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為漢語言文學專業但是文學常識不高,該讀些什麼書呢?主要是古代漢語文學的常識及歷史常識。?

四大名著,還可以比較容易懂;

以後多讀古詩詞,認真去讀,你能感覺到是很美的;

過一段時間,二十四史也要進入你的書單了;

詩經比較美,但也比較難懂;

現在可以讀一些儒、道經典了;

如果還想進步,就去讀道德經吧;

最後你可以讀百經之首的易經。

如果你都讀了,而且還有自己一定的見解,恭喜你,根據大多數人的標準,你已經是專家了。


山海經

當然是有興趣的前提下


同中文系路過,我個人讀古文觀止,補古文的同時還把歷史補了,而且個人覺得很有趣,推薦。


課本。

先把書讀厚。

_(:_」∠)_本人水平有限,以上。


推薦什麼書是次要的,終身養成閱讀習慣才是最要緊的,慢慢培養習慣。


謝邀。

唔,題主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那我就默認一定會讀王力先生的四卷本《古代漢語》和朱東潤先生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吧,記得那是課本來著。這兩個認認真真地看了,基本上就有了通觀的印象和基本的語感了,還可以順便通讀下《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那兩卷,接著就可以根據興趣所好深入讀下去,比如對哪個作家感興趣就去看他的集子之類。

然後,魯迅先生推薦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好吧那個很長挺枯燥有偏見有不少該收的沒收還儘是錯~~~但是從目錄學入手,可知治學門徑,看了以後對古代學術源流、重要典籍、版本流傳等情況就都有所把握了。一般圖書館都會有四庫電子版吧,看那個順便還練了標點,可以搭配余嘉錫先生的《四庫提要辯證》食用。題主現在大一,這書每天看點,看個三年沒問題。如果以後題主要考古代文學文獻的研,這個看了不吃虧看了不上當;如果以後不幹這專業了,按魯迅先生的說法,也能冒充"博雅",做成看了許多書的樣子~~~呣,實乃裝13之利器,所以還是趕緊看起來吧。^_^


這本書非常得好。中國的每個字都有屬於他的朋友爸爸兒子老婆。寫文章是遣詞造句。也可以說成遣詞派句。寫文章就是想像你是一個將軍,在排兵布陣。每個字都有任務。有的字負責刺探敵情,有的字負責防禦。有的字負責進攻。有的字負責製造假象,迷惑讀者。想像讀者就是你的對手。你的文字就是你手底的車馬炮。空白就是停戰了。很有意思。

把每個漢字都當成一個人去看,哇,中國的歷史太神奇了。他從小到大經常變化。從甲骨文到簡體字,你平時見到的每個字都有很多故事在裡面。從圖畫抽象成了文字。文字就是簡筆畫了。所以中國古代的書法作品其實和國畫是一樣的,每個字的結構,就是把筆劃當成兵了,筆劃空間關係的分布,文字距離,上下左右,都有非常豐富的學問在裡面。蘭亭集序裡面的每個字每個筆劃都非常神奇,寫出來就是非常的美。已經和黃金完美比例一樣了。一個字有左右結構,有上下結構。有包含結構,一般上下結構的字和人差不多,頭小身子大。比如字這個字。那個點就是人的頭。左右結構的字左側稍微瘦一點,右側稍微胖一點。細緻觀察,奧妙無窮。中國的古人真是牛掰。還有很多很多字都很漂亮很神奇。基本上都是按照天圓地方的這個結構寫的。每個字看起來是方的,但正好邊上都是圓的。每個字都像一個古代的銅錢。每個漢字給他畫個圓都很好看。

說回漢語,比如妻子。本來是說妻子和兒子的。結果搭配成了老婆的代稱。中國古代的文言文是一個字一個意思,而現代漢語習慣用詞語和成語了,其實都是從文言文和賦里抽出來的。中國的很多成語都是古人把漢字搭配的特別妙,搭配成了四方形,方方正正,漂漂亮亮,所以特別美。比如《別賦》裡面的心折骨驚。就是前後對稱,是個小對聯吧。

還有一言九鼎,就是把語言誇張成了九個鼎一樣重。所以我們也可以用到別的地方,把語言千變萬化。在漢語里,語言可以變成鼎,變成一切。可以變成鼎,也可以變成山。中國人的感情可以說成鵝毛,禮輕情意重。中國人的思念可以可以變成布,臨行密密縫。

這就是漢語的神奇之處。


抬舉我了,我也想問這個問題來著。


從我個人的經歷來說吧。

我算是古文愛好者,各種書文章沒少看,但是跟人聊天總覺得乏力。直到有次朋友點撥我說可以先從詩經開始,這樣有三個好處:一個是認字。這個應該可以不多解釋。第二是古人引經據典喜歡用詩經里的句子,不過引用的時候常直接採用其字面意思,咱們最熟悉的應該就是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了。第三,詩經多記錄先秦時期人民的生活,當然,這裡的人民更多是指貴族階層。詩經記錄他們撩妹,打架,祭祀,婚喪嫁娶和種地等日常生活,所以讀詩經有助於了解當時人們的生活和思想狀況。

而第一步結束了,就可以讀論語了。其實從詩經到論語大家已經猜到我想說讀書要走過去儒生的路線。其實差不多就是這麼一回事。原因依然在於了解古人到底都在想什麼。而兩千年來祖宗之法法的基本就是孔子的思想,所以論語我認為可以第二個讀。

論語讀完了,可以換換口味了。我是開始讀的資治通鑒。這裡也可以換成史記,我同事就更推崇它。這個隨意,而我是感覺史記中夾雜著司馬遷太多的私貨。例如說劉邦是怎麼出生的,具體文字忘了,大概就是說這天劉老漢看到他家樓頂一道綠光,而回家一進門就見一條龍壓在他老婆身上,然後劉邦他媽就懷孕了。這故事哪是重點就不用多說了吧,而諸如此類的地方還著實不少。不過還要說的是,司馬光也是個老實人,前人怎麼寫的他也不管了,照抄~故事可以照抄而太史公言呢,那總不合適照價全收吧,於是就出來臣光曰了,只是這曰的文采可就比司馬遷差太多了。這段說多了,不過用的來說就是讀歷史,至少是前四史。

寫到這我突然回想你說的常識是語法常識還是生活常識?


請你翻開課本的附錄,看見那長達好幾頁的書名介紹嗎?隨便讀!懂嗎?


漢語言文學大四狗,過來人告訴你,這個專業看學校比較重,學校不好的話,準備保研或者考研,加油!


中文系加一....

但是我專業偏向於網路文學學小說

所以我是不停讀小說.......


瀉藥。本人工科,對此問題,不甚了解,抱歉。


一、詩詞

先從唐詩宋詞入手。金性堯的《唐詩三百首注》和胡云翼的《宋詞選》是不錯的選本。不要以為《唐詩三百首》是大眾普及書,裡面經典居多。近代馬茂元和社科院各編有一版《唐詩選》,選詩也不是太令人滿意。社科院還編有一普及版《唐詩選注》,這個版本我挺喜歡的,但已經多年不重印了。《唐詩三百首》的清注版本也可參看。

龍榆生的《唐宋詞格律》和俞平伯《唐宋詞選釋》也是不錯的選本,只是註解稍簡略。

唐詩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最精華部分,最主要的美學都蘊含在裡面了。熟讀詩詞,傳統文學基本的技巧如用典、對偶、押韻這些也會有一定掌握。

二、文言文

學習古代文學,文言文必須是要攻克的。可以先看《史記》,我建議讀白文本。如果興趣不大,可以試下從唐宋傳奇和《聊齋志異》入手。要不讀一下《古文觀止》的名篇。首先要讓自己有興趣讀下去,熟悉文言文的語感。

王力的《古代漢語》很多答主提到了,確是好書,應該精讀。

三、史書

只是學習古代文學,又不是研究歷史,那裡要看二十四史這麼誇張。劍橋中國史這些也不用看。對中國史有個概略了解就行。我手頭有一本樊樹志著的《國史概要》,篇幅不大,看一下這類書就挺好。再想深入一點,可以看看呂《中國通史》。

但《史記》還是要看的。可以只看故事性強的紀傳部分。《漢書》文筆也不錯,也可一看。後兩史和《通鑒》如無興趣可不看。

四、文學批評

古人寫的文學理論著作可以不看,廢話居多。李、杜之前有《滄浪詩話》之類的著作嗎?這些詩話的作者可沒有一個大詩人。

近代的《人間詞話》和錢鍾書先生的《宋詩選注》中註解部分倒可以看一下。還有魯迅先生的兩篇《中國小說史略》、《魏晉風度》。


謝邀

雖然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邀請我。。。

我覺得前排回答的二十四史還是很不錯滴

其實我看《紅樓夢》感覺就漲了不少知識呢,記得多看注釋哈

四大名著看看還是很有用的

初高中的時候看完了世說新語 篇幅不長 適合沒事兒就撇兩眼那種。。。


謝邀,本人學美術的邀我這個幹嘛很好奇.

簡單說一下從小到大看的書算了.

道德經、易經,詩經,春秋,莊子,論語,韓非子,孟子,孫子兵法,史記,三國志,三國演義,資治通鑒,六祖壇經,金剛經,百家姓,千字文,唐詩選,九歌,宋詞選,漢賦選,周易參同契,黃帝內經,黃庭內景經

大概就這些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應試的話考慮 中國進現代史,(從一鴉開始),馬克思基本理論體系,美學,魯迅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史...當然英語也是必要的,不需要太複雜 ,三四級左右的水平就可以。

就自我文學修養的話,可以考慮中國通史,唐詩宋詞之類的。


不知題主是不是理解古文有點困難。這隻能靠積累,如果你能完整,仔細,認真地讀完一本像《戰國策》一樣的書,肯定會有很大提高。(注意!先不要找晦澀難懂的,像《古文觀止》《文心雕龍》之類的,不然事倍功半)

其他書的話,其實建議多看些,學些中文之外的書籍,比如社會學,心理學等,不是說不能看文學類(當然要看)。培養多視角真的很重要!!!

還有,一定要有自己喜歡/比別人了解的領域。


近期問了專業課老師 老師推薦了本《綱鑒易知錄》吳乘權所寫的。還有我個人是喜歡這個專業的因為基礎差所以想多學些。還有謝謝大家的解答。


問知乎,不如問你的專業課老師。他更靠譜些,漢語言文學,基礎不外乎四大名著和史記一類的。關鍵是版本,比如有些名著分唐本的,宋本的,明本,甚至某某人考據的版本等等。這一點在外行來是無所謂的,但作為漢語言專業的,需要認真對待,內行掉書袋的時候,能說出不同版本的差異和批註,才是牛逼的存在。


文言文全解,文言文詞典。還有四大名著,《三言兩拍》


那你就不該學這個系啊。想了解一下以前人的常識,可以看看大唐西域記,或者比如世說新語,再就是宮詞是表現這一特點的好對象。其實如果你只是應考,你不該選你不喜歡的學科的。


推薦閱讀:

黑色幽默造反事件
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霸主的稱號有什麼規律嗎?
漢字源流:梟首砍頭為「縣」也
中國古代最邪惡的人是誰?
唐朝是如何在內鬥和藩鎮割據中走向滅亡的?

TAG:中國古代歷史 | 漢語言文學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