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有趣的消費者心理?

冒著被取關的危險最近提了那麼多問題


兩件物品單獨分開放,一件標價248,一件標價:原價500,現價對摺250,用戶會傾向於購買250的。

為了引流,商家會放出某些超低折扣的商品,同時會有滿99包郵的活動…於是為了湊齊包郵,會買很多莫名其妙的東西。


以前看過一個。

一個商場搞促銷。十天之內,每一天商品都會降價,比如第一天打九折,第二天打八折,直到最後一天打一折。

但是商品不是很多,賣完了就沒有了。

現在你肯定會想:商場藥丸啊,大家都等到第十天再一折購買,商場不就大賠?你以為第十天是這樣的:

但實際上商品們在前幾天已經被賣光,根本沒有等到最後幾天!

因為人們都在想:明天沒有了怎麼辦?明天說不定已經買完了。


9.9包郵,看了就想買,買了就想扔,扔了還想買,樂此不彼。


有一個服裝店,他的服裝品質還算是上流,顧客試了基本都會喜歡,但是就是稍微有點貴,這家店不是品牌店,所以衣服上也沒有明碼標價;但是老闆老愛用一種招數。比如說客人來了試穿這身衣服覺得還挺合身蠻不錯的,一件白毛衣,非常柔軟舒服。就會問老闆衣服的價格。而老闆通常都是指著自己耳朵畫圓,意思就是我聽不清,自然顧客就回答大聲再問一遍。老闆這下聽見後,就會問管理這店的小售賣員,售賣員一般都對衣服款式和價格了如指掌,脫口而出44美元,然後老闆又指著自己耳朵對售賣員示意大聲點,然後42美元在聲音更宏亮的情況下被發表出來了。這時候老闆點點頭,悄悄地跟顧客說:「抱歉啊,這毛衣得要22美元。」 顧客一聽,趁老闆還沒反映過來,急急忙忙打包買單就提著貨品就走人了,生怕老闆意識到自己說錯了。

這就是典型地消費者心理,人都天生有一種一分錢一分貨的自動響應機制,而當有人發現能便宜一大半買到一件舒適的衣服時候,總會在匆忙中付錢走人,以為自己撿到了一個大便宜。


如果想主打2000元的商品就把它和1500的和2500的放在一起。

除了球拍和球這樣的互補品要放在一起外,啤酒和紙尿褲這樣看起來毫無聯繫的商品也可以放在一起(買了紙尿褲回家的爸比順便買啤酒看球賽,來自沃爾瑪營銷案例)。


每到雙十一總有種因為搶不過他們而吃了大虧的感覺。。。


卡里的錢總覺得比現金捨得


推薦看卡尼曼(Kahneman )關於「前景理論」的相關書籍,使用心理學研究金融現象的,並且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其中好多都和消費心理學有關~ 比如人們對於買東西所送的贈品的估價,總會高於其實際價值等等……


一本塗色書可以讓彩鉛筆的價格翻一番還多= =


標價99元總是比標價100元讓人感覺便宜很多~


當你看到維秘(維多利亞的秘密)650萬美元鑲鑽夢幻胸罩時,你會覺得手中拿著的同品牌298美元的胸罩很便宜,甚至覺得自己很精明,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

大多數百貨商店把男裝擺在較低樓層而把女裝擺在較高樓層就是為了讓女性在給自己買衣服的時候順道給配偶「帶」幾件


總以為自己沒有肚子,腿很瘦,很高。買回來的衣服發現是相聲演員專用服裝。叫囂著退貨,旺旺里大呼小叫,到了快遞站一聽運到廣東25就說今天身上沒帶零錢。回到家看了一眼35的衣服價格覺得還是可以接受的


推薦閱讀:

如何評估網路廣告的效果?如何計算潛在的轉化率?
看到阿斯頓·馬丁的一個廣告,是什麼意思?
請問先國內最好的廣告公司是哪幾家?

TAG:市場營銷 | 心理學 | 廣告 | 市場 | 消費者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