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拍面積,桿長短、粗細,有何影響?智能球拍、硬體,對動作、打法、數據的分析,改善、幫助多大?

Wilson Fierce 2 BLX:這拍子的拍面面積是超大拍面,56.5平方寸,比美津農的56平方寸還要大

但是,為何市面上超輕(5U、6U)、超大拍面68cm拍桿的拍子,非常少呢?大多是3U

重量:5U

超大拍面:56.5平方寸

桿:軟桿

平衡點: 310mm


唉,謝邀了。志成啊,你可是操碎心了。

不過你這個魔症的問題讓我讀起來都口吃了。

拍框面積,拍桿長短,拍桿粗細對打感還是有影響的。

一般來說,拍框面積大小直接影響到甜區面積,所謂甜區,就是有效擊球範圍,擊球最爽的那一塊,可以很容易發出啪啪啪的聲音。72孔位橫線和豎線每一根都交叉的區域都很甜很甜,不信你舔舔。76孔和80孔稍微大一點。形狀是個梯形,不管你拿卵狀的還是小平頭狀的拍框,主力還就是那個梯形。正常斷線也大都在這個區域。打到單線,力氣稍微大點的,一拍就斷。拍框大,甜區大,容易接到球,缺點是發力容易被拍面卸掉,高磅相對不如小拍麵線床網壓足,比如你用60磅的網拍,那彈的,還不如22磅羽毛球拍給力,就是拍框太大,但是接球很爽。

拍桿長短影響的是揮速,因為擊球過程可以看作以底蓋為圓心,拍長為半徑畫一個近似的圓,以網面靜止到觸球為移動軌跡的圓弧長度就是球拍移動距離,半徑小了,移動距離也就短了,比如我用筷子來打人,很快就打到了,但是筷子裡面挑跟旗杆,它的移動軌跡就很長,雖然可以嗡嗡嗡嗡的破風,但是旗杆還沒到,人已經跑了,不過長了打到了力道很足。大概就是這個道理。一般來說,球拍長度是675毫米,有的運動員在穿線時會要求把球拍拉長那麼一二厘米,這個很危險,大家不要模仿。通常雙打網前拍拍桿會稍微短一點,後場拍會是675。市面上比較少見,雙打網前握拍靠前,後場靠後就可以了,差一二厘米效果立竿見影。

杆子粗細影響最大的是彈性,比如鐵絲跟鐵棒,不過材質不一樣,彈性也不一樣。這個也不用太詳細的介紹,9500的拍桿很粗,二姐夫和鬼斬的拍桿很細,但是因為材質原因,細的反而更硬,一般來說拍桿粗細這個參數不要太過糾結。

多關注一下平衡點會比較實用,平衡點是底蓋到重心的距離,靠近拍頭就屬於進攻拍,題主發的這個拍子310,屬於很重的了,一般來說280左右就可以。

智能球拍和智能感測器,只能記錄一些數據,精確度還有待考證,對於技術提高沒有什麼用,畢竟對於過分依賴技術的一項運動,科技只能輔助,並不能幫助使用者上天。


謝邀。

當然有。

以下摘自《羽毛球競賽規則2013》

4
羽毛球拍


4.1 球拍長不超過680毫米,寬不超過230毫米,由4.1.1至4.1.5所述的各主要部分構成。


4.1.1 拍柄是擊球者通常握拍的部分。


4.1.2 拍弦面是擊球者通常用於擊球的部分。


4.1.3 拍頭界定了拍弦面的範圍。

4.1.4 拍桿通過4.1.5所述的部件,連接拍柄與拍頭。

4.1.5 連接喉(如有)連接拍桿與拍頭。


4.2 拍弦面


4.2.1拍弦面應是平的,用拍弦穿過拍頭十字交叉或其他形式編織而成。編織的式樣應保持一致。尤其是拍弦面中央的編織密度,不得小於其他部分。


4.2.2 拍弦面長不超過280毫米,寬不超過220毫米。拍弦可延伸進連接喉區域。


4.2.2.1 伸入拍弦區域的寬不得超過35毫米。


4.2.2.2 包括拍弦伸入區在內的拍弦面總長不得超過330毫米。


4.3 球 拍


4.3.1 球拍不允許有附加物和突出部,除非是為了防止磨損、斷裂、振動或調整重心的附加物,或預防球拍脫手而將拍柄系在手上的繩索,但其尺寸和位置必須合理。


4.3.2 球拍上不允許附加任何可能從本質上改變球拍形式的裝置


謝邀

——————

這種拍子大多針對業餘愛好者,拍面大對於擊球影響並不大,因為大多數的球會打在甜區;拍桿長度對於專業運動員影響還是很大的,所以長度與大多數拍子差很多的話,針對的市場只能是業餘愛好者,以及非常初級的愛好者。至於拍子越輕,打球越輕鬆,下手球控制越好,但是上手擊球比較受影響,所以比較適合力量比較弱的愛好者。

至於智能球拍,我覺得是一種很雞肋的產品,它們所帶來的數據不足以讓業餘愛好者提升,也不足以讓專業運動員採納,只是大家拿來玩一玩吧。


謝邀,問題有兩部分,第一部分關於器材的我不熟,簡單說下。

類似這種超大拍面型的產品是定位娛樂,而不是對抗。

細桿鞭擊感更好,是現在高端球拍的主流。

第二部分,智能球拍、硬體,對動作、打法、數據的分析,改善、幫助多大?

個人覺得,眼下智能球拍和硬體可能只是滿足個人對自己能力的自我欣賞(啊我這一拍居然快200km/h,猴賽雷!),或者自我檢驗(哎我全力殺球居然才100km/h多一點,好弱!),但無法對整個技戰術水平和比賽能力有什麼實質改進。

因為在球場上打贏對手永遠不是憑一個動作的準確性、一個殺球的力度和速度,而是整體的技戰術穩定度和身體能力。就算你有很強的一拍進攻,前面也要有球路組織的鋪墊才會出現這一拍。

動作對不對,智能球拍也無法告訴你。一個能稱之為「對」的羽毛球動作(其他對抗性運動也是同理),得看對對手有沒有殺傷,對技戰術有沒有幫助,有沒有收到實際效果,而不是不考慮場上情況,跟練健美操和舞蹈一樣講究教科書般的準確。對抗性運動切忌機械應對,而是要以對手情況、來球情況為準去具體分析。

不追求動作的效用,而過分追求動作的「標準」,是捨本逐末的做法。這也就是為什麼業餘圈許多人看著動作不是那麼標準,但贏球多,有些人動作還算悅目,但總是被虐。再說一次,羽毛球比賽不是廣播體操比賽,不是你動作比別人標準就能贏的。

智能球拍目前(甚至以後)也無法給你任何指導,它只能分析和反映你當下的能力,只能把數據搜集起來然後得出你「球速和移動都不夠快」的結論。真的要對整體技戰術進行改善,真的要贏球,就要找靠譜的教練,別無他法,蠻練或者靠自己悟,都很難。


呀哈,謝邀,不懂(????ω????)


不邀請我我也說說

首先羽毛球球拍不得超過680mm,這個是羽毛球比賽規定,很少有人用這麼長的拍子,市場小,自然沒什麼人出?而且球拍也不是越長越好,球拍過長容易造成擊球的不穩定,控制力度也不好掌握.

球拍太輕意味著含碳量的降低,隨之帶來的是球拍強度的不足.球拍的受力更容易造成球拍的損壞.

那這隻球拍來說,拍子很輕,如果按照一般球拍重量布局,球拍拍頭太輕,慣性動量不足,容易造成擊球無力,小球拍頭不穩定.所以他的重心在310mm,這是一個非常靠前的重心,一般球拍的重量都在270到290之間,超過290都是進攻非常強悍的球拍了,這隻球拍達到310不是說他技術有多牛逼,其實就是拍頭用的碳比拍柄附近更多.本身就這麼輕,拍柄附近的強度一定非常脆弱,碳纖維雖然抗拉伸能力非常出色,但是在抗扭力,還有應力彎折形變方面其實還是比較脆弱的,如果是專業運動員來打,一拍殺球有可能中管的後半段就斷掉了……

第三方面,就是這種特別輕的球拍其實並不好控制,尤其在前場搓球的時候,手腕是非常放鬆的.基本就靠球拍的重量,這隻球拍分量太輕,在網前不能給球足夠的動量,所以還是影響發揮的.

而且球拍太輕之後手腕適應了再去用重的球拍也更容易造成傷病.

所以,球拍也不是越輕越好.

對,還有拍面的事.拍面的大小和甜區的大小有一定關係.寬邊大平頭的拍子甜區比較大,窄邊卵型頭的拍子甜區最小.但是如果你注意觀察就會發現,寬邊大平頭的拍子拍頭一般都比較粗壯.卵型頭的拍子拍頭比較纖細.

這是為莫子呢?

拍線的拉力會讓球拍斷掉的!根據力學來看,弧形受力比較穩定,所以圓也很穩定,但是如果做成圓的,甜區就會在圓心部分這樣的話圓心距離拍柄就太近了,打球沒力啊.

所以人們最後把球拍做成了雞蛋型.就是窄邊小平頭的球拍.

羽毛球最近幾年很火,但是窄邊小平頭的球拍甜區比較小,所以人們不斷讓球拍向矩形靠近,最後演變成了寬邊大平頭槌拍,但是這種球拍是不穩定的!球拍很容易在線的拉力下折斷,所以寬邊大平頭的拍頭都看上去比較粗壯,甚至有一些在比較容易折斷的位置加裝了鈦片.以保證球拍的強度.

這回題主就該知道為什麼輕的球拍很少有寬邊大平頭又長的球拍了吧?

本身材料就少,強度就不夠,如果再把更多的碳放在拍頭上,那屁股真是脆的不要不要的了……如果在長一點加長力臂的話……每次擊球都是賭博……真刺激啊……


謝邀,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簡單說明一下,當然,僅僅是經驗和粗淺的理論知識,對於羽毛球來說,過多的數據意義不大,因為羽毛球球體本來就不是規則的,從而導致揮拍、步伐、球速、技戰術控制等等,都不能量化到理論值:

1、要說拍面,我們先說說--揮拍速度

羽毛球的揮拍速度至關重要,我有一個210g 的鐵框訓練拍,專門用來練習手腕,對於初學者第一次的教球,我都要他在可能的情況下揮幾次,然後,立馬能夠感受到:拍子太重了,要保證拍子快速揮出去打到球,完全不能用肩膀和手臂--太慢了---只能用手腕引導拍子轉圈,然後帶動拍子快速轉動;

這個時候有,健身房的力量練習只是在羽毛球面前基本無用了--哪怕你的絕對力量再大,你也要依靠練習手腕怎樣快速調動球拍擊打羽毛球來實現力傳遞--這就是專業運動員十年如一日在練習的東西:通過更加優化的全身動作達成力傳導,傳到手腕來實現不斷提高揮拍的目的;

還有一點:網球雖然是羽毛球同門,但是網球場地畢竟還是有很多盲區的,不過,對於越來越提高的人類身體運動素質、羽毛球場地的步伐優化越來越好,羽毛球場地其實在變得越來越小,所以,我們需要的是更加輕巧的擊球,更加突變的打法,而力量和速度已經不再是困擾羽毛球運動發展的方向;

so,親們,既然我們是要加快揮拍來獲得更加簡便的擊球、既然羽毛球場地對於專業運動員的步伐、身體素質而言越來越小、越來越容易跑到;拍面越小、球拍阻力越小、揮拍速度越快(這就是為什麼球友們幾年前就在說YY的nrz代表了以後的發展方向),拍子越短、手腕到拍頭的力傳導越精準,而我們追求的是更加迅速、隱蔽、精準的方向時,啦么。。。你還需要一個笨重的拍面大、杆子長的拍子么?

2、要說桿粗細,我們先說說--力量養成

從上,羽毛球運動講求的發力已經大大進化,所以,對於不同力量段、不同需要技戰術實現的個體來說,我們需要的就是通過優化拍子內在來提高個性化程度--這就是羽毛球拍的「科技化」程度,這也是國際化羽毛球裝備大廠商樂於見到的事情--「通過我的科技化打造,拉開和某國山寨品牌的差距」,我的就可以賣到2k+,你的註定只有0.2k+,,,娃哈哈。。。

啦么,怎樣的科技化呢:

來點簡單的,通過拍桿嵌入手柄的長度來調整拍桿長度和擊球重心,嵌入越多、拍桿越長、拍子越重,嵌入越少、拍桿越短、拍子越輕......這樣,在沒有調整拍子絕對重量的情況下,可以豐富球手的戰術打法;

複雜一點點,在不影響絕對重量的情況下,拍頭部分細微加重,這樣,也能夠調整拍子重心,甚至,通過非常複雜的計算公式來得出一個個優化方案,來有序的加重拍頭或者拍桿或者拍柄,這個,當然也有大數據的功勞......

最後,這裡有一個前提,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手腕力量蠻大的,我也是。不過,第一次用VTZF 2幾分鐘後,還是感覺手有點酸----所以,球拍的長度、粗硬、重量,其實並不能用人立馬感知的程度去調整,拍子是一直拿在手裡的,只要打一段時間就能感覺到重量的程度,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很難看到拍重、拍硬、拍面大小強度有那麼明顯的差異,而只能通過感知--

這也是為什麼我推薦每一個想換拍子的球友都能夠打一打他人的拍子,試一試手感,才能對自己要選擇的球拍有明顯的感知!

到此為止吧,歡迎各位多多交流哦!


謝邀,我是文科生,科學的理論的東西我也解釋不了,很淺顯地答一下吧~

1.拍面

①關於打框

小拍面可能會很容易打到拍框

②容錯率

大拍面大甜區,可能有些球沒打到最甜的地方,但也沒有特别致命的影響。

小拍框小甜區,擊球點稍有偏差,就會偏離甜區,明顯影響出球質量(尤其是被動高球、被動接殺)。

③發力效果

小拍面雖然甜區小,但一旦打在甜區上,發力更集中,能打出質量更高的球(尤其是殺球、平高球)。

④揮速

拍面小,揮速快,但太快也容易打到拍框。

典型的小拍面拍子有yonex的arc-z,arc-zs(陶菲克),vtzf,vtzf2(李宗偉),nrzsp(馬林);victor的鬼斬,hx800。這些拍子的普遍評價是揮速快,發力集中,適應過後會是進攻利器,對基本功要求較高。

大小拍框沒有孰優孰劣之分,主要看打球風格、發力習慣、能否適應。

2.中桿

①中桿越細揮速越快,細中桿有助於增加彈性。

(中桿彈性受材質、科技的影響也很大,比如victor的拍子多半都很木,不如yy有彈性

zf2、鬼斬都是極細中桿,中桿彈性都是他們的重要宣傳點。

②中桿短的適合於快節奏雙打,雙打握拍本就靠前。中桿長的,中桿形變更明顯,鞭擊效果好,更適合單打。

假設樓主想掰彎一隻筆,肯定會掰筆的兩頭,而不是捏著筆的中間部位,不然彎不了啊。(這只是一個單純的例子……)

單打需要這種中桿「變彎」的彈性形變,充分達到鞭擊效果。但雙打節奏快,直來直去,沒那麼多時間去變彎……

yonex的nr800是長手柄,短中桿,平抽之王,中前場利器。

3.重量

3U的拍子手感紮實,進攻威脅大,可借力打球,還有……結實(能承受高磅、不容易打斷撞斷),適合大多數人。

5U6U的拍子更輕巧,揮速快(尤其是點殺、抽擋、接殺)。但是拍子太輕,無力可借,想要打出高質量的球,還要動作規範、爆發力好,且捨棄了重殺這一得分手段,很少有人能適應。

重量也沒有優劣之分。輕拍子出手快,但不代表出球快。重拍子殺球狠,但不代表落點刁鑽。

(其實挺好理解的,比如一個人用鐵棍打架,一個人用木棍。鐵棍打起來真痛啊,但掄起來也沒那麼輕鬆。木棍呢,打起來不夠疼吧,但若是能藉助其靈巧,一棍打到咽喉……要是真打起來,大多數人還是要選鐵棍的啊 )

超輕拍子有yonex的arc-fb(因達農),vtif(5U+細中桿+小拍框),victor的亮劍12L

-----

拍面和重量,都是很直觀很直觀的東西,親手拿拍子試試,很容易感覺到區別的。

中桿的變化不太容易被感知。


謝邀吧……這個問題我很尷尬,在外面,先佔坑……


拍面積 決定擊球點的容錯率。。。大排面的防守面積和擊球點的要求相對較小,從而這樣的球拍比較容易上手

桿的長短 決定了 球拍的反應速度,和借力的效果,中管短 手柄長的反應速度快,但是中管的彎曲的程度就會小,所以相對來說不容易借力

中管粗細 對揮重 是有一定有一定影響的,但越細的中管 更多是 各個品牌的技術壁壘。

拍框面積大小對比:

市面上所有的球拍拍面積,基本分為三個大小(大、中、小)、那麼N80 II和一代差多少呢~

大拍面:N 80一代、A10、tk9000

中拍面:N80 II、鬼斬、ZF1

小拍面:NRZsp、JS10

威爾遜的這個拍子應該和a10是一樣的。

關於球拍的更多評測:可以來超級羽一起討論:羽毛球器材評測


謝邀!最初是比較關注球拍的特點和參數的,這幾年基本上按照自己打球的特點買個差不多的就行了。僅從我曾經經常使用的個人覺得比較有特點又符合提問的拍子說下吧。

ARC-ZS,當初之所以選了這個拍子,就是看中拍面和拍框縮小帶來的小風阻,直觀的使用感受就是出球確實快,抽擋和殺球都很爽,步法到位的話,不會受拍框縮小的影響。換新品牌羽球以及氣溫極熱或極冷時(球速變化大),打框的次數會頻繁些,這可能是拍框縮小的影響吧。

VT-ZF和ZF2,應該算是細桿的代表了?一代最大的感受就是重,打起來累人,淪為替補。二代個人覺得非常好用,重殺效果好,我想這肯定得益於細且硬的中桿。

更小的拍面和更細的中桿能帶來更小的風阻,有利提高揮拍速度,更硬的中桿擊球時變形更小,能提高落點的精確。


謝邀。題目本身一下就暴露了題主是初級球友的本質。

只有最初期用大臂發力打球的人才會在意球拍輕重和拍面大小的問題,因為不會發力、動作不標準,所以擊球點沒譜沒有甜區的概念。

等發力越來越好,對球拍的要求也就越來越明確了,每個人在不同的打球階段、打單打混打雙打前打後、體力好時或不好時,對球拍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

這個外人可以給些建議,主要的還是靠自己體會。

不過有一條真理是不變的:在初期很長一段時間內,別燒球拍,別買太貴的...

補充一下關於智能球拍設備的看法,這類東東很雞肋,說到對動作的改進幫助,遠不如找個人在旁邊拿手機錄個視頻來的直接,先看看自己揮拍練習時的動作vs.實際打起來時動作的反差吧...


謝邀…不過我也說不太清楚…

拍子這個東西只有技術水平上去了才能體會到區別,但是當你有了水平之後自己就對拍子有感覺了,對於這些參數也就有把握了。其實還是要多打,多練。


謝邀。

不是很懂。個人還是喜歡3u的。會貼配重。


謝邀,

Σ( ° △ °|||) 看了其他的人的回答,覺得都好有道理,感覺沒啥能說的了。

首先就是羽毛拍的規格是有一定要求的,所以拍面和桿都會有規格範圍。

拍面大了的好處自然是甜區擴大,容錯率提高,但是同時肯定也是犧牲了揮拍速度和擊打時的力量。中桿的話長一些易於接球,而且省力些,相對短的桿連續爆發力比較強。

至於重量的話,還是看個人吧,一開始我也喜歡用3U的拍子,覺得力氣大,後來打雙打多了也慢慢喜歡上了4U的拍子。但是再輕的話我覺得都不一定使得上力了。

希望這些能對題主有幫助~


居然有人邀請我真是好意外咩

--------------------------------------------------------------------------大概是這麼分割的分割線----------------------------

拍面積,桿長短、粗細,有何影響?智能球拍、硬體,對動作、打法、數據的分析,改善、幫助多大 這是題主的問題 那麼我就我所能說一點我的看法

1.拍面積對打球的影響

你舉得是超大拍面的例子 那更經典的就是小拍面(一般說小拍框) 最明顯的例子 YY的NRZSP 主打了小拍框 入了實物對比N903發現就是小一圈 目測就是小了基本一圈拍框那麼大的面積 那麼上手的手感會產生多大的區別呢 業餘愛好者像我這樣的直觀感受就是球打到拍框上的幾率大大提高了 按理說小的只是一圈拍框的面積還有點不到 應該不會產生大大提高球打到拍框的幾率 個人認為 業餘愛好者可能不追求動作標準 高效率 精準的打在甜區上 所以平時可能更多的用球拍的除中心的位置接球更多知識我們沒有意識到 所以當換到ZSP上就體現的很明顯了 經常打到拍框

2.拍桿長短

拍桿長短這兩年不怎麼做文章了 國際羽聯應該是對球拍的長度有硬性規定貌似 這個參考專業的制定標準 也貌似是因為這個原因 方法很粗暴 總長固定 拍桿長 握把就短一些 也有過刻意延長拍桿以製造一些噱頭的 個人觀點 各大公司都做了這麼多年球拍 各種數據都足的很 不在這上面做文章很大可能是做不出來什麼文章或者非常雞肋 類似所謂的破風阻錐蓋 實際效果不做討論

3.拍桿粗細

有人說拍桿是一把球拍的靈魂 這話放到高神上無可厚非 其他球拍上可能還有討論空間 但是中桿確實是一個比較出菜的地方 一般來說軟硬彈木 所謂硬彈一般就歸到韌裡面了 比如一些進攻拍子 太軟了力量傳導既有延遲又有衰減不行 太硬了彈性不好還是不行 這些年廠商們比較追求細中桿 SHAFT7.0一般在勝利的拍桿上印著 也有一些拍子說6.8的 具體上遊標卡尺吧 不過就算是超細的也是漸變的 到T頭會加粗的 拍桿一味追求細有可能會增加內直徑 比如 做的粗 可能中空 中間空的就多 做得細一點 中間空的就少 各大品牌的中桿也是各有各的手感 勝利好像一直被黑中桿木了 要我說 。。。。。也還可以吧 中高端也不錯的

----------------------------------------------------------------------------------------------------------------------------------------

總結一下問題 NRZSP 雖然拍面小 但理論上更利於集中發力 打出超高的球速 YY公司的廣告也是這麼打的 拍面大的話 甜區會增大 更容易在一些不好接球的情況下極限接到球 精鍊說就是容錯率 粗細方面普遍認為細桿科技含量更高 彈性更好 而粗桿起碼是大於7.0的可能給人的感覺是老式的工藝 就像當年的大腦袋顯示器和現在的超薄顯示器一樣 我個人更關注的科技是拍框 盒式拍框 李寧 903上的3D破風 勝利經典的亮劍破風拍框以及YY的多啦10 揮速上提升確實較為明顯 關於智能球拍 只是零零散散出現了一些所謂的智能設備然後扣在底蓋上採集數據吧 球拍方面 智能化我覺得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畢竟想想稍微會打的小夥子一個殺球 那速度 真不怎麼好採集數據噠 這大半夜的都要睡了 手打完再睡吧 畢竟第一次認真回答 如有錯誤歡迎指教 以上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