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之間的關係是利益在維繫的嗎?
人與人之間是通過相互提供利益才能維繫關係的嗎?大家贊不贊同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大家贊同嗎
這看你怎麼定義利益了。如果你把狹義意義上的「利益」之外的東西——興趣愛好,理想,共同點——甚至把好不好看都定義為利益的一種,那你的問題無疑是正確的。
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就是對題主問題最好的回答
真正的朋友之間當然有利益往來,但它不是維繫友情的主要原因
有句話說的很好:戀人是兩個靈魂一個身體,朋友是一個靈魂兩個身體。
維繫友情的,正是那個和你相互吸引的靈魂
判斷是否是朋友的第一關鍵要素:是否有利益關係。個人原則之一:我從不把有利益關係的人稱為朋友。
利益無所不在的,但不是全部。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所以有人說「社交是與利益無關的」我就笑噴了。只是利益未必是物質的。利是好處,也是能給你帶來好處的東西,好處可能是金錢,也可能是滿足感、成就感、認同感。名利名利,名其實也是利,或者能帶來利。陌陌上約與被約,是不是利?
各類社交媒體上贊與被贊,是不是利?
轉與被轉,是不是利?陳圓圓之於胡逸之,胡不圖高薪,不求佔用,只為能看到陳的美色,是不是利?又有多少親人、夫妻、兄弟、父子、朋友因為生意、商業、利益而反目?
如@王同 所說:真正的朋友之間當然有利益往來,但它不是維繫友情的主要原因。
我想補充的是:如果這種關係中,物質的利益摻雜的越多,那這個關係就越危險。人皆有趨利避害的本性,所以就有個說法「人都是自私的」,這並不是說人都只是自私的。利益不是全部,自私也不是全部。這要看你如何定義「利益」二字了。
如果把與人相處時得到那種精神上的滿足感也算進「利益」中去的話,那世上的友情就無一不是建立在「利益」上的了。但如果你所指的「利益」僅僅局限於物質方面,那我可以很榮幸地告訴你,不貪你一分一厘的朋友,這世上還是有的。
比如我就是這樣一位,不信你和我交個朋友試試?
用感情維繫的是朋友,用利益維繫的叫人脈。
如果諸如開心、愉悅、舒服,這樣的感覺體驗也算利益的話。我贊成。
不過昨天看完一篇文章,發現真的有單純為了在一起好好喝酒而喝酒的酒友,他們在一起有酒喝就高興。
單純喜歡在一起娛樂的朋友,不參雜其他的朋友,還是有的吧。普通朋友是價值維繫友誼,因為各種性格外形等屬性使你們無法「愛」上對方,所以付出不了真心,想維持人脈,價值來維繫省心省力。真正好朋友只有交心才能成為真心的朋友,利益和價值反而不大。真心朋友比普通朋友高級很多倍,維護起來付出程度也不同,更走心一些,付出和得到都更高級。。。
如果你把獲得快樂,愉悅等感覺的感受也算一種利益的獲得,那麼所有人的人際關係都是靠利益維持。如果權錢名利這種狹義的利益,那麼有許多朋友是滿足你情感需要的就不能算作利益維持。總之,友誼靠的是獲得自我滿足維持的。
人與人之所以能保持物理層面之上的持續溝通,往往基於性格的相仿或是價值理念的接近,在此基礎上才能搭建交往的平台,這是人際關係的第一個層次。據此劃分朋友亦或非朋友的類別。
在朋友的群體中,每個人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起到不同的功用,那些人理所當然的佔領著你生活的不同區域。其實,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會去尋求一種社交對等,即是意圖以某種方式換會來自社交資本投入的回報。當某一方無法保持這樣平衡的關係時,交往雙方的關係就會弱化,但是關係退化的底線會嚴格控制在朋友的層面之上,這便是人際關係的第二個層次。據此劃分朋友的類別。
準確的辭令,規則的遵守,強烈的自律,這可能是所謂的社交公關精英。有一類人,善於將一切社交關係毫無區分的程式化,以一種純粹的態度去掌控朋友關係的走向。在持續的溝通過程中,除了將言論嚴格化以外,還會嚴格比照自身設計的步驟,而且去誘導對方按照自己的程序來實現溝通過程,在此基礎上,最終的交流結果和關係的保持與否都是在預料之中的。
在此情況下,被引導的一方顯然會覺察到自己對關係保持上的無法把控,陷入到精神的漩渦中來,而另外的一方卻能憑藉情商技巧來操控這樣一個尺度的,實現角色的精良轉化,由此也導致對立的態度分化。
--------------------------------------------------------分割線--------------------------------------------------------------------------
有時候會覺得人與人的相處很悲劇。
利益的核心是感受,而不局限於物質,物質也只是帶來好的感受的途徑之一。從這種理解上來說,世界上的任何關係都靠利益維繫,就連父母子女都一樣,更別說朋友了。
撇開「利益」這個問題,朋友之間是一個互相付出的關係,有時候朋友之間真的會覺得很累,沒有意思。有時你明明覺得你對朋友很好,付出了很多,他可能真的不一定放在心上;還不如在他生日時送個幾十塊的小禮物或者節日里發個幾塊錢的小紅包,他就可能感動的稀里嘩啦,記得好久。人際交往也是這樣,你平時可能做的已經足夠好,別人可能真的沒有在意,還不如在一些節點給他一個小驚喜來的實在,這個成本可能更低。並不是每個人都有一顆感恩的心,能發現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所以你付出了就一定要讓別人知道,有的時候帶有目的性做一件事真的很重要。反正還是那句話——自古深情留不住,總是套路得人心。
除了利益,什麼都可以維繫好朋友之間的關係。
是的,你見過有人去大街上找叫花子做朋友的嗎?
無論是好朋友還是新朋友,我想每一次和任何人在任何地方的交往都是一個學習新知識的機會。從本質上來講,我們都是人,但是一旦涉及商業、政治和社會地位,我們就很容易忽視人的本性。 只要能夠互相欣賞對方的人性本質,這個世界就能變得更好。
節選 | 伊萬卡·川普所寫的《讓工作和生活雙贏的王牌》(The Trump Card:Playing to Winin Work and Life)一書中記錄了她是如何把這個策略運用到商業上的:
我個人不是很喜歡「商業聚會」這種場合。幾乎在所有的這種場合,目的都像是要四處走動,去見人,去交換名片,希望能夠碰上在商業上能幫助你,而你也能以某種方式提供回報的人。基本上,我避免參與此類場合,我也很少隨身攜帶名片。
相反地,我喜歡和人交朋友,純粹是因為他們是普通人,我不在乎他們在商界的地位,也不在乎他們是否屬於商界。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他的有趣之處,我們只需要搞清楚他們的有趣之處在哪裡。其實我更喜歡和那些不在商界的人打交道,因為他們似乎總是可以提供獨到的見解,也因為遠離商界,我們的關係會更加單純。
有趣的是,如果你能對你所遇到的人表現出真正的興趣,純粹地只想和他建立友誼,而不是想從那人身上謀取利潤,早晚會有一些對你的生意或生活有幫助的事情發生。
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但是好像在和某些人交往兩三年以後,有些好事就會自然發生。但是在建立聯繫之前,你完全不能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比如說你一個朋友的妹妹的鄰居剛剛被僱用為一家公司的副總,而你一直在試圖和這個公司取得聯繫;或者你兩年前見到的一個人,他最新的網球搭檔就是你公司某一職位的最佳人選,而這一職位已經空缺長達6個月之久。
所以我建議大家,不要用傳統的商業觀念來建立關係,而是要更多地建立並加深友誼,因為友誼本身就是一種回報。你交友的範圍越廣,你以後在私人和商業上能得到的幫助就越多。你不知道這些幫助到底是什麼,但是如果你的友誼單純,兩三年後,這種幫助就會神奇地表現出來。
如果把情感也看做一種收益的話,那麼朋友必然是靠利益維持的,直白點講一個不會讓你有任何情緒波動的人,根本你都不需要定義,標榜友誼的典型詞語兩肋插刀,字面意思都明白,這裡面也都有著利益關係,畢竟為了對方需要付出和捨棄,理論上這都是利益互助,記得有個哥們說,你對別人好,是因為你付出以後,自身的心理滿足,也許以情感作為媒介的任何關係,都可以理解為利益的關係的一種抽象表現,每次借錢的時候,也許你最能看明白什麼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