都不能在蘇聯生產。這些坦克所有的後勤都需要從海上運來。況且這些武器的訓練、使用和維護操作都與蘇聯自產的型號完全不同,繼續留用不利於簡化部隊訓練流程和降低後勤壓力。工廠東遷的工作在1943年應該已經基本完成,蘇聯自行生產的裝備、彈藥和零配件的數量已經可以滿足前線需要。所以沒有必要再「自找麻煩」式地保留這些和自身體系不兼容的武器裝備。同時有限的海運運力還不如運輸一些蘇聯真正需要的物資,如卡車、繃帶和SPAM。

至於「不滿意」這個詞實在是太主觀。也許是蘇聯人不便於說出真實的原因(或者懶得說),隨便找出個刺兒搪塞一下罷了。


之前看WoT的酋長拍的科普視頻,他說蘇聯不喜歡英美坦克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英美坦克的鏈條過窄,對地壓強過高,在東線戰場容易趴窩。


不如T-34好用


飛機還行,坦克實在不敢恭維


因為種類繁多好用特少,你打費迪南了美帝還送你m3中型,還有傻丘瑪蒂爾達啥的,評價高的一般就饅頭和瓦倫丁吧


毛子還是喜歡瓦倫丁的 喜歡饅頭之類的雖然說不上特別喜歡 丘吉爾也可以 不喜歡瑪蒂爾達 試過為改善火力把F-32塞進去

至於m3 直接噴死了


對租借法案感興趣的可以去b站看一位up主叫「禮炮二十一」翻譯的《租借法案》系列紀錄片,裡邊對當時的國際關係、東線戰場的具體需求等都有詳細的描述


蘇聯人也就不喜歡格蘭特李,其他坦克都挺喜歡。。。比如黑豹謝爾曼。。。


推薦閱讀:

義大利也要有中型坦克——義大利坦克Part II
《國論》——納粹德國(續)
二戰是「因為正義所以勝利」還是「因為勝利所以正義」?
下圖是什麼哪個國家的什麼設備?
在美國玩槍,都能玩到啥槍?能否玩到二戰或者二戰以前的經典武器?

TAG:坦克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蘇德戰爭 | 蘇聯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