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制導(天體制導/恆星制導)是如何實現的?
01-27
早在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蘇聯的圖波列夫設計局就已經在無人偵察機上使用了星光制導裝置,乃是以飛機機體設置光學窗口,以特定儀器觀測北極星位置進行定位。包括西方陣營諸型彈道導彈也是使用了此技術。
請問這是如何實現的?在星空背景下,相信對特定天體星光的捕獲本已不易,以60年代的光電技術如何對北極星進行識別???靠光電耦合器么???且夫圖波列夫無人機者乃是大氣層內飛行器,又受到大氣折射,極光等干擾。請問如何排除干擾?即使使用90年代水平的PC機,對星空識別恐怕也不易,何況六七十年代乎?另外,在今日,又是如何工作的?
按照原文說法,只測了北極星(或者頂多再加幾顆星)。跟蹤單一固定的目標,可以像響尾蛇導彈的紅外導引頭一樣用光電管和機械旋轉掃描的遮光調製盤做,響尾蛇導彈的控制系統只用了7個電子管。
至於現在,當然按照圖像識別做。
天文愛好者可能覺得這個問題沒有太大難度,每次觀測前都要做的,不就是三星定位嘛~~
謝邀。之前的答主們都基本TO THE POINT了。非GNC和圖像專業的暫時強行答一發,找到相關專業的大學同學之後會邀wei1請bi1他來答。
——————————————————————————
1. 星光導航和制導古已有之好嗎……2. 現代航空航天不是只用一種導航或制導手段,各種手段會互相參考。3. 恆星位置幾十年的變化相對可以忽略不計。而且每年天文台也會微調星圖。4. 折射之類的光線偏轉是能算出來的(雖然計算量很大)。5. 想辦法濾掉太陽光是個大問題。但是太陽和用來導航的恆星的發光光譜總應該有點區別……?(這句話是瞎說的)星光導航首先需要一個星光敏感器件,該器件應能夠在夜空中尋找到若干亮星。再通過若干亮星的位置與事先輸入的星圖進行耦合。即可通過姿態計算位置或通過位置計算姿態。
具體實現方式在各國均屬機密。
補充一點:
彈道導彈的運行軌道在大氣層外,也就是太空,觀星不受大氣層散射的影響。所以,對於彈道導彈來說,是沒有白天不能觀星一說的。
對於無人機之類的,才需要採用CCD大視場(其實就10°×10°)的白晝測星技術。對照星圖中星和星之間的位置關係識別方位。星圖是固定且已知的,所以這個模式識別對計算機的要求並不高。
至於這一技術在今日如何工作,我不了解,就不說了。1、不該說的秘密不說。2、不該問的秘密不問。3、不該看的秘密不看。4、不該帶的秘密不帶。5、不在私人書信中涉及秘密。6、不在非保密本上記錄秘密。7、不用普通郵電傳送秘密。
8、不在非保密場所閱辦、談論秘密。
9、不私自複製、保存和銷毀秘密。10、不帶秘密載體探親、訪友、旅遊。那個年代可以人工確認星體位置,然後用調製盤什麼的進行星體跟蹤、測角。其餘技術參考航海的天文導航技術。
那個時候的星光制導並不是通過星圖匹配實現的,那時候沒這技術。首先星光感測器的鏡頭不是實焦的,也就是說星光在感測器上的象是一個比較大的斑點。而在感測器上蓋有一個星圖孔板。通過計算透過孔板的光強可以得到姿態。由於天上的星星不是均勻分布的,不同的星星產生的光斑有不同的耦合關係,所以取幾個不同的點的光強,就能計算出三維姿態。
知乎首答正好研究的課題是星敏感器,這是一種利用恆星星圖識別,反演出飛行平台自身姿態的儀器。實際上原理上不是什麼問題,因為星光導航實際上古人就用過了。關於探測的信號問題,從光學設計的角度來說,星光因為是弱光,確實存在信號太弱,雜光太強的問題,為此,鏡頭通常會配有配套的遮光系統,而且相比於對地成像的鏡頭,星敏的遮光罩體積龐大。
加慣導輔助,降低星圖匹配的搜索空間。
我知道的就是航院的這個技術已經很牛嗶了…主要歸功於那個姓趙的傢伙~
凸多邊形星圖識別演算法,就是當年蘇聯所採用的。需要請直接百度搜索文獻。
所以說脈衝星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啊
天體制導有點類似與GPS制導,天體制導是通過自身與天體的相對位置來確定飛行軌跡的
推薦閱讀:
※地圖導航怎麼賺錢?
※使用車載導航好還是手機導航體驗好?
※GPS 導航系統是如何提高定位精度的?韓國要開發 differential GPS (差分 GPS)將誤差縮小到 1 米內可行嗎?
※利用脈衝星進行導航可以達到什麼效果?前提條件有哪些?
※現在的自動化專業學生一枚,是否應該從事小型民用無人機的研發,以及無人機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