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源:三步做好內容運營,知識點全在這兒了

自媒體是一個超出教科書立足於互聯網實操的特立獨行的行業。

在很多時候嘗試尋找一些問題的標準答案時,會不出意外的以失敗告終。

我大概分析下它特立獨行的原因:

1、自媒體太新

03年有人提出自媒體的概念,09年新浪試水微博,11年騰訊推出微信,13年自媒體開始崛起,14年自媒體開始賺錢,15年自媒體開始成為潮流,直到如今,自媒體仍然大步發展。

2、模式太多

隨著自媒體對生活的滲透與技術的迭代,早先我們日常開玩笑的談資如今都被整出了估計上億的商業模式。

3、市場競爭

火藥味瀰漫整個市場,機會只給快速奔跑的選手,再加上這是一個瞎比比不會被嘲笑的地方,故而在各種各樣的營銷案例支撐下也產生了稀奇古怪的叫法與玩法。

在這個炮火連天且不裝會死的年代,自己有幸是混跡自媒體的運營,同樣妄想著能夠找到互聯網的「某個標準答案」來裝個X。

比如內容運營的這個端著的定義:

內容運營是指通過創造、編輯、組織、呈現內容,從而提高自媒體產品的內容價值,製造出對用戶的黏著、活躍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的運營。

我想圍繞今天內容運營話題分享一下:內容運營具體指的是什麼,它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互聯網物種。

內容型產品的定義

目前的移動互聯網市場上,大部分用戶比較活躍的產品都是內容型產品,比如今日頭條、愛奇藝、酷狗音樂、掌閱iReader等純內容型產品。

還有一些是「內容+」的產品,比如微信微博為社交+內容、應用寶為應用下載+內容、UC瀏覽器為工具+內容。

純粹工具類的產品已經很難在移動互聯網上佔據優勢。

從頭部的應用來看,貌似除了地圖類以外,幾乎沒有一家是沒有內容的,「內容+」已經成為產品抓住用戶的一種戰略。

基本上,除了社交溝通以外,用戶時間花費最多的都是在內容型產品上。

內容型產品的分為哪幾類?

內容型的產品分類較多,每個分類都有較多的產品競爭,內容產品大致包括傳統的文字、漫畫、音頻、視頻,還有直播等類別。

視頻: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等(短視頻:快手、西瓜、秒拍等);

直播:虎牙、鬥魚、YY等;

音樂類:酷狗、QQ音樂、網易雲音樂等;

音頻類:喜馬拉雅、懶人聽書、蜻蜓FM等;

資訊類:今日頭條、騰訊新聞、一點資訊等;

閱讀類iReader、QQ閱讀、快看漫畫等。

目前非常火的、有粘性的產品基本上都是內容型產品。

內容型產品消費需求有哪些?

1、閱讀資訊

主要是指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這種傳統領域的新聞,也包括移動互聯網、O2O這種細分垂類領域的,承載的產品不一樣。

這塊的市場不夠大,天花板比較低,所以很多資訊新聞平台要麼做不大,要麼就要不斷擴展邊界。

比如很多資訊平台開始做短視頻、段子、星座、小說這種,因為傳統門戶的模式很重,有多少人力能產出多少內容是有限的,也無法覆蓋很多細分的興趣點,也就無法覆蓋用戶的需求。

2、消耗時間

有了上述原因,就出現了今日頭條這類的整合內容的產品,目標是覆蓋所有的內容形態,不僅是圖文,還包括短時間、問答、社交等等。

在今日頭條這個主app流量很大且遇到增長瓶頸之後,開始孵化各種子app,去尋求一個矩陣,而且都有強大的競品做對標。

社交對標微博,短視頻對標快手,甚至搜索也在對標百度。

3、學習知識

與上面兩個需求相比,學習知識也是清晰的需求,只是用戶量級沒那麼大,要求也更高。

但用戶也更有價值,高凈值用戶相對更多,並且知識付費還將持續火爆很長時間。

內容型產品的核心是什麼?

現在市面上的內容型產品眾多,但無論做任何類型的內容產品,都必須明確地知道,內容產品的關鍵核心是——內容!

沒有優秀內容的產品,即使體驗再優秀,也無法維持良好的長久運作。

相反,如果有足夠好的內容後,用戶就會希望能夠有更好的使用體驗。

說到內容的關鍵作用,再舉個很簡單明了的例子,之前各大短視頻產品開始加大投入,從各個平台挖掘主播,比如快手的「頭牌」MC天佑,據說天價加盟頭條旗下的火山短視頻。

其實這些短視頻產品雖然挖的是主播,但實際看中的是主播的影響力,一名主播可能有著上千萬的粉絲,主播的跳槽可能帶來新平台用戶量的劇增。

而粉絲之所以關注主播,主要還是因為主播所提供的內容有足夠的吸引程度。

有好的內容,才會有更多的用戶來支持和消費你的產品。

所以,做內容型產品的時候,一定要切記,內容是關鍵!

怎麼才能做好內容運營

1、尋找亮點——熱點、發現、挖掘

每個主要做內容的人都在講究特點,如果大環境已經飽和,眾多玩自媒體的人就往細分領域出手,即使是現在最流行的自媒體平台,也在積極的消重,在打擊抄襲和盜版行為。

好內容才是內容型產品最大的價值。

內容型產品排它性非常強,用戶很少在手機上同時裝兩款同類的產品。

所以,用戶只要認同了一款產品就很容易成為你的忠誠用戶。

運營人員在找內容時,常用的方法是關注熱點

當發生熱點時,馬上要行動起來找出此熱點相關的、相似的、或相近的內容,以實現蹭熱度的目的。

拿視頻類的內容型產品為例,說到抓熱點,比如有一陣子網劇《白夜追兇》很火,不管是下集預告還是營銷號分析角色演技,在自媒體的閱讀量都在持續走高,這類正確追熱點的姿勢就是你創作內容時需要的。

總之,和熱點沾邊的所有內容都可以是你尋找的獵物。

不僅是視頻領域,包括我們平時在收集熱門關鍵詞時,也能挖掘出很多熱點內容,比如百度下拉菜單、百度搜索風雲榜,微博熱搜榜等,都是你需要長期關注的地方。

2、內容包裝——痛點、打磨、造IP

剛才跟大家分享了我們要學會尋找熱點內容,但是除了找到熱點內容,你還要學會對熱點內容的打造。

打造的過程其實是對內容不斷優化的過程。

抓住目標用戶的痛點切入進去, 不需要你的文字美如雲煙,只需要行文流暢地說出用戶最想聽的話。

並且優質內容本身的魅力會成為品牌影響力,這就是所謂的造IP。

根據新榜發布的2017年內容創業者的百大人物,其中專攻情感話題的咪蒙、探討商業的羅振宇、搞笑段子界的papi醬以及捧紅泥石流烹飪法的辦公室小野。

這一系列創作者在內容領域有廣泛的影響力,他們雖然不是明星,但是其千萬微博粉絲的量級也足以證明他們難以撼動的KOL地位,這些處在流量頭部的創作者也有了一個更接地氣的名稱——網紅。

他們在塑造自己內容人格時一定進行了包裝,深深逮住用戶痛點不放,所以,他們的內容總是一下就能刺激你的內心。

3、精準推薦——時間軸、人物

講到推薦,每個自媒體向用戶推送內容時,都有自己的推薦規則。

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給什麼人推送什麼樣的內容。

有人總結出的這樣一個閱讀時間段:

馬桶閱讀時段:7:00-8:30

午間休息時段:11:30-13:00

下班後閑暇時段:17:00-18:00

睡前瀏覽時段:21:30-23:00

但這卻並不是全部的閱讀高潮,一般來說,下午三點,上班族會利用工作間隙休息一下,從晚上八點後直到睡覺前,許多人也會花很多精力用於上網。

至於凌晨的閱讀量高峰,則完全是搶早看最新文章。

對於很多自媒體運營來說,大可不必起早摸黑搶幾個黃金作息時間,只要避開用戶的高峰工作時段,且有好文章,同樣能夠取得不錯的閱讀收穫。

好了,今天的內容運營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最後總結一下:

內容的運營,要明白所有的工作都是圍繞著用戶對內容的認可來進行的。

內容本身是否具有價值,是否優質仍然是做好自媒體的關鍵,切不可只顧蠅頭小利而忽視。


推薦閱讀:

微博的大V經濟學,讓自媒體今年賺了117億
厲國剛:幾大自媒體平台的比較:我的一個月使用報告
自媒體時代,網友的言論對社會發展是貢獻還是參亂?
頭條號轉不了正?新手期作者最容易犯這10點錯誤

TAG:内容付费 | 自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