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葛亮的《朱雀》?
另,想請教各位讀過的前輩,簡體中文版的《朱雀》是否刪節過?個人對於作為全文線索的朱雀的來龍去脈不甚清晰。
以下是我個人對於《朱雀的讀後感》,個人覺得這是一部好小說。原文鏈接:讀《朱雀》有感
《朱雀》從2003年開始寫,那時葛亮才25歲,寫完《朱雀》三十而立。我今年也是25歲,同樣的年紀,人和人卻是不同的,差距極大。
從小說質量上來看,《朱雀》和《北鳶》是有差距的。先讀過《北鳶》後再來讀《朱雀》,會感到其中文筆的青澀、敘事的諸多不合理之處。《北鳶》在《朱雀》成書後動筆,寫了7年,從兩者的差距看來,不得不為葛亮老師神速的進步感到讚歎。
現在的社會,「家庭」越來越簡單,從四世同堂逐漸演變為五口之家,最後大家都統一了,成為標準的三口之家。「家世」的概念在這樣的演變中逐漸被遺棄。
你知道你的外婆姓甚名誰、家裡幾個兄弟姐妹、讀書到什麼程度嗎?說實話,我只知道我外婆姓什麼,我經不住這樣的拷問。有人肯定會問:「知道了又有什麼意義呢?」。對呀,知道了外婆姓甚名誰、家裡幾個兄弟姐妹等等問題,有什麼意義呢?
「無非是多些掌故,以資談論罷了」。不過,這樣就結論了,是否有些輕率、浮躁?
小時候住在婆婆家,山間的夜裡更深露重,總是在夜裡感冒發燒。迷迷糊糊中,外公就會打著手電筒,踏著露水背我到另一個村子去看醫生。每次總是在半夜敲門叫醒醫生,印象中他總是和顏悅色的。年代久遠,我已經忘記醫生長什麼樣子了,身高、身型、外貌、著裝統統沒有印象。醫生家藥味很重,燈光總是昏昏沉沉的,那黃黃的鎢絲燈可能只有10瓦的樣子。醫生姓柯,柯醫生從來不收我們的錢。看病的次數多了,禁不住好奇,我就問公公婆婆,柯醫生為什麼不收我們家的錢。婆婆說,柯醫生是她弟弟。至此,我才知道外婆姓柯。其它關於她「婆婆」之外的身份、生活,我一概不知。沒有人給我說過,我也不會有開口去問的勇氣,內心似乎有一種類似於「害羞、靦腆」的心理束縛著我對此的好奇心。
我是一個不知道「家世」的人。葛亮不是。似乎他知道關於他家庭的一切——《朱雀》寫給他的媽媽、《北鳶》寫給他的爺爺。兩本小說寫的都是他的家世,這讓我很敬佩。
《朱雀》在敘事的結構上,是零散的、沒有規律的、錯落的。但卻不破碎。葛亮將一個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延續到二十一世紀之初的故事,掰開了、揉碎了、打亂了撒在這部小說中,像那銀河的星星一樣散亂,但也像那星星之間一樣,充滿了嚴密、科學、合理的邏輯。
小說從一個喜歡程囡的蘇格蘭籍華裔青年許廷邁初入南京開始講述。許廷邁在南京的夫子廟逛街,逛進了程囡和哥哥魏建設開的古玩店中。許廷邁一眼看中了一個鍍銅的小雀兒。這個小雀兒是魏建設從母親的家裡翻撿出來的,沒有人認為它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程囡喝止住了哥哥的宰客行為,她同樣不認為這個小東西有什麼特別。程囡是一個高冷的女孩,在許廷邁鍥而不捨的追求中,兩人慢慢出雙入對。許廷邁也慢慢知道了程囡的故事:程囡和哥哥合夥開了一個地下賭場,古玩店只是他們洗錢的幌子。後來賭場被神秘的老員工舉報,給警察一鍋端了。神秘老員工是忠叔介紹的。忠叔是一個廚子,程囡很喜歡他做的梅花糕。忠叔很疼程囡,但是他身份神秘。程囡和一個叫做雅可的年輕人走得很近,雅可有一個日本的藝術師傅龍之郎先生。龍之郎姓芥川。芥川先生和南京有著深厚的淵源……
故事講述到這裡,已經從主幹程囡身上延展出了很多支線。本以為程囡和這些人物的關係就像樹榦和樹枝的關係,然而隨著情節推進,這些人物並不是程囡的支線,他們之間有著嚴密的其他的內在關係。
一九二三年,藥材商葉楚生帶著女童葉毓芝來到南京。十幾年間,葉楚生慢慢地把藥材生意做大做強,後來他還收了一個姓芥川的學徒。葉毓芝是個個性強烈的女孩,經常悖逆葉楚生。毓芝有個好同學趙海納。海納讀了大學,毓芝放棄了讀大學。南京城有個人人皆知的名伶程雲和,人人都想嗅之芳華,包括海納的父親。
中日關係日漸矛盾,家裡的學徒芥川即將被父親葉楚生逐出。葉毓芝在臨別之際懷上了芥川的孩子。中日戰爭爆發了,首府南京成為日本人重點屠戮的對象,家家戶戶流離失所。毓芝在戰亂中受盡日本人的凌辱,廢墟中生下了一個女嬰。她用血書寫下了女嬰的名字——憶楚,然後死去了。女嬰的懷中是寫著她名字的血書和毓芝的信物,一隻朱雀。神父切爾路過廢墟,聽見女嬰哭得緊,於是將憶楚抱回了教堂撫養。戰亂中的教堂是唯一的避難所,昔日的名伶程雲和也帶著剛出生的兒子在此避難。神父切爾無奈如何是不會帶孩子的,於是憶楚交到了雲和手中撫養。期間,雲和因為救了一個中國士兵,受到了日本人的凌辱。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使得她堅強地撐了下去。
如果故事講到這裡就止,那故事還算簡單清晰的。然而故事並沒有結束,更為複雜的人物關係,更糾結的故事情節在等著讀者。
在程雲和精打細算的調度中,一家三口的日子過得井井有條。同齡的程國忠和程憶楚都到了年大學的年紀,雲和一個人是不可能撫養兩個大學生的。在雲和的主張下,懂事的哥哥國忠棄學去了工廠做工,妹妹憶楚考進了彼時的國立中央大學——此時的南京大學。憶楚的親生母親葉毓芝的同學趙海納就是曾經的校友。憶楚在大學和英俊瀟洒的陸一緯戀愛了。後來,已經成長為共和國將領的趙海納闖進了這一家三口的生活,她認出了程憶楚和曾經的好友葉毓芝是多麼相似。海納成為了雲和一家三口的保護神。為了憶楚,雲和和海納約定,瞞住憶楚的身世秘密。
接二連三的政治運動中,陸一緯被發配去北大荒。憶楚一直給陸一緯寫信卻沒有得到回信。後來,國忠的工友老魏強姦了已經成為教師多年的憶楚。憶楚不得已和老魏成了親,好在婚後的老魏一直是個好人。雲和曾經的身份被人揭發,死在了監獄。國忠也從又紅又專的工人身份,被發落至廚房,成為廚工。保護神、首長趙海納也沒能保得了一家多舛的命運。
老魏和憶楚因為老魏遭遇的意外再也生不出孩子。他們抱養了隔壁家女兒誕下的私生子老虎,取名魏建設。後來老魏意外死亡了。國忠和憶楚都早已知道他們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國忠想要保護憶楚和她的兒子建設,他和昔日的妹妹憶楚結婚了。
命運戲弄人的地方,在於它總是出現轉折。憶楚和國忠剛結婚,陸一緯就回來了。舊情燃燒之下,程憶楚懷上了陸一緯的孩子。可是陸一緯早就在北大荒結了婚,然後在憶楚將要告訴他自己懷孕之際,陸一緯將妻子接來了南京。
憶楚和陸一緯的孩子,就是小說開頭的程囡。程囡的哥哥就是小老虎魏建設。忠叔就是程囡的舅舅程國忠。而那位雅可的老師芥川龍之郎就是程囡親外婆葉毓芝的舊情人——學徒芥川的兒子。就連蘇格蘭籍的華裔許廷邁,身份也不是偶然的。他姐夫的養父洛將軍,就是曾經被雲和在教堂救下來的中國士兵。
程囡身上發生了一系列的悲劇,似乎是外婆葉毓芝悲劇的延續
數量眾多的人物、錯綜複雜的關係、長跨度的時間(葉楚生到程囡)、諸多歷史重大事件、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這一切都會讓這部小說的敘述變得艱難。那個小小的文玩朱雀,成為這眾多人物之間唯一的串聯。即便是讀完小說後再來複述這個故事,我依然感到複述的困難。它太龐雜了。但這個故事被葛亮掰開揉碎了,以不同的人物視角穿插敘述,並且故事並沒有崩壞,它還被完整地、飽滿地、清晰地、錯落有致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這不得不讓人感慨,人和人的二十五歲,真是不一樣的。葛亮的二十五歲,寫了這樣結構精巧、故事飽滿、人物鮮明的小說。我的二十五歲,製造著無數的文字垃圾。
《北鳶》獻給作者的爺爺,《朱雀》獻給作者的母親。我能拿什麼獻給我的家人呢?甚至,我連我婆的名字都不曾主動詢問過,亦或是小以後問過卻遺忘了,總之都是讓人慚愧的。更別提家人從前的經歷、從前的故事了。沒有這些掌故、「家世」,便無法清晰地了解家人的性格、興趣、愛好、經歷等等,即便不為他們寫點可資回憶的文字,不了解家世,也會使得自己同家人產生距離甚至隔膜。我想,家人之間的聯繫,不應該止於血緣上,還應該有每個人身世、經歷、命運等等層面的共鳴。
《朱雀》的缺點,不多,卻是顯而易見的。先從小地方說起。
114頁,描述曾經的神父切爾年邁後,坐在輪椅上攤開照片回憶曾經在南京救起憶楚的情景。這個描述我認為流俗了,有點像肥皂電視劇的鏡頭。最大的問題在於不合理,南京教堂傳教的日子,在神父切爾幾十年的生命中,占之微小。不過考慮到那段時間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成為一生的回憶倒是合理的。但是教堂拯救過那麼多人,憶楚以及程雲和只是其中的兩個,他們的命運並不比別的南京人更悲慘更讓人記憶深刻。所以,過了幾十年,在無數人中專程回憶這幾個人,動機不足。同樣流俗的,還有151頁海納在省委大院那段描寫,海納和神父切爾神情如出一轍。類似不合理的地方,還有描述程憶楚和陸一緯時隔多年再見面,送到嘴裡的火鍋涮羊肉片竟然會因為眼淚變得更咸,這得流多少瓶眼淚呀!比起火鍋中的鹽分,眼淚那點鹽算不得什麼。為了寫程憶楚的傷心,這個細節描寫過於「作」了。通過細節來烘托小說人物的情緒,這本是很好的,但是因為是小說,需要虛構細節,所以寫起來其實很難。
對這些小地方,我認為不能苛求。況且也有可能是我自己沒理解或者理解錯了的原因。
但是我說的顯而易見的缺點,是有的,甚至可以說是缺陷。這個缺點就在於那個小文玩——朱雀。全篇小說,時間跨度如此大,期間發生了無數重大歷史事件;人物如此眾多,關係如此複雜。人物之間唯一的聯繫竟然是一個朱雀,朱雀成為了小說敘事的暗線核心。我認為朱雀這個驅動故事發展因素,是單薄的,這麼複雜的故事,應該有更深層次的歸因。小說本身就是被掰開幾瓣來敘述的,如果沒有更強大的內在支撐,很難連成一片。
不過,這些也僅僅是我讀了一遍此書,簡單總結得出的淺薄結論。也許再讀一遍又會有新的理解。
總而言之,這部小說給我的啟發是很大的。它讓我重新諦視我的生活、我和家人的關係,他讓我知道故事還可以這麼寫,他讓我知道寫作需要耐心、需要時間的打磨。
葛亮老師的一切,值得仰望和學習。
讀《朱雀》之前,正好讀到木心關於旗袍的闡述,摘下來作為對《朱雀》的評價:「東方也只有中國女子的少數,頎長,纖穠合度,臉橢圓,方才與旗袍相配莫逆」。這點《朱雀》做到了。但是「清靈朴茂,表裡如一,家居勤勞務實,出客深情散朗」。這點就差的遠了。華美的語言不能掩飾故事的蒼白,人物臉譜化,情節處處透著滑稽的儀式感,就算以一系列宏大敘事為背景,內核都是沒靈魂的皮肉,撐不起那身旗袍。
很難看下去,故事情節沒有吸引力。直到三分之一的時候我才讀的下去,之後便是越來越吸引人了。但是覺得書中的巧合未免不真實。奔著得獎的由頭和南京故事堅持看下去的,我是沒看出好。
後來又看了北鴛,講道理,都看到二分之一了。。,我也沒產生強烈的閱讀慾望
我想了一下,可能是情節推動太慢???人物衝突不明顯???半小時前看完,最新鮮的讀後感
待太高了然後bt如我,去豆瓣看了評論,好多評論真實看得我神清氣爽,我怎麼就說不到這麼精闢呢,給大家分享幾個
嘻嘻,就這樣吧
裝幀設計挺好看。
閑筆小記——讀朱雀
一座城池,歷經百年,四位女子,毓芳塵世。
朱雀的引子一以貫之,於賓館射燈柔煦下,讀完凝重憂鬱,彷彿理解多年前清瘦老者,望著北平高藍的天空,想要下跪的心情。
歷史變遷,王謝堂前,以母性與敢愛去維護熱土上的延綿,差強人意的人生中,風起雲湧的大勢下,女子羸弱,為母則剛。
從葉毓之到程雲和,從憶楚到程囡,金陵的厚重與性情,於三百紙頁,力透紙背。
家國天下,浪遏飛舟者,多是男子。洛將軍的執拗於異國他鄉,多源於程雲和,葉毓之的犧牲獻祭。
錯落的城池裡,時間在鶯飛草長,夫子廟的經濟繁華與文化沒落,新時代石頭城中長起來的年輕一代,開放而迷惘,勇敢卻失落,劍眉星目,青雋慧中的血脈里,交替輪迴。
終究逃不掉的,是建康城中不曾落幕的炙熱情愫,愛情與親情在這裡綻放落寞,涅槃重生...
一韋離別時望向憶楚,手指穿過髮絲,一眼十年,都變了模樣,唯有心頭的一絲悸動,昭示著曾經的山海天涯。
回來後的怯弱,生死瞬間後對生的渴望,一韋的似水年華已逝,接受命運安排的篤定,目光如炬的少年不復。
程雲和走向教堂門口,忍受一切屈辱,身後是無血緣關係襁褓中的憶楚,受傷躲藏在暗處的傷兵洛將軍。
一切彷彿劉宋末年江寧城破後,那位不屈的袁粲,當蕭道成的大軍攻入袁府的時候,挽救主君的一切努力都已失敗,只有吟嘆:「早知一木不能止大廈之崩,但唯以名義至此耳。」可是,這一次,是一位女子,一位羸弱無比,保護三個生命生長的小女人。此刻的程雲和,面北而立,向死而生,不只是一個女子,而是銼出眼睛的朱雀,萬丈光芒。
藝堪比梵谷,才不下賓虹,遇到大時代變遷下人性閃耀的微亮,不禁為之趔趄。
仰望天空,蜉蝣如我,功名成敗,浮雲飄渺。經年累月,逍遙於四海之內,留存在世間的最是故土上升騰的青煙,為千萬人道之。
這是生養我的地方,骨子裡永恆的縈繞,似星如煙,融在呼吸。照耀人間,大道通天。名不副其實,可能是實太小,也可能是名太大,宣傳過於厲害
我看過了,有《金陵十三衩》的影子,妓女救人,琵琶;與嚴歌苓的寫作還是不同,大約女作家寫女性會帶有偏執的熱愛,男作家寫男性同樣如此,結尾絕望——希望中飽含絕望。
很失望 強行悲劇
看到導演的名字,總是自動腦補成諸葛亮。
沒有期待的那麼好看。
裡面做了一次愛就懷孕的情節出現了兩次,還都是主線,然後我覺得許廷邁的性格前後差別挺大的。推薦閱讀:
※為什麼從小我們所學的課文總會把那些批判現實主義的文學作品和作家理解為對資本主義的批判?
※問什麼沒有反映當代人生活狀態的著名小說?
※如何理解汪曾祺的《受戒》 ?
※怎麼寫一篇名著讀後感呢?
※如何評價劉心武先生的《鐘鼓樓》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