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的iong(ㄩㄥ)是齊齒呼還是撮口呼呢?

黃廖本認為是撮口呼,胡裕樹本認為是齊齒呼,音標都標成[y?]。很多書把其國際音標標成[y?],但我聽著就是[io?]啊


ㄩㄥ也是如此,它的讀音嚴式標音應該是[i???],寬式是[iu?],其中韻頭是一個因受後接母音的影響,因而略帶圓脣的[i],韻腹則也是一個舌位偏下的松[?]。用拉丁字母o來表示,更切合實際讀音,更何況「擁、雍、勇、用」等字在歷史音韻中原本屬於齊齒呼。漢語拼音方案在這兩個韻母的拉丁字母設計上顯然是繼承了國羅的傳統。

——王理嘉2002《漢語拼音運動的回顧兼及通用拼音問題》(《中國語文》總第287期)http://pan.baidu.com/s/1pLu8VSB


你的聽辨材料是什麼?還有你對ong的理解是u?還是o?都會影響到你對iong的分析。


就嚴格記音標準來看, [y?] 無疑是錯的; 不過/y?/可以視作某些人音系分析的產物;


先放結論:從語音學角度來看,[y?]的標音是不能反映真實音質的,從音系學角度則沒有問題,如果從語言政策角度,普通話作為本體規劃的執行標準,那麼還是寫成[io?]比較好。

從F1和F2來看,[y]的F1一般比[i]高,而F2比[i]低,從這種情況來看「擁」和「凶」的介音更接近[y],但是從語圖易得,這裡的音核並不是[y],而為其它,即[y?]錯誤,更可能是[yu?](當然有多種可能,[yo?]、[y??]等)。但是,我們可以對比「星」和「凶」的共振峰,並沒有很大差別,按照之前的分析,我們可能會認定「星」才是[y?],因此我們在語流中並不能從絕對的F1和F2來分析,這裡「擁」的介音更可能是一個被後接母音(+圓唇特徵)同化的[i]或[?],使其帶有輕微圓唇特徵。

感謝標準音語料提供 @ericlyubin


你們聽過德語Jüngling怎麼念嗎?


當然是撮口呼!前鼻音是 ?n、in、w?n、?in,後鼻音是 ??、j??、u?、?u?,這麼看起來也很整齊吧!純粹的音位記法可以用 y? 或 ???,嚴格按照音值可能是 j??,像我這樣記成 ?u? 算是兩方面綜合吧~~


當你發 i 音的時候,試著把嘴唇逐漸攏圓.前伸,i 就會變成ü。ü本質上是 i的圓唇。

標準的ü:嘴唇前伸.圓而略外翻。不標準的變體ü*(介於i 和ü之間):嘴唇前伸.圓而略內斂。標準的 i :嘴微張.扁而側展。不標準的變體 i*(介於i和ü之間):嘴微張.不扁不圓.不展不斂。

標準的ong: 發音開始時,雙唇攏圓,開口度較大,發音結束時,雙唇合攏,整個發音過程「動程較大」,聲音洪亮。不標準的變體ong*:發音開始時,開口較小,整個發音過程「動程較小」,聲音不太洪亮。

普通話以iong為標準,實際是變體 i *與正體ong相拼: [ i*ong]。有的方言以üong為標準,實際是變體的ü*與變體的ong*相拼:[ü*ong*]。正體的i和ü都不能與ong相拼。

「i ü u」是同一級別的介音。i和ü的關係比較親密,而u和ü只是看起來像,實際關係比較疏遠。u實際上也有多個變體:①翹圓唇u ②平展唇u* …… 。「a e ....」等與「i ü u」是不同級別的兩類母音。只是把音韻籠統地分成「開.齊.合.撮」,個人覺得不是很妥當,況且也沒有考慮舌尖母音的存在.......


iong為撮口乎。

什麼叫撮口乎? 韻母開頭是ü的韻母屬於撮口乎。

再來看iong,實際上是üng,採取iong是了使字形清晰,避免手寫體u和a相混。


看過上邊幾位的探討,還蠻有收穫。

自己也有些新的想法:

首先我同意在語音學的意義上,並不是以[y] 母音開頭的說法。但是[i]它應算是零聲母音節所帶的不起區別意義作用的成分,通常不標寫出來是共識。

就漢語拼音來說,它並不是精準的以音素所表現的客觀屬性來標註的,而是以音位這個社會屬性來表現的。所以在標寫非嚴式音標時,是不必考慮這個的。

更重要的是,當我們參考同組的聲韻配合的時候,我們會發現iong和üe ün üan這些標準撮口呼成員的與聲母的搭配是一致的,都是j q x 還有零聲母。而和齊口呼的其他成員的分布不同。即使它因為一些歷史原因使用了i這個字母開頭,它當前的屬性明顯更靠近ü啊

這才是判斷是哪一呼更有力的說明吧?

至於這個韻當中的字原本屬於齊口呼所以把iong以i開頭 放在齊口呼,這個理由即使是學術前輩提出的依然覺得很可疑呢。有些字在上古音屬於一個韻,但到中古的時候就已經演化脫離了 以至於學者都不知道為何某切用了該字,拿這個來做證明感覺並沒有很大的說服力(當然 可能也是我沒有理解到精髓...畢竟本人只是剛入門的愣頭青……)

so 我依然認為iong的標音寫作[y?]在拼音這個系統中更有說服力,即使在純語音學上並不是那麼準確

————————————————————

【原答案】iong實際上有三種標音,[y?] [yu?] [iu?]

(ps.雖然題主可能「聽著就是[io?]」但是貌似漢語拼音的標音中並無[io?]哦)

從教材上列出三種表音來看,對這個音的定論還沒有。但是列表時普遍採用[y?] 。

不知道編教材的學術大家具體是如何考慮的,但是我個人比較同意這種主流看法。即為撮口呼。

理由有二:

1.和同組其他音的比較,iong發音明顯圓唇,其他音則為展唇。

請題主自己嘗試連續發音:

ia ie iao iou ian in iang ing 然後 iong(音:用)

再連續發音:

ü üe üan üen(ün)üong(iong)應該可以感受到

2.可能的üong(iong)演變為iong的發音根據。

母音的發音主要受共鳴器的形狀影響,氣流不受阻礙。ü為前高圓唇母音,i為同部位不圓唇母音,唇部做出圓唇動作時共鳴器更開放,氣流帶動共鳴器振動比唇部做出展唇動作時慢。但是如果先用i作為帶動,一邊向圓唇發展,一邊發音,ü的發音便會更為順暢。所以很有可能人們只是使用i作為一個先導音,但在長期演變過程中逐漸難以區分倆誰是主音了。

自己的分析,如有謬誤請各位指正。蟹蟹

————————————————————

我是突然想起來的分割線....

其實我又有一個問題了呢,

以上我自己的分析主要解決的是[y?] [yu?] [iu?]中的y與i之爭,但明顯關於[y?] [yu?] [iu?]還有一個[y?] [yu?] 之爭。到底iong里有沒有這個u呢?

可能有人會說,那就看ong好了,ong是 [u?] 那麼iong自然應該是 [yu?] ,不信你看....你看....呃 看啥?是的,ü並沒有üang 也米有üeng和uang ueng對應呢……

[y?] [yu?] 之爭我還是支持前者。

我個人的看法是:

按照語流音變來看,u是後高圓唇母音,ng是舌面後音,在發iong音的時候,ü由前到後,順勢而為,不經停u直接到ng更為順暢。即有這個u但是發音時往往被滑過去了,不明顯,所以應該省掉。

......畢竟uen都被省成un uei 都是ui iou都是iu了

能想到的就這麼多了


它原來寫üng,為避免手寫錯誤寫作iong,分析音素音標還原


撮口本來就是近古的音韻流變,中古沒有撮口。


推薦閱讀:

音位歸併中的互補原則如何理解?「不能出現在相同的語音環境里」就代表他們「互補」,還是說這是在兩個方面的要求?如果是,那麼「互補」又是指的是什麼呢?
音位歸納為什麼會有多種可能性?
緬甸語範疇里的複輔音與音位學裡的複輔音有什麼不同嗎?區別在哪裡?
普通話的音節數量可以根據其音節結構而進行擴張嗎?未來需要這樣做嗎?
北方大多數翹舌的實際舌位是怎樣的?

TAG:普通話 | 音系學 | 音素分析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