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罪犯在犯罪之前會選擇社交網站等途徑進行犯罪預告這體現了什麼心理?

之前有看到一些報道說是美國的一些校園槍擊案發生前,犯罪者都會提前在自己的twitter或者fb上進行犯罪預告,但是一時找不到原來的新聞鏈接了。類似的報道看過幾次,想問一下對於這種程度的罪行,犯罪者進行犯罪預告的情況多嗎?為什麼他們要進行犯罪預告呢?是否有可能通過在社交網路上的信息來提前預告一些惡性犯罪呢?


弄斧子的又來了(′?Д?)」

一句話來概括:我就喜歡你看我不爽,又弄不死我的快感。這種人一般很自信,又很自卑,他們需要人們的關注和目光,把犯罪當作表演,羞辱警方的偵查能力,社會越是群情激奮,他們做起案來就來勁,觀眾越多,就證明他們的表演越是成功(連環犯罪居多)

先說一個不作死就不會死的例子吧:時光倒退數十年,二十世紀的五十年代的紐約,一個自稱F.P.的炸彈瘋子在城市裡陸續的安置炸彈,造成多起重傷事件,同時不斷向警方跟報社寫信挑釁,時間跨度達16年之久,傳統的刑偵手段對此無能為力。因此,警方求助於一位名叫James Brussels的曼哈頓犯罪精神病學家,此人為美國軍方在二戰期間做過大量的精神病研究工作。他根據目前所掌握的資料,對於炸彈瘋子進行心理分析,得出了十一條結論,他建議警方通過報紙、廣播和電視將這些分析公布出來,甚至大膽的預測了炸彈瘋子被逮捕時的穿著。正是根據這些分析,警方最終捕獲了罪犯 George Metesky,驚奇的是他符合Brussels的每一條分析,甚至連衣著也絲毫不差。

很明顯這裡的GM他是一個自信的罪犯,但凡罪犯都會明白,留給警方的東西越多,證據和線索也就越多,暴露身份的可能性就越大,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犯罪人還是主動的送貨上門,給各大社交網站或者偵查機構送上犯罪預告,無疑是一種挑釁和羞辱,就像是怪盜基德每次行動前都會像日本警方發送預告,無非是自信自己不會被抓住,又可以給自己的行動增加一定的挑戰性。不然一個小飛賊,偷個東西哪裡來的那麼多少女前赴後繼的撲上去。

當然這裡不伐把自己砸手裡的,也有像開膛手傑克一樣,至今都是個迷(開膛手傑克(Jack The Ripper) 1888年8月7日到11月9日間,於倫敦東區的白教堂(Whitechapel)一帶以殘忍手法連續殺害至少五名妓女的兇手代稱。犯案期間,兇手多次寫信至相關單位挑釁,卻始終未落入法網。其大膽的犯案手法,又經媒體一再渲染而引起當時英國社會的恐慌。至今他依然是歐美文化中最惡名昭彰的殺手之一)。

最後推薦一本書:長篇本格推理《電台那端的男人》(連環兇手+心理側寫+犯罪詭計)

個人愚見Σ(?д?lll)

大家周末愉快~


這是通過網路向知識界致敬。

全世界的知識界不是津津樂道於「犯罪分子也是人!也有人權!也是一條鮮活的生命啊啊啊!!要人道!要悲憫!要寬恕!要境界!要原諒原諒再原諒!寬容寬容再寬容!」嗎?

既然犯罪分子也是人,人家自然也有報恩之心。


扭曲的自我認同


電影看太多


推薦閱讀:

有哪些「預防犯罪」的方式方法已經被數據證明完全無效?
你遇到過哪些看起來很傻,其實很有智慧的高人?
魯榮漁2682號,劉貴奪為什麼不殺趙木成?
變態男尾隨我一路並往我裙子上灑了紅色液體,請問他的目的是什麼?
如何辨別和遠離心理變態等極端人士?

TAG:心理 | 社交產品 | 犯罪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