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硬碟生產廠家只有這麼幾家?
因為
1)不掙錢2)技術門檻太高
不掙錢主要怪第一次IT崩盤,導致伺服器市場大幅縮水,幾家大廠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小廠只能一家家接著倒閉或者被收購;之後緊接著的Web2.0革命在讓四大家大賺其錢的同時卻嚴重壓縮了整個市場的盈利能力。於是小廠死光了,大廠不賺錢,硬碟這玩意又是規模優勢比較明顯的產品,於是競爭者就再也難以出現了。
技術門檻高,主要是指硬碟技術是軟硬體結合。某種程度上說,它就是非常精密的汽車。一家硬碟廠需要同時掌握優秀的軟體人才,優秀的材料科學家,機械工程師,還有將他們結合起來的工程師和管理人員,才能生產出合格的硬碟產品。請注意這樣的組合只是生產合格的硬碟產品的需要。這樣的產品難度遠高於晶元或者軟體。
題外話。總的來說,高科技水平的工業都有這樣一個趨勢:每次市場緊縮都會導致獨立企業的大面積滅絕,同時每次技術革命都意味著必要科技水平的降低;且兩者互相循環,技術水平降低意味著舊的高水平技術企業越來越大越來越少,而企業越大越少就越促進業界採用低水平新技術來替代舊的高水平技術。硬碟工業就有這樣的趨勢。SSD要革硬碟的命主要依靠的就是取消了機械和材料的複雜度。汽車也是,Tesla革生物燃料汽車的命主要依靠取消了發動機和傳動系統的複雜度。
為什麼CPU生產廠家只有這麼幾家?為什麼主板生產廠家只有這麼幾家?為什麼內存生產廠家只有這麼幾家?為什麼顯卡生產廠家只有這麼幾家?
↑ ↑ ↑ ↑ ↑
↓ ↓ ↓ ↓ ↓為什麼機箱生產廠家有那麼多家?為什麼鍵鼠生產廠家有那麼多家?為什麼電源生產廠家有那麼多家?為什麼風扇生產廠家有那麼多家?
機械硬碟1bm 昆騰 日立 三星 東芝 富士通 希捷 西數 邁拓 也不算少(原來國產曾也有,長城易拓,後來做代工了),但後來因為利潤太薄、各種門造成現在合併得就那麼幾家。在電腦硬體里差不多是最緩慢進步的硬體,基本來說,大的提升性能可能性微乎其微。機械硬碟屬於機電一體化產品,對材料、製造、開發等等傳統工業綜合要求非常高,一項弱就是廢品。現在更有潛力的固態,則對固件演算法+Flash要求較高,傳統半導體廠(東芝,英特爾)佔優勢。
因為門檻高。硬碟是真正的高科技。高速旋轉的碟片和磁頭的距離是納米級別的。目前全世界做磁頭的廠也只有四家。做讀通道晶元的只有兩家。一個硬碟廠的工人數量和富士康差不多。有幾個富士康?
目前不能說不掙錢了。硬碟已經沒什麼價格競爭了,畢竟只有兩家大廠了,東芝可以忽略。西數去年毛利四十多億美元,毛利率大約30%。
產業高峰期有上百家HDD競爭公司。目前已經進入壟斷期,和長尾期。
另外,硬碟的密度技術需要提高,技術難度非常挑戰,新公司不太可能再投入幾十億美金進入這個領域了。有這投資不如去做SSD。1、專利是這些高端產品的核心,要出售產品很容易就和這些專利扯上了,官司都接不過來,小企業怎麼盈利。
2、研發自己的專利投入太多,周期太長,你研發出來了,和業界龍頭一比又落後了。而且現在技術十分成熟了,就算研發能力很強,研發出來的產品大部分也是拼不過這些大產商的經驗技術累積的。
3、沒有形成自己的產品線和受眾群體,出了產品也是默默無聞,而這些行業已經形成模式了。這也是阻止小企業涉足這一塊的門檻。
4、上面都是我猜的,僅供參考已經存在龍頭老大的行業,進入了也賺不了多少錢。除非你掌握了吊打其他廠商的核心科技。
長城易拓:《中國唯一硬碟製造商易拓被外資以3億美元收購》。經過一系列資本運作,現在的公司名為「Lenovo EMC」,已經不再生產硬碟。
廠商:新成員進入的技術門檻、利潤率和投入(投資預期收益的問題);市場需求:基本飽和,
推薦閱讀:
※PS4裝目前流行的遊戲,大概需要多大空間?原配硬碟夠用么?
※硬碟都會出現什麼問題,數據一旦找不到了怎麼恢複數據?
※SSD 是否最好不要用於下載大文件?
※擁有大量硬碟,根本不愁沒空間是怎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