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拉特的TOC制約法有沒有理論性的書?
01-26
高德拉特的TOC制約法有沒有理論性的書,我看了他的小說,感覺沒有管理經驗很難去理解裡面隱含的內容。
做TOC諮詢7年了,感覺這是目前比較實用的理論體系。
理論性的書(把非小說類的都算理論性吧,雖然這樣不嚴謹),先說中文版:《可行願景》(最近被重新翻譯了)《高德拉特問題解決法》(岸良裕司著,台譯版叫《問題不能拆開看》)《企業經營的3大陷阱》(作者同上)
《項目進度的制約因素管理》(馬國豐著,這本其實只有一部分是討論TOC的)台灣版:《最強經營手法》(山中克敏著,這是豎版,從右往左看的,太痛苦了)《問題不能拆開看》(上面說過了,也是豎版,不那麼痛苦是因為寫的比大陸的活潑些)《有效產出會計》(湯姆斯科貝特著,許家褆譯,在我們的要求下,這是從左往右讀的橫版。這本如果你買不到,可以找我)《TOC生產管理指南》(Oded Choen著,中華高德拉特協會 譯)然後是英文版: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t warp speed》(Eli Schragenheim著)《manufacturing at warp speed》(Eli Schragenheim著)《strategic navigation》(Dettmer 著)
《thinking process》(Dettmer 著)《the right choice》(Ted hutchin著)《measurement nightmare》(debra著)《release the hostages》(Alex著)------------------------------------------------還有一些英文的記不太清了,其實TOC倒不見得需要你有太多管理經驗才能理解,不過如果你想做這方面的諮詢,那麼學習了後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才能充分掌握。預祝你能學習TOC有所得!有機會可以就具體問題交流。一、 TOC目標
將生產所需時間縮短一半/將所有訂單的準時交貨率提升至95%以上,並減少加班/將庫存減少一半
二、 TOC簡介 TOC (Theory Of Constraints:制約法)由以色列企管大師高德拉特博士發明,是一套先進的管理策略。通過指導企業找出運作上的「瓶頸」,盡量利用有限的資源,在極短時間內及無需大量額外投資的情況下,實現運作及盈利上的顯著改善。TOC包含一系列邏輯工具(TOC思維方法:Thinking Processes),以及針對企業各種問題的應用專題系統。 很多業界專家認為TOC優於MRP(物料需求計劃)及JIT(及時生產系統),TOC 亦為TQM(全面質量管理)及BPR (企業流程重組)提供了一套有效的工具,幷超越了二者。 全球數以千計的先進企業,從不足50人的小廠,到通用汽車、波音飛機、ATT 、Intel等跨國巨頭,正成功運用TOC,幷視TOC 為不斷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武器。三、課程要點 1. 怎樣才算是真正有效率的運作? 2. 只負責生產線上的一個環節,不理會其他環節,只顧埋頭做好本份是不夠的。怎樣才能令生產線的整體運作得最好? 3. 一些落後的、但卻又被很多企業人員奉為「金科玉律」的管理及運作概念如何將他們引向錯誤的決定和沒有效益的行為,它們應該被什麼取代?
4. 工廠想大幅度改善運作和生產力,但又缺乏巨額資金來推行JIT 或TQM等,怎麼辦?TOC能否提供一個有效而經濟的方法,達致同一目的?
5. 各部門似乎都十分忙碌、十分努力,但企業還是賺不了多少錢,為什麼?
6. 生產計劃,包括已電腦化了的排程,為什麼總是無法貫徹執行,必定「前松後緊」?臨近交貨期,為什麼總是無可避免地要花大量人力物力,加班趕工?7. 每個員工都渴望企業各部門之間能高度協作,有團隊作業精神,但為什麼總是辦不到?難處到底在那裡?TOC對此能提供一個怎樣的答案?
8. 怎樣看待工廠的產能(capacity)?有人說產能愈多愈好,因為有多一些空間可供利用;有人卻認為用不著的產能就是浪費,應及早除掉,以節省成本,到底何去何從?
9. 訂單不足,開工不足,產能過剩,裁員是否唯一選擇? 10. 物料已經儘早發放到生產線上去,為什麼出貨仍然是那麼遲?介紹Drum-Buffer-Rope
(鼓-緩衝-繩子) ——一個十分著名的、比JIT更優勝的TOC生產排程方法。
11. 怎樣有效地防範一些無法預料的突發事件,保障生產進度不受影響?介紹Buffer
Management (緩衝管理) —— 一個十分著名的TOC運作監測機制。
12. 每個部門都向上級伸手要求加機器、改良設備、要人、要錢,但企業的資源有限,怎麼辦?如何取捨?為什麼企業進行了那麼多堂皇的、花錢甚巨的改善計劃,卻不見營利有相應的改進?
13. 有什麼方法可以在生產進度可能出現問題之前,就發出警號,而不是在問題發生之後才發覺,然後匆忙地拚命補救,大傷人力物力和客戶的信心?
14. 衡量個人、部門、及全廠效績的最佳方法應該是怎樣?一般的衡量基準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15. 各非生產性的部門,例如維修部、電腦部等,應該怎樣在一個工廠企業中發揮其最大的職能?
16. 生產部門與營銷部門之間的矛盾和互相指責,在企業界中最常見,有什麼機制可以令兩大部門真誠合作,攜手為企業在市場上爭取更多真正有利可圖的訂單他後來不是出了一本理論書么?《the theory of constraints》
推薦閱讀:
※深度乾貨 | 沒有錢怎麼進行自我提升?
※在追求女孩的過程中,如何利用思考方法(如SWOT、目標倒推)分析自身制訂策略?
※信還是不信?這是個貝葉斯問題。
※思考質量決定人生成敗
※【認真想】《直覺泵和其他思維工具》——讓當世最優秀的哲學家教你70多個思維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