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干預」過程中,有哪些常見的談話策略?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與中國心理學會註冊工作委員會聯合舉辦的圓桌「心理諮詢師的進階之路」 ,更多「心理諮詢」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先是令被談話者放鬆,讓他感受到你的善意,循序漸進的,節奏放慢。有時還可以在這個時候嘮嘮家常啥的(切忌不要問太多,否則容易適得其反)嘗試用輕快的語言詢問其做某事的原因,可以用語氣詞「哎」「哦!對了」等開頭,使人感到親切。慢慢的來,不要著急,不要漏過他說話的神態,動作(類似皺眉,捏手指等)。?當你得到答案時,無論答案有多麼的令你驚訝,面部表情都不要太過誇張,否則,可能會影響被提問者的情緒。在整個過程中,你要掌握主導權,掌握話題的走向,當發現被提問者的情緒有所起伏時要儘快換一個話題帶入,再提問同一個問題時,要通過側面即旁敲側擊的提問,分寸要把握好。
心理學專業的學生一枚,我個人還沒有過危機干預的經驗,甚至給別人做過正規的心理諮詢。目前在實習,幫助一家機構做一個由政府出資的針對失能老人的心理援助項目。
危機干預是一種特殊的心理諮詢。我個人認為無論是危機干預還是普通的心理訪談,最重要的是做到:
1.建立起信任的關係。 這種信任關係受諮詢師個人性格特質、培訓背景(流派)、專業性、來訪者(或危機干預對象)個人特質以及其他外在因素影響。關係是心理干預起作用的媒介,沒有良好的信任關係,諮詢師不可能真正影響到來訪者。2.注意共情。諮詢師能否真切地體會到來訪者的情緒及體驗,深刻影響後續的諮詢效果。這裡既然談到談話技巧,那就在諮詢中積極作用語言共情和情感共情。只有干預對象覺得自己被理解了,自己的真實感受被認可被完全地表達了,心理干預對象才會心甘情願地跟隨諮詢師的引導走向療愈。3.無聲地「陪伴」。存在主義大師歐文亞龍曾經在他的一本書里談到一個案例,大概是他接手一個個案,突發了類似於癔症之類的問題,並且暫時喪失了大部分認知能力,亞龍醫生就陪著這位病人,握住病人的手,為他讀了一天的報紙。後來那位病人奇蹟般的好了,事後病人去感謝亞龍醫生,醫生認為自己什麼也沒做,但是病人說是亞龍醫生的陪伴讓自己從病中恢復過來。大多數心理干預對象的心理問題,多是因為缺乏社會支持,諮詢師如果可以給予干預對象恰當的陪伴,營造一種「不離不棄,風雨同舟」的氛圍,必然會對諮詢產生積極的效果。4.多傾聽,鼓勵情緒表達;多進行目光甚至身體接觸,來表達諮詢師對干預對象的支持。中國人內斂含蓄,不喜歡錶達自己的情緒,可並不代表中國人沒有情緒表達的需要。如果諮詢師可以認真地傾聽來訪者的聲音,並適時地給予共情以及肢體接觸,比如握手,拍肩膀等,可以讓干預對象體會到支持,有利於他們進一步向諮詢師敞開自己的心扉。5.無條件地積極關注,積極發現發現並引導心理干預對象內在的成長力量。「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同樣,諮詢師也無法真正療愈一個缺乏內在成長動力的人。諮詢師需要擁有一雙慧眼,積極關注干預對象內在或者身邊的一切積極力量,讓來訪者自己療愈自己,重燃對生活的美好期望。
心理危機是指由於突然遭受嚴重災難、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壓力,使生活狀況發生明顯的變化,尤其是出現了用現有的生活條件和經驗難以克服的困難,以致使當事人陷於痛苦、不安狀態,常伴有絕望、麻木不仁、焦慮,以及植物神經癥狀和行為障礙。
心理危機干預是指針對處於心理危機狀態的個人及時給予適當的心理援助,使之儘快擺脫困難。
由此可見,心理危機干預的內容有自然災害的干預,比如汶川地震,重大生活事件比如親人的喪失性事件,巨大的生活變故破產離婚等,以及自殺的危機干預。
這裡面有主動求助的也有被動干預的。
一方面如果是自然災害下受到重大打擊情緒波動大的人,一部分會由精神科醫師介入讓他們的情緒穩定下來,再去介入心理諮詢。
另一方面危機干預的時間通常是事情發生的24小時後72小時內。也有急需介入的比如自殺。如果72小時以後甚至更久的PTSD的話介入也是不一樣的。(PTSD更側重普通的心理干預)
。。。這道題回答起來好累。。。
危機干預包括個體干預和團體干預。
我們老師在汶川地震的時候做危機干預更多的是團體干預,因為受災群眾多,包括志願者本身也做了團體干預。用的是催眠的保險箱法。嚴重的會個體干預。還要注意就是一個個體或者團體的諮詢師最好是固定的,汶川地震的時候有一些危機干預的團隊流動量大這樣後期工作做起來阻力大。
另外危機干預中最難的就是自殺的干預,因為他們的情緒波動大。
。。。貌似說的有點跑。。。
題主說的是談話策略。其實危機干預中談話策略不那麼重要,如果過於注重策略,可能會本末倒置。因為那種情況下談不上瞬息萬變,但是很可能會發生手足無措情況。
不同的危機干預也是不一樣,所以即使別人提供策略反而會限制住你。
第一個人的回答我只能說贊同一部分,但是談話的主導權這一回答我不太同意。
危機干預通常是提供及時而短期的支持和關懷。
首先作為干預的諮詢師要對對方有一個準確的評估,很多時候危機干預排除自然災害的話,干預是一對多,這種一對多指的是你可以在他周圍人去獲得一些信息。這是評估的重要手段。
許多心理諮詢也許來訪者提出的問題沒解決但是來訪者覺得好了很多,所以危機干預主要干預ta的情緒。訴說也好沉默也罷不要急於去打破這個狀態。危機干預重要是安全關係的建立,所以陪伴很重要。而且要區分同情和共情,如果對方覺得你是在同情這就會很麻煩。
在陪伴的基礎上使用提問技術和傾聽技術。也就是所謂的支持性技術,其次就是問題解決技術幫助來訪者解決問題協助他發現能調動的資源。
另一方面危機干預過程包括了事前的危機評估,與來訪者的諮詢,以及事後來訪者親屬的一個溝通。
干預的過程中要觀察來訪者的動作情緒。過於激烈的話最好有精神科介入通過藥物是他們鎮定下來,太激動不僅會威脅諮詢師安全而且激動的時候是無法有效溝通的。
諮詢師也要注意自己的情緒動作控制好表情,這時候的來訪者會很敏感。
像是青少年尤其兒童跟自殺人群親屬的溝通很重要,包括言語上如何跟來訪者溝通。尤其告訴親屬不要用指責性的言語和大道理。
尤其針對自殺人群切忌的話有你看人生多美好啊,不為自己想想也得為家人想想啊,你為什麼要自殺啊。這些話諮詢師不能說也要告訴家屬不能說。
基本上我個人能力之內能回答的就這麼多,我記得我的老師說過心理諮詢不是一個用技的過程,是一個能量流動的過程,腦袋裡太多技的話,會影響雙方的溝通。
有的時候來訪者傾訴的過程也是一個療愈跟自省的過程。
危機干預更是會跳離很多條條框框,臨場應變的能力更為重要。實在不行的時候一定要轉介他人。
從危機干預熱線角度講講。①共情。②盡量少問問題。不問問題最好了。
③可以使用情感反映與內容反應技術。
④能夠容忍沉默的存在。⑤在合適的時機直接詢問是否有自殺念頭,並對危機程度評級。⑥表示支持。單純表示在場、不離開,有時就能對caller起到很大的安慰作用。⑦主動傾聽。針對當事人已有的信息,鼓勵更多的表達。⑧讓caller成為干預的主體,而盡量消除listener在談話中的空間。這一點也是我不同意樓上高票的地方。尋求危機干預的人,可能在生活中本身就是缺少控制感、缺少存在感的,甚至產生自殺風險的一個特徵就是無助感(helplessness),人家打電話來不是要找另一個控制者的。⑨基本態度:尊重、不評判。不帶任何「目的」的「海闊天空」的「討論危機(如自殺)細節」,諮詢師一定不能慫!不能壓抑來訪者的「任何言語表達」(諮詢師需要承受的是來自來訪者巨大的張力,還有諮詢師自身對於危機的焦慮)。諮詢師是開放的,接納的,不帶世俗偏見和道德綁架的,甚至是「好奇的」,往往有助於更好的理解危機的核心,才能便於「對症下藥」。
1.建立良好有效的關係,無非還是那三大重點,真誠,尊重和積極關注,不管對方面臨怎樣的問題,你的態度都很重要
2.共情。良好的共情,會令對方感到被理解,還不再是單純的無助和絕望
3.堅定的語氣。這能給對方以信心4.傾聽而非說教5.安撫情緒,幫助情感表達6.積極的鼓勵與支持7.其他。注意保持心態平和,不因對方的情況表現驚慌不安等,也不過分要求對方,不過分表露自己救人的急切等,因為這些都可能會給對方傳遞壓力。推薦閱讀:
※如何對意欲輕生者進行自殺干預?
※為什麼來訪者在做心理諮詢時總是哭?
※心理諮詢對未成年來訪者是否有什麼限制?
※心理諮詢中,如何處理非自願的來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