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一套知識系統化?

如果我想自己整理一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比如一門語言,比如心理學,比如股票等等,要想開始整理,總需要一個主線,我想求教各位,有沒有一些比較萬能的方法論。或者相關的思路跟出發點。

謝謝各位!


我也在想這個問題,說說我自己的想法吧。

1.知識體系。我覺得首先是前人已經建立的理論系統。很多學科都有自己的體系。關於這個,只需要去學習和掌握整個的框架。沒有必要全部記下所有知識點。

2.自己的知識體系。這強調知識的內化,就是看完一本書,自己到底留下了什麼。這個就需要對自己的想法思考進行記錄,歸類,以及進一步的思考。需要有高度的自我反省能力。

3.我正在嘗試的一個方法是:當我觸及到任何一個東西,我首先要給這個東西歸類;然後回溯它的源頭,進行縱向和橫向的擴展。從兩個維度來思考:一個是本質,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東西。另一個是用處,這到底有什麼用。

4.如果你們有更好的方式,不知道能不能分享分享。


我認為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這個問題的含義。系統化的知識,在我的理解中,是面對自己已有的知識庫,你能夠對自己的知識庫有一個細緻的歸類,相當於分檔。分檔首先,能清晰地幫助自己了解到有哪些領域對於自己的知識範圍而言仍然是空白的,哪些領域是掌握得已有一定深度的,簡單地說,分檔能讓你清晰地明白自己對知識的覆蓋範圍與掌握程度;其次,通過分檔,你能夠快速地檢索自己的知識庫,具體而言,你遇到問題,需要解決,你需要檢索自己的知識庫,需要用哪塊知識去解決該問題?你能夠快速地找到相應的「標籤」。這是我對系統化的一個簡述的看法。而這個問題可以相應轉化為如何歸檔你的知識庫。下面我將根據這個轉化後的問題來回答。

首先,要了解另一個問題,系統化具體都有哪些方面?我以為系統化莫過於三點:標籤化;關鍵化;邏輯化。其與企業存貨管理具有一定的類似度。

標籤化

首先講幾個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常見的現象,當老師提出一個需要用學過的知識理論來解決的問題時,你腦海中有點想法,能道出理論中的某個概念或是某部分內容,但是你說不出這個知識點的整體,以及關於這個知識點的種種內容,如名稱,由來,作者,理論成分,應用等等,這是我列舉的第一個現象;當你腦海中有一個想法計劃,如你想自己設計一個網站,但是當你想動手的時候,你卻毫無辦法,因為你根本不知道設計一個網站背後所需要用到的知識與技能,這是我列舉的第二個現象。還有很多近似的現象,我把這些都看作知識管理缺乏系統化。

一個解決方法是標籤化。什麼叫標籤化?在上面的概述中我說過系統化其實是一個歸檔的過程,而類似於生活中的存貨管理,在為貨物歸檔時我們需要為它們貼上標籤,同理,知識的管理也需要貼標籤。貼標籤另一說法,就是分類。簡單地說,你的這部分知識屬於哪部分領域,你的這部分技能對應著什麼知識理論。這就是分類。注意,分類需要一個具體的標籤,標籤則是對這個知識領域的統稱。

標籤化具有如下幾點好處。其一,分檔後的知識清晰明了,能夠幫助你應用到實際。具體而言,就是針對上述倆個現象,如果你對自己知識庫進行了標籤化,你能夠快速檢索自己的知識。其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各種需求,如上述現象中需要去建立一個網站,但是無從下手,如果對知識進行了標籤化,你明白自己哪一塊知識需要去學習,能夠對症下藥,針對性地學習知識。

那麼如何「貼標籤」呢?我的方法是,根據學科列表來為自己的知識庫歸檔並「貼標籤」。為什麼選用學科列表?我的理由是學科列表很清晰地將各領域的內容表示了出來,也方便我們進行對自己的知識庫的管理與標籤化。我推薦的是維基百科上的學科列表,具體粗分為幾大領域:自然科學;形式科學;社會科學;人文學科和藝術;職業與應用科學。而每大領域內又細分多個學科分支。那麼具體如何操作讓自己知識標籤化?我個人的方法如下:

首先,找個足夠長的空閑時間,要保證自己的精神狀態良好,根據維基百科的學科列表,羅列出自己的知識庫,包括你自己掌握的知識理論,例如你目前學習的專業是經濟學,你已經學習並熟練掌握了經濟學內的幾門更細的分支如它的基石-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技能方法,如你已經學會了如何製作一個網站,將這項技能列下來。同理,再思考自己的現實需求,需要掌握什麼技能,學習什麼知識,同樣羅列下來。最後根據學科列表設置出自己掌握的與需要掌握的知識科目,並為其設置標籤(標籤名字可參考學科列表),並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製作出來。(當然,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思維導圖的形式內容也可參考本平台的架構圖。如下圖:

關鍵化

關鍵化的意思是要為你的知識庫做標記,類似word編輯裡面的加粗。同樣類似於存貨管理,對於關鍵的需要更多關注度的貨物如某些易碎物品,貴重物品等,需要進行重點標識,這就是關鍵化的一個樣式。那麼針對於知識管理而言,我舉個例子,你目前的專業是經濟學,而經濟學內微觀宏觀是基石,那麼在你的思維導圖中這倆個科目下划上著重的標記,因為這是重點,需要你花更多精力學習並鞏固。同理,也可以應用到大的領域,如你需要學習某項技能,或某方面的知識,那麼就為自己知識庫中相應的科目標以著重符。

我們要明白一個人的精力有限,要明白學習知識在一個階段內也是分輕重而言的,我想著其中的道理也不用多說了。在標籤化,與關鍵化後,要反覆去「應用」。這裡的應用是指利用知識庫思維導圖通過自己腦海里的思路延伸去複習鞏固每一個已學領域的內容,同時也可以從大的層面去「溫習」下自己的知識體系是如何組成的。

以下是關鍵化具體的要點:第一,要專一,特定階段內將重心放於一個領域知識的學習。第二,先做精再做廣,意思是先將一個領域的細化分支不斷延伸,不斷地鞏固學習下去,再大範圍地學習其他領域的知識。如經濟學中宏觀經濟學裡的一個細化分支是國際經濟學,而國際經濟學裡的一個細化分支是國際貿易,而國際貿易又會衍生各種細化分支,如國際貿易實務等等,如果你的專業是某個領域,先將這個領域的知識,通過延伸細化分支,學精這個領域的知識。第三,先打好經濟基礎再發展上層建築,這點比較好理解,在一個領域的細化分支里,是有分輕重的,如經濟學內微觀宏觀經濟學則是基石,因為它與其衍生的各個分支是緊密相連的,其理論基礎與其他分支均有關。因此在學習微觀宏觀經濟學時要認真學習,打好基礎。有了基礎,發展上層建築,學習各種經濟學其他分支就會輕鬆很多。同理在一個細化分支內也是有基礎與衍生之分的,如國際貿易,國際貿易理論是基礎,實務是它的應用衍生,因此學習時要把基礎打好,理論抓牢。第四,脫離枝幹,鳥瞰樹身。這點與第三點類似,在完成了一個領域的學習後,當然也可以是在一個領域的學習途中(對於時間管理協調的人來說不成問題),要跳出該細化分支的框架,鳥瞰你的知識庫,看看在你目前的階段,你的哪項技能是你應該具備但目前仍未具備的,然後相應找到對應的科目進行學習,我想這個過程有點類似縱觀全局吧。

邏輯化

知識需要邏輯化,我的一位教授曾說過 「你在學專業的每一門學科其實均可以作為一個單獨的領域,當然也可以是某個大領域下的分支,並且各學科與分支是有交叉關聯的。」這一點對我的啟示是,需要將自己的知識邏輯化。邏輯化同樣可以類比存貨管理中的方法,不同貨物的倉儲區位是不同的,但是有一定的邏輯,或是說存放順序的,可以是以名稱排列,內容重要度排列等等。我以為邏輯化有倆大要點。

其一,是「主幹」的邏輯化。如何理解這一點,我認為是你的知識庫之間是有串聯的,不僅是大科目有關聯,其下的細化分支也是有關聯的。簡單來說,一個領域的知識可能應用到另一個領域,例如,歷史與經濟在很多時候是密切相關的,因為不同時期的經濟均反映了當期的歷史,因此你需要學習的是如何將之間的邏輯串聯起來,這一點對於我們(未系統化地學習過多個不同領域的知識)來講,是困難的。

其二,是「分支」的邏輯化。這一點則是針對更小的範圍,即一個細化分支內部,即將教材內部各章節之間的邏輯串聯起來。舉個例子,如財政學中政府干涉市場的理由,一是維護公正,二是市場失靈。一般而言,我們在進行學習時,都會學習到這個層面。並學習後面的章節如公共物品,外部性,公共決策等等。但是如果僅在教師講授完各章後便結束了學習,對記憶與知識的掌握是完全無益的。要知道教材的各章是有關聯的,但是很多時候,老師與教材本身是不會將其自身的邏輯聯繫顯而易見地告訴你的,那麼這就是你自己需要去下功夫的地方。導致市場失靈的原因其實是對應著後面的各章節,如外部性,個人的非理性選擇等等。而自己課後需要做的是將各章節的邏輯關係以思維導圖的形式表示出來,這樣會幫助更好地了解整體。同時,對於某一章內部的知識點也需要進行邏輯串聯,在大多數時候,尤其是外文教材,內容的編輯是有按照一定的邏輯進行的,但是具體的邏輯串聯點(即知識點間的過渡)是大多數時候不會淺顯地印刷在書上的,而多是暗示的形式表示出來。

最後要提醒,思維導圖製作完成後,需要反覆去溫習,因為不管對於什麼材料來說,反覆是最好的記憶方法。附上幾張轉載的具有借鑒意義的思維導圖:

一 標籤化的應用

二 邏輯化的應用

附:以上倆張思維導圖轉載於新浪微博@Thinkbond;儘管導圖內容是針對閱讀內容,但同理也可以將類似的方法應用於知識的管理中。當然思維導圖的使用不一定局限於軟體工具,利用紙筆也可以將知識的邏輯架構建設起來。有關於思維導圖製作方面,我會搜集更優秀的資源進行分享。最後,文章講述的方法為個人的經驗總結分享,希望對讀者有益.

如果有興趣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 「學思錄」 微信號:studyandthink 這是我目前在運營的分享高效率學習技法;多方位技能;系統化知識的微信平台。目前剛剛起步,會逐步增添各種資源。


如果只是快速啟動, 我有個辦法 不過可能會累點喲

步驟一: 畫樹榦

比如 我想學習時間管理, 我會去維基百科 百度百科 搜索 時間管理 這個詞. 然後看目錄.

看看有沒有我感興趣的, 然後做一張思維導圖.建立框架

步驟二 畫樹枝 這個時候還只是寫第二層以內的詞. 根據你的信息源補全第二層,盡量全

步驟三 畫果子 補全第三層 舉例: 這裡我做了幾件事 :查閱自己印象筆記里的詞條. 查閱自己的豆瓣記錄, 檢索筆記本電腦包含時間或者時間管理的相關文件.

步驟四 修剪 保存源文件到參考文件夾留作後用, 根據當下的需要整理思維導圖. 比如我當下的需要是整理一個提升個人綜合實力的思維導圖.

樹榦 樹枝 果實 修剪.

如果有更好的開展方法 請一定評論給我 在此跪舔


先逐條總結,寫滿幾本筆記,然後自己會知道怎麼辦的,這個叫日格一物,王守仁用的方法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定義什麼才是知識?為了解決某個問題的一系列數據、經驗、方法才叫知識。為了尋找這些數據、經驗和方法而進行的持續探索就是獲取知識的過程。

比如問題中提到的一門語言,它就是為了解決不同文化之間交流而存在的。再比如股票,學習乃至系統化股票知識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股票投資技能、保持資產增值。

至於如何把這些知識系統化,我覺得還是要以這個知識要解決的問題為主線(以語言為例)。它的本質目的是為了交流,細分一下可能還包括為了通過一個考試。為了更好地利用語言進行交流,我們首先要聽得懂對方講的是什麼,這是聽力;能看懂該語言的書面材料,這是閱讀;然後要能清楚地把自己的想法用該語言說出來,這是口語;還要能用書面的語言進行交流,這是寫作。任何一門語言都包括了聽讀說寫四大模塊。回想一下你的英語學習歷程,是不是都圍繞四大模塊進行的?想一下英語四六級、雅思、托福、BEC,是不是也都針對這四大模塊?

所以,你的知識文件夾——英語子文件夾下面,就可以新建四個子文件夾:聽力、閱讀、口語、寫作。

這樣,以後你再獲取任何英語學習的知識,都少不了往四個文件夾里歸檔。歸檔之前請一定要記住:不要只記得收藏。那樣沒有任何意義。或者你可以搞一個臨時文件夾,每隔三十天就清空一次。只有自己掌握的知識才往四個文件夾里放。

這些知識可以包括:英語達人的學習經驗(拆分成四大模塊,分類吸收整理)、考試經驗、好的閱讀材料、美劇(聽力範疇,可以時常更新)等等。


這個題目可以換另一種說法,如何將信息資源化,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儲備,從而系統化。

知識系統化前首先需要先有足夠的知識儲備,而儲備知識前,需要先弄清知識從哪裡來,也就是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的途徑,也就是信息源,如今信息充斥,難以辨認其中的好壞對錯,所以找好高質的信息源著實重要。

比如一些高質量固定產出卻不泛濫的公眾號,微博大V(非一般公知,找你所感興趣的行業的代表人物),知乎(注意也不要每條都去看,選感興趣和有關的看),豆瓣,官網,身邊的大神等,個人覺得這些還是相對比較高質的信息源。

信息要有承載的工具,不要看過就算,個別有啟發意義和特別好的收藏起來,推薦印象筆記等工具。

時常整理收集來的信息,並回顧,溫故而知新,其實積累足夠多的知識後,並時常去反思,我相信那時候,你自然會有所感悟,並嘗試自己「產出」,如何系統化知識,也就胸有成竹了。

以上是小小拙見,不同人有不同的方法,不一定適合你,但萬變中有不變,一句話,萬事需琢磨。研究,才是硬道理。


推薦閱讀:

同學,你可能學了假知識
如何在 Mac 上管理 Kindle 讀書筆記 - Klib
你認為碎片化的知識,是有用的嗎?

TAG:知識管理 | 方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