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博士之死,到底誰是罪魁禍首

2017年12月25日,在這個眾人沉浸在馬上歡慶新年的喜悅中時,西安交通大學藥理學系在讀博士研究生楊寶德,因不堪導師使喚,輕生溺亡,年僅28歲,讓他定格在這充滿無限可能的年紀。網上議論紛紛,寒門博士之死,到底誰才是罪魁禍首?

從楊寶德本人手機簡訊記錄以及女友等人的回憶來看,他生前承受著不小的心理壓力,「每天活在痛苦之中」。不過,由於沒有留下遺書等透露原因的文字,他最終溺亡是否和承受的壓力有關、有多大的關係,我們永遠也不可能有答案。我們只能從他留下的細枝末節尋找事情真相。

據楊寶德女友的回憶,楊寶德生前的主要壓力來源於他的導師。讀本科時,他的最大目標就是考研,去一個更好的學校。讀研時,楊寶德將大部分精力放到科研上,他希望日後成為一名高校老師。碩士期間,短短兩年,他發表了三篇論文,其中還有一篇還是SCI論文。研二時,楊寶德申請了碩轉博,在碩士導師的推薦下,成為一位周姓教授的學生。這似乎時一切災難的開始,自從換了導師,楊寶德的科研成果在很大程度上陷入了停滯,讀博一年半的時間,他只發表了一篇論文,用的還是碩士期間的實驗成果。他曾經給碩導髮長篇簡訊說「自從轉了導師,每天都活在痛苦之中,本來性格並不開朗的我開始變得沉默抑鬱。本來就不善於與人打交道的我開始變得恨不得每天誰也不見。我不會拒絕人,基本上老師讓我乾的所有的合理的不合理的事我都去幹了。對於科研我抓不住重點,總在取捨之間搖擺不定。我喜歡幫助人,基本別人開口了需要幫忙的不需要幫忙的我都幫了,這導致我很大一部分時間在做無用功。得到的是我自己的事一事無成。」

楊寶德所有「所有合理不合理的事」包括但又應該不僅僅是,博導讓他擋酒、陪吃飯、澆花、打掃辦公司,陪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裝窗帘等等。據他女友的回憶,在楊寶德博士一年級時,他的導師讓他幫熟人的女兒補習,理由時「現在還不忙,可以掙些外快」。讓一個以學習為重的學生花大量的時間去做這些和科研無關的事情,他的內心應該是拒絕的,但是「不會拒絕人」的他說不出拒絕的話,所以「所有合理不合理的事情」他都去幹了,最後的結果是自己的事一事無成。在這理想與現實發生不可協調的矛盾時,楊寶德選擇了最決絕的方式,去處理這件事情——死亡。

這件事情出來後,知名人士六六在微博發表評論

也許不少人認為幫導師拎包抱被子、洗洗涮涮,伺候老師是應當的,但是這應該是建立在你情我願的前提下,有些人願意「伺候老師」換取老師的好感與認可,我們不予置喙,有些人不願意「同流合污」,我們也不應該強迫。而這個導師只扯著這一隻羊去薅,是不是有些過分了呢,也不管人是不是願意!

這件事情現在如此沸沸揚揚,不少人關注它的結果,但不論最後的結果如何,逝者已逝,生者長存,我們更應做的是自我反思。楊寶德選擇死亡的重要原因是,在這個壓力下,讀博出國困難重重,甚至不再可能。他以及他的家庭把學習當作楊寶德人生的唯一出路,而現在這個路口被堵死,在此之前二十多年自己和家人的全部付出付諸東流,以後的人生似乎也沒有什麼更好的選擇與方向,精神高傲的他把死亡當成了唯一的選擇。人生短暫,但在這短暫的一生中,我們肯定會遇到很多,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比什麼都重要。

在楊寶德事件過去不久,「冰花男孩」再一次風靡網路。他代表了積極、樂觀、正能量,「學習冷,但不辛苦」,讓多少人為他感動的忍淚盈眶。

面對越來越多的人的資助,他爸爸的一番話,讓不少人深思:

我們家條件是不好,但關注的熱度總會過去,我怕到時候有落差反而影響孩子,所以到現在還沒有具體了解資助的事情。我不希望因為這事讓他覺得可以不勞而獲,還是要腳踏實地。

面對眾人的關注與資助,這位1989的父親,考慮的不是依靠別人的力量減輕自己的重擔,而是擔心孩子因為這件事情,受到影響,認為可以不勞而獲。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位文憑不高的父親,給孩子留下了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物質給予是暫時的,而精神給予確是永恆的。一個人只要精神不垮,誰都無法把他打倒,否則「寒門博士」將是他的明天。家庭、學校、社會也許沒有責任和義務提供給每一個孩子同等的公平,同樣的物質條件,同樣的機會,但是能不能,可不可以給予他們同樣的樂觀、勇氣與堅強,讓他們在以後漫長的人生中,可以坦然的面對社會的種種不公!

推薦閱讀:

如何實現一個家族的持續發展?
考上好學校還能有出息嗎?你踮起腳來看世界,其實那只是人家的起點?
請問大家看過《寒門再難出貴子》這篇文章嗎,該如何做才能讓寒門的我們走出困局呢?誠懇等待大家解答~?
寒門再難出貴子?
寒門難出貴子是世界現象?

TAG:寒门再难出贵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