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長大贍養不贍養父母是什麼因素影響的?
一想到自己有一天會變老就感覺很恐怖,當你不能依靠自己生存的時候,當現有的養老制度不完善的時候。你的孩子孝與否顯得那麼重要。一個小孩子長大,是什麼因素影響他成為一個孝的人,家教,社會,經歷,還是他的本性?
————補充一下問題,鑒於大家不習慣」孝順「兩個字一起說。那我們只說孝,奉養父母。
在我看來就是簡單的一種愛與被愛的關係。小時候孩子得到了足夠的關愛,學會了愛別人,難道父母老了孩子不會去愛父母?至於孝,在我看來就是愛的一種表現。
小孩子是一張白紙,得到了愛就會給別人愛,那些童年幸福成長還變成惡魔的,我估計也是極少數吧。
大部分控訴子女不孝的新聞背後,仔細挖掘一下,總能在子女幼年時期的親子關係中找到根源。可惜大部分媒體和民眾除了痛斥就是痛斥。這是一個奇怪的國度,子女不看望已經完全行為能力的父母竟然要判刑,但是父母虐待沒有行為能力的孩子,只要不搞出大毛病,根本不會有人管。就算警方介入,頂多也是批評教育了事。批評完了再把孩子送到虐待他們的父母手裡,直到真的鬧出人命(找一下南京吸毒媽媽餓死兩個女兒、以及各類相似的新聞吧。最近又出了一個河南精神病母親把孩子跟豬一起養了7年的新聞)。只有在鬧出人命的時候,新聞媒體和民眾才開始痛斥,痛斥完了該幹嘛還是幹嘛,直到下一個新聞題材出現。因為這個國家相信:父母對孩子的監護權(控制權)比私有財產更加地神聖不可侵犯。父母怎麼控制孩子、管教孩子,其他人不能干涉,不是鬧出人命,國家也盡量不能干涉。想一想為什麼前段時間火起來的人販子一律死刑的呼籲,就是這一信條的最好註解。民眾真的關心這個國家孩子的生存狀態嗎?並不見得。社會上很多兒童在親生父母的控制下,並不比那些被拐賣的兒童生存條件更好,但這無法激起他們要求立法的怒火。他們只是感同身受地,更憤怒於自己對孩子(或者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財產)的控制權被人侵犯這一事實。謝邀。我覺得前面幾位答的都挺有道理的了。我的觀點其實也差不多。
1、如果你期望的是他發自內心的愛你。
當他是個孩子時,我們的義務是幫助他成長。
成長成什麼樣子呢?成長為有他自己的能力,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能力,在內心裡達成平靜的能力,還有愛自己和愛他人的能力。
我們做父母的,一般都會注意到安身立命的能力,供他讀書,讀書不行也學個手藝。可是我們往往忽略後面兩項能力。
而一個人如果無法達成內心的平靜,就容易被外來的挑釁(父母的嘮叨實際也是一種挑釁)而惹怒。如果他無法愛自己,他也無法愛別人。他無法愛別人,一般來說他仍然會給我們贍養費,但基本無法給我們期望的「孝順」(儘管題目改成了「贍養」,而你實際描述里用的「奉養」,顯然你期望的絕不是每月的贍養費,你期望得到關愛,甚至下對上的恭敬)。
即使在夜深人靜時,他意識到自己要對父母好一點,但當生活的壓力襲來,當父母的嘮叨、懷疑、壓迫襲來,他完全控制不住情緒的。
這是一個層層傳導的過程,那麼倒推回來,如果你希望他發自內心的愛你,你需要幫助他(千萬不要代替他)成長為一個獨立發展的有內在力量的個體。你培養了一棵樹,這棵樹自己會生長,會庇蔭。
2、如果你期望的是他絕對的順從、恭敬。
這倒好辦了,從小我們就包辦他的一切事情,不給他表達個人意見的機會,以愛之名束縛他。這樣他自然會長成一個懦弱的人。同時,我們自己在經濟上一直保持對他的壓倒性優勢。這時我們培養了一棵藤,他攀附著我們生長,他絕不會離開我們。
這時,我們或許會以為他的攀附是擁抱,我們對此眷戀不已,然而,我們也被藤勒得透不過起來。我們和藤糾纏在一起,慢慢熄滅了生命的火焰。
以孩子的幸福換我們的安全感,值嗎?3、你面對的是中年危機,安全感的缺失,對死亡的焦慮。
正如你的孩子是獨立的一棵樹,你也是獨立的一棵樹。人的成長在不同階段將面臨不同的挑戰。這些挑戰基本是由母體逐步走向廣闊世界的挑戰。
幼時是對失去庇護者的擔憂,所以依戀父母;少時開始探索自己於這個世界的是怎麼樣的存在,所以我們以為他們在叛逆;年輕時渴望有所成,找到自己的根基;到中老年,開始回顧和評價自己的一生,渴望自己仍能世界上留下點什麼。
面對一個個挑戰,如果應對的好,就會長成參天大樹,然後平靜離去。而應對的過程,如第一段所說,年幼時需要父母幫助,越往後越需要自己的努力。你的安全感缺失,需要你自己尋找解決辦法,而不是變成一棵藤,纏住新生的小樹。沒有人能靠別人獲得真正的幸福。
我們要鍛煉身體,養生,以保持機體的活力,同時,我們也需要學習心理保健,以保持內心的平靜。
試想,如果我們無法接受時間的有限性,無法坦然面對自己的死亡。即便兒女溫柔敦厚,善待我們,我們自己會怎樣?由於深深的恐懼,我們可能嘮叨,可能過度關心兒女的生活,可能想要掌控孫子的教育方向,我們還懷疑兒女,擔心自己的孩子被兒媳或者女婿拐走了。
我們鼓勵那些總是依賴父母的孩子獨立,鼓勵那些黏著老公的女性獨立,那麼逐步走向衰老的我們呢?是不是也該試著獨立。
當然,對死亡的恐懼不是你一個人,而是人心理發展的自然規律。那麼適應它,接納它吧。接納自己的恐懼,或許就不需要死攥著兒女做救命稻草了。
另,《直視驕陽》這本書是講述死亡焦慮的,有興趣可以讀一下。
附:埃里克森的社會性發展階段第一,我反對孝這個字眼,因為它代表一種等級關係;
第二,生孩子當成養老投資,是褻瀆了創造生命這麼一件神聖的事;
第三,養老靠的是兩件事:一是資源,二是人力,資源就是各種養老設施條件,最後體現在錢和價格上,人力其實包含在資源里,但又分為具體的勞役和精神慰籍。
現在就可以明白了,指望子女百分百服從自己的孝而達到自己養老目的,實在是又愚蠢又自私。
就運算元女對你百依百順,可吃喝拉撒都要錢,沒錢怎麼養老?順從你就能養得起老了?
你若沒有足夠的財產,子女就要自己去謀生,哪來的空閑時間來百依百順?
就算你家財萬貫,還要看你和子女的感情是否親密融洽,這是一個相互的關係,而不是單向的關係。
子女是你的親人,不是你的員工、奴隸。
=================================================================既然題主把問題由孝改為贍養,那就來討論一下贍養父母的條件。前面說了贍養需要兩點,一是物質基礎,二是意願。
在過去物資絕對貧乏的年代,養老就是給口吃的。但現在物資已經不再絕對貧乏了,老人對養老的需求已經升級到了情感。給口吃的還能儘力滿足,但情感需要卻是非常難的。你就反過來想想孩子,給口吃的當然不難,但嬰兒的情感需求,你能百分百滿足嗎?你最多是哄。當嬰兒長成了兒童,你能滿足孩子的物質和情感需求嗎?
有個說法叫老小老小,人老了,就和小孩一樣,怕老怕死怕孤獨,更能折騰人。這不是一點生活資料就能滿足的。那就得像賈府老太太那樣供著,問題是,有這麼多資源給消耗嗎?
就普通人家來說,如果父母不能積攢足夠的財富,那子女將來就要既養老又養小,還要面臨中年職場危機。現在基本都是獨生子女,一對夫婦要面臨4個老人,一個孩子,怎麼養?就算有心,力也不足。
所以你與其在擔心孩子將來給你養老的問題,不如想想自己怎樣能創造更多的財富,更好地理財、投資,靠人不如靠己,把經濟壓力多從子女身上卸下一點,對子女不要那麼苛刻,相反親子之間的關係就融洽很多,反而容易得到子女的關心。相信所謂的棍棒出孝子,這是典型的奴化子女的方式,奴隸有機會是要逃亡的。
父母不能因為自己要變老,將來要死去,就變得情緒焦躁不安,然後把這種情緒轉變成壓力,施加在子女身上。每個人都會老,也都會死,坦然面對就好了。更多地是要妥善地做好將來的安排,安排自己的,也要安排子女的,最好有機會大家共同討論這個問題,而不是獨斷專行。謝了歌謠...
我個人倒是覺得,既然在新時代了,孝順這個詞還是改改比較好孝而不順,私以為這樣比較不錯吧記得以前在一個訪談節目裡面,趙薇和陳坤倆人談過對自己母親的孝。
趙薇就是典型的國人思維(沒有批評的意思...也不是對號入座),跟父母報喜不報憂,讓他們順心讓他們舒坦。陳坤卻反過來,母親要改正現在的作息習慣,要多去跟進時代的信息,要出去鍛煉身體,要以更積極開闊的心態去面對更多的人和事,要不斷去"刺激"她。自己後來想了很多。
要說孝,尤其是在當代,怎麼樣算孝?很多人都會說出不同版本的答案,尤其是受限於父母的見識和際遇,子女的成長和交流,社會的影響...自己的孩子,您覺得怎麼樣才是孝?
拴在身邊隨時伺候?讓孩子遠走高飛海闊天空地去闖?誰知道哪種好哪種壞,只有選了走過才知道。既然這樣,誠心建議您,從自己做起吧。
自己做不來做不到的事情,不要想著強求小孩子做到。孩子不是玩具也不是寵物,是一個有靈魂活生生的人。家庭的潛移默化最重要,再一個就是家教。
正如家父經常說的一句話,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但是我可以影響這個世界。也有一種原因是因為子女多,比如新聞經常出現,好幾個子女,但是父母無人贍養的情況,這是一種責任共擔下無人願意承擔責任的狀況,比如國外就有研究顯示,子女數量和探視父母的頻率是反比的,所以在這裡提醒各位不要對獨生子女有偏見,其實他們往往必須承擔更多責任,而且是無從逃避的,並且提醒那些有兄弟姐妹的朋友,不要因為有兄弟姐妹就忽視父母~
首先你得孝順。
我來講個故事吧。
首先放出態度:未來,我會盡我的能力給他們足夠的錢,必要時給他們找最好的護工,去最好的養老院,但我絕不會與父母同住,更不會親身照顧他們。
聽起來很絕情,親子關係很僵對不對?
我爺爺奶奶生了兩個兒子,我爸跟我大伯。本來三家人都在同個城市分別居住,後來我爸生意失敗,沒了工作,剛好當年我爺爺奶奶退休了。於是他們提出,我們老了,要人照顧,你別去上班了,回來照顧我們吧。
於是我們一家把自己的房子租出去,搬進了爺爺奶奶家,然後,從那天起,我爸一個40出頭正當黃金年齡的男人,被「盡孝」兩個字牢牢綁在了我爺爺奶奶身邊,之後的接近二十年,一天都沒有出去工作過。
他在家幹什麼?
做飯,洗衣,打掃,陪兩個老人上醫院,整天圍繞雞毛蒜皮的家事打轉。
他不想出去工作嗎?
每當他要去找工作,爺爺奶奶的話就來了:我們老了,你出去賺那點錢,還沒我們退休金多,好好在家就好了,家庭和睦最重要。
我大伯的話就來了:你跟爸媽住,用爸媽的錢,當然要照顧他們。哈?你不想用爸媽的錢,那你出去工作了,誰來照顧爸媽?既然你現在沒工作,那就這樣著吧。
我爸是個好人,他對任何人都很好。爺爺奶奶也把我當寶。我們家,是外人所說的模範家庭,三代同堂,兒女盡孝,其樂融融。
然而表象下的內在是什麼?
我媽是個女強人,她的工作特別好,所以當年我爺爺奶奶讓她辭職一起回來照顧家裡,她頂著壓力一直沒有辭職。然後,這樣的相當於家里經濟頂樑柱的她,整天被人罵說「不照顧家裡,不關心老人」。這話說最多的,是我的爺爺奶奶。
前年,我爸查出得了憂鬱症。原因我特別清楚。老人家年紀大了,頑固不講理,大家都明白,我媽又到了更年期,家裡每天都矛盾重重烏雲密布。他一個大男人,本來強迫自己接受這些家長里短就已經很辛苦了,現在事情一多,家裡大事小事每個人都找他,每個人都在責備他。
壓力能不大嗎?
我在外地讀書,畢業後順理成章留在外地,工作順心,也有對象,看似一切都很和睦,然後今年過年,我爸跟我說了一句話。
「你那個對象,既然是外地的,還是早點分手好,那工作也沒幾個錢,辭職回家吧,在外面漂了幾年,也是時候回來了,我們老了,也該有個人照顧照顧了。」
我瞬間汗毛就豎起來了。
我不知道我爸爸他是怎麼想的,也許只是單純的隨口一說,也許,是真的打算讓我把他走過的路再走一遍。
說實話,在我人生28年里所受到的教育里,我覺得我爸的要求是理所應當的,是我總有一天要去做的;但潛意識裡,我看了20多年我爸的痛苦,我媽的痛苦,我不想再讓我或我的愛人受到同樣的痛苦。
聽起來超自私。
我的父親,是一個偉大的人,但我不想做他這樣的人。
我一直在想,孝究竟是什麼。養兒,是不是只是為了防老?
那我們的人生,我爸的人生,難道就不能活出另一個屬於自己的樣子嗎?
我甚至都想在知乎開個問題問問大家我到底應該怎麼做了。
——
有點語無倫次,邏輯混亂,大家見諒。有意見也歡迎和我交流,我知道大家可能會說我自私一類的,沒關係,但我不想見到辱罵我家人的言論,我愛我爸媽,也愛我爺爺奶奶,他們都是世界上對我最好的人。我是絕對不會贍養我的母親的,絕對不會。我母親在我三歲離家出走,二十多年沒有一點音訊,最近,我找到了母親,她一聽說我工作賺的多(其實就是勉強夠花),就說要來我家和我一起住(我是女孩,還沒成家,但是父親在我工作的城市給我按揭了房子),還要讓她的兒子(第二任丈夫的兒子)來投奔我。我在一個二線城市工作,看起來風光,但真的無力去供養這兩個人(兩人均無工作無社保),我跟她說了,她十分不高興,說就算她一天沒養過我,我必須要養她,否則就要告我。你想告就告吧,我可不是樊勝美,我對你除了恨,什麼也沒有。
最大的因素當然是沒錢……
為什麼好多人都理所當然地認為子女長大後就會有錢?
在子女一窮二白沒有能力贍養還在被支持的時候,父母有沒有嘲諷過他們的能力,有沒有打心底里不相信他們,有沒有瞧不起他們。如果有的話,年齡大的會先老,小的憑什麼要去關懷弱者? 年輕的時候受到那麼多侮辱和壓力,哪怕是最後還是不能讓家長覺得光彩,但至少可以慢慢超過家長的勢力。至少可以相對變強,這個時候復仇的時候就來了。行為上關懷,情感上終於可以嘲諷回來,終於可以瞧不起你們這樣的弱者了,雖然子女會老,但是年少的時候受到什麼樣的對待,到老一定會還回來。
樓主可能想問為什麼有的小孩長大更孝敬父母,而有的卻不是。可能有三個方面因素。首先是家庭環境。父母自己是孩子最好的鏡子,他們怎麼對待老人的以及態度會潛移默化傳遞給孩子。父母對老人更孝順的,自己的子女對老年的自己可能也會同樣孝順。當然前面已經有 同學也提到童年成長經歷,是否有愛決定了孩子長大對父母的態度. 其次是經濟條件。成年後的子女要組成新的家庭,不僅要照顧好自己的家庭,而且上有四位老人,下有小孩。經濟能力成為能否更好孝敬的關鍵。三是同輩以及環境壓力.如果身邊的親戚朋友都是靠譜的,對長輩孝順的,那麼如果你不孝順,就會有輿論壓力,也不敢做對父母不孝敬的事情,相當於潛在監督.
父母早年對待孩子的態度+整個家族的傳承性文化影響
因素很多。1.在孩子需要父母的時候父母做了什麼。2.在孩子和父母之間沒有需求的時候父母做了什麼。3.在父母需要孩子的時候孩子是否有能力。4.孩子自己思路是否正常。前兩個是父母的問題,後兩個是子女的問題。至於好多人說的父母是否孝順我覺得並沒有太大影響,孝順並不傳遞。
說得空泛些就是正確的教育和足夠而恰當的愛吧。我愛我的母親,也一直對她有著很深的愧疚之情。越是如此如此,我對那個無能又毫無責任感的父親的厭惡就越發強烈,我不會贍養他,如果他把我告上法庭,我就直接一刀砍死他,我對他的厭惡足以讓我哪怕是放棄今後的人生也不願對他承擔一點責任付出一點感情。
是愛。
我四歲就父母離異了,小時候是爺爺奶奶把我帶大,父母都各自有家庭,我大學畢業就自己一個人住了,和父母關係並不是太好。如今我爺爺奶奶感冒了我也會去醫院探望,出錢出力,我媽媽去年膽囊炎開刀差點就死了我也就去看過一次,追悼會也許我也不會去。
我覺得這樣才是合理的,你不愛我為什麼我一定要愛你。
年輕的時候覺得我檔你人生幸福了把我一腳踢開,年紀大了需要人照顧了回來裝可憐了?我呸。應該和小時候的教育有關,其次的養大後接觸的周圍環境有關,看他受什麼樣的影響,還有就是孩子的本質問題。
子女是否孝順就看樓主展示給孩子的範本如何了⊙ω⊙!
昨晚小年夜,而我被母上大人就我對她的贍養方面的問題一頓數落,甚至於說到我兒時多病,求學時有多懶惰,成年後對交的女友比對她好太多……以至於我通宵也都無法入睡.說實在的,非常憋屈。我搞不懂她的印象當中記憶裡頭我怎麼就成了如此蛇蠍冷血的人。她命運多舛,幼年喪父,寄人籬下,小小年紀就要操持一家大小的飲食起居,艱難求學……少年時值上山下鄉的政治運動,蹉跎歲月,艱難險阻,歷盡人心冷暖,本欲終身不婚,奈何被人暗算,生下一堆兒女,現存的有兄弟4人,余者生死未卜,不知所蹤。這本來的確的確非常讓人氣結。更為惱人的當是我的生父,個人既無獨立人格和能夠及格的生存能力,又無任何可以倚仗的家世背景,這一切都是個錯誤。這個人幾乎沒有履行過任何責任,既無心也無足夠能力來撫養一眾子女。這樣的背景,我們要能活著就是個奇蹟。母親大人是個表面堅強內心脆弱的人,這是我長大後理解到的。過去的過去 ,我的整個未成年階段,親歷諸多艱難,內心自卑絕望,唯一的想法就是快快長大以便能自己做主規劃人生,擺脫心裡如影隨行的原生家庭的不良影響。可以說,這種代際傳承對我們作為無辜子女來說就是無妄之災。十八歲那年,開始獨自一人求生存。沒有任何心理安慰也無任何經濟資助,內心是多麼的不安和害怕,現在想起那種無助感依舊難以忘懷。很多時候都恨自己來到這個世界,多次想自殺。母親大人為我們放棄了回城工作的機會,並不遺餘力含辛茹苦養大我們四個人。這樣的成長,充斥著難於名狀的不安及對她的愧疚,以及滿滿的無能為力.很多次想看心理醫生,但,經濟原因無力擔負。她沒有工作,自然就沒有社保醫保,她的養老問題就絕對不是普通家庭模式就能解決的。貧病交加此言不虛,在我記事起她的腿腳已不靈便……艱難的生活透支了健康,這一切,一無所有的人面對現實會有更多的苟且啊!起初工作沒有任何選擇餘地,沒有工資還找不著地方上班。從拿第一份薪水起,就上交母親大人以報養育之恩和平復自己內心的不安,她也可以稍微輕鬆點,畢竟弟弟們還要上學,可以稍微改善下生活的困窘。留下最低限額的零用錢,余者一律上交。那時候我哥也在做學徒,但是他是個老實忠厚過了頭的人,動作僵硬又慢,所以很長時間沒有工資,受盡人白眼及欺負。好在他自幼吃苦憨直,中庸禮讓,對於這樣的處境竟然能夠平靜忍受……或許內心也憤懣,一定會的,只不過生存的環境沒有給他表達自己訴求的機會和本錢,也只好忍氣吞聲……但人表面有多溫順內心就會有多少憋屈,誰知道呢?以他後來對家人的種種表現來看,生活竟然將一個性格溫良的人變成了一個不太合格的無賴,原諒我如此形容。我與他的交集相對多些,基本上前面幾年,他手頭緊的時候都會在我這裡拿錢,十幾年了,最早借的錢也不曾還給我過 。說好的借呢?母親大人會勸我說他幼時承擔了許多他不該承擔的責任,無辜地喪失了他本來該享受的獨子待遇,又曾經照顧過弟弟妹妹,所以對他寬容些吧!基於對母親的愧疚以及對骨肉同胞的共情,儘管我內心並不認同他一有困難就找我的做法,我還是給予了他如母親大人希望的那樣的幫助。他常常失業,一旦失業,他的那些個平時吃他喝他的酒肉朋友就做鳥獸散,那時他就會來投奔我。那時候我租了個小兩居,他便會來住上一段兒,也會帶他的朋友過來。這本無可厚非,兄弟間相互之間是得擔待點兒。可是,我們間是單方面的,並且時間很長,我自然是受不了這樣無窮無盡的被需求,畢竟都是成年人了,誰該為誰啊!後來有幾件事,徹底激怒了我,他動了我的女人!他還動了我要創業的資金,我氣得不輕,可是母親大人一直給我洗腦,要我繼續為他付出……我徹底無語,迫於母親的苦口婆心,我忍著心被撕裂的痛處,為他付著店租。店最後總算是關了,爾後我對母親大人對我的態度做了深刻反省,連僅剩的一縷愧疚也蕩然無存。其他林林總總我一一忍著,可他這樣子做大哥就是不地道,我理解人都是自私的,但請不要傷害別的人。我剛工作不到一年大弟也輟學了,其時家裡依舊窮得舉債度日,我薪水微薄,即使我只留最基本的20塊錢零用錢每月,余者全部補貼家用,依舊杯水車薪。後來我只好帶著大弟弟一起做學徒。他敏感脆弱比我嚴重許多,我也有相同問題,除了拚命工作,不知道如何入世,所以晉級非常艱難。這一托十年有餘。不過他比大哥好,講求親兄弟明算賬,所以,至少經濟上儘管他不寬裕卻也沒有怎麼麻煩我太多。然後是小弟弟,家裡唯一上過大學的人,是個文藝逼,敏感脆弱,自卑。畢業之初也常找我借錢,不過不太多。卻跟大哥如出一轍地借而不還,而我的收入也很拮据。隨著我們的長大,諸多問題亟待解決,比如如何安身立命,如何贍養病母。從07起至今,我一直有提如何做到贍養她而保證子女獨立,不過終究沒有得到解決。10年母親一直收大哥全額工資,11年至13年間,大哥(我們大的三個合租了一套大房子)分攤三分之一房租,再未給過母親生活費。13年隨著他創業失敗,重新上班後再未給過贍養費。而大弟弟從零二年至今,一直上交全部工資作為贍養費。小弟至今已畢業幾年,從來不給贍養費。我呢,零二年起至零七年夏,有餘錢都會給母親錢,當然隨著收入狀況而定,唯零四年沒有給過。其餘時間,不管失業與否,都會給。零七年至今一直有給贍養費並房租水電醫藥費等,迄今為止約10年整。我一直力勸母上大人不要收任何人的全額工資,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而且這樣特殊的家庭財務情況,每一個子女若欲真正成熟獨立,經濟獨立都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倘若一直不改變這樣的狀況,遲早要產生大的矛盾,經年累月地超額付出,那麼作為一個一無所有的大齡青年,誰來為他的明天負責?為這個事兒,母上大人頗有微詞,她覺得孩子不會理財所以即使不給她錢也不能攢錢,而給她的話,是給孩子心安的機會……人自願給她報答養育之恩,她若不受會讓人難堪,再說她的病確實很費錢。我不敢苟同於這樣的理論。我陳述過多次自己的觀點,幾個孩子均應贍養她,而不是願意給的心軟的給,不給就算了。這樣子厚此薄彼諸多不妥。我建議贍養費分以下四個部分(第一二項必須全員參與,三四條根據個體情況決定):第一,基本生活費,應確保其擁有能夠支付得起不低於本區域公民的常規生活標準的基本贍養費,並將她的日常醫療費考慮其中。第二,大病醫療,必須由現有的幾個成年孩子分擔(一直以來都是我和大弟弟全力以赴,傾其所有來保證她的大病醫療。平時的治療母上大人老是念叨某天又花了多少醫療費 ,但讓她給個發票看看,太多就要通知大家來給這個錢,她卻一次都沒有拿出來過)。第三,人文關懷,這個才是彈性給付,可根據自己的收入情況,願給或不願給,給多少,這個由每個成年孩子自己決定,比如逢年過節,生日,重大紀念日等,想給母上大人買東西啊,發紅包啊之類表達自己情感的時候。第四,兼顧考慮每個人有特殊情況,沒有與母上大人共同居住的人,則可不用分擔她的租房子方面的相關費用。我還建議基本贍養費額度部分可以每人額度相等,也可以兼顧公平的比例相等,比如基本贍養費經計算並商榷定為兩千,看看當年孩子們的收入總額是多少,以計算出基本贍養費佔所有收入總額的百分比,再代入每個成年孩子的各自收入算出相同比例不同金額的應給付最低贍養費,這樣最公平。開完了幾次家庭會議,均以母親的不吭聲及大哥小弟的冷場而無果而退,維持著上述的不平等現象。我感到很煩躁,不給的人連個電話都不接,給的人一如既往地沒有任何的希望。畢竟她的病需要長期治療及藥物維持,作為一個普通經濟能力的人,負擔確實太重了。去年大年三十晚上,大弟弟終於也給大哥及小弟提這個事兒了,席間他憋不住地嚎啕大哭,說太累扛不住了。是啊!十幾年來,沒有旅遊,沒有任何奢想,甚至衣服都買得極少。他很累,但完全不敢停下來,不敢辭職,毫無希望。我也一樣很累,但我堅決不願意上交全額工資,因此昨晚我被母上大人指責「這些年來全靠**(大弟弟),你其實也對我並無太大幫助」。我感覺到了森森的寒意。是她自己選擇放棄她的部分權益,卻又希望我也無限制地付出以回報她的養育之恩。話說到這個份上,我沒有什麼好說的了。她一口流利賬頭報出何年何月我只給她多少錢的贍養費,卻絕口不提逢年過節或者她生日或者母親節之類的我曾給過的現金紅包,以及平時她的各種葯,營養品,或者零食水果,等等系列開支。其實我也是不願意跟她住到一起的啊,這不是沒有別人願意嗎,看到大弟弟如今的狀況,和我自己在母上大人心中的印像,真是感慨萬千。這些年事實上約有接近一半的時間我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況,好點的情況下,圍繞贍養母親大人的支出會佔到收入的接近40%,這個比例已經很高了,已經影響我的人生規划了。不知道多久她才能夠「原諒」我「不孝」,確實做不到像大弟弟一般偉大而過分克己。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雙峰」老流子」暴打母親致骨折 母親不堪其辱喝葯自殺 近日,井字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湖南雙峰縣同樂村李家組有人毆打自己母親,老人不堪其辱喝農藥自殺!幸好120急救車及時趕到才保住老人的生命。這個與教育和後天的影響有直接的關係
大環境的影響吧。
推薦閱讀:
※世風日下,是真還是假?
※作為「不婚族」,應該為養老做哪些準備?
※原教旨主義有什麼進步作用?
※中國是否會全面封殺嘻哈文化?
※睡前消息【16-07-04】——政府公關模式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