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鏘鏘上歐陽江河講到現代漢語是個「受傷的漢語」?
歐陽江河:詩人不應該像上世紀80年代那樣火 http://v.ifeng.com/dyn/m/video/6433162/index.shtml (分享自@鳳凰視頻客戶端)
謝邀。
受傷的漢語出現在視頻的第十七分鐘。
這裡面受傷的漢語其實還是比較好理解的,歐陽講說比如語言經過新華社的大量使用,有了一種包含政治性的意味,還像各種商業化、資本化對於語言的使用,使得人們對於漢語本身的認知出現的偏差,人們對於漢語本身的認識不再是語言天生的概念,而是帶有被人為製作過的、不自然的標籤。他舉了「遠方」「多元」「溫柔」等等辭彙,像這樣的語言,被浮誇地使用之後,是骯髒的、累贅的、短視的、暴躁的、焦慮的,甚至還帶有暴力。
歐陽說的情況確實存在,在當今網路環境下非常明顯,比如說菊花啊同志啊等等。同志本身就是上面說的被政治化的詞語,在當下又獲得了另外的含義。其實語言最基本的就是用來交流,約定俗成,大家都懂,語言最基本的功能就達到了。至於語言美不美,有效不有效,這不是第一要務。
但是作為詩人,對待語言是嚴謹的,很多時候,看詩不需要去理解句子,你就已經獲得很多信息,而這些信息就是通過語言傳遞的,所以語言的純凈與否,關係到詩人寫出來的詩是否純凈。比如說菊花,孟浩然詩云「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一般人讀這句的時候,是不會把菊花想成那種意思但是倘若旁邊有一個人開始猥瑣偷笑,這種笑喚醒了朗讀者內心關於那種意思的記憶,那麼他就很難再用平常眼光去看這句了。語言不僅僅是傳遞信息,它還傳遞審美,傳遞閱讀者的審美——詩人固然可以不用太多關注讀者,但我們不要忘記,詩人本身也是活在世上,也是詩的第一個讀者。
我們成長的時候當然語言還是比較正常的,只不過在後來語言被污染了,所以在讀詩的時候,語境正常,審美正常。語言的理解當然是要靠語境的,在古裝劇里小姐小姐的叫,沒人會往那方面想,但是任由語言污染下去,下一代接受的語言就是污染過的語言,這種骯髒的累贅的暴躁的含義內嵌在語言之中,下一代該如何直視語言呢?那些所謂青春作家書里大量的網路流行語,恐怕不是什麼好現象。
社會在發展,語言自然也在發展。自古而今,語言的含義一直都在發生變化,但這種變化是正常的變化,是正常的泛化或者收縮,他們的諸多含義都與本義有或多或少的關聯,但發生在現在的變化,本質大多是用一個詞語來代指另一個不太方便直接說出來的詞語,在當今如此高頻的使用情況下,這個原詞語可能就會被代指的詞語所同化,所污名化,這跟支那被日本人污名化是一樣的,這是不正常的。
對於政治化的語言,至少它還是嚴謹的,它是把語言帶到了偏向政治化的一面,這裡面還可能誕生出一種審美,一種與當時政治環境相符合的審美,而且當政治氛圍散去之後,恢復也很快。但是對於商業化的、娛樂化的污染,一方面在現代社會影響越來越大,另一個也是它不守語法、審美低下,對於漢語的傳承是傷害非常大的。
最後,歐陽江河在視頻里的一句話「語言就是人的存在方式。」共勉。
推薦閱讀:
※學藝不精的經歷——說「顧」(雇頁)
※記我過山車般的兩個月——漢辦漢語教師志願者考試全程攻略
※漢語的語性
※拉丁字母與漢語現行盲文記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