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知乎會不會隨著用戶的增多,走糗事百科的老路,帖子質量極速下降?

從07年至今,眼睜睜看著糗事百科一步步淪陷,現轉戰知乎,不知道因為用戶量的增加會不會出現同樣的發展趨勢?


應該說,任何一個社區都是這樣的。以下內容轉自36kr:

http://36kr.com/p/116366.html

那些最想去結交別人的人,往往是大家最不願意去結交的人;

那些最想說出自己看法的人,往往是大家最不願意聽他說的人;

那些最想同別人交換名片保持聯絡的人,往往是大家最不希望拿出名片同他交換的人;

這麼說也許更清楚:

最不想來參加聚會的人,正是大家都希望能來聚會的人;

最不想來認識新朋友的人,正是大家最想認識的人;

最不想掏出名片的人,正是大家都想與之交換名片的人;

矽谷一名社交網路設計師在他的

博客中提出了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當新成員不斷湧入一個開放社團時,社團中最有價值的成員會發現社團成員平均水平的降低讓自己繼續呆在這裡已經沒有意義了,於是他們就會選擇離開。這批成員的離開進一步降低了社團的價值,於是惡性循環開始了:越來越多高價值的成員選擇離開,直到有一天這個社團徹底的淪陷成了一個平庸的組織。

他用了一個專業的科技辭彙來表述這一現象:蒸發冷卻效應。蒸發冷卻是指液體在蒸發成氣體的過程中會吸熱,從而降低周圍的溫度起到冷卻的效果。如果你在手上擦一點酒精會感覺很涼快,就是這一道理。在社交團體中,成員的價值跟液體的溫度類似,因此當溫度最高的液體蒸發變成氣體時(價值最高的成員離開社團),剩下的液體的平均溫度就會下降(社團的平均價值會進一步降低)。

造成這一現象的關鍵因素是開放。社團的開放意味著它對成員的加入沒有選擇性,如此一來最想加入社團的成員會是那些水平在社團目前平均水平之下的人,因為他們可以從社團中學到更多東西。他們的加入從長遠來說必然會對團體造成不利影響。而那些相對封閉的社團能更好的應對這種問題。這種封閉團體對成員的加入有著極高的要求,一般都是採用邀請制。由於小眾而又封閉,大部分此類社團都只是低調的活在大眾的視野之外。

那麼,從開放社團中 「蒸發冷卻」 掉的人,都去哪兒社交了呢?

你猜對了,他們去了自己的封閉 「私人」 社團。在那兒,他們可以同跟自己水平相近的朋友進行真正的社交,比如開一個下午的專業研討會沒有幾個人聽得懂,於是來的人沒有閑雜人等,不易發生 「蒸發冷卻」 的慘劇。

蒸發冷卻這一現象點出了人類社交生活中很有趣的一個特點,而這一點,大部分年輕人是不知道的。年輕人從學校跨入社會,讀了一些商業雜誌就認為自己知道了什麼是生意,去參加了一些行業論壇就認為自己是行業專家。實際上,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一些私下的封閉社團,一直存在著,只是你不知道。但如果你不知道,就永遠不會知道,除非有人願意帶你往上走。

如果你希望一步步往上走,真正深入到最精英的團體中,而且很幸運的有人願意帶你,你會發現一步步都走的很累。你得犧牲下班後的時間,去參加各式各樣的聚會,同各種各樣的人進行所謂的 「社交」,得到越來越多的機會。但是實際上,所謂機會,就是不確定的際遇。也許你會認識到對的人,這個對的人會給你帶來更多的機會,如此反覆。這個過程就像毒癮,越玩越過癮,越玩投入越大,直到為了這些所謂的 「機會」,你把所有下班後的時間都投了進去,被壓的喘不過氣。

有那麼一些人,選擇了另外一條路。他們幾乎徹底放棄了這些機會,把精力集中在工作中,專註於自己的產品,做到極致。如此一來,你得到的就不止是 「機會」,而是 「答案」。給出一個好的答案,其實要勝過很多華而不實的 「機會」。

前幾日在 D10 大會上,甲骨文的 CEO,Larry Ellison 談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Steve Jobs。他們倆是鄰居,倆人是三十多年的密友。很多人都希望能成為下一個 Steve,Larry 是怎麼看的呢?「如果你想模仿 Steve 的穿衣風格這些表面的東西,那你就錯了。Steve 每天都穿一樣的衣服,是因為他不想分心去想自己該穿什麼。」 在他眼裡,Steve 的個性是強迫人格和奇絕天才的結合。他說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有沒有成為 Steve 的潛質,問問自己,如果工作中有什麼沒有解決的問題,你能分心去想別的事嗎?」

原創文章,作者:黑太一


同樣,12年接觸糗百,然而,一年後,就放棄了它,它的節操越來越碎,以至於為了低俗而低俗,很反感。今年年初接觸知乎,被其理性友好的氛圍吸引,然,最近發現關於知乎未來發展堪憂的相關問題越來越多,意識到知乎是不是也會步其後塵?


推薦閱讀:

被牛和豬等家畜攻擊是何種體驗?它是否會持續攻擊?
糗事百科是如何保持訪客黏性的?
糗事百科初期沒有用戶時的內容是如何產生的?
如何解決內容侵權問題?
你見過哪些試卷中出現的奇葩作答?

TAG:糗事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