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武林各派都是盤踞在山上?如青城派華山派,平原地區不適合練武嗎?

如題,看笑傲江湖特別奇怪為什麼都是什麼山派,而沒有什麼長江中下游平原派,華北平原派 ?


1.中國曆來修仙修道都在山上,基本上在很多神話傳說里,高人都是隱居山中。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山,在民間認知里是出高人的地方。

2.山,相對於平原有一種神秘感,是故事滋生的地方。身在山中,一處懸崖,一處洞穴,都可以保持相對的隔絕感,才能發生很多故事。山路之艱險,才能物理上造成故事發生的可能性。山,其實是物化的具像的未知感。換成平原,一眼看到頭,令狐沖犯了錯,就不會去思過崖上住那麼久,也就遇不到隱居在此的風清揚;沒有無量山,琅環玉洞那麼容易到達,就不可能等到段譽來發現神仙姐姐和武功秘籍。總之,換成平原,很多故事就無法進行,小龍女沒崖可跳,張無忌也遇不到猿猴……沒有山,要發生故事,就只能在高粱地麥田裡去偷偷摸摸了。隱秘感,未知感,這些傳奇故事需要的前提,山自然而然給了你。

3.武林故事不僅需要自然環境上的隔絕,更需要大環境的隔絕。我們看的那麼多武俠故事,其實都是獨立於現世,獨立於政治之外的。武林,江湖,是體制外的力量,武林是個需要隔絕政治的東西。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如何能脫身於朝堂脫身於無形的手呢,去山裡,去政治鞭長莫及的地方,才能有武林人自己的故事。

否則,就算只是個九品芝麻官,也讓你什麼什麼大俠毫無用武之地。

當然,在山裡獲得本領和名聲後,也是可以在現實世界大展宏圖的,只是結局大多不是留下英名的郭靖大俠,而是被招安的梁山好漢。


華北平原派這個名頭,大得有點離譜了,一座山頭怎麼和它比。。。

首先平原上的人太多了,習武的不可能就你一家,你叫個xx平原派,人家不答應啊

北京興隆鏢局名氣大不大?它敢叫華北鏢局,明天會友鏢局就得叫源順成興砸了它的招牌,讓不讓別人吃飯了?

正因為山這玩意不適合人類大規模居住,在古代簡直是三不管,所以有個幫派過來了,說這是我地盤,沒有同行過來幫襯你。

其次平原地區政府管轄能力也強,你在山裡聚一幫人天天習武還搞個人崇拜我不好逮你,你竟然敢在甘家口搞?天下有打得過五千甲士的門派嗎?

所以平原上的習武之人要不就是個人名頭,比如滅絕師太的哥哥開封金瓜錘方評。要不就是國家公務人員或鏢局武館。想立派?知道衙門大門沖那頭開嗎?

綜上,沒有同行,也沒有衙門,讓山成為了比平原更好的幫派發展地。


關於江湖社會和俗世的隔閡,以及歷來的傳說@孤獨患者小小白 說得很好,但他的答案更近似於在說武俠小說為什麼會更喜歡把各大派設定在山上。我們再來拋開這些,把武俠世界當作一個真實存在的平行時空,深入其中,探討一下諸派為何愛在山上建立根據地。

不知道題主是否注意到,凡在深山老林的,大多是門派,而諸如鏢局,幫會這些存在,卻大多在市井之地——和俗世渾然一體。

之所以出現這種差異,原因在於另一個問題——幫和派的區別。在真小蠻子:古代各大門派的經濟收入?里我說過,雖然我們一直說幫派幫派,但二者其實大大的不同,正如江湖也和武林不同。引用如下:

首先解釋下概念,江湖和武林並非等同存在,武林屬於江湖,江湖則未必屬於武林。進入武林世界的前提,是掌握一定水平的武術功底,江湖不同。

江湖代表的是流動性,有人這樣定義:【在中華文明的版圖中,依託於交通體系形成的流動性社會。】江湖世界包括一切不臣服於朝廷的政治秩序而自由流動的因素:商賈、歌伎、鏢局、流民、乞丐、僧人、盜賊、以及俠客。因此「江湖」的興衰就和交通體系本身的發達程度、社會結構本身的流動性、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強弱、商業貿易的繁榮程度息息相關。而絕大部分江湖人一點兒武術基礎都沒有,是不夠資格進入「武林」的。

簡單來說,武林是江湖世界的上層社會。而市井民間,就是江湖;漂泊無根,就是江湖。江湖人,未必刀口舔血,但必然風餐露宿。

……

江湖各幫,各有財源。如丐幫以乞討為主,鹽幫則販運私鹽,漕幫,排教之類多在水路討生活,更多的幫派一方面做各種生意,如開妓院,賭坊等,一方面在各自勢力範圍內收保護費。其組織形式、運營模式更近於現在的公司或者社團。

各名門正派更像現代的高校,以傳道授業解惑為主——當然,是武術專業。

因為這種體制上的區別,決定了幫會只能在人多的地方出現——不然誰找你做生意?開公司開在深山老林里也不是不可以,但市井之地,必然多開分公司,總部只是宏觀調控的,如明教,日月教。

各名門大派則相反,它們更多出現在深山老林其實跟現在中小學附近不準開網吧遊戲廳一個道理——隔絕十丈軟紅的誘惑。

無論學武練功還是學文習字都需要專心致志,心無雜念,方能有所成就。大高手們隔段時間就閉關也是這原因——如張三丰。不閉關的話,必然有很多雜務應酬勞心勞神;閉關,則等閑之事,是不會再去勞煩他老人家。

山居清苦,無甚娛樂擾心,更容易集中精力於修行之中,實是為了弟子們的修業著想。倚天里都大錦如是說:

都大錦黯然道:「我是說二十五年前的事。那時我在少林寺學藝滿師。恩師留我再學五年,把一套大韋陀掌學全了。當時我年少氣盛,自以為憑著當時的本事,已足以在江湖上行走,不耐煩再在寺中吃苦,不聽恩師之言。唉,當年若能多下五年苦功,今日又怎會把甚麼武當七俠放在眼內,也不致受他們這番羞辱了……」

可見即使少林寺這樣的大財主,坐擁良田無數,弟子們的日常生活卻也是相當簡樸的。

俗世的誘惑卻實在太多,學生們學業未成時,還能專註學業,不去多想俗世的似錦繁花;自以為學業有成後,大多數人無論如何再難耐得下心繼續留在山裡,日後發現自己學得其實還不夠的時候,後悔卻已嫌太晚。

門派開在深山,畢竟還有距離去隔斷這種誘惑,若開在鬧市區,豈不正如網吧遊戲廳開在了校門口,學業未成的弟子們也難專心致志於修行之中了。

對了,大家迷信於深山老林里多有隱士高人,說到根源,其實也是同樣的道理。


武林門派,說的不好聽一點兒就是黑社會團伙。像丐幫那樣沒有固定的根據地還好,有固定的根據地是一定會被官府和其他門派來剿滅和踢館的。如果在平原上立個寨子作為根據地,除非富甲一方,手眼通天,否則怎麼可能可以立足?就連梁山一百零八好漢也知道要弄個山寨立足,而不能在平原上給人當活靶子……

華北平原,中原腹地,天子腳下,當然更少。像江南水鄉還是有很多門派的,想什麼姑蘇慕容,江南花家之類……


不是都在山上,是在山上的才拿山名起名字,在別的就起別的名字了:全真教,丐幫,海沙派,天鷹教,五毒教。長樂幫。這要是按地名起他不好起啊,比如說五毒教,叫「雲南昆明五華區華山街道華山西路233號教」?這出去一報名打算笑死對手么?


吶,題主說的應該是小說里的吧。

現實中並不是所有門派都在山上。雖然也有山上的門派,比如嵩山少林、武當。但從地理上看,平原更適合武術的傳播與交流。

比如臨清譚腿門,就發源於山東,地處平原。相傳有少林武僧前來交流,最後將羅漢拳教於譚腿門,而把譚腿帶回了少林寺。

縱覽中國的傳統武術大省,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陝西,都是地處華北平原,交通便利之地。同時中原作為傳統上的政權核心區,歷來也是四戰之地。大到練兵衛國,小到村鄉自保,武術都有巨大需求。心意六合拳、形意、查拳、八極、通背都是北方大平原誕生的武術。

相比之下,南方的多丘陵山地,戰爭也少,武術發展就沒北方好。現在很出名的詠春、蔡李佛,當初都是小門派。

近代以來,從北到南,天津、上海、佛山都無一不四方雲集之所。其中天津、上海還有租界,因而精武體育會這樣傳統武術和近代體育的領時代風氣的產物才會誕生在這些地方。

簡言之,仙風道骨的世外高人更多的是小說里的演繹。現實中少林寺,即使是在山上,但地理大環境下也地處華北平原。武當、峨眉雖也有道家武術,但傳播並不廣泛也沒那麼神乎其神。但出於藝術創作的需要,如果武林高手不是白髮白須道袍飄飄,而是挽著褲腿打著赤膊在村中大空地上抖大桿,想必會給「世外高人」的形象減分不少。

————————掛個人——————————

我才疏學淺,自己練自己的。只是自己也學歷史而已。自己混了幾年武術圈,知道有些門派沒聽說過是正常不過的事情,原以為自己孤陋寡聞錯過了什麼大門派,結果一查……

有句話叫個例不代表整體,何況自然門這門派比起形意、八極,大家是根本稱不上的。這點基本常識希望某些故作高深的人可以懂。


沒邀,不謝!

首先,「俠」本來就是浪漫主義色彩很重的一個概念:高深莫測、濟困扶危、最好還跟本寶寶一樣有點兒窮。是個理想化的身份,與熱鬧的現實主流社會相斥,所謂「世外高人」也。

高人為什麼一定要在世外?因為如果在世內...可能就成大人了,比如劉正風,金盆洗手去當一個小小的武官,那是有人說閑話的,「呸!狗腿砸!一點都不符合本寶寶的浪漫期望!」

這一幕大出群雄意料之外,人人面面相覷,做聲不得,各人臉色又是尷尬,又是詫異。

來到劉府的一眾賓客雖然並非黑道中人,也不是犯上作亂之徒,但在武林中各具名望,均是自視甚高的人物,對官府向來不瞧在眼中,此刻見劉正風趨炎附勢,給皇帝封一個「參將」那樣芝麻綠豆的小小武官,便感激涕零,作出種種肉麻的神態來,更且公然行賄,心中都瞧他不起,有些人忍不住便露出鄙夷之色。年紀較大的來賓均想:「看這情形,他這頂官帽定是用金銀買來的,不知他花了多少黃金白銀,才買得了巡撫的保舉。劉正風向來為人正直,怎地臨到老來,利祿熏心,居然不擇手段的買個官來做做?」

即便凡事都有例外,但總的來說設定即是如此,冇得辦法。大俠,就應該保持神秘、保持清高、最好還能保持貧窮。所以得走遠一點。而平原地區人多口密,是廣大粉絲們的主要活動空間...還是請大俠們避之山水之間吧,必要時出現就可以了,這樣才不影響粉絲們將他YY得無限美好。那為什麼全都上山,而沒一個下水的?廢話,下水就成玄幻啦!還是山上好,山上多仙人,大俠本來也就是近乎神仙的概念。

其次,「俠」大概也是不受官府喜歡的,即便他們自己不出走,官府也應該趕他們走。

因為中國曆來是一個統治嚴密的集權國家,而「俠」是什麼?黑人口!不交稅還很能打!成天到晚四處惹事!好好的納稅大戶,說殺就給殺了。媽蛋還有王法嗎?活脫脫的暴民啊。而門派就更討嫌了,是有組織有綱領的武裝集團。即便沒有作亂的想法,也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一大幫武人聚在一起,只聽掌門的不聽朝廷的,算怎麼回事?朝廷不滅了他們純因小說本來就是架空的。

所以,各位大俠請不要太招搖了,搞什麼「長江中下游平原派」啊,你是想學洪秀全造反,還是學蔣介石北伐啊?不要讓作者太為難喲,要鬧請到僻靜點的地方鬧去吧。去哪裡好呢?所謂「山高皇帝遠」,俗語誠不欺我哉。

最後,「俠」也要吃飯,畢竟不是真神仙。

既然還得吃飯,那就還是需要錢。錢從哪兒來?古代嘛,主要當然還是種地。然而前面說了,平原地區已經被各位大俠的小粉絲們佔據了,你說你們一幫大俠去跟粉絲搶地種算怎麼回事兒?丟不丟俠?所以只能去開發無主地。這是最現實的「俠和俠客集團遠離平原地區」的原因!像高山啊、密林啊,對於普通民眾來說開發難度過高:山路陡峭、野獸兇猛,都是障礙。正好,交給武功在身的俠客們吧。常看武俠的各位應該都知道,各門各派一般都是有自己田產的。

最後的最後,不想種地,也可以,360行,行行不好乾...呃不是...行行都能幹嘛!你可以去販鹽,於是你就成了鹽幫。可以去乞討,就成了丐幫。丐幫在武俠里一直是響噹噹的大幫派,平均武功水平很高,但是除了喬幫主以外,似乎總給人一種烏合之眾的感覺,不如各山門派弟子的清新脫俗。沒辦法,乾的都是俗世中的各類專業性勞動,煙火氣太重,大家見多了也就沒神秘感。

可見平原並非不適合練武,只是不適合裝逼罷了。


因為新派武俠小說設計要素來源於《蜀山劍俠傳》。後續門派設定和補完有慣性而已,這種還體現在昆崙山在《笑傲江湖》劇情根本就沒起到作用,但是還設計了崑崙派一樣…

換句話就是一種讀者接受慣性而已。


平原地區:我是武林高手,我想在這塊田地上蓋一個道館

地主:滾

卧槽,我告訴你我可是武林高手,一打十不是問……

1v10的武林高手被20個家丁,40個長工和趕來幫忙的150個村民打死。

武林高手的弟子:師父,山下這麼好,我們為什麼不去山下啊?

掌門:你個傻逼,要是我能去山下當霸氣總裁,老子還上個屁的山

就算是武俠小說……你下平原,你當官軍不管啊……

你總不能寫個20大俠力戰5萬官兵吧……功夫再好,一炮撂倒。

又不是港台片,人家倒是能1v幾千

當然,大陸這邊的《英雄》么……


首先,修鍊需要一個靜心專註的環境,不能有太多誘惑分心,學生都知道考試前複習要斷網,就是要遠離紛雜,山上環境清幽,適合練功。

其次,山上能避開政府,作為一個獨立的勢力,不會和政府有太大衝突,假設華山派開在一個鎮子上,那就不僅僅是一個門派,更是一方社會勢力,政府怎麼處置就很為難,放任不行,壓制也有成本,門派開在山上,避免了這種尷尬。

第三,山上比平地的交通成本高,可以過濾掉很多無謂的社交,保證找你的人是有正事,拜師的弟子也比較虔誠。

第四,封閉環境便於管理,沒事都別下山,周圍沒啥誘惑方便洗腦,門派遭遇風險能共同抵禦,換成鬧市,一旦發生什麼大新聞,弟子開個後門人就沒了,跑得比西方記者都快。


平原確實不適合江湖門派練武乃至長期發展。

1、適合修鍊內功。不同於在江湖幫會,門派以練武為主,武功是決定江湖地位的基礎。練武其中一個重要科目:內功,對環境要求很高,必須安靜,少騷擾,顯然一望無際的平原不符合這個要求,而且平原地區還存在有猛獸出沒的可能。因此無論門派也好,獨行俠也好,修鍊內功首選地必定是深山。

2、有利於武功傳承。所有有分量的門派如少林、武當、峨眉、華山、崑崙等,它們的武功必定經過代代傳承創新,才形成自己的武功體系,形成自己在武林的競爭力。在山上建立門派可以形成一個獨立的發展根據地,並在此建立資料庫(如少林藏經閣),經過文字記錄的武功精髓,便不容易失傳,建立於山上的資料庫也有個天然的屏障,外來偷盜者不易進入,這一點在平原另外建立規模較大的堡壘才能做得到。另外深山天然洞穴、人工密道,也能成為門派藏寶、供奉先人、前輩隱居的場所,如五毒教蛇洞、少林三松後山、鐵掌幫中鋒、華山思過崖等。

3、利於防禦外敵。門派貴精不貴多,如果沒有絕對的人數優勢,地形對防禦外敵便起到重要作用。利用高山居高臨下之勢,就能佔據防禦優勢,也不容易形成包圍之勢,狹窄的山道能伏擊,山洞能設置機關陷阱。


謝邀。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幫派的具體內涵。

什麼是幫會?幫會是以流民們為骨架建立的組織,又可細分為以師徒宗法關係為紐帶的「幫」和以兄弟結義關係為紐帶的「會」,兩者又滲透融合。他們通過暴力掠奪的方式,解決了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生計問題——在現實世界,幫會主要建立在人煙稠密、交通便利的所在,比如水泊梁山。

具體到武俠世界,這些以山、谷為單位的幫派,其實遵循的是傳統文化中的隱士法則,如伯夷叔齊隱居首陽山,如介子推隱居綿山。這一點,在武俠大百科全書《蜀山奇俠傳》中得到了發揚光大,那些劍仙人物全部搶佔了山、谷等稀缺自然資源。

及至梁羽生、金庸興起新武俠,全面繼承了還珠樓主的這一觀點,如梁羽生的天山,金庸的五嶽劍派、峨眉、青城等——當時沒有電視、網路,大多數人的生活半徑很小,娛樂方式也單一,並沒有看過這些名勝,多些山、穀類的門派點綴也讓小說更引人入勝。


不知道有沒有發現,那些在深山老林啦,高山深處啦之類的門派,一般都比較厲害,你看各大比較厲害的門派,普遍都在各種山上。

我覺得這個有幾個原因。

首先是認知,古人認為山中有仙人,仙人所在之處是有靈氣的地方,而這種「靈氣」聚集的地方,非常適合修習(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所以那些修行有成的高手開宗立派,一般都愛選擇山裡。

另一方面,習武是個苦功夫,需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打熬功夫。就像很多高中高三教學樓都建在很僻靜的地方。山中少人煙,可以讓人平心靜氣,這種心境更加適合習武。

同時,江湖中人多恩怨,俗事纏身容易招惹仇怨。好不容易收了幾個根骨資質俱佳的徒弟,武功還未有成,不小心惹了仇家讓人家呼朋喚友幹掉了。。傷心不說,十幾年培養全白費了。遠離塵世的地方,不會招惹是非,大大保證了弟子生存率,不會輕易死在江湖恩怨里。一般武功有成的弟子才會被允許下山歷練,就這樣還容易出事。

武當七俠很厲害了吧?下幾次山,老三俞岱岩下山的時候好好的,回來的時候雙腿殘廢了;老五張翠山失蹤了十年;老六殷梨亭一樣腿殘廢了;老七莫聲谷只是去找個侄子,結果把命都搭上了。。。武當七俠都尚且如此,其他的弟子們死亡率多高可以想像。如果門派建在鬧市區。。你們猜猜這些年輕弟子會折損多少?

因此,門派是培養弟子的地方,從培養弟子的角度來說,建在山裡,一方面可以讓弟子心無旁騖練武,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弟子死亡率,避免優秀弟子武功未成的時候夭折。因此建在人跡罕至的地方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謝邀。首先回應一下問題的後半段「平原地區不適合練武嗎」。平原地區當然也適合練武,但是適合練武不一定代表平原地區適合成立門派,這是問題的前半段。

那麼,為什麼山地比平原更適合成為各類門派的發源地。下面是我的觀點。

  1. 門派和宗教。中國古代三大主流思想儒釋道中,佛教和道教都探討精神與身體之間的關係。比如氣和禪定,既是哲學概念,也是身體修行。這樣一種概念上的連接使得中國的宗教和武術關係密切。少林武當在很多小說中都是武林地位最高的門派,而少林寺所在的嵩山和武當派所在的武當山恰恰是中國佛教和道教最重要的基地。除了少林武當,還有很多其他門派與宗教有關,比如峨眉派(佛教),青城派(道教)。還有一些多種宗教融合的山,逍遙派(天山),恆山派(恆山)。從宗教角度看,武林門派發源於山地的原因在於跟這些武學有關的宗教發源於山地。至於為什麼宗教大多發源於山上,可以參考小小白的回答。
  2. 山頭和勢力範圍。俗話說「佔山為王」,「一山不能容二虎」,山除了與修仙有關,也跟勢力範圍有關。相比平原地區,山地更容易標記勢力範圍。比如長江中下游如果有兩個以上的門派,就要劃分勢力範圍。在古代測量技術不發達而且邊界意識不強的情況下,平原不易精確劃分勢力範圍。而用地形上比較明顯的物體來劃分勢力範圍就比較方便,比如山,河,島。這種比較原始的方法在現在的省份名稱中還可以看到殘留的痕迹: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因此,以山來命名門派的區分度較強。
  3. 防守和密道。在冷兵器時代主要靠短兵相接,即使有遠程武器,也必須知道對方的位置才能奏效。山地提供了良好的視野,崎嶇的山地也增加了進攻的難度。另外還有一點,在山地經營時間長的門派往往會開發出不為外人所知的密道和陷阱。《笑傲江湖》中,魔教十大長老身中埋伏,命喪思過崖。方證大師等人躲入少林寺密道。《倚天屠龍記》中,明教眾人為躲避第二波攻擊,進入密道躲避。


的確不少門派是在山上的,但平原地區的也不少。

以你提到的《笑傲》為例,林家生意上是鏢局,武林上是「辟邪門」(勞德諾所言),他們家坐落在福州城鬧市區應該是平原;小林子外公家是有名的洛陽王家金刀門,在洛陽開館收徒,就是岳不群都要客氣一句「金刀無敵威震中原,我一直好生敬仰」,妥妥的地區一霸,華山派諸人上門走親戚打秋風,王家見面禮就是人手40兩銀子的紅包。

其他的諸如五霸崗上黃河下游天河幫做的是黃河水道生意,幫主黃伯流號稱「銀髯蛟」是有名的中原前輩高人;想鑿船坑恆山尼姑的九江沿長江渡口的白蛟幫兩個堂主號稱「長江雙飛魚」,人傻了點但能入定字輩老尼耳朵,武功當是不差的。

其餘江湖上有名的人物,如桐柏雙奇、夜貓子計無施、漠北雙雄……都是有名的人物,雖然沒說師承,也不能默認人家是山上人吧?

另外,為了渲染武林廣大,金庸筆下有眾多龍套「老拳師」,比如:

江西於老拳師一家二十三口被魔教擒住了,活活地釘在大樹之上……

於老拳師的兩個兒子呻吟了三日三夜才死……

——《笑傲江湖》

何老拳師與李莫愁素不相識,無怨無仇,竟去將何家滿門殺了個乾乾凈凈……

——《神鵰俠侶》

河北通州聶家拳聶老拳師,何以你們將他滿門殺了?

——《俠客行》

有位恩師楚大刀楚老拳師,是安大人貪圖利祿而害死他的。楚老拳師的夫人、女兒,都被……逼死了。

——《碧血劍》

漢陽郝老英雄做七十大壽,各路好漢齊來祝壽,不料壽堂下被魔教埋了炸藥,突然爆炸,英雄好漢炸死炸傷不計其數……

——《笑傲江湖》

即便是書中有名的門派也不一定是在山上。

大理天龍寺在大理城外卻不是大山上;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慕容家在蘇州太湖邊上的燕子塢;神鵰後期提到的河南信陽府趙老爵爺是趙宋嫡流的清貴,王府可不建在山上;鹿鼎記的沐王府也是前明王府人員。

所以說,江湖是很大的,門派是眾多的,只是名山名字響,被作者偏愛安排進主角圈中罷了。


平地適合種地交稅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