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佛教里大魔王這個角色只有十地菩薩才能擔任?


欲界天主被稱作「魔王」,出過欲界的不稱「魔王」。十地菩薩可出任色界頂摩醯首羅天主一職,職務級別比「魔王」(他化自在天主)高多了!

-------------------------------------------------------------------

佛子。譬如天金。以摩尼珠眾寶間錯。為自在天王嚴身之具。其餘諸天所不能及。亦無奪者。菩薩住十地。智慧善根。從初地乃至九地所不能及。菩薩住是地。得大智照明。隨順一切智故。其餘智慧所不能壞。

譬如大自在天王光明。能令眾生身心清涼。一切生處眾生光明所不能及。菩薩摩訶薩亦如是。住法雲地智慧光明。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及。乃至九地菩薩亦不能及。是菩薩住是地中。能令無量眾生。住一切智道。

佛子。菩薩住是地。十方諸佛為說三世智慧。法界智慧。一切世界智慧。普照住持一切世界智慧。大慈大悲普覆一切眾生智慧。舉要言之。具足為說至一切智道。

佛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十法雲地

菩薩住是地。多作摩醯首羅天王。智慧明達。善說聲聞辟支佛菩薩波羅蜜。

於法性中。有問難者。無能令盡。

所作善業。布施愛語利益同事。皆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智。

常作是念。我當於一切眾生。為首為勝。乃至於一切眾生。為依止者。若欲如是勤行精進。

於一念中。得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不可說世界微塵數三昧。乃至示爾所微塵數菩薩。以為眷屬。若以願力。神通自在。復過是數。所謂諸行上妙供具。信解起業。若身若口若光明。若諸根。若如意足。若音聲。若行處。乃至若干百千萬億劫。不可稱數。

佛子。是菩薩十地次第順行。趣向一切種智。

如從阿耨達池四河流出。滿足四天下無有窮盡。乃入大海。菩薩亦如是。從菩薩出於善根大願之水。以四攝法。滿足眾生。而不窮盡。乃至一切種智。


魔王是欲界天的凡夫,不是菩薩哦!因為世間福德很大(過去生廣行世間善法,修集了很多世間福德),所以成為 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主;但因為對欲界眾生的眷屬欲(眷屬欲這個詞很關鍵),恐懼眾生修習禪定而往生色界、無色界,乃至修學佛法出離三界生死,因為這樣他的欲界眷屬就會減少,所以會障礙欲界眾生修行。

《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下面恭錄善知識開示:

魔波旬是我們佛教裡面常常說的魔王,魔王為什麼會成為魔王呢?事實上,這個問題就跟我們「眾生為什麼會成為眾生」的題目,事實上是類似的。也就是說,我們眾生為什麼一直會成為眾生?雖然我們在生活上知道了很多的道理,可是我們經常做不到,所以我們雖然知道如何成聖成賢的一些道理,可是我們就是做不到,這樣子我們就有一分的那個魔的成分。如果我們修學佛法,我們要到入地的時候,永伏性障如阿羅漢的時候,我們才把我們心中的少分或是多分的那個魔的成分把它降低。可是在我們還沒有成聖成賢之前,我們都有很多的魔的成分;乃至成為賢位的菩薩之後,他成為魔的那個成分有逐漸在減少;可是要能夠減少到發起聖性之後,才能夠把心中的魔把它去除掉。如果還沒有進入三賢位,乃至對於佛法都還不能信受,或是信受,可是他不能具足圓滿十信位的信受的時候,他心中的魔就非常廣大。

  我們怎麼樣來說明波旬為什麼會墮落成為魔王?我們從《中阿含經》〈長壽王品〉裡面的〈梵天請佛經〉裡面,我們來探討這個問題。

  在這部經典裡面,它一開始就描述這個梵天,有一次他就起了一個念頭,他認為這個梵天它是常的,梵天是恆的,也就是主張這個色界天的境界它是常恆的。因為這個緣故,所以說佛陀依於祂的他心智通,祂就知道這個梵天起了邪見,世尊就依祂的神通力,就變現成為梵天的那個模樣,到達梵天。當然祂是以比丘佛陀的身相變現到梵天去了,然後就跟梵天說:「你說梵天是常是恆,這裡面是有無明的,你是有無明的。」

  結果在當場裡面,就有魔波旬也在大眾裡面,他就出了聲音,就跟世尊說:「你不要違逆梵天啊!如果你違逆梵天的說法,你會有不利的。你如果是為了貪著於要把梵天收為弟子,要把某某人收為弟子,你就是著於弟子,你就會下墮到妓樂的天神之中。如果說法能夠隨順於正理,能夠隨順於梵天,他的所作所為是無為的,那就能夠現世安樂。」魔王就跟佛陀說了這個道理。

  佛陀當然就知道梵天所說是錯誤的,竟然有人來幫腔,這個一定是魔王。所以世尊就跟波旬這樣開示:

  【「魔波旬!汝作是念:『此沙門瞿曇為弟子說法,彼弟子聞法已,出我境界。』魔波旬!是故汝今語我:『莫得訓誨教呵弟子,亦莫為弟子說法,莫著弟子。莫為著弟子故,身壞命終,生餘下賤妓樂神中。行無為,於現世受安樂。所以者何?大仙人!汝唐自煩勞。』」】(《中阿含經》卷十九)

  從這個地方就可以知道,世尊跟魔波旬說:「你之前起了這樣一個念頭說:『如果沙門瞿曇這樣說法,為他的弟子這樣說法,這樣教呵弟子,這樣子他的弟子聞法了之後,就會出了我的境界。』」也就是說,魔波旬聽到佛陀開示的正確的道理的時候,他心中是恐懼的。恐懼什麼?恐懼佛陀的弟子的見解提升起來,見解提升起來之後,就會超出魔王的境界。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的見解超越了魔王之後,魔王就奈何不了我們了,那個時候我們就不再成為魔的眷屬,所以說就叫作出魔的境界,而這個是魔波旬他最恐懼的。

  所以,從這段經文我們可以大概知道,這個魔波旬他可以知道,如果為了弟子的緣故,也就是說為了眷屬的緣故而說法的話,而不是為了正確的道理而說法的話,這樣子他即使廣修福德,他最後會生為下賤的妓樂神。也就是說,即使他沒有毀謗正法,可是他就是貪著弟子,說了很多的人天善法,他身壞命終之後,他所生的境界也不高;即使生到欲界天裡面,也只是成為忉利天天子們的妓樂神,就是討好人家的。因為怎麼樣?因為他的說法就在討好弟子們。因為弟子們是有邪見的,可是他為了討好弟子們,所以他就要說一些邪見的道理,為了鞏固弟子們對他的愛戀,就說一些弟子們喜歡聽的道理,可是那個道理是不符合正確的法理的。所以他當然因為討好弟子的緣故,因為貪著於弟子的緣故,所以他就要生為下賤的妓樂神。這個是說,他不毀謗正法,他所行很多的善法,可是即使是這樣子,他最多的果報不過是成為忉利天裡面的妓樂神——歌神或是演奏樂器的樂神,來討好這些天子們;如果他對於這個法,如果說他是毀壞了正法,那絕對不可能生天,他要淪墮的。

  所以,從這裡就可以知道,魔波旬他也知道這個道理,而且他還用這個道理來告訴佛陀。可是他自己有沒有做到?他沒有做到,所以他還是成為魔王。

  這就好比說,我們來修學佛法,很多人都知道第八識如來藏確實是佛陀所說的正法,可是很多人是沒有辦法來歸命於這樣的正法。為什麼呢?因為很多這些弘法者他在平實導師出來弘法之前,他就已經說了很多的常見、斷滅見或是外道見。他因為說了這一些常見,譬如說,說意識常恆不變、意識永恆不變;或是斷見,他說沒有如來藏,法界裡面沒有常恆不變異的法,這是斷見;乃至說了很多的外道見,譬如說虛空、能量等等作為法界的根源的外道見。像這樣子說了很多的常見、斷見、外道見來討好很多的弟子,因為弟子一樣是常見、斷見跟外道見,所以他就說了這些討好這些弟子的這些教法,當很多人來擁護他的時候,他就著於弟子了。所以,當平實導師出來弘法來宣揚第八識如來藏正法的時候,他們就為了著於弟子,就不能歸命於正法,還是繼續弘揚他的外道見,弘揚他的常見跟斷滅見。這個就是著於弟子而說法。

  可是,難道他們心中不知道這樣子有過失嗎?他們知道,可是他們沒辦法改變。因為這樣一改變之後,那就是等於承認自己以前所說法的錯誤;可是這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啊,對於人性的考驗。所以,我們修學佛法事實上就是對於人性的極大的一種挑戰跟考驗,也就是說,我們要不要先承認自己確實有邪見,然後願意把自己的邪見把它拋棄掉,來歸命於正法;即使我們把所有的面子、所有的弟子都把他耗散掉,也在所不惜。如果有這樣的勇氣,我們就讚歎這個人。

  譬如以前的現代禪的李元松老師,在他舍壽之前,他就有這樣的勇氣,他承認自己是有慢的,所以他在舍壽之前公開的懺悔。這是我們所讚揚的,表示他是不著於弟子的,所以他最後能夠歸命於正確的法理,來承認自己說他的所證是不真實的。如果佛教的這些佛弟子們都能夠有現代禪李元松老師的這個勇氣,那就一定可以脫離魔的境界,一定可以把自己身中的魔的屬性減少大半;那這樣子能夠歸命於第八識如來藏正法,就可以讓自己在佛法的修證上面能夠大力前進。

  魔波旬照樣知道說,如果說法是無為的,就是沒有為任何的世間的這些事相,沒有貪著於名聞利養,沒有貪著於弟子,就可以現世獲得安樂。為什麼呢?因為如果說他能夠沒有所求地說法,當有正法真正出現的時候,違背於自己的常見、斷見、外道見的時候,他也就能夠安忍,安忍於正法的出現,而不去作抵制,不去作誹謗,那他一定可以現世安樂。如果說他不能作無為,表示他不能安忍於正法的出現,他就要產生很多的誹謗;那這樣子正法的弟子就必須要對他摧邪顯正,那他連現世的安樂就不能獲得,因為會逐漸的顯露出他的邪見。

  所以,魔波旬他的境界事實上就是欲界的境界,魔波旬事實上就是在欲界裡面的最高位,也就是他就是不能出離於欲界。所以他可以廣行種種的布施,乃至他對於跟其他人相處也謹守某些戒行,可是他就不能放棄眷屬;因為欲界呢最難斷除的就是眷屬欲,因為有了眷屬才成為欲界嘛。如果生到色界天的時候,就沒有所謂的眷屬;因為已經都成為中性身,已經斷除男女欲,也沒有什麼家庭眷屬可言。所以,從欲界要出離開來,最後最難斷除的就是眷屬的慾望。因為有了眷屬的慾望之後,事實上就會帶來名聞利養;可是因為名聞利養不能斷除,所以對於弟子就產生了貪著性;因為這種貪著性,就會產生後面的一些戒行上面的不清凈,乃至就成為魔的眷屬。

  譬如也有人即使在正法中實證了,可是他可能心中就有眷屬欲的發酵,因為他發覺說:「我如今所證的第八識如來藏,我確實所證,可是我所證的還有很多人不知道。」那他可能就認為說:「我將來就可以成為一代的宗師,我就可以跟平實導師分庭抗禮,因為平實導師明心了,我也明心了。」可是他沒有想到,除了明心之外,還有見性,還有過牢關,還有入地種種的智慧。可是有些人就是單憑明心的智慧,他就起了種種的眷屬欲,他就想要成為一代的宗師。譬如有這樣的想法,事實上一樣是魔的境界,因為魔的境界就是不離開這些世間的名聞利養,世間的宗派的這些眷屬的系縛。

  所以說,這些道理事實上並不困難,可是魔就在其中,而這個魔通常都是我們的心魔。因為如果完全依於正法來說,那就會出離於魔的境界,而魔就最害怕這個東西。所以,如果說有些人是魔的眷屬,他的障礙就很少。為什麼?因為魔很喜歡這樣的人,因為這個人無法離開他的境界,永遠被系縛在欲界裡面。可是如果有人努力地修行,而且是作無為,想要獲得現世的安樂,那魔反而會來干擾他。為什麼呢?因為這個佛弟子想要出離他的境界。可是魔就會以種種的橫逆來考驗他,如果橫逆不能考倒這個佛弟子,他就會示現順的境界。為什麼呢?因為橫逆的境界容易警惕,說:這是困難,這是障礙,可能過去的業吧,可能我哪裡作不好吧。他會警覺!可是當一個佛弟子努力精進用功的時候,橫逆不能難倒他的時候,有時候就會出現了順的境界來考倒他。為什麼?因為這裡就是有名聞利養跟弟子,也就是說,那是一切世間人慾界眾生最喜樂的境界。這個最喜樂的境界如果一不覺察,就墮入這個順境裡面,墮入順境的貪著裡面,照樣成為魔的境界,照樣不能出離魔的境界。

  所以,魔的境界事實上是無時無刻出現在我們的身中,也是出現在我們的同修道友之間,而這些魔的境界就是我們修學佛法所要克服的難關。

  所以說,波旬為什麼會成為魔王呢?就是因為他對於這一分貪著不能舍離,對於眷屬欲、對於名聞利養他不能舍離,他就會最後——即使他廣修了福德,他照樣會成為魔王;因為那是他心中最喜樂的,乃至對於正法的喜樂,都不如對於眷屬的喜樂。

  所以,為什麼波旬會成為魔王?事實上就是佛陀所說的,因為佛陀說:你這個魔王會起這個念頭,就是害怕眾生聽佛陀說法,然後出離了魔的境界。所以說,魔才要來對於佛陀產生種種的障礙,來阻止佛陀如理如法的說法。可是魔王他是知道這個道理的喔,所以他反而跟佛陀說「你不要貪著於弟子啊,如果貪著於弟子,就會生到下賤的妓樂神裡面」;乃至「如果是作無為的,那才能夠獲得現世的安樂」。而且他還跟佛陀說:「你這樣子說法,你是自己白費力氣而已。」他還用這樣來跟佛陀說。所以,從這裡就可以知道,魔他是知道自己的境界的,而且他也知道一些世間的道理,乃至他也知道修行的道理;只是說他在面臨境界的時候,他是不能把持自己的。

  我們在修行裡面也經常面臨到這樣子的考驗跟困境,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提起正念來思惟說:「我面臨這樣的考驗的時候,我到底是要安住在魔的境界裡面呢,來成為魔子魔孫呢;還是我應該要出離魔的境界,來依於佛陀的教示來修學正法呢?」這就是每一個佛弟子所應該要思惟的道理,也是一切的佛弟子所要面臨的一種抉擇。

  我們剛剛有舉到現代禪李元松老師,他已經作了好的抉擇,即使他建立的現代禪在台灣有非常廣大的弟子,可是最後他也捨棄了。這就是他的勇氣,也是他能夠脫離魔境界的一個表率。我們作為佛弟子,也應該以這樣子的正確抉擇,能夠出魔境界的抉擇這樣的一個佛弟子作為表率。雖然他還沒有真正能夠歸命於正法,可是他至少有這樣的勇氣跟抉擇,光是有這樣的勇氣跟抉擇就是我們所敬佩的,因為他已經出離魔的境界。

原文及視頻歡迎點擊:http://www.hymzw.net/zjdz/xfsy2/xfsy2_02.htm


應得何身度者,即現何身。

《大方便佛報恩經》云:

提婆達多。常懷噁心毀害如來。若說其事窮劫不盡。而如來常以慈悲力。愍而哀傷。我以值遇提婆達多故。速得成佛。念其恩故常垂慈愍。

爾時如來。即遣阿難往到地獄。問訊提婆達多。苦可忍不。爾時阿難受如來教。至地獄門外。問牛頭阿傍言。為我喚提婆達多。牛頭阿傍言。汝問何佛提婆達多。過去諸佛皆有提婆達多。阿難言。我喚釋迦牟尼佛提婆達多。爾時牛頭阿傍。即語提婆達多。阿難在外欲得相見。提婆達多即言。善來阿難。如來猶能憐念於我耶。阿難言。如來遣我問訊。苦痛可堪忍不。提婆達多言。我處阿鼻地獄。猶如比丘入三禪樂。佛言。菩薩摩訶薩。修大方便引接眾生。其受生死無量大苦。不以為患。

若有人言。提婆達多實是惡人入阿鼻獄者。無有是處。如來爾時。即為大眾顯發提婆達多微密妙行大方便。時無量百千菩薩得無生法忍。無量百千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量百千人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道。虛空神天雨眾天華。遍覆大眾。作天伎樂放大光明。贊言善哉。如來所說法未曾有也。一切大眾聞佛說法。頭面作禮。歡喜而去。

《維摩詰所說經》不思議品第六:

「仁者!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以方便力故,教化眾生,現作魔王。」


佛教里的大魔王,基督教里也有講的,但是基督教里的魔鬼,和佛教講的魔王,不清楚是不是一回事。前者意為墮落的天使,後為他化自在天主。我覺得後世的非經典的教集,對於魔鬼(魔王)的描述,普遍認為是邪惡的,是貶義的,這是有失偏頗的,我來與之正名。

首先,應該區別一下兩個概念,魔鬼和惡魔是有區別的。人們往往望文生義,混淆了概念。魔鬼是上帝身邊的守護天使,因狂妄自大,背叛了上帝被貶入下界。魔鬼也是有很有能力的,也是有福報和智慧的,等級也要高於人類,普遍存在於阿修羅道。魔鬼妒忌心極強,見不得他人奪己之物,常常唆使迷惑他人走向非途,讓人顛倒是非,唯利是圖,崇拜拜金主義。但是魔鬼也是講原則的,維護次序的,善於談判和交易(是不是有些像西方的政客?),乃至於常常發動戰爭製造混亂的局面,也是為了維護次序(他們以為園子里的雜草多了,應該除草,以達到他們說認為的平衡和協調),有興趣的可以看看電影《雪國列車》,這是他們的哲學和理念。魔鬼的真身不會直接出現在地球上,因無法適應地球上的光,所以需要載具(人身),通過雜交手段,慢慢滲透過來。這個就不多說了......

惡魔,也叫邪靈,是不講次序的,是混亂的。多存在於惡鬼地獄道,這傢伙要來到人間需要打開特定的通道才行,沒有那麼容易接觸到的,這傢伙是屬於暴力和嗜殺的一類。

扯遠了,回到正題。

爾時,維摩詰語大迦葉:仁者!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以方便力故,教化眾生,現作魔王。」

因為大迦葉懂,他到底是禪宗的第一代祖師,所以維摩居士告訴他,十方世界中作魔王的,都是十地以上的大菩薩。《華嚴經》講兩個對立的,十方世界治世的轉輪聖王,是十地以上的菩薩才來的。但是能與佛對抗的魔王,也是十地以上菩薩所演變的。所以魔王這個名辭談何容易啊!禪宗祖師會說,某人的境界可以入佛了,但是還不可以入魔。要魔佛兩邊都不著,才是得真解脫,然後也可以成佛,也可以成魔。 

原始佛經翻譯過來時,魔字本來用「磨」,是磨練的意思,經典常用「磨羅」。後來加上宗教觀念,就把它變成魔鬼的魔。這其中的觀念是有差別的。

這裡維摩居士好像是在推崇魔道,他是講大魔王,不是小魔王。嚴格的講,誰是大魔王?十方一切聖賢、一切教主,才是真正的大魔王!沒有這個境界是不能成聖人的。

「又迦葉,十方無量菩薩,或有人從乞手足耳鼻、頭目髓腦、血肉皮骨、聚落城邑、妻子奴婢、象馬車乘、金銀瑠璃、硨磲碼碯、珊瑚琥珀、真珠坷貝、衣服飲食,如此乞者,多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以方便力而往試之,令其堅固。」

修道的人都怕魔,對不對?但是真修道的人要拜魔,求魔來磨你,魔還不肯來呢!你能受魔王折磨要多大的福氣啊!真受得了魔,打過了這一層,你的道理就躍進一大步。

魔在哪裡?給你反對、給你刺激、給你煩惱的都是魔。十方世界有無量大菩薩現身作魔王,故意要人家這樣那樣,要人家的手腳、財產,要了以後還打你、笑你。真做菩薩是什麼都可以布施的。布施身體的手足、血、皮、骨等,比較容易。比如血庫缺血了,要你捐血,你會同意。要你把房子捐出來,干不幹?捨不得了吧!這還不算,要你把太太或先生讓出來,恐怕你會動刀子了。然後還有你的車子、首飾等,都拿出來。有人專門來向你要,其實都是菩薩變成魔王來試你。

由此可見吶,魔王是魔鬼一類的統治者,是來考驗你,來幫助提升你的,也是善巧方便啊。所以千萬不要誤以為魔王魔鬼是邪惡的一類


因為要有人當大boss,世界才有動力發展,才能團結一致。


天魔應該不是十地菩薩,《摩訶止觀》中講,魔是未到地定果,天魔是欲界定力最好的,但是因為沒斷貪慾,到不了初禪。

主要內容摘自蕭平實的《維摩詰經講記》


哪有什麼外來的魔王

真正的大魔王就是你單獨照鏡子時,鏡子里的那位


請參考這個答案

得過抑鬱症的人為什麼會突然明白許多人生道理? - 心理


推薦閱讀:

華嚴境界:智慧的最高層
如何消除對慾望的畏懼感,去除心理上的劣勢?

TAG:佛教 | 佛學 | 佛法 | 佛經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