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看待《美國田園下的罪惡》這部影片?


整部影片最讓我感到驚悚的就是這一點。


剛剛才把這部電影重新的看了一遍,感觸很多, 甚至回住處的時候幾度在樓下徘徊遊走.

這是一部令我異常難受的電影, 因為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 甚至電影里法庭上的對話是根據記錄還原.所以觀影期間基本全程眉頭都是皺的.負責這起事件的檢察官稱它為「發生在印第安納州的最可怕的犯罪事件」.

私以為, 裡面的孩子們都是無知,無辜的,他們其實並沒有基本的三觀(我指16歲以下).

孩子們的行為其實與"文ge 各種戰爭屠殺 砸日本車"這類群體行為是有不少關聯性的.

勒龐在《烏合之眾》中有言:「群體感情的狂暴,會因責任感的徹底消失而強化。意識到肯定不會受到懲罰——而且人數越多,這一點就越是肯定——以及因為人多勢眾而一時產生的力量感,會使群體表現出一些孤立的個人不可能有的情緒和行動。所以,群體很容易干出最惡劣的極端勾當。」

這部電影震撼在於,裡面任何一個角色可以讓多數人隨便代入. 就是說, 在特定的環境因素, 把你放進去你或許能做出更離譜的行為.

然而真實事件遠噁心於電影所演繹的.

維基百科:Murder of Sylvia Likens


可以讓人憤怒的電影並不多,An American Crime算一部。

憤怒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憤怒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你覺得自己還有能力去改變。

很奇怪,觀看這部電影的我很明顯沒有能力改變這位可憐的小女孩的命運。可是我仍舊無法遏止住憤怒。

當有一個糟糕透頂的反派,他強大無理傲慢,嗜殺成性,你看看只會笑笑。因為你知道主角無論多麼矛盾,面對多大障礙,你知道他是主角,他會懲戒一切罪惡。

當有一個不可抗拒的命運碾過可憐人時,你也不憤怒,因為你知道there is nothing you can do. 你會惋惜,你會悲傷。有時候你會覺得這很美,美得不可言談,雖然你永遠表述不清悲劇為何會帶來美的感覺。

但是這部電影不一樣,它帶來了憤怒。怒其不爭。我看這部電影時,雖然我也憎恨著壞人與反派。但是我並不是憤怒著的。世界上存在著大量的渣滓,我早已知道。渣滓不覺得自己是錯的,覺得他們沒有選擇,錯的是世界,錯的是別人。渣滓們放棄思考,將思考的重任交給別人,然後重複著本能停止的罪惡,然後在滿手罪惡時告訴人們是別人替他做出了選擇。我憤怒的不是哪些渣滓,我厭惡著渣滓但不會對他們感覺憤怒。

我感覺的憤怒是我還抱著希望的那部分人。還在讀小學的時候,有一天老師布置了一個作業,讓我們背誦全文,然後家長簽個字作為證明。回到家裡,我真的很用心去背,我沒有思考我為什麼要背,我是否有能力去背誦,我背不下來怎麼辦,我只是很用心的背。但是,當我到我媽面前背誦時,我連續失敗了兩次。我突然就哭了,那時候我的心情里是包括著憤怒的。媽媽那時候以為我在埋怨她太嚴苛,平靜地和我說,媽媽不是為難你。當時,我其實沒有絲毫對媽媽的怨恨,我只是單純地最自己感覺憤怒——為什麼我還不夠強?不會讓自己失望的只有我自己,而自己讓我自己失望時,我就會有一種複雜無比的心情。

這部劇中,很有人都有機會制止這場悲劇。除了施虐者,有高高掛起的鄰居,有懦弱無能的妹妹,有粗心遲鈍的父母,還有默默忍受的被施虐者——本片中的「自己」。當然這個自己是並不是現實中的自己,但是我無時無刻都有著能夠改變小女孩命運的錯覺,這應該是憤怒的來源吧。


看完整部片子,我覺得最壞的不是格瑞斯,而是茜的妹妹。

另,諸如類似「孩子們都是無知,無辜的,他們其實並沒有基本的三觀(我指16歲以下 的 )」的觀點,實在叫人嗤之以鼻,如果孩子無辜,那還要少管所做什麼?年齡小心智是不成熟,但已是初高中生的年紀,很清楚底線是什麼。

年齡不是的理由,更不是犯罪的借口。

殺人者是無辜的,那被殺者呢?


看前半段的時候還能思考,到後面的時候幾乎已經無法正常思考了。只是眼睛裡冒出眼淚一直念叨,我不明白,我真的不明白。I dont get it.I just dont get it.


如果你有那麼一點愛自己的孩子 不管你多窮困潦倒 都別把孩子寄人籬下 影片最大的欣慰就是「壞人「得到懲罰 包括那些無知的熊孩子


昨天晚上看了這部電影,看了眼淚也是止不住流,我想分析一下虐待女主的變態媽媽,在劇中變態大媽是一個單親母親帶著6個孩子,同時她的小白臉來一炮的時候還要給僅有剩下的生活費。大女兒走她的老路跟一個已婚男人勾搭上還懷孕了!在這種情況下第一次虐待女主是他們父母沒寄生活費,第二次虐待是因為女主被誣陷散播大女兒的謠言,至此以後就是無窮盡的虐待了。變態大媽難道都沒有考慮過後果嗎?終有一天她們的爸媽都會來接她們的啊,因為變態大媽的生活暗無天日,她根本就不會想那麼多,她只想 發泄心中的不滿,無奈。生活對她的折磨,她都麻木都轉嫁到女主身上!以至於女主死的時候她都還迷迷糊糊的不知所謂!所以一個連自己都不能負責或者心理有疾病的人根本就不要生小孩,變態大媽居然還生六個。還去禍害別人的孩子!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周圍鄰居孩子的審判,法官問他們為什麼這樣對待女主,他們說不知道。看到這裡我不禁想起讀學前班的時候,班上有一個小男孩可能精神上有點問題,會尿褲子,每天髒兮兮的。我們班上每個孩子都會欺負他,有的男孩打他,班上很多人笑他,指著他罵他笨蛋。孩子的父母也來過學校,叫我們不要欺負他。可是並沒有什麼用!大家欺負他,嘲笑他,其實大家也不知道為什麼,可能因為大家都這樣吧,現在想想覺得很對不起那個小男孩。其實長大後還碰到過類似很多的例子,這就是烏合之眾說的群體無意識吧。希望這個社會少點冷漠,多點關愛,就不會有那麼多人受傷了


首先,如果不是看片首的「改編自真實故事」,這部影片很可能會被認為是一個美國三流編劇瞎扯出來的荒誕故事,但事實就是這是真的!!!

看完之後的最大感受就是震撼,震撼如此沒有人性的事情居然真的會發生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上。

默哀三分鐘!


個人感覺最恐怖、最難以接受的是,西爾維婭的親妹妹居然全程一聲不吭,沒有任何救助姐姐的行動,真的僅僅是害怕和懦弱嗎?恐怕更多的是自私吧


看了一下所有高票答案都是針對人性做切入點的,確實我最大的感受也大概如此,但我覺得電影的主題不限於此。

僅個人觀點。

影片中有很明顯的一個細節貫穿始終,女主作為一個人類社會,尤其是在美國這樣的號稱最看中人權的國家生活長大,在受到一系列的誤會,侮辱,虐待的過程中,沒有任何的反抗,注意,是任何的反抗,這顯然是不合常理的,至少是不合客觀規律的,設想小貓小狗你打它們它們都會反過來咬你,就連下水道里的老鼠,被打了第一反應都是拚命逃跑,反觀女主,說的過分一點,屁都不放一個,為什麼?

聯繫影片中明顯花了太多細節篇幅描寫的一大元素——基督教,就不難理解了。影片清清楚楚得交代了女主對基督教的虔誠,而就是這份虔誠害死了她,她不反抗,是因為她認為這一切都是主的安排,都是她洗刷自己罪孽的過程,都是她的原罪造成的。這正好也與影片最後一句台詞對應,我虔誠信仰的上帝就這樣讓我受盡折磨然後把我搞死了,我依然不認為上帝是錯的。

什麼狗屁邏輯?

雖然作為馬克思主義者我並不相信這世上有什麼普世價值,但作為一個在地球上生活了二十幾年的人類我發自內心的認為,在這個和平的年代,刨除極極極少數的捨生取義和為人道主義得犧牲,任何讓人無限度容忍不平等待遇的宗教都是邪教。宗教應該是人類信仰上升到一定程度後的產物,而不應該作為一種產物來強行扭轉人類信仰。怪不得都說宗教是最低級的信仰,還是很有道理的。


冷漠扼殺了所有的人性

我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班上轉來了幾個外來生,有一個女生,我印象深刻,她很文靜,雖然成績不太好但絕對乖巧的那種。不知道起因是什麼,到初三的時候,她的新舊前後同桌甚至只是同學都開始欺負她,辱罵她,甚至踢她,扔她的東西。。。重點是不論男女。那些行為最初看來,對我來說簡直不可思議不能忍受。相信我,欺負她的人在我看來、也確實不是那種會平白無故不講道理欺負人的同學。她跟老師打過報告,然後老師在班會的時候提過,但是沒有一個人站起來說出事實,真的,沒有一個,而且大家都串通好一樣說她瞎說。幾乎沒跟她接觸過,我也沒有站出來為她說一句話(我應該問過欺負她的人,幹嘛要欺負她,他們的回答是,好玩?具體我也不記得了),現在的我,看完這部電影,忽然想起了初中的這位被欺負的同班同學,我感覺很愧疚,我感覺我就像電影中的neighborhood,一開始覺得不可思議,雖然我從不曾參與,但是漸漸的我麻木了。。。深深的罪惡感。

萬幸她現在應該挺幸福,相信她也不願意回憶那痛苦的幾年。有句話叫人性本惡,雖然我不能完全苟同,但是有時候現實如此。


韓公主 是韓國根據真是事件發生的,跟中國的吳川十二惡少有一拼,受害者這輩子是完了 哎


我覺得女主角的父母有很大的問題。

女主角的妹妹也是

――添加一個我的故事,與此無關,剛剛評論別人時不敲的

――――――――――――

我初中的時候 ,學校轉來一個壞男孩。他和很多男孩子都玩的好。然後孤立我和另一個女生。 我當時脾氣好、顏值不好說?(挺黑瘦的,穿的不好)、沒有偷過東西、窮(父母當時都是「老實」做事的農民。)。(我和一些女生都玩的可以、學習成績在整個學校也是可以的),然而,總是可以聽到男生們的言語暴力,(最開始是傻逼群眾被壞男孩煽動的)面對這些,我都冷回去。然而,有次有個男生弄得我太生氣了,我直接當著女物理老師的面罵了回去(上課喲)(大聲)。bwt,就這種事情,從來沒有老師過問過。of course,我沒有得到身體上的傷害,我得到了心理上的摧殘。 真正令我寒心的是,男生a表面上與我很好,卻在某一天拒絕和我靠的近一點(就是老師要把桌子拉近一點)(a也和很多人玩得好) 女生和我玩的好,我成績也好,有時候有的女生會幫我說話,然而另一個女生成績不行,她也被這樣孤立了,還包括女生。另一個女生找我借歷史作業的時候,我後面的女生叫我不要借給她。(後來我借了) 「朋友」c,在某一次我穿了很醜(很土)的衣服的時候拒絕和我靠近一步 of course,我還有朋友w1,w2(現在只能這樣說這兩人了)高中,我就沒有得到被孤立的待遇(懂嗎?約定俗成) 還有我高中同學的(平均)素質可能高一點 在我高三要上大學的時候,a還跟我道歉了 ,他還關心我成績,我家庭 what a fuck!我早就忘了a了,你就不要用道歉來打擾我了!ffffffffffff... 真的,這些我不會老記得的,記憶模糊,如今什麼都不準確,我那一塊記憶的腦細胞殘存無幾或者失去了提取的通道。 說了這麼多,我最開始只想說,我不稀罕這樣的道歉,你的道歉和你相關,我只是浪費了時間,我現在過得很好。

順便提一句,記憶易忘,心態易變。重要的事情可以寫日記。


經過藝術修飾過的故事,已然令我頭皮發麻,感嘆人還能這樣作?

細思這個故事是真的,在某時某地他結結實實的發生在一個小女孩身上,已不寒而慄


金福男殺人事件


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就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氣憤

尤其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 更讓人很無力

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自己帶

人渣犯下錯事不會有自我的反省和負罪感

虐待兒童這樣的事情層出不窮

我希望任何國家都要有嚴厲的對待此類案件的判刑

必須貫徹 如果看客能越來越少 那麼世界這樣的事情就不會有這麼多

在看到一半的時候

看到她的爸爸媽媽帶著她來到這個曾經讓她留下無數陰影的家

我以為這個電影結束了

最起碼 比晨曦中的女孩的結尾要令人容易接受

可是未曾想到

這只是一場幻覺 很令人痛心

電影的bgm很歡快 開頭和結尾都是 越是歡快越顯凄涼

孩子那麼純真那麼無邪 不諳世事

如果可以的話 我覺得直接判處死刑對於那些加害者來說也顯得太輕了

我寧願他們遭受更加倍的痛苦 受到同樣的待遇

同樣的鐵烙同樣的責罵同樣的耳光同樣的燙傷

這樣似乎有些偏激

但是當他們被判決的時候的申辯 假惺惺的借口

都令人更憎惡

願孩子都成長在一方凈土


Felix Mendelssohn: Lieder ohne Worte, Op.30


胸悶氣短 觀影的過程讓人難受絕望 一想到真實事件改編的時候 更加憤怒 我以為的憤怒是有能力去改變的情況下對事實本身的生氣 其實看這場電影的憤怒內心是無力的絕望的

請不要在晚上看 等早上醒來的時候腦子裡全都是那些畫面 我需要看部遇見你之前緩一緩………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性侵案中性侵者和被害者雙方都有過錯」的這種言論?
當年美國的鮮花食人魔案件是真的嗎?
各國在應對有人質在手的劫匪時,理念和執行上有何不同?
怎樣學習變態心理學和犯罪心理學?
如何看待「男子毆打掃地小男孩」事件?

TAG:犯罪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