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果扒譜的時候低音部分被貝斯的聲音混淆了怎麼辦?

扒鋼琴伴奏的伴奏譜,但是低音部分總有貝斯在拍點上擋住鋼琴和弦。。聽不清但又不想糊弄過去該怎麼辦?有時候純鋼琴伴奏的時候也因為人聲疊在上面導致扒譜困難,應該怎麼辦?


我想我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在土鱉死磕扒譜的路上,我也遇到過這樣的困惑。

首先我想說,在錄音里很多音你的確是聽不到的,有的音是在和弦里你自己腦部出來的。

其次,你能聽到的音,就一定能扒出來。用transcribe半速截取聽五十遍,怎麼也出來了。

最後,扒譜是再創作的過程。追求百分之百一樣沒有意義!除非你要開淘寶店給別人扒譜,否則只需要保證與原曲基本框架相同,情感表達相同便可以。

每個廚師做的辣椒炒肉還不一樣呢,也不可能一樣。


首先,如果這首歌有伴奏版,肯定從伴奏版開始扒。

其次,可以通過調節EQ來改變你聽到的東西。這個根據實際情況,像扒鋼琴的話一般先把前幾個低音區域遞減,一般多用衰減少用增益,容易失真。

和弦的確是扒譜裡面較難的一個方面,我一直覺得貝斯好幸福,扒單音最開心了!

關於扒譜軟體我推薦wavetone,雖然是日語的,絕對比transcribe強大10倍以上!

關於wavetone的簡單教程我在鍵盤中國有做,十分適合鍵盤手的強大扒譜軟體――wavetone-◆鍵盤手論壇◆,不過沒有賬號可能只能看到一小部分,我估計你應該有賬號吧。

這個軟體的可視化超出你想像,用一下你就懂啦。

也說一下還原度的問題,扒譜是再創作沒錯,追求百分之百沒意義我不是很贊同。當然其實從娛樂的角度並沒有必要做到100%的還原,即是原作者自己演出一般為了新鮮度也願意改編,不過一般肯定自己去扒的都是喜歡的歌曲,包括一些古典的鋼琴曲和自己喜歡的流行曲,我自己是玩動漫樂隊的,扒的越還原內心的滿足度肯定是更高的,我個人其實比較追求還原度的。

最後,和弦一般冠音很容易聽出來,具體什麼和弦要通過和弦情緒來聽,你是武音的學生我也就不班門弄斧了。和弦的使用和風格、作曲人也有很大的關係,比如麻枝准就特別願意用sus4,m7,M7,add9。了解風格和作曲人對扒和弦也有著一定的幫助。


欽佩題主的務實精神!反對樓上聽不清就隨意按照自己想法來配的答主(但是如果答主是作曲的專業人士……我也無法想像一個專業的作曲家會如此不嚴謹)……任何一個和弦都代表著作曲家的思想,隨意的改編/簡化就是對於他們的不尊重。一個複雜的和弦用其他的和弦來代替以後,整個和弦步進還是有可能聽起來挺通順的;但萬一作曲家正好是想用這個複雜的和弦表達一種和三和弦(抑或是你亂加的其他和弦)不一樣的情感的話要怎麼辦?音樂有時候容錯性不是想像中那麼高的,有時候某個十一和弦、甚至十三和弦,改變其中一個音都會產生不同的情緒,而且還沒有其他選擇可以替代。

所以說,我覺得題主最好反覆嘗試比對扒出來的試聽和原曲的差距(當然貝斯的音只能設成底音了,然後往上疊加)。先給出一個和弦音是怎樣的假設,輸入到打譜軟體裡面,試聽一下這個和弦,緊接著聽一下原曲這個地方,如果感覺不一樣的話就改一下自己的假設然後再聽……差不多以後把譜面試聽和原曲一起播放,聽聽有沒有違和感,如果還是有違和感的話說明還沒有猜到原曲真正的和弦……這個過程的確很累,但是在猜測的過程中,你也許會偷師到一些作曲的想法,學到「某和弦後面居然還可以接這個和弦」云云。之後在你做原創的時候就可以學來用了~如果像樓上答主隨意糊弄過去,在創作的時候永遠都突破不了自身的局限性。

題外話:

我一直覺得,扒譜首先應該是一種對原曲的虛心學習;其次是「這首曲子實在是一個好作品,我想通過鋼琴改編的方式分享給大家,讓大家也體驗到這首曲子的優美之處」;最後才是一種「我能夠把任意曲子在鋼琴上彈出來」的炫耀性的行為。現今大部分人都注重最後一點(因為作品無人問津實在是太痛苦了,只能用數量取勝)個人覺得T叔就有這種傾向(彈出來的東西很酷炫,然而和原曲並沒有什麼關係,這種行為本質上就像是在「蹭原曲的光」)但也不好過於指責,畢竟大家都不容易,就看各人的選擇如何了。

反正我會一直堅持自己的嚴謹,即使我並不是音樂相關專業的人,即便我產量因此而非常之低。


推薦閱讀:

你聽過那些哪些表面挺火但實際沒什麼營養甚至低俗的歌?
如何為歌曲編配吉他伴奏?
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地學習和積累鋼琴即興伴奏的和弦走向和伴奏織體?
當今的京胡演奏水平和京劇鼎盛時期的水平相比差距大嗎?

TAG:鋼琴 | 伴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