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國羽女單一流選手李雪芮,王適嫻,王儀涵有哪些技術特點和缺陷?


謝邀。第一次被邀,估計這個問題也不會很多人看,我任性一下,多寫一點,權當自己梳理梳理。

「二王一李」四字一出,便代表著現役女單球員的最高水平。三人在觀賞性上都有不同程度上的缺憾,二王的問題在球場上,李雪芮的問題在顏值上……因此她們的球迷雖然也不少,但黑她們的人要遠多於同時代的汪鑫和王琳(儘管兩人其實面對二王都比較下風)。實際上,後張寧/謝杏芳時代,中國這幾位打出來的女單實力都不弱,朱琳(07世錦賽冠軍)、蔣燕皎(內戰女皇)、盧蘭(08奧運會四強、09世錦賽冠軍)、王儀涵(11世錦賽冠軍)開始,到王琳(10世錦賽冠軍),再到王適嫻(10亞運會冠軍)、汪鑫(外戰女皇)、李雪芮(12奧運會冠軍),都有自己的特點,沒有誰是浪得虛名。

客觀部分

我先介紹一些三個人的背景資料/客觀信息,包括生涯簡歷、身高、傷病情況,及head2head數據分析,以方便後文的敘述。對羽毛球比較熟悉的看客可以跳過,不太熟悉的就姑且看之。

  • 生涯簡歷。
    • 三人當中,資歷最老的當屬王儀涵了。她早於其他兩人很多年進入國羽一線陣容:04年就參加中國公開賽,05年進國家二隊,06年便上調國家一隊,也就是說她上調一隊之前是打過11分換髮球制比賽的,這是其他兩人所沒有的經歷。08年奧運會之前就開始出成績,官齡27歲(88年1月)。成績方面一直非常穩定的王儀涵在其生涯中多數時間都在擔任團體賽第一女單的重任,但其實她在2011年才拿到單項世界冠軍。又隔三年之後,2014年,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拿到了亞運會的女單金牌。單項大賽冠軍:09年全英賽冠軍、11年世錦賽冠軍、14年亞運會單項冠軍。
    • 其次是常常被稱作在「09年中國大師賽一飛衝天」的王適嫻。其實如果論第一次在電視觀眾面前嶄露頭角的時間,她比王儀涵還早(王儀涵的比賽都沒有電視直播),是在05年CCTV5直播的全國中學生錦標賽上,當時她獲得了乙組的冠軍。06年進國家二隊,07年中國大師賽第一次參加國際比賽,官齡25歲(90年2月)。王適嫻在09年中國大師賽上連克各位師姐,併火借風勢把好狀態一直延續到了10年亞運會上,之後她的成績便如過山車般起伏不定,最終錯失奧運入場券。單項大賽冠軍:10年亞運會單項冠軍、11年全英冠軍、14年全英冠軍。
    • 之後是12年奧運周期末段(貌似)斜刺殺出的李雪芮,官齡24歲(91年1月)。在12年倫敦奧運會的時候許多電視觀眾都還不認識她,但她在07年就已經入選了國家二隊,並在07年中國大師賽第一次參加國際比賽,只不過和王適嫻一樣,兩人在預選賽階段就輸給隊友出局了。在那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李雪芮都沒有什麼出頭的機會,直到2010年的亞錦賽,中國隊沒有派出一隊參賽,她擊敗了她八一隊的隊友劉鑫奪冠。後來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了:殺入一隊、國際賽事30連勝、尤杯擠掉王適嫻的奧運名額,在一夜間成為家喻戶曉的奧運冠軍。單項大賽冠軍:12年全英冠軍、12年倫敦奧運會金牌。
  • 身高方面,只有官方數字:
    • 王儀涵最高,1米78
    • 其次是李雪芮,1米74
    • 最後是王適嫻,1米68
    • 三人身材比例基本相近,王儀涵肩較寬。
  • 傷病方面,
    • 王儀涵毫無疑問是最嚴重的,護腰、護膝不能離身;
    • 李雪芮和王適嫻的傷病困擾則比較少,
      • 相比之下,王適嫻可能是三人中身體最健康的(日語裡面的「體調」更好)。
  • 籍貫方面,
    • 都是南方姑娘;
      • 王儀涵是上海人,
      • 王適嫻是江蘇人(蘇州一中),
      • 李雪芮是重慶人(大渡口體校—八一體工大隊)。
  • 最後簡單談一下Head2Head數據,
    • 三人之間的(國際賽+亞運會+全運會,羽超聯賽未記入)head2head交戰記錄為:
      • 王儀涵8勝6負李雪芮10勝6負王適嫻,在三人中佔據微弱優勢;
      • 李雪芮與王適嫻戰成5勝5負的打平。可以說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三人的實力確實在伯仲之間
    • 在當今世界排名前列的高手中,三人都各有自己的「女僕」和「苦手」。先看看女僕們。
      • 李雪芮生涯對陣成池鉉8勝0負,8場未失一局,對戴資穎、葉佩延也是8勝0負,17局僅失一局;
      • 王適嫻在今年尤杯之前對陣裴延姝驚人地連勝24局(之前總決賽上對裴延姝是第一次輸球),對陣葉佩延也是10戰10勝,僅在最初兩次交手丟過兩局球
      • 相對的王儀涵的殘暴程度就稍低些了,對陣13年世錦賽冠軍拉查諾8連勝(但過程都較為兇險),6連勝劉鑫只丟一局,對成池鉉9勝1負,在三人中擁有對國羽主要對手內瓦爾的最佳戰績——8勝1負(1負還是因傷退賽)。
    • 而苦手的球員呢,額,好像並沒有什麼非常大的苦手……連「內戰女皇」蔣燕皎也沒有能夠對三人都取得勝績(她沒有贏過她八一隊的師妹李雪芮)呢。
      • 從目前的勝率上看,印度大蜘蛛P.V.辛杜和日本小坦克山口茜是有能力給二王一李製造最大麻煩的人,
        • 辛度4勝2負王適嫻、1勝3負王儀涵(其中的1勝是在13年廣州世錦賽)、1勝1負李雪芮,
        • 山口1勝1負王適嫻、1勝0負王儀涵、0勝1負李雪芮(就是題主貼的那個視頻那場比賽),她們的勝率都達到50%。
      • 其他的一些名將,如鮑恩(已退役)、內瓦爾、成池鉉、裴延姝、拉查諾、戴資穎,她們也許可以在某一個人那裡形成對抗甚至突破,卻無法做到對三人同時都有威脅。這也就是所謂的「集團優勢」吧。

主觀部分

首先回答一個問題,三個人誰更強?回答是,不知道。不光我不知道,我覺得她們自己也不知道,連教練應該也不知道。但是一樣強的人,打起球來也是不一樣的。如果是一個從沒看過二王一李打球看完客觀部分的描述,現在應該對三人有了一個比較初步的認識。現在從手法、步法、比賽氣質三方面來分析三人的異同之處。

  • 手法(Shot-making)
    • 王儀涵

          • 這是王儀涵的上手後場球的架拍動作。注意看握拍;比自然握拍里轉10度,抓得非常靠下,小拇指幾乎貼住了拍柄末段。王儀涵的這種握拍讓她的進攻相當有威力,在向後拉肩較少的情況下依然能充分地加速拍頭。突擊的時候由於內旋行程短促,抓球也更容易。

        • 這是王儀涵反手擋網/放網的握拍。節選的是球接觸拍面時,手指捏緊的瞬間。注意看拍柄與虎口角度,依然是她正手區的里轉10度握拍,只是大拇指順勢滑上來,方便發力。她的搓放網用的都是這樣的握拍,後三指位置基本沒有變化。可以觀察到,王儀涵極少在緊急情況下勾對角。

        • 這是王儀涵繞頭頂直線高遠球的引拍。注意看第一張第二張之間手部的區別;捏緊、鎖肘、小臂開始揮動,球拍中桿就隨之彎曲。力大就是好!

      • 這是王儀涵繞頭頂斜線頂高遠球的分解動作。這張圖在王儀涵的比賽當中出現得絕對不少;她是一位幾乎不用反手的球員。現在應該可以理解她嚴重的腰傷了。這樣一個球能夠回到位,體現了她不俗的腕力和腰腹力量。

        • 王儀涵的放網可以說是她的game的一個縮影。先選了一個前三拍的網前回合,此時她完全處於有氧狀態、並有高點可搶的狀態下。可以看到,從人沒有進入鏡頭虎口就空出來了,但是她的大拇指捏在第一幅圖紅圈處,也許截圖看不清楚,但應該是比較靠近斜棱而非側棱。如果是老球員或者對自己網前很有自信的球員,這個時候會把拇指捏在側棱,也就是拍面完全平行地面的握法,直臂搶佔高點,手指「捻動發力」,用很小的動作來把這個球搓得很轉。而王儀涵在壓力不大的情況下仍然選擇了一個「大」動作:用手臂下沉來卸力,讓手腕自然彎曲把球打回,是一種手指參與比例較小的(手指沒有捻動,只有一點上頂)、比較安全的放網方式。

        • 這是一次多拍中稍遠網的反手放網。第一張圖可以更好地說明她大拇指的位置。第二張圖是球從拍面擊出的瞬間。看第三張她的follow through,她是想把球搓轉的,只是以她的那種握拍,因為手指難以大幅度捻動球拍,多是手腕、手臂部分的動作,實在是很難把握把球搓轉的timing。最終球的落點如第四幅圖所示,變成了對方回放的機會。
      • 基本上,王儀涵手上技術的大框架就是這樣。雖然也不至於說知道了王儀涵的握拍方式,她所有球會打什麼你就都能預測了,但這的確有助於理解她的比賽。她這樣的發力方式已經決定了她不會是一致性最好的球員。她的教練,還有她自己,都心知肚明。最近一次《羽毛球》雜誌訪談中她答網友問,她說她不會做教練,因為她覺得自己動作並不標準……12年尤伯杯決賽賽後她更是透露李永波在局間指導時直接對她說,你技術糙,不要和對方鬥技術!(李永波說賽後要處罰她「泄露機密」……)她一架拍,你就知道她不太可能借上多少轉體的慣性來打球,手腕發力時拍面的掌控也不會特別精確;網前的處理剛才也分析了,談不上細膩。然而,這樣做的優勢是,只要舉拍就能打球,並能打得八九不離十,從而把壓力迅速拋回給對方。不去嘗試華麗的冒險,出球講究謹慎而快速。這便是王儀涵的立足法寶(事實上可能也是競技羽毛球的真諦所在)。再加上她兩大先天優勢——身高和力量——加成了出球的「快速」這一特點,讓技術上並不突出的她成為了常年屹立於世界頂尖的女單。等一下在步法和比賽能力環節我們再試著解答王儀涵是分別如何應對比自己快和比自己慢的球員的。
    • 王適嫻
        • 這是王適嫻正手高遠球架拍的多個角度。圖3可以通過右腳確定,這是王適嫻蹬轉前的瞬間。結合圖1的肘部、肩部細節來看圖3。比起王儀涵,她在轉髖瞬間的展胸拉肩要明顯不少,加上手腕誇張地立起+放鬆,造成她架拍以後,球拍向場地左邊歪倒的特色。
        • 總聽人說王適嫻蒼蠅拍蒼蠅拍,並以此作為貶低王適嫻拉吊能力的論據,捎帶手還把江蘇隊的基層教練罵了,說江蘇省凈出這樣的球員……圖擺在這,各位看官自己看吧。反正就我而言,不太能理解她是怎麼跟蒼蠅拍扯上關係的。不過,我倒是覺得,她比起王儀涵,在握拍的運用上要靈活一些。請看下面的闡述。

        • 這是王適嫻反手被動過渡對角線網前時,拍面切擊球頭的瞬間。可以看到擊球瞬間手背沖臉,相對對網垂直,說明她的握拍有轉動。
        • 在王適嫻的比賽中,類似這樣的球出現的頻率就要比王儀涵高得多了。不好分高下,只能說王適嫻實在沒有那個身體條件去持續地那樣打球。

        • 這是王適嫻頭頂直線高遠球。這樣的彎曲度幾乎是她的極限了。如果要強行打出斜線高遠球,也不是不可以,像下面這樣:

        • 王適嫻強行頭頂斜線高遠球。注意到手臂是直的,而王儀涵可以在這種情況下把手臂繼續向左下方帶,然後仍然回出斜線。沒有王儀涵那樣的身體素質,王適嫻反手用的多一些,傷病則少一些,也就不奇怪了。

        • 這是王適嫻的反手過渡吊斜線全過程。沒有更近的角度了,只能靠圖1來揣測她當時的握拍。這是一個隨機應變的球,可以看到,在幾乎完全背對球網的情況

          下,球出來以後線路非常靠邊,也很貼網,完全破壞了對手推球的戰術部署。注意圖3的虎口空,那個小黑點。很想看到掌心的細節,我想應該也不會抓得很死。

        • 這是王適嫻頭頂滑板吊斜線的分解動作,算是她的得意技。我相信如果沒看過這場比賽的人,不看最後一張圖,是斷然不能斷定她這球會怎麼打的。
          • 圖1-圖2主要為了說明運動員轉體時左臂和右肩的運動軌跡——左臂外展,肩部向後拉。所謂的「展胸」。
          • 圖3是為了說明轉體瞬間可以帶來的慣性是多麼大——中桿在這一步也可以彎,只不過是向右彎。轉體的速率快了,揮拍的整體速率必然不會低,對對手的迷惑性就會成倍增長。
          • 圖4請放大看。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王適嫻的握拍是多麼放鬆。從理論上來說,這是她此時可以打任何球的真正基礎。如果此時王適嫻看到李雪芮啟動,瞬間屈指發力,擊出平高球,理論上也是完全可以的。從這個角度上說,這時候防守方的任何預判,都將是非理性的。
          • 圖5內旋至拍面轉正。此時李雪芮啟動小跳。李雪芮的split稍偏向正手。
          • 圖6繼續內旋,滑板將球擊出。此球李雪芮完全被釘在原地。
          • 三個字:一致性。當然,我並不是想表達王適嫻一致性比其他人好上多少多少倍;只是她確實用這個球用的比較多,成功率仍然非常高,是她game的一大特色,而且這個角度剛好可以看到王適嫻握拍細節。

        • 這是王適嫻正手吊近網斜線的分解動作。這個球這樣看上去沒有什麼特別,圖1架拍,圖2擊球,圖3隨揮,可是如果跟著下一組圖看的話,感覺就不一樣了。

        • 這是王適嫻正手滑板吊直線的分解動作。
          • 圖1和上一組吊斜線的圖2來看,在擊球前的剎那幾乎分不出任何區別,一致性無可挑剔。
          • 圖2外旋引拍近景特寫。
          • 圖3內旋,擊球前拍面轉正的剎那。這就是上一組圖的圖2和這一組圖的圖1的近景角度。可以說,對手根本無從預判,必須要等球出來才能確定第一步的方向。
          • 圖4小臂回帶,不再繼續內旋,用正拍面從右向左切擊,完成滑板。
          • 圖5可以看到球最終的落點剛好砸在邊線。也看到,對方又被釘在原地。這些被釘在原地的球員可不是什麼等閑之輩,前面是李雪芮,後面是擊敗李雪芮拿到世錦賽冠軍的拉查諾。
          • 這個球和上一組圖的吊斜線可以從記分牌那裡看出來,只相差兩分球。在短時間內,在同一地點,用幾乎相同的擊球動作完成了直線和斜線兩個完全不同的球路,可以想像對手的心情。

        • 終於要聊聊王適嫻的網前了。這是王適嫻在正手區低點強行勾對角的分解動作。
          • 圖1是右腿弓箭步跨步出去的瞬間,可以看到,腳後跟先著地,腳尖外展。當然這不是什麼專利動作……專業運動員都是這樣。只是截出來而已。
          • 圖2注意結合圖1看拍子的移動方向。順時針畫弧引拍。可以看到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王適嫻依然做出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引拍動作,殊為不易。其實就算把這個動作做出來,她也不太可能真的打到後場,已經沒力氣了,但是對方除非反應超人地快,是不會這麼想的。
          • 圖3拍面觸球瞬間——我真的費了好大的功夫才截到這個畫面。看不出有任何特殊的握拍變化,正手自然握拍罷了。
          • 圖4出球以後的隨揮,手腕向左上方立起,出球。注意看王適嫻的軀幹位置相對圖3的變化,說明其重心在擊球時依然在前沖和下降的過程中,說明這是一個應急的勾對角。所謂的「動態技術」。
          • 圖5是此球的過網點。球頭都過網了,對方才剛出現在鏡頭裡,說明,又一次,對方對這個球路沒有準備。
          • 圖6是最終落點。王適嫻已經根本不用準備下一拍了。
          • 選這個球,一是因為這個球是一個高速多拍當中,王適嫻已經基本跑不動了的情況下,一次強行的殺上網。二是因為正手低點勾對角相對於反手低點勾對角來說,難度更大。三是因為這也是典型的王適嫻式的球路:出於1)對自己身體素質的信心小和2)對自己技術的信心大,只要有一點機會的時候就會採取難度更大、回報也更大的球路,盡一切可能把自己的優勢擴大。注意這和耐心拉吊並不矛盾:她非常了解自己和對手能力上的局限性,什麼時候沒有機會,什麼時候有機會。留個扣子,在比賽的環節再談這件事。

        • 這是王適嫻正手回放收搓的分解動作。很抱歉沒有找到更好的角度的球,暫時看不到握拍。
          • 圖1-圖2是王適嫻引拍的過程。這個環節也有不同的做法。有很多人認為,放網的動作應該小而直接,這樣節奏快,威脅大。王儀涵的打球邏輯就是這樣的,不怕早早暴露自己放網的意圖,質量就算也一般,我人高馬大,在網前一站,你輕易也不敢回放。你要真能搓死我,或者比我還快,上來撲,那我認了,下一個球再打過,但我自己絕不失誤,失誤風險稍高的球我就不嘗試了。王適嫻的邏輯則正相反,我把動作做完整,你根本不知道我要幹什麼,就算我點低了我還是什麼球都能打出來,你上來也沒用。哪怕失誤風險高點,也要堅決冒險嘗試。
          • 圖3是觸球瞬間,依稀還是可以看到,拍面基本完全是平行地面的。擊球點並不高,但是受制於較為完整的引拍動作,對方無從判斷是放網或是挑球,所以儘管自己放的質量相當不錯,也沒有敢於搶上來,而是退回前發球線以後。這就是王適嫻;先加壓(低點放網難度更大),後減壓(對方無法判斷只能採取安全方案,主動權回到自己手裡)。
          • 圖4是球被搓轉以後,上升時的畫面。拍面從右向左,收搓。在李雪芮手法篇中我們會比較兩人搓球的異同。
          • 圖5是過網點,質量非常高,對方基本完全放棄了再回放。王適嫻這時候就可以舒舒服服地蹬地啟動向後場退了。
        • 關於王適嫻的網前,若想更好地管中窺豹,可以參考一下這個視頻。視頻封面王適嫻 蔣燕皎 陳曉佳 韓利視頻 屏幕近端、紅T恤的是王適嫻。
      • 那麼,王適嫻手法篇就先聊到這裡。可以看到王適嫻的手法篇比起王儀涵要長了很多倍,其實也並不是想表達王適嫻的手法就真的比王儀涵好了那麼多倍,而是說王適嫻的game對於手法的依賴,比王儀涵要大不少。羽毛球手法之美,在王適嫻身上能更充分地體現出來。當然可能也有我更了解王適嫻的緣故吧。
        • 那麼如何破解這樣的一個打法邏輯呢?仔細看看王適嫻下風的球員,王儀涵、辛杜、內瓦爾,無一不是拼能力、拼體能的球員。這些球員的速度和王適嫻在同一個等級上,任你手上玩出花來,我等你出球就是了,反正還是能夠到,你那邊只要堅持不住,我這邊力量比你足,把握機會能力就強。還是那句話,「牛逼你打死我,否則我自己是不會死的」,王適嫻怕這樣的球員。至於對付像汪鑫、拉查諾這樣的快速進攻流,王適嫻的控制就能體現出優勢了。

    • 李雪芮
      • 過年在外地,沒有網路。OK,終於有機會坐下來聊聊李雪芮。
        • 從圖1可以看到,她的手柄雖不能說粗,但絕對談不上細;
        • 圖2、3則是李雪芮相對其他兩人的一個顯著的不同——她在正手上手主動球,都抓得比較靠上。前面已經有足夠多的王儀涵、王適嫻的握拍情況,在這種球出現的時候,你是看不到手柄底端露出一截的情況出現的(特別是王適嫻)。這樣的手柄和握拍,(我印象中的)男單當中的代表性人物是蓋德、陳金,而他們其實都是能力&>技術的球員。
        • 從球員自己的角度來說,她們一般會說「沒什麼特別理由,就是習慣了」。硬要分析的話,我覺得和李雪芮的雙打生涯比其他二人都要長有關係。而在實際比賽中,李雪芮在比賽中,中場也確實甚少落入下風,無論是反應還是發力,都冠絕女單賽場。而她的握拍值得品味的地方還不止這些。

        • 這是李雪芮一拍以落點為目的的輕殺。
        • 可以看到,李雪芮採用的幾乎是一種「拳握」的握拍。從圖1到圖2再到圖3,她的食指一直內摳,虎口、掌心一直緊貼拍柄。也就是說,李雪芮也不是一個手指發力型球員。理論上來說,這其實制約了她的爆發力與一致性。

        • 優勢是,她比較能夠輕鬆地把握捏緊的瞬間,更容易地讓握力對身體其他力的傳遞起到「開閘」的作用(如果捏緊過早或過晚,都會引起力的傳遞的不暢,而流失最終的合力)。只是那個加成的作用就沒有了。這在我看來仍是一個較為「雙打」的做法。
        • 李雪芮的殺球和平高球在當今女單確實非常突出,但這和她的身高力量難說無關。我們還是看看網前。

        • 這是李雪芮正手偏低位置搓球的分解動作。可以看到,她的握拍沒有什麼變化,依然偏向拳握。這也許又是一個「不要模仿世界名將,他們的技術都是深度定製的」的例子?確實,在高速當中,很難有時間給你用手指慢慢搓。
        • 注意觀察拍頭的運動軌跡。圖1的存在保證了良好的一致性:拍頭略微下沉讓對手不能排除挑/推的可能性;
        • 圖2是觸球前的一瞬間,拍面非常平。
        • 注意圖3,拍頭向左切著前行了一段很短的距離,觸球時,球頭接觸的是拍面極偏上的位置。這個位置觸球,確實容易把球搓轉,但在大甜區的isometric時代,首先它就不容易找到。而那段「切行」的距離就更難掌控。通過球的模糊效果,可以看出球有一定的自旋。其實這個球還不是非常明顯(只是對於觀察「李雪芮做了什麼」來說,確實是個不能再好的角度)。
        • 圖4的隨揮,注意看司線員與李雪芮身體的相對位置。李雪芮一邊降重心卸掉前沖的力,一邊稍彎曲手肘,讓球拍自然向左上方走,這樣來球被搓轉了的同時,使球滿足過網高度的向上的力也得到了。
        • 這樣一個偏向被動放網性質的球,李雪芮還要搓轉,而且是通過一個平平無奇的「滿把攥」,確實讓人覺得頗為不可思議。

        • 這是另一個角度(當然也是另一場比賽)的正手低手位搓球。
        • 在下手位來放網,這沒有什麼稀奇,稀奇的是放網還要把球弄轉,而且是通過剛才分析過的那麼一種方式。這得需要多好的球感呢?
        • 我們說過要和王適嫻的搓球做一個比較。和王適嫻的搓球相比,李雪芮的引拍動作要小很多,切行距離也要小不少,多數時間只是拍面一個輕微的下沉,但是同樣可以起到一定的牽製作用,因為李雪芮的力量擺在那裡。
        • 我們不知道在王適嫻手法篇里那個球具體的拍面觸球部位,但我相信和李雪芮的這個球並不一樣。李雪芮的這種能夠讓球起「自旋」的正手搓球,可以說天下獨此一家,沒有第二個人能夠像她這樣如此大量地、自如地在高速對抗下使用。我想,如果王儀涵能夠有李雪芮這樣講究的搓球,這會讓她的比賽容易得多。
        • 這一部分我找到了更好的圖還會繼續的。

        • 談到李雪芮,很多人會對她的反手印象深刻。沒錯,李雪芮擁有女單球員當中頂尖的反手自信,比如這球,她的split其實是準備降重心接殺的,對方突然出了平高球,她不得不使用反手。
        • 在圖1的位置,一般的女球員,哪怕以絕對力量著稱的歐洲球員、或者小肌群爆發力見長的東南亞球員,都不會想到再打回後場,這個球服個軟,回個網前就算了,質量好的話還有的打,如果拉起來的話基本就直接變叉燒了。
        • 可是李雪芮不是。圖2右腿一弓力從地起,在完全背對球網、借不上轉體力的情況下,球還是回到了圖3的位置。拉查諾的下一拍抓球計劃完全落空了。所謂的「破解」、「擺脫」能力,就體現在這裡。我想,女單裡面除了李雪芮,也就剩下裴延姝有這個能力了。

      • 相信看了李雪芮在剛剛結束的亞錦賽決賽的人都會注意到,這是她頻頻出現失誤的一個球:頭頂殺斜線。我沒有進行具體的統計,但從第二局14:10那球殺丟開始,她應該至少出現了4次失誤。我翻了她第一次和拉查諾交手的比賽錄像(11年美國黃金賽女單四分之一決賽,李雪芮兩局負),有幾乎完全相同的下網球。
      • 一個難度不大的球為什麼會失誤?原因太多,很難解釋,而一個具有自成體系的racket skill set的頂尖球員為什麼會在某一個別球路上掙扎,也不是一件容易弄清楚的事,畢竟我們不參與人家的訓練。這場球我印象中李雪芮頭頂轉身殺斜線的五個失誤球第一個是下網,第二個(即圖中的這球)是出界,第三個和第四個是下網,第五個是出界。下網的球全是橫向移動中的突擊,出界的球全是站定了殺的。有意思的是,兩個成功球都是在半轉身情況下的搶攻。而失誤球相比之下,時間反而還要更充裕些。按理說,兩個成功的球更容易失誤,五個打丟了的球失誤的概率應該更低才對。
      • 對這個狀況,我並無更高明的解釋。在掌握的信息很少的情況下我們只能紙上談兵。我們前面談到了李雪芮的拳式握拍——這不是一種對控球最有利的握拍。但是,李雪芮在體能充沛的情況下的控球和一致性都非常好,無論是後場高遠球的弧度和線路控制,還是下壓的落點和球速,當今都很難找到能出其右者。但她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決賽後半段掉鏈子的情況了;13世錦賽、14世錦賽、14亞運會、15亞錦賽,她每次都很困惑。每次輸球以後都不覺得自己應該輸,也不會對對面的對手產生什麼心理上的恐懼感——這和王蓮香之於葉釗穎是兩回事。大家可能都會想到一個共同的因素,那就是體能。但是是什麼原因導致她在場上局面並不被動的情況下總是「體能」先出現問題呢?我猜想,這和她的打法和技術都有一定關係。李雪芮的球「要求高」,但是她的握拍又不利於執行這一技術精度的要求,怎麼辦呢?這就要求額外的專註力。腳下的調整必須更加完美,這樣才利於手上的肌肉記憶完美重現。而在體能下降的時候,首先下降的是對場地和球的空間感——這除了會增加判斷失誤的概率,還會增加腳下調整的難度。對於風向的處理能力也會下降。而李雪芮的擊球精度可能對這一技術環節要求非常高。
  • 步法(Footwork)
  • 比賽氣質(Match Performance)(待續)


缺少霸氣、缺少擔當、缺少常年穩定的狀態、缺少凸顯個人特點的打法、缺少一個合格的女隊主教練


速度很快,反手強悍(其實不僅僅是反手,應該是說手上的爆發力好),拿點高攻擊力霸道連貫也好,攻擊手段豐富,搓球好

體能有點問題,最近成績不好就因為第三局心裡打鼓,導致發揮不出真實實力

大王

能力好,個子高

步伐好難看啊

小王

【一時沒想到,容我回頭補充啊】

身高硬傷,亂叫,攻擊力堪憂就會弔來吊去


自己答一個,權當拋磚引玉。

個人目前最喜歡的是李雪芮。

她的技術動作我覺得可以感受到很多能模仿的地方。但是具體到語言上不是很能表達出來。

總體對雪芮的評價是:快速調動,積極進攻。

最近很難得發現的一個低視角的比賽視頻。

視頻封面2014日公 R32 李雪芮VS山口茜 G3 [場邊低角私錄視頻


這三位風格比較統一,都身形笨重,移動緩慢;她們的打法已經過時了。


@江永絨布@Zh Min老師

都說得非常好

個人稍稍提點鄙見:

到目前為止,新的奧運積分 周期內

國羽女單,在超級聯賽、亞錦賽 內

確實是有點一冠難求的感覺啊......

尤其是:南歐地區,出現了 馬琳 這位選手

個人感覺:她的速度、體能

比亞洲的選手(包括中國)

要更快、更好

相比之前的 馬丁、拉斯姆森

她的身體素質 也好很多特別是:正手、頭頂區突擊直線、斜線之後

殺上網

速度、連貫很快


推薦閱讀:

里約奧運會李龍大/柳延星輸給吳蔚昇/陳蔚強,你怎麼看?
羽毛球步法快速啟動竅門是什麼?

TAG:羽毛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