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的公文寫作水平是不是還不如清朝?

讀過一些清朝的奏摺,發現寫的很好:

1. 標題起得長,概括性強,隨便找了一個,林則徐的:副將張保不宜駐守澎湖並請限制投誠人員品位折

2. 開門見山:臣認為應該採取這些措施限制網約車:1,2,3,因為,1,2,3,有的人說不要限制,他們說的不對,1,2,3

3. 簡明扼要,邏輯嚴密,見2

反觀當代公文(當然我大部分是從公開渠道看的),標題籠統,八股連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xxx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脈絡不清,邏輯混亂。很多是這樣的。

不知道政府內部行文是不是也這樣?還是跟古代的奏摺差不多,有事說事。


謝邀。

當代公文水平,首先要界定時間節點,姑且算是新中國成立後,2012年發過一個行文的國家標準,黨政機關公文格式 可供您參考。

至於題主關係的內容(寫作水平),主要是看文件的針對性。因為公文種類繁多,目前體制內也有您題主列舉的顯而易見一句話講清緣由的文件。


看到這個問題,有點意思,我來回答一下吧。

關於當代公文寫作水平和清代官員水平相比是優還是劣,不能這麼比較的。

公文存在的價值是維繫國家機器運轉,解決上級官府與下級官府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所以,縱觀歷代王朝的興衰史,一個王朝國家的失敗,歸根結底是沒有解決好這個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也就是維持國家機器運轉的統治工具不夠強大。

萬曆皇帝30年不上朝,但是國家依然運轉,這是因為有一整套完善的公文報送系統。

古代公文的形式有:策、策論、書、表、狀、論、奏議、敕、啟等。

其中不少人寫的公文都成為傳頌千古的好文章,比如諸葛亮的《出師表》既嚴肅工整,邏輯嚴密,又富含治國思想,當然還有最深刻的一點——這篇嚴肅的公文,卻富含情懷。

在清朝也同樣有跟諸葛亮一樣牛逼的公文寫作高手,叫做張廷玉。

古人的公文好,其實表現在寫作技巧以及文法的使用上:大家都聽過清朝哪個大臣「屢戰屢敗」改為「屢敗屢戰」,最後讓敗軍之將起死回生的神奇故事。

其實,你知道嗎?這就暴露了滿清王朝覆亡的原因之一:寫公文抖機靈。

不要把抖機靈作為寫公文優劣的主要標準。

現代公文的寫作當然還是將就遣詞造句,但是在撰寫的方法上已經大為不同了。

比如有一種文種叫做調研文稿,相當於古代公文的策、策論之類的。

姑且不提發改委、政府研究室等部門的經濟研究幹部們,就是傳統被人們廣為詬病的黨建部門的秘書們,在寫作公文時,也逐漸重視基層調研、運用計量工具進行量化研究,並把此呈現為公文。這些工具的使用和寫作方法的運用,表明了什麼?就是現代公文秘書人員的實際知識儲備是遠遠大於清代的所謂名臣的。

有一個故事,講清代張廷玉,後人為了神話他的厲害,說他跪在雍正皇帝跟前,皇帝剛說完思路,他就把公文寫出來了,而且皇帝不改一個字。

其實,如果放在現代來講,我是不信有這樣的人的,一個國家的重大決策,沒有研討、沒有調查、沒有座談,就在御書房寫出來,這樣的公文或者文件能是負責人的嗎?那樣的公文充其量就是通知軍機大臣來御書房陪皇上玩耍的紙質通知罷了。

清代公文的寫作是極其不實事求是的。在清朝,滿清皇帝認為自己是天朝上國的皇帝,蔑視天下。所以,像英國這樣的西方強國給清朝遞交的國書,希望能夠建立外交關係,進行通商。但是遞交國書是要經過朝廷的文人進行翻譯的。而翻譯過來了,味道就變了。原來英國國王的國書是以現代平等國家的口吻措辭的,被文人們翻譯就變成一個附屬國的口吻了。

英國國王國書原文直譯版本:

英王陛下奉天承運,事事以仁慈為懷,踐祚以後,除隨時注意保障自己本土的和平與安全,促進自己臣民的幸福、智慧和道德而外,並在可能範圍內設法促使全人類同受其惠。在這種崇高精神的指導下,英國的軍事威力雖然遠及世界各方,但在取得勝利之後,英王陛下對於戰敗的敵人也在最公平的條件下給予同享和平的幸福。除了在一切方面超越前代增進自己臣民的繁榮幸福外,陛下也曾幾次派遣本國最優秀學者組織遠航旅行,作地理上的發現與探討。此種舉動絕非謀求擴充本國已經足以滿足一切需要的非常廣大的領土,亦非謀求獲取外國財富,甚至並非謀求有益本國臣民的對外商業。陛下志在研究世界各地的出產,向落後地方交流技術及生活福利的知識,增進整個人類世界的知識水平。

這封國書其實還是比較正常,可是清朝的文人們是怎麼翻譯給皇帝的?

英吉利國王熱沃爾日敬奏中國大皇帝萬萬歲。熱沃爾日第三世蒙天主恩,英吉利國大紅毛及佛郎西拜爾呢雅國王海主恭惟大皇帝萬萬歲,應該坐殿萬萬年。本國知道中國地方甚大,管的百姓甚多,大皇帝心裡常把天下的事情、各處的人民時時照管,不但中國的地方,連外國的地方都要保護他,他們又都心裡悅服,內外安寧。各國所有各樣學問各種技藝,大皇帝恩典都照管他們,叫他們盡心出力,又能長進生髮、變通精妙。本國早有心要差人來,皆因本境周圍地方俱不平安,耽擱多時。如今把四面的仇敵都平服了,本境平安,造了多少大船,差了多少明白的人漂洋到各處,並不是要想添自己的國土,自己的國土也夠了;也不是為貪圖買賣便宜,但為著要見識普天下有多少處,各處事情物件可以彼此通融,別國的好處我們能得著,我們的好處別國也能得著。恐各處地方我們有知道不全的,也有全不知道的,從前的想頭要知道,如今蒙天主的恩可辦成了。要把各處禽獸草木土物各件都要知道,要把四方十界的物件各國互相交易,大家都得便宜。是以常想著要將各國的風俗禮法明白了。如今聞得各處只有中國大皇帝管的地方風俗禮法比別處更高,至精至妙,實在是頭一處,各處也都讚美心服的,故此越發想念著來向化輸誠。

這是作風問題啊,一點也不實事求是,說大了就是欺上瞞下!由於口吻的不對,導致了皇帝對英國問題的誤判。所以乾隆皇帝的回信是這麼寫的:

朕披閱表文,詞意肫懇,具見爾國王恭順之誠,深為嘉許。所有齎到表貢之正副使臣,念其奉使遠涉,推恩加禮。已令大臣帶領瞻覲,賜予筵宴,疊加賞賚,用示懷柔。其已回珠山之管船官役人等六百餘名,雖未來京,朕亦優加賞賜,俾得普沾恩惠,一視同仁。

至爾國王表內懇請派一爾國之人住居天朝,照管爾國買賣一節,此則與天朝體制不合,斷不可行。向來西洋各國有願來天朝當差之人,原准其來京,但既來之後,即遵用天朝服色,安置堂內,永遠不準復回本國,此系天朝定製,想爾國王亦所知悉。今爾國王欲求派一爾國之人居住京城,既不能若來京當差之西洋人,在京居住不歸本國,又不可聽其往來,常通信息,實為無益之事。

所以,清朝的公文質量,不說文法,不說技巧,不實事求是,造成信息傳遞的嚴重失真就是最大的問題!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最嚴重的差錯!

所以,現代公文有許多講究的地方。

第一,公文是有章法的。很多人認為公文文稿無非就是「東抄抄、西拼湊」,合成了就是一篇文稿了。當前,黨政機關的行政公文中有報告、通知、請示等,各類文種有章法有講究,而且連公文的字型大小、字體、頁面行間距都作了非常細的規定。這些章法,是為了保持公文的莊重以及權威。

第二,公文是立足於解決實際問題的。領導文稿、行政公文的作用是推動工作,解決問題。所以,公文文稿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工作指導性。相比於象牙塔中的學者們做的學術研究,黨政公文文稿具有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第三,公文是建立在對國情的深刻認識基礎上的。在黨政系統,撰寫公文是一種基於實踐的思考。身居公務員系統的人不難理解,中國共產黨是極其重視調查研究的,對於從事政策研究和各級黨政領導幹部,跑基層、跑農村是家常便飯,他們對國情的認識是極其深刻的,而所有的公文寫作就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的。這些年來,聽過不少學術大家和大學教授的課和演講,總的感覺——不少教授、學術從業者都缺乏調研,缺乏對國情的深刻認識,不少研究空洞無物,不著邊際。


現代公文種類很多,大多都是有事說事


推薦閱讀:

The Iraq War - A Military History (1)
為什麼國內35歲左右的未婚男士,大都不願娶35歲的離婚女?
人走茶不涼:你還記得已下台的政治人物嗎?
舊文新發(20160112):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中國在2016年一定要有戰略定力

TAG:歷史 | 政治 | 公文寫作 | 政府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