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塊廣告牌》
是美國的一個新片子。講的是一個小鎮上的老女人米爾德麗德因為女兒被強姦致死,警察局多日沒有破案,她一怒之下,租用三塊大廣告牌,質問局長威洛比為什麼還沒有抓到兇手?此後,警長、警員和鎮上的許多居民都捲入了這場紛爭。
警局在偵破一個案件的時候,因為缺乏證據或人手不夠,案件成為「死案」。不僅在警界,在許多部門,人浮於事,工作懈怠,這在一般人看來,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最普通的做法就是受害人自認倒霉不吭氣了。而在米爾德麗德身上就不一樣了。她女兒那天晚上本來打算是借母親的車出去玩的,而米爾德麗德因為不滿意女兒那种放盪不羈的做法,沒有借給她,並且話趕話的說:「我倒希望你被強姦」。沒想到一語成讖,她女兒被歹徒強姦後燒死。她感到自己對女兒的死是負有責任的,她寄希望將兇手繩之於法,不僅僅是為了復仇,也是為了能稍稍撫平自己對女兒愧疚的心。而警局卻遲遲未能破案,憤怒之下,她立起了那三塊廣告牌。
三塊廣告牌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當事人的憤怒和督促,更像一面鏡子,揭示出生活中人們習以為常的虛偽,把各類人的所想所做彰顯了出來。
首當其衝的是警長威洛比。他並非一個庸人,也不能說他是一個玩忽職守的警長。在對待米爾德麗德女兒的案件上,他完全是按照習慣的程序去做。他可以用證據不足來推脫,他對米爾德麗德也正是這樣說的。無論是誰,包括米爾德麗德都不能指責他什麼。他沒有感受到的是,對警察來說,這個治安案件只是他工作中經常碰到的一個小事件,而對於米爾德麗德來說,這幾乎就是她生活的全部。在碰到這樣的事情的時候,人們很少去捫心自問:我是否全心全意的像對待自己的親人那樣去做了?我是否盡心儘力做出足夠的努力了?威洛比在無奈之中,甚至用了潛規則:告訴米爾德麗德自己得了癌症以換取她的憐憫,並用威脅斷絕她生活來源讓她不能續約廣告的費用。威洛比的自殺,主要的原因是自己的癌症,不希望親人為自己的病承受太多的痛苦。當然那三塊廣告牌也是促成他自殺的因素之一。並非是由於這案件帶給他的壓力,更是因為自己對於米爾德麗德的愧疚。他承諾將負擔那廣告牌的費用,也是對米爾德麗德所說的那些話的懺悔。
因廣告牌接受考驗的還有米爾德麗德自己。她正直、堅毅,關愛子女。但性格中也有粗暴、易怒、偏執的一面。女兒的離世是她生活中最大的痛,在她胸中積累了太多的憤怒。這是她在之後的一切事情中所作所為的基點。在廣告牌事件中,無論來自善意或者惡意,沒有人支持她。警長威洛比的勸解,警員狄克森的威脅,兒子的抱怨,前夫的無理取鬧,牙醫的惡行,學生摔在她車前的可樂瓶,燒掉的廣告牌,所有這些,更助長了她的憤怒。然而最讓她傷心的,仍然是對往事的回憶,家庭的解體,女兒教育的缺失,特別是女兒被姦殺的前夜,她對女兒的詛咒,這些不能對人言說的往事,使她陷入了無盡的痛悔中,租用廣告牌是她求得安慰的方式,也是她發泄憤怒的手段。由此我們也可以理解,她對侵犯她的學生拳腳相加,燒毀警察局,也是這種憤怒的體現。
受廣告牌事件影響的還有警員迪克森。表面上看,他的性格很單一:暴躁。實際上,他的性格是異常複雜的。特殊成長的經歷使他養成了許多壞毛病。即便是在警察這個貌似神聖的崗位上,他也隨心所欲的做出了許多出格的事情。為了報復米爾德麗德,他聽從母親的餿主意,逮捕了她的朋友。因為警長的自殺,他遷怒於那個廣告公司經理,將他臭揍一頓摔到街上,造成重傷。使他轉變的是人們對他發出的善和愛。警長自殺時寫信勸解他:「你應該多一些愛心,少一些戾氣。」 迪克森燒傷後在醫院看見同病房的被他打殘的廣告公司經理,他痛哭道歉,那經理說:「別哭,眼淚會讓傷口更痛。」然後一瘸一拐給他遞上有吸管的橙汁,並把吸管的彎曲一頭細心的沖向迪克森。所有這些促成了迪克森的思考和後來的轉變。
影片的結尾更是讓人眼睛一亮。米爾德麗德和迪克森一同去追捕那個姦殺女兒的嫌犯,當米爾德麗德看到迪克森將一把長槍放在后座時,略微有點驚訝。實際上,他們此行的目標並不是很明確,因為在影片的交待中,迪克森是一個被解職的警察,根本沒有逮捕嫌犯的權力,而那個所謂的嫌犯八成不是殺害她女兒的兇手。他們一同前行,其實並不在乎是否能真的抓到兇犯,他們只是在彼此傳遞著信任,傳遞著善。這就足夠了。
這部電影不知應該屬於什麼類型?懸疑?情感?警匪?都不像。情節簡單又豐富,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火爆又溫情,喜悅又感傷。故事在緩慢的展開,清晰而不隱晦,沒有打算向觀眾發出什麼隱喻,也沒有昭示人物情感深處的內心獨白,就是在這慢悠悠的講述中,感動了我們所有人。
我一向認為,人的本性是善。在現在的這個社會中,善是很脆弱的。為了生存為了保護自己為了貪慾,又不得不去作惡。從小家庭就教育我們,要做一個善良正直的人。然而也是從小,我們就看慣了那些惡,不知不覺的沾染那些惡,也是在不知不覺之中,把那些惡當做安身立命的必需。惡有殺人謀財的大「惡」,更多的是損害他人的小「惡」,也有影片中牙醫那種無可指摘的「惡」。久而久之,我們並不把這些小「惡」當做惡,而是作為圓滑處世的假面具。更是把那種無可指摘的「惡」玩到極致,拿來炫耀。這樣,善就被惡包裹起來了,蒙上了厚厚的灰塵。同樣,善也分很多種,有發自內心的善,如威洛比警長的那些信,以及迪克森最終表達出來的對人們的善;也有社會的善,如幫扶窮人,慈善義舉;更有偽善,如影片中那個神父對米爾德麗德的規勸。在大多數時候,人們更需要的是那種發自內心的沒有任何功利目的的善。現在的社會裡,一個人身上真正的善不可能永久存在,偶爾的惡仍然在時常顯現。好在社會在進步,人類也在不斷的思考,人們雖然沒做到但是已經認識到善的價值了。
影片的主題曲是那首我們早已熟悉的《夏日最後一朵玫瑰》。
影片飾演米爾德麗德的是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許多朋友早已提前將她定為今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這部影片無疑也成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熱門候選。總之,這是一部近期內少見的值得一看的好電影。
本人評分:8.5。
推薦閱讀:
※為什麼外國電影裡面出現的中國人說的中文很少有標準的普通話呢?
※周星馳是否被高估和被眾人過度神化?
※如何評價電影《神探》?
TAG: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