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類文明的教育體系,是不是存在重大缺陷?

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經濟科技為大,這是個人要適應的大環境。

教育要適應社會需要,培養大量經濟和科技人才。

因為教育是大眾教育,大眾教育要從解決社會的主要矛盾入手,而非次要矛盾。

道德教育退居二線並非是人們的刻意忽視,而是社會發展決定的必然現象。

題主所說的方法勢必要佔有大量教育資源,實際上是將道德教育重新提到一線位置,這是不符合社會主流需要的。

什麼時候道德教育應該上一線?生產力發展停滯,社會一潭死水的時候。日新月異的社會,道德只是開胃菜;固化的社會,道德才是主食。

拋磚引玉,請多指教。


謝邀。這個問題很有現實意義。我認為此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定位「道德」?

一、為了更好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先探討價值判斷與事實分析的關係。

到底是先進行價值判斷還是先進行事實分析?

我們舉例說明。比如,下雨好不好?

如果是先價值判斷,後事實分析。無非兩種判斷,好或者不好?這裡就有疑問了,這樣的判斷有什麼意義呢?既然已經有了結論,還要事實分析幹嘛呢?很顯然,這裡暴露了價值獨斷的荒謬性。也證實了批判教條主義、本本主義的正確性、合理性。

如果先事實分析,再價值判斷。我們會考慮具體情況。比如,什麼地方、什麼事情、現狀如何?(老家三個月沒下雨,各種用水嚴重缺乏,莊稼快枯死了。)然後,作出判斷:下雨很好。莊稼得救,生活方便了。

從上可知,事實分析必先於價值判斷。

二、價值判斷與道德的關係。

只要大家受過基本教育,很容易得出答案:價值判斷&>道德。即道德屬於價值判斷的真子集。

綜上兩點,學習科學知識,擁有科學分析能力遠遠重於道德說教。

最後,為了避免誤會,有一點必須說明,我不是道德虛無主義,不反對道德有其必要性,但反對無原則的抬高其地位。


謝邀

教育顯然不是為了培養機械化的人類,因為現在太多的工作都可以交由人工智慧完成,教育應該專註於開發創造力。

哲學無法闡釋未來,道德就更不會了,此二者只能較為有效的對過往的文明加以整合。

教育也不是一種完全意義上的訓練,人類離開了嚴格的訓練還是無法保證工作成績,這與創造力是互相矛盾的。

經歷過合格的訓練,又具備一定的創造力,這樣的人才有引入哲學或道德思考的可能性。

就像圈養野生動物一樣,面對缺乏危機感的人,教育就會顯得無濟於事。


熱力學統計物理中,有一個理想氣體物態方程:pV=nRT

方程左邊是平衡狀態下勢能的體現,右邊則是動能的體現。

以此統計的觀點類比人類社會,全球幾十億人,也存在著一個隱性的平衡。若以理想氣體物態方程作為一個簡單模型,方程的左邊對應階層的體現,右邊則對應階層流動的體現。

左邊的壓強類比為人類生活壓迫,體積類比為人類自由活動範圍;右邊R為常量,溫度則類比為人類平均能動水平。

生活壓迫:物質精神需要所提供的驅動

自由活動範圍:物質精神所能達到的邊界

平均能動水平:物質精神的平均再創造水平

教育體系是作用於平均能動水平自由活動範圍的,本不應該插手生活壓迫的,無壓迫才是一個人完美的受教育狀態。

然而人類動物性競爭的存在,依舊回到了那句話,物競天擇優勝劣汰,基因始終是勝利者。

為了對抗這種動物性,道德便出現了。道德,卻旨在達到一個利於全人類發展的邊沁。即為了更好的良性競爭,這仍舊是動物性的。

以上的邏輯都是一樣的:為了最廣大人類的利益。

如果沒有道德,就稱不上最廣大。

而那一小撮人的犧牲則成為必然。

是違背道德的人成為犧牲品,被獻祭,還是恪守道德的人主動犧牲。

這很微妙。


瀉藥,我覺得回答這個問題前,我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教育環境,其次我也要了解道德教育怎樣才能逃脫『口號』桎梏,最後才能考慮怎樣才能與時俱進。

恕臣愚鈍。


一直有缺陷啊。

就拿我自己來說,小的時候根本一點都不喜歡讀書,卻要裝出一副很乖巧很喜歡讀書的樣子。

因為在讀書這一方面,成績還不錯。所以這場戲也就一直扮演了下來。

其實我很喜歡玩最後我要放棄我的天性。

因為成績還不錯,所以就被迫擔任了班幹部,

小小年紀就要表現出一副嚴肅而得體的樣子。

別人都在上體育課卻要被老師叫去幫她批改作業。

其實我一點都不喜歡那些枯燥無味的科目。

初中時候強行插入的魯迅的文章,石鐵生的文章,還有政治課上的馬克思主義。

這些其實都不是那個年紀,可以深入理解的。

現在回想起來,感覺連那些講課老師都未必深入的理解了。

就沖著我們不懂瞎講講罷了。

讀書時感到興奮的事是:

1.下雨,體育課上不成在教室里下飛行棋,高興地感覺,像和尚開了一次葷一樣。

因為平時下課都不讓玩。

2.雖然連不上網但是依然期待上電腦課。敲打鍵盤也是很高興的。

現在想想自己都覺得想哭。。

童年啊。。。。。。。。


告訴孩子們一些最基本的好與壞,不就是在進行最基本的道德教育嗎。 而告訴他們這些最基本的好與壞 難道還成了禍害他們不成,雖然有一些事情的的確確是不能夠簡單的做道德評判的也不能夠簡簡單單找到價值判斷的標準,但是這不不能證明,在人類的初級階段進行一定程度的道德教育是無力的,進而是錯的,就連所謂的白左也是打著道德,站在高地上的幌子,倘若我們自己放棄進行道德教育,轉過頭來這群左左們回過來把我們的孩子們帶進陰溝里,進行一副無恥無底的偽爛說教,只因孩兒沒有自己先驗的道德評判標準被他們忽悠瘸了,這豈不是葬送了他們大好的青春。


我認為恰恰相反,我們的教育體系太重視道德的教育了。所謂「大道廢,有仁義」。

要求別人道德,就是最大的不道德。你有弘揚道德的權利,人民也有不信的權利,既然明知道說的越多人家越不信,何必繼續損壞自己信用?

《人民的名義》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句「你們是為人民辦案,我們是為人民拆遷」。看看,人家是懂得「為官為民,經商為國」。


太多意識形態的東西浪費了師生精力。


蟹腰

關於科技與道德的發展不均等問題,應該說不是道德教育的問題。

事實上,我們人類對於道德教育這一點,非但不是存在缺陷,反而是有過余只處。

譬如日本人德國人對於孩子的教育造就了社會公德心強的國家形象;美國人教育孩子自由、平等、理智、誠實。中國人從學校的道德標杆到家庭的影響事實上都是非常重視道德的。

可中國依然有層出不窮的貪官、刁民;西方更有反社會的恐怖襲擊事件與光鮮人物背後的醜陋。

道德世界的共產主義難以實現。

道德的教育存在兩個問題:

首先道德是不能夠教育、考核、檢驗的。

道德的教育需要藝術性的方法方式。中國培養孩子對於長輩的尊重也好,西方從小教育孩子自由思考獨立自主也好。這樣的方式難以量化,只能記錄下來,通過金星的故事表現對於子女的教育。

但如果道德教育過於嚴重,也會導致人們的反感。而今人們已普遍認為道德虛偽,善良可笑,負能量、反雞湯、喪文化、「乖巧」盛行。從而讓教育壓力極重的人從道德的叛逆來宣洩內心對於家庭乃至社會秩序的積怨。會產生極為嚴重的家庭甚至社會後果。

道德不能教育只能依靠宗教。但無論是信仰因果報應亦或是實用主義的東方,還是上帝已死的西方。科學文明的發展會對宗教存在極大的衝擊。

道德的考核更為複雜,且不可行。真正符合儒家思想的社會秩序漢代已經嘗試建立過,希望以孝治天下,但很明顯是失敗的。因為道德是很難考核,也無法考核的。我可以說他「有道德」可以說他「孝順」但這一來人才的德才不能對等,二來考核存在著極大的水分。

我們當下只能把承擔道德責任極重的人,照顧殘障家人幾十年;下鄉行醫一輩子作為道德模範。實際上也是道德約束一種無奈的表現。

另一方面並不是所有人都承擔了道德教育的義務,具備道德標準去教育的:

家教好的父母,前文敘述過,也會招致子女未來的叛逆,形成無政府主義、反社會人格。

家教一般的父母,會通過升米恩斗米仇的思維,尋找人際空隙,投機取巧,逐漸在法律框架下,道德邊緣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樣不是道德的正方向。

自幼遭遇家庭感缺失亦或是家庭本身就不對子女經行義務教育的人,在道德上更為可怕。

經濟發展,科學進步的過程必然會導致傳統道德秩序的淪陷甚至崩塌。

既然道德是傳統、腐朽、餘孽,一竿子打倒,道德學說沒有可取之處。那隻能通過社會結構調整,社會矛盾尖銳而後戰亂。通過不斷破壞,再建立再破壞道德秩序實現人類的發展。

人類總是重複同樣的悲劇。


哲學怎麼通俗化?

有一定閱歷才能理解哲學。


遵規守紀,懂事,三觀基本正。我不覺得教會學生這些道德上的東西需要動用哲學。再說哲學裡面不也各種門派吵來吵去,各種各樣的觀點都有。但是中國基本強制你信仰馬克思,你直接給自行思考能力尚未健全的孩子們灌輸官方哲學,難免會造成先入為主的問題。所以我覺得哲學這種東西還是等學生學會了獨立思考,知道還有課本以外的世界後,再讓他們自己決定要不要學以及學什麼比較好。


我們的思修課不貫穿整個教育體系嗎?


道德是種習慣法,解釋權在別人手裡,其實並不是什麼好東西。健全的法律,是一切的基礎。


歷史上,道德教育做的最好最徹底的是封建社會吃人的封建禮教,很難被超越。


談論道德都是不道德之事~

看見白富美我就想艹,年輕人這是要燃燒自己點亮祖國~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我們不是已經在在中小學普及馬克思哲學了嗎?「道德」並不是理論可以框限的,那是外在道德。真正的「道德」來自於我們的「良知」,沒有道理可講。如果一種教育能夠摒棄教條,只是敦促每個人去反思、求問於自己的「良知」,就是好的教育。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