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里,齊王的母親為什麼不寫出將來可以重用的人?

公元前249年(齊王田建十六年),君王后病危快死時,她告誡兒子田建說:「群臣中某某人可以任用。」田建沒有聽清,請求請把他們的名字寫下來。君王后同意,於是田建取筆和木簡要她寫下遺言。君王后卻說她已經忘記了。


也許是真忘記了,聽不請的話可以再說一遍,但是卻沒有再說一遍,有可能當時身體狀況真是不足以支撐她以比較清晰的聲音說出,那麼這樣的身體狀況下,記憶力極有可能是個大問題,沒準剛說過就忘了呢。


這一點我們可以根據齊王的母親死後齊國的變化來推測,根據戰國策記載,後期齊王的舅舅後勝把持朝政,收受秦國賄賂,最終導致齊王投降秦國,最後在秦國餓死。

所以,他的母親並不是忘記了,而是因為不忍心讓她的哥哥後勝失勢,我們都知道他的母親非常孝順,這麼做也可以理解。


如果他了解自己的臣下,就應該知道名字。哪怕說一個字恐怕也能聽出來是誰。既然聽不出說明他連自己有多少大臣都叫什麼都是什麼職位全不知道,那還是別害人家了。


1、真的忘記了。

這是我們想到的第一個答案。但是請注意,王后之前還好好的,拿來紙筆那最多五分鐘的功夫里就突然忘記了,作為一個有著賢德睿智之名的王后,可能性大嗎?

2、不想說了。

所以,更大的可能性是王后不想說了。

為什麼?

在王后和齊王的對話之前,她對齊王建還是抱有希望的。她不指望齊王建自己能有多大的改變了,只能把希望寄託於一個或幾個優秀的臣子身上。但是!這麼多年的王當下來,這個昏庸的人竟然連自己臣子的名字都記不住!

失望,深深的失望……

此時秦國已攜吞吐天下之勢滅盡五國,而齊王作為一國之君還是只活在閉塞的宮中。作了四十多年的王,他還以為自己是母親身後無知的孩子。

或許君王后生前就已經看到了齊國的未來了。

這應該就是王后拒絕回答的真實原因了。

當我們發散一下思維,我們可以看到在齊國最後那一段時期,齊國吏治敗壞,權臣當道,這充分證明齊王建是不會用人的人。可能君王后在短短的對話中,也明白就算把那個名字說出來,齊王建也是不能發揮他的作用的,所以說了又有什麼用呢?

不如不說。


可否想想記載是否真實,若是真實,你是君王后,發生這樣的事,有幾種可能?提示一下,張學良當初不抵抗日本侵略,理由也是很平常的,不像後來其他人分析那樣


額,老年痴呆?


也許感覺到說不說都一樣了,沒什麼用了,早晚都要被秦國滅掉。


推薦閱讀:

教科書「騙」了你?——元朝的四等人制度
蘇秦不是要搞合縱伐秦嗎,怎麼為什麼搞壞齊國?
《行路難》第一章 學幕
如何評價宋襄公的「寡人雖為亡國之後,不鼓不成列」?在「無義戰「的春秋戰國它難道只能是堂皇之語嗎?
廉頗負荊請罪的時候,是兩條腿跪著還是一條腿?

TAG:歷史 | 人物 | 戰國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