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分享(四)—《如何閱讀一本書》

如何閱讀一本書

[美] 莫提默·J. 艾德勒、查爾斯·范多倫著

內容梗概

該書主要論述指導如何通過閱讀增進理解力。

閱讀一般分做三種目的:娛樂消遣、獲取資訊、增進理解力。只有最後一種目的的閱讀能幫助閱讀者增長心智,不斷成長。

該書主要論述指導如何通過閱讀增進理解力。它將閱讀分做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在書後推薦了一系列的經典名著。

閱讀的四個層次是漸進掌握的,上一層次包括下一層次閱讀法。

  • 第一層次的閱讀,稱之為基礎閱讀(elementary reading)。都指出一個人只要熟練這個層次的閱讀,就擺脫了文盲的狀態,至少已經開始認字了。在熟練這個層次的過程中,一個人可以學習到閱讀的基本藝術,接受基礎的閱讀訓練,獲得初步的閱讀技巧。在這個層次的閱讀中,要問讀者的問題是:「這個句子在說什麼?」。
  • 第二個層次的閱讀,稱之為檢視閱讀(inspectional reading)。是在一定的時間之內,抓出一本書的重點—通常是很短,而且總是(就定義上說)過短,很難掌握一本書所有重點。也可以稱之為略讀或預讀。這個層次要問的典型問題就是:「這本書在談什麼?」。
  • 第三種層次的閱讀,稱之為分析閱讀(analytical reading)。分析閱讀就是全盤的閱讀、完整的閱讀,或是說優質的閱讀—讀者能做到的最好的閱讀方式。如果說檢視閱讀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好也最完整的閱讀,那麼分析閱讀就是在無限的時間裡,最好也最完整的閱讀。分析閱讀就是要咀嚼與消化一本書。如果讀者的目標只是獲得資訊或消遣,就完全沒有必要用到分析閱讀。分析閱讀就是特別在追尋理解的。
  • 第四種,也是最高層次的閱讀,稱之為主題閱讀(syntopical reading)。在做主題閱讀時,閱讀者會讀很多書,而不是一本書,並列舉出這些書之間相關之處,提出一個所有的書都談到的主題。但只是書本字裡行間的比較還不夠。主題閱讀涉及的遠不止此。藉助所閱讀的書籍,主題閱讀者要能夠架構出一個可能在哪一本書里都沒提過的主題分析。因此,很顯然的,主題閱讀是最主動、也最花力氣的一種閱讀。

在書本的最後一章,作者指出了閱讀與心智成長之間的關係。「好的閱讀,也就是主動的閱讀,不只是對閱讀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對我們的工作或事業有幫助,更能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與成長。」

第一篇 閱讀的層次

第一章 閱讀的活力與藝術

章節導讀:主動的閱讀·目標:為獲得資訊而讀,以及為求得理解而讀;閱讀就是學習:指導型的學習,以及自我發現型的學習之間的差異;

? 閱讀藝術

閱讀藝術:憑藉著頭腦運作,除了玩味讀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來提升自我的過程。

你的頭腦會從粗淺的了解推進到深人的理解。而會產生這種結果的運作技巧,就是由許多不同活動所組合成的閱讀的藝術。

? 何為閱讀的人?

「閱讀的人」(readers),是指那些今天仍然習慣於從書寫文字中汲取大量資訊,以增進對世界了解的人,就和過去歷史上每一個深有教養、智慧的人別無二致。

? 主動閱讀

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在閱讀世界裡面的探索能力就更強一些,收穫更多一些,因此讀者對他自己,以及自己面前的書籍,要求的越多,獲得的就越多。

? 閱讀的目標:為獲得資訊而讀,以及為求得理解而讀。

為獲得資訊而閱讀,為增進理解而閱讀兩者的區別,在於,一種必須讀,一種必須讀懂。

? 閱讀就是學習:指導型的學習,以及自我發現型的學習之間的差異。

學習是吸收資訊,知道某件事發生了,被啟發,去理解,搞清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會發生,與其他的事實有什麼關聯,有什麼類似的情況,同類的差異在哪裡等等。從閱讀中獲取知識,並理解作者意圖。

指導型學習:用言語或文字教導另一個人時,就是一種被引導的學習。

自我發現型學習:必要的—這是經由研究、調查或在無人指導的狀況下,自己深思熟慮的一種學習過程。

區別:學習者所使用的教材

指導型學習必須立足老師的指導的學習方式閱讀或傾聽,並且接受訊息。

自我發現型學習則立足於自然或世界,不用教導來行動。

第二章 閱讀的層次

章節導讀:學習閱讀的階段之閱讀的階段與層次,更高層次的閱讀與高等教育。

? 閱讀規則

閱讀的效果則取決於他在閱讀上花了多少努力與技巧。閱讀的規則是:努力越多,效果越好。

? 閱讀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的閱讀,我們稱之為基礎閱讀(elementary reading)。

第二個層次的閱讀,我們稱之為檢視閱讀(inspectional reading)。

第三種層次的閱讀,我們稱之為分析閱讀(analytical reading)。

第四種層次的閱讀,,我們稱之為主題閱讀(syntopicalreading)。

第三章 閱讀的第一個層次:基礎閱讀

章節導讀:檢視閱讀一: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

? 基礎閱讀

如初級閱讀、基本閱讀或初步閱讀。不管是哪一種名稱,都指出一個人只要熟練這個層次的閱讀,就擺脫了文盲的狀態,至少已經開始認字了。在熟練這個層次的過程中,一個人可以學習到閱讀的基本藝術,接受基礎的閱讀訓練,獲得初步的閱讀技巧。之所以「基礎閱讀」,是因為這個閱讀層次的學習通常是在小學時完成的(相當於學前教育)。

? 學習閱讀的四個階段

  • 第一個階段被稱為「閱讀準備階段」(reading readiness)。

時間:出生-6歲為止,

準備工作:身體,智力方面學習。

  • 第二個階段簡單讀物。

閱讀的開始是一些看圖識字,這個時期會介紹一些基本的技巧,像字句的使用,詞句的含意,字句的發音等等。

  • 第三個階段快速建立字彙的能力。

這個階段會學會不同目標與不同領域的閱讀祛,像科學、社會學、語言藝術等等。可以因為好玩、滿足好奇心,或只是要「擴大視野」而閱讀。

  • 第四個階段是精練與增進前面所學的技巧。

開始能消化他的閱讀經驗—從一本書所提出來的一個觀點轉化到另一個觀點,在同一個主題上,對不同的作者所提出來的觀點作比較。

第四章 閱讀的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

章節導讀:檢視閱讀一:粗淺的閱讀,閱讀的速度,逗留與倒退,理解的問,檢視閱讀的摘要。

? 檢視閱讀

特點在強調時間。在這個閱讀層次,學生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項閱讀的功課。譬如他可能要用十五分鐘讀完一本書,或是同樣時間內念完兩倍厚的書。那麼在這個層次要問的典型問題就是:「這本書在談什麼?」這是個表象的問題。還有些類似的問題是:「這本書的架構如何?」或是:「這本書包含哪些部分?」

? 檢視閱讀一: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

略讀或粗讀是檢視閱讀的第一個子層次。你腦中的目標是要發現這本書值不值得多花時間仔細閱讀。略讀步驟:

  • 先看書名頁,然後如果有序就先看序。要很快地看過去。特別注意副標題,或其他的相關說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寫作本書的特殊角度。在完成這個步驟之前,你對這本書的主題已經有概念了。如果你願意,你會暫停一下,在你腦海中將這本書歸類為某個特定的類型。而在那個類型中,已經包含了哪些書。
  • 研究目錄頁,對這本書的基本架構做概括性的理解。
  • 檢閱索引,快速評估一下這本書涵蓋了哪些議題的範圍,以及所提到的書籍種類與作者等等。如果你發現列舉出來的哪一條辭彙很重要,至少要看一下引用到這個詞目的某幾頁內文。
  • 閱讀一下出版者的介紹,這也有助於你對這本書多一點了解。
  • 從目錄中挑幾個看來跟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章來看。
  • 東翻翻西翻翻,就用這樣的方法把全書翻過一遍,隨時尋找主要論點的訊號,留意主題的基本脈動。

? 檢視閱讀二:粗淺的閱讀

頭一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讀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為一些沒法立即了解的東西而停頓。繼續讀下去,略過那些不懂的部分,很快你會讀到你看得懂的地方。集中精神在這個部分。繼續這樣讀下去。將全書讀完,不要被一個看不懂的章節、註解、評論或參考資料阻撓或泄氣。

看不懂—>不要停頓—>繼續閱讀—>讀完—>查閱資料—>再思考->理解。

? 閱讀的速度

檢視閱讀是一種訓練有素的快速閱讀,每一本書,不論是多麼難讀的書,在無關緊要的間隙部分就可以讀快一點。而一本好書,總會包含一些比較困難,應該慢慢閱讀的內容。

提高閱讀速度的方式:

  • 使用「半出聲」(sub-vocalize)的默讀方式來;
  • 解決矯正閱讀時眼睛「逗留」(fix-ate) 和 「倒退」(regress)的訓練方法:將大拇指與食指、中指合併在一起,用這個「指針」順著一行一行的字移動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覺的還要快一點。強迫自己的眼睛跟著手部的動作移動。一旦你的眼睛能跟著手移動時,你就能讀到那些字句了。繼續練習下去,繼續增快手的動作,等到你發覺以前,你的速度已經可以比以前快兩三倍了。

? 理解的問題

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慢不該慢到不值得,快不該快到有損於滿足與理解。不論怎麼說,閱讀的速度,不論是快還是慢,只不過是閱讀問題一個微小的部分而已。判讀書本閱讀難度,學會自我掌握閱讀速度。

第五章 如何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

章節導讀:主動的閱讀基礎:一個閱讀者要提出的四個基本問題,如何讓一本書真正屬於你自己。三種做筆記的方法:培養閱讀的習慣,由許多規則中養成一個習慣。

? 自我要求的讀者提出的四個基本問題

  • 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你一定要想辦法找出這本書的主題,作者如何依次發展這個主題,如何逐步從核心主題分解出從屬的關鍵議題來。
  • 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你一定要想辦法找出主要的想法、聲明與論點。這些組合成作者想要傳達的特殊訊息。
  • 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在你判斷這本書是否有道理之前,你必須先了解整本書在說些什麼才行。
  • 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如果這本書不只提供了資訊,還啟發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關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議,以獲得更多的啟示。

? 在書上做筆記,其實就是在表達你跟作者之間相異或相同的觀點。

  • 畫底線—在主要的重點,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畫線。
  • 在畫底線處的欄外再加畫一道線—把你已經畫線的部分再強調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要畫底線太長了,便在這一整段外加上一個記號。
  • 在空白處做星號或其他符號—要慎用,強調書中十來個最重要的聲明或段落即可。
  • 空白處編號—作者的某個論點發展出一連串的重要陳述時,可以做順序編號。
  • 在空白處記下其他的頁碼—強調作者在書中其他部分也有過同樣的論點,或相關的要點,或是與此處觀點不同的地方。
  • 將關鍵字或句子圈出來—這跟畫底線是同樣的功能。
  • 在書頁的空白處做筆記—在閱讀某一章節時,你可能會有些問題(或答案),在空白處記下來,這樣可以幫你回想起你的問題或答案。

? 讀書筆記類型

  • 結構筆記(structuralnote-making):第一,這是什麼樣的一本書?第二,整本書在談的是什麼?第三,作者是借著怎樣的整體架構,來發展他的觀點或陳述他對這個主題的理解?把這些問題的答案寫下來。要做這些筆記最好的地方是目錄頁,或是書名頁,這些筆記主要的重點是全書的架構,而不是內容—至少不是細節。
  • 概念筆記(conceptual note-making):在檢視閱讀的過程中,等你做分析閱讀時,關於這本書準確性與意義的問題,你就要提出答案了。在這個層次的閱讀里,你做的筆記就不再是跟結構有關,而是跟概念有關了。這些概念是作者的觀點,而當你讀得越深越廣時,便也會出現你自己的觀點了。
  • 辯證筆記(dialectical note making): 對一個已經熟練同時讀好幾本相同主題書籍的專業閱讀者來說,還有一個更高層次的記筆記的方法。那就是針對一場討論情境的筆記一這場討論是由許多作者所共同參與的,而且他們可能根本沒有常察自己的參與。這是從好多本書中摘要出來的,再用上概念的結構—就一個單一主題,把所有相關的陳述和疑問順序而列。

第二篇 閱讀的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

? 分析閱讀

需要更複雜,更系統化,更加完整的閱讀。分析閱讀就是要咀嚼與消化一本書,從而得到進一步理解。

第六章 一本書的分類

章節導讀:書籍分類的重要性;從一本書的書名中你能學到什麼?實用性vs理論性作品,理論性作品的分類。

? 書籍分類的重要性

最好早在你開始閱讀之前就先知道。我們要知道的不只是哪一類的書帶給我們指導,還要知道是用什麼方法指導。各類的書籍提供的知識與啟發方式就截然不同,處理同一個問題的方法可能也不盡相同。

? 實用性vs理論性的作品

主要的分類法,一種是虛構的小說類,另一種是傳達知識,說明性的論說類。理論性的作品會被分類為歷史、科學和哲學等等,任何一本指南類的書都是實用的。任何一本書告訴你要該做什麼,或如何去做,都是實用的書。任何一個領域的實用手冊,像是工程、醫藥或烹飪,如經濟、倫理或政治問題的書,都是實用的書。

第七章 透視一本書

章節導讀:結構與規劃:敘述整本書的大意。駕馭複雜的內容:為一本書擬大綱的技巧,閱讀與寫作的互惠技巧,發現作者的意圖,分析閱讀的第一個階段。

? 分析閱讀的規則與結構,規劃

  • 分析閱讀的第一個規則是: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讀的是哪一類書,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

一本書分類的重要性的。

  • 分析閱讀的第二個規則是:使用一個單一的句子,或最多幾句話(一小段文字)來敘述整本書的內容。

注重整體性內容歸納。

  • 分析閱讀的第三個規則是:將書中重要篇章列舉出來,說明它們如何按照順序組成一個整體的架構。

注重整體性與複雜度,將各個部分排列出來,而且要列出各個部分的綱要。

  • 分析閱讀的第四個規則是: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

一本書的作者在開始寫作時,都是有一個問題或一連串的問題,而這本書的內容就是一個答案,或許多答案。

? 分析閱讀的第一個階段

  • 依照書本的種類與主題作分類。
  • 用最簡短的句子說出整本書在談些什麼。
  • 按照順序與關係,列出全書的重要部分。將全書的綱要擬出來之後,再將各個部分的綱要也一一列出。
  • 找出作者在問的問題,或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第八章 與作者找出共通的詞義

章節導讀:單字vs詞義:找出關鍵字、專門用語及特殊字義、找出字義。

? 單字vs詞義

單字與詞義之間的差異—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單字可能代表許多不同的詞義,而一個詞義可以用許多不同的單字來解釋。

閱讀這兩個字已經出現過許多不同的意義。讓我們挑出其中三個意義:

(1)為娛樂而閱讀

(2)為獲得資訊而閱讀

(3)為追求理解力而閱讀

? 找出關鍵字、專門用語及特殊字義、找出字義。

  • 分析閱讀的第五個規則是:找出關鍵字,與作者達成共識。 > 通過找出關鍵字,找出專門用語,特殊字彙與作者達成共識。

第九章 判斷作者的主旨

章節導讀:句子與主旨:找出關鍵句、找出主旨、找出論述、找出解答、分析閱讀的第二個階段。

? 句子與主旨

  • 分析閱讀的第六個規則是:將一本書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來,找出其中的主旨。

找出關鍵句(最重要的句子就是在整個論述中,闡述作者判斷的部分)。

找出每個句子所包含的主旨。必須知道句子在說什麼的另一種說法。當發現一段話里所使用的文字的意義時,你就和作者找到了共識。同樣的,詮釋過組成句子的每個字,特別是關鍵字之後,就會發現主旨。

  • 分析閱讀的第七個規則是:從相關文句的關聯中,設法架構出一本書的基本論述。 找出書中說明重要論述的段落。

從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選句子出來,然後整理出前後順序的主旨,以及其組成的論述。

  • 分析閱讀的第八個規則是:找出作者的解答。

? 分析閱讀的第二個階段

  • 詮釋作者使用的關鍵字,與作者達成共識。
  • 從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 找出作者的論述,重新架構這些論述的前因後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張。
  • 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未解決的。在未解決的問題中,確定哪些是作者認為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

第十章 公正地評斷一本書

章節導讀:受教是一種美德!修辭的作用:暫緩評論的重要性、避免爭強好辯的重要性、化解爭議。

? 受教是一種美德

塞萬提斯說:「沒有一本書會壞道找不到一點好處的。」

如果一本書會啟發讀者,就表示作者高於讀者,除非讀者完全了解這本書,否則是不該批評的。

? 暫緩評論的重要性、避免爭強好辯的重要性、化解爭議。

以下的三個規則說明的是批評式閱讀的條件,而在這樣的閱讀中,讀者應該能夠與作者「辯論」。

第一,要求讀者先完整地了解一本書,不要急著開始批評。

第二,懇請讀者不要爭強好辯或盲目反對。

第三,將知識上的不同意見看作是大體上可以解決的問題。這個規則再進一步的話,就是要求讀者要為自己不同的意見找到理論基礎,這樣這個議題才不只是被說出來,而且會解釋清楚。

  • 分析閱讀的第九個規則是:在你說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暫緩評論」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說:「我了解了。」
  • 分析閱讀的第十個規則是:當你不同意作者的觀點時,要理性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不要無理地辯駁或爭論。
  • 分析閱讀的第十一個規則是:尊重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在作任何評斷之前,都要找出理論基礎。

第十一章 贊同或反對作者

章節導讀:偏見與公正:判斷作者的論點是否正確,判斷作者論述的完整性,分析閱讀的三階段。

? 偏見與公正

如果你讀懂了一本書,卻不同意作者的狀況,要做到理想化的辯論就必須滿足以下三種條件:

第一,爭論是在說理,而不是流於情緒化。因為當你情緒很強烈時,你可能會認為自己很有道理。

第二,你要把自己的前提或假設攤出來。

第三,派別之爭幾乎難以避免地會造出一些盲點,要化解這些盲點,應儘力嘗試不偏不倚。 這三種心態是明智與有益的對話中的必要的條件。

? 分析閱讀的第三個階段:像是溝通知識一樣地評論一本書的規則

  • 智慧禮節的一般規則

除非你已經完成大綱架構,也能詮釋整本書了,否則不要輕易批評。(在你說出:「我讀懂了!」之前,不要說你同意、不同意或暫緩評論。)

不要爭強好勝,非辯到底不可。

在說出評論之前,你要能證明自己區別得出真正的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

  • 批評觀點的特別標準

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

證明作者的知識錯誤。

證明作者不合邏輯。

證明作者的分析與理由是不完整的。

第十二章 輔助閱讀

章節導讀:相關經驗的角色:其他的書可以當作閱讀時的外在助力,如何運用導讀與摘要?如何運用工具書·如何使用字典?如何使用百科全?

? 內在閱讀&外在閱讀

「內在閱讀」(intrinsic reading),指閱讀書籍的本身,與所有其他的書都是不相關的。

「外在閱讀」(extrinsic reading)指的是我們藉助其他一些書籍來閱讀一本書。

? 輔助閱讀來源

外在的輔助來源可以分成四個部分:

第一,相關經驗。

一般經驗,特殊經驗,一般經驗在一方面與閱讀小說有關,另一方面與閱讀哲學書籍有關。 特殊經驗主要是與閱讀科學性作品有關。

第二,其他的書。

許多偉大的作品不只是互相有關聯,而且在寫作時還有特定的先後順序,這都是不該忽略的事。

第三,導論與摘要。

盡量少用導論,摘要這些資料,原因是第一,一本書的導讀並不一定是對的。第二,就算他們寫對了,可能也不完整。

第四,工具書。

工具書的類型有:字典與百科全書

? 如何使用字典

要善用一本字典,就是要知道問什麼樣的問題,如何找到答案。

文字是物質——可以寫成字,也可以說出聲音。

文字是語言的一部分。

文字是符號——這些符號是有意義的,不只一種意義,而是很多種意義。

文字是約定俗成的——這是人類創造的符號。

? 如何使用百科全書

百科全書也是教育與知識的工具,字典是關於文字的,而百科全書是關於事實的。

事實是一種說法(proposition)—說明一個事實時,會用一組文字來表達。

事實是一種「真實」的說法(「True」proposition)—事實不是觀點。

事實是真相的反映——事實可能是:

(1)一個資訊

(2)不受懷疑的推論。

事實是某種程度上的約定俗成——我們說事實會改變。任何我們認為是真實的主旨,都可能被更有包容力、或更正確的觀察與調查證明是錯的。

第三篇 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

第十三章 如何閱讀實用型的書

? 兩種實用性的書

且看第六章-實用性vs理論性的作品

? 角色與四個基本問題

且看第四章的閱讀的四個主要問題 這本書是在談些什麼?

找出作者的共識、主旨與論述。

內容真實嗎?

這本書與我的聯繫。

第十四章 如何閱讀想像文學

? 讀想像文學的「不要」

不要抗拒想像文學帶給你的影響力

在想像文學中,不要去找共識、主旨或論述

不要用適用於傳遞知識的,與真理一致的標準來批評小說。

? 閱讀想像文學的一般規則

  • 架構性規則:

你必須將想像文學作品分類

你要能抓住整本書的大意

你不僅要能將整本書簡化為大意,還要能發現整本書各個部分是如何架構起來的。

  • 詮釋性規則:

小說的要素是插曲、事件、角色與他們的思想、言語、感覺及行動。熟知每個事件與人物的細節。

在這個想像的世界中賓至如歸。知道一切事件的進行,就像你親臨現場,身歷其境。變成其中的一個成員,願意與其中的角色做朋友,運用同情心與洞察力參與事件的發生,就像你會為朋友的遭遇所做的事一樣。

場景或背景,社會的組合,是小說中各個要素之間靜態的聯繫。而情節的披露是動態的聯繫。

  • 評論性規則:

在你衷心感激作者試著為你創造的經驗之前,不要批評一本想像的作品。也就是要能真正努力過並欣賞作者才行。所謂欣賞,指的是欣賞作者接著你的情緒與想像力,為你創造的一個世界。

客觀指出書中某事件造成你的反感。

第十五章 閱讀故事、戲劇與詩的一些建議

? 如何閱讀故事書

  • 快讀,並且全心全意地讀
  • 就算一開始不太清楚,也不要焦慮
  • 你一定要讀完一本小說之後,才能談你是否把這個故事讀通了。

第十六章 如何閱讀歷史書

? 如何閱讀歷史書

  • 閱讀歷史的兩個要點

第一, 對你感興趣的事件或時期,儘可能閱讀一種以上 的歷史書。

第二,閱讀歷史時,不只要關心在過去某個時間、地點真正發生了什麼事,還要讀懂在任何時空之中,尤其是現在,人們為什麼會有如此這般行為的原因。

  • 閱讀歷史書要提出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每一本歷史書都有一個特殊而且有限定范 圍的主題。

第二個問題是一定要知道這位作者是用什麼方法來說故事的。(年代or時期or世代or規則)。

第三個問題這與我何干?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於實務面,也就是你的政治行為面。

第十七章 如何閱讀科學與數學

? 如何閱讀科學與數學

  • 你至少可以把一些比你想像的基礎程度的數學讀的更明白。
  • 如果你閱讀數學書的企圖是要了解數學本身,當然你要讀數學,從頭到尾——手上還要拿支筆,這會比閱讀任何其他的書還需要在書頁空白處寫些筆記。但是你的企圖可能並非如此,而是只想讀一本有數學在內的科學書,這樣跳著略讀反而是比較聰明的。

第十八章 如何閱讀哲學書

? 如何閱讀哲學書

唯一能做的事思考問題本身,簡單來說,哲學就是一種思考,別無他物。

哲學問題最大的特色就在每個人必須為自己回答這些問題。採用別人的觀點並沒有解決這些問題,只是在逃避問題而已。你的回答一定要很實在,而且還要有理論根據。

第十九章 如何閱讀社會科學

? 如何閱讀社會科學

  • 分析閱讀

如果能夠說出他所閱讀的這本書是由哪些要素組成的,他就能更進一步理解這本書了。

雖然作者無法將自己的用語規則說明清楚,不過,還是可以對關鍵字有些概括性的了解。

從詞義看到主旨與論述。

  • 主題閱讀

閱讀這類書時,更需要同時閱讀許多相關書籍。

第四篇 閱讀的最終目標

第二十章 閱讀的第四個層次:主題閱讀

章節導讀:在主題閱讀中,檢視閱讀所扮演的角色,主題閱讀的五個步驟:客觀的必要性,主題閱讀的練習實例:進步論、如何應用主題工具書、構成主題閱讀的原則、主題閱讀精華摘要。

? 主題閱讀

在做主題閱讀時,閱讀者會讀很多書,而不是一本書,並列舉出這些書之間相關之處,提出一個所有的書都談到的主題。但只是書本字裡行間的比較還不夠。主題閱讀涉及的遠不止此。藉助他所閱讀的書籍,主題閱讀者要能夠架構出一個可能在哪一本書里都沒提過的主題分析。因此,很顯然的,主題閱讀是最主動、也最花力氣的一種閱讀。

? 主題閱讀的前提規則

  • 對一個特定的問題來說,所牽涉的絕對不是一本書而已
  • 要知道就總的來說,應該讀的是哪些書?

? 主題閱讀的五個步驟

  • 主題閱讀步驟一:找到相關的章節。

在主題閱讀中,你及你關心的主題才是基本的重點,而不是你閱讀的書。

兩步檢視閱讀:

(1)確認哪些是相關的書籍

(2)確認哪些是相關的章節

記住最主要的工作不是理解整本書的內容,而是找出這本書對你的主題有什麼幫助,二這可能與作者本身寫作目的相去甚遠。

  • 主題閱讀步驟二: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

在這時候就是由你來建立起共識,帶引你的作者們與你達成共識,而不是你跟著他們走。

建立一種共通的辭彙,強迫作者使用你的語言。我們不只要能夠堅決拒絕接受任何一位作者的辭彙,還得願意麵對可能沒有任何一位作者的辭彙對我們來說是有用的事實。

  • 主題閱讀步驟三:理清問題。

我們也得建立起一組不偏不倚的主旨。最好的方法是先列出一些可以把我們的問題說的比較明白的問題,然後讓那些作者來回答這些問題。

問題:

通常跟我們在研究的概念或現象的存在或特質有關。

可能跟這個現象是如何被發現,或這個概念是如何表現出來的有關。

與回答前面問題所產生的影響有關。

  • 主題閱讀步驟四:界定議題。
  • 主題閱讀步驟五:分析討論。

? 主題閱讀精華摘要

  • 觀察研究範圍:主題閱讀的準備階段

針對你要研究的主題,設計一份試驗性的書目。你可以參考圖書館目錄、專家的建議與書中的書目索引。

瀏覽這份書目上所有的書,確定哪些與你的主題相關,並就你的主題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 主題閱讀:閱讀所有第一階段收集到的書籍

瀏覽所有在第一階段被認定與你主題相關的書,找出最相關的章節。

根據主題創造出一套中立的辭彙,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無論作者是否實際用到這些辭彙,所有的作者,或至少絕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這套辭彙來詮釋。

建立一個中立的主旨,列出一連串的問題——無論作者是否明白談過這些問題,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大多數的作者都要解讀為針對這些問題提供了他們的回答。

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議題。然後將作者針對各個問題的不同意見整理陳列在各個議題之旁。你要記住,各個作者之間或之中,不見得一定存在某個議題。有時候,你需要針對一些不是作者主要關心範圍的事情,把他的觀點解讀,才能建構出這種議題。

分析這些討論。這得把問題和議題按順序排列,以求突顯主題。比較有共通性的議題,要放在比較沒有共通性的議題之前。各個議題之間的關係也要清楚地界定出來。

  • 注意:理想上,要一直保持對話式的疏離與客觀。要做到這一點,每當你要解讀某個作家對一個議題的觀點時,必須從他自己的文章中引一段話來並列。

第二十一章 閱讀與心智的成長

章節導讀:好書能給我們什麼幫助?書的金字塔,生命與心智的成長。

? 閱讀與心智

  • 如果你的閱讀目的是想變成一個更好地閱讀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書或文章都讀。這些書一定要看起來是超越你的能力才行。
  • 更高層次的書,在你重讀時發現這本書好像與你一起成長了。
  • 心智就更肌肉一樣,如果不常運用就會萎縮。

電子書:pdf-《如何閱讀一本書》.pdf_微盤下載


推薦閱讀:

【番外篇】李敖大師的三個讀書法——跳讀、「大卸八塊」、同主題串讀
讀英語原版書的時候同時聽有聲書對閱讀有好處嗎?
關於大學讀書。致所有人
【番外篇】馬雲,您那麼忙有時間讀書嗎?推薦幾本很快賺錢的書吧
10本治癒力max的好書,讓你愛上閱讀,愛上生活~

TAG:阅读 | 读书方法 | 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著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