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機密》——謀士鬥智,逐鹿中原
通篇圍繞「謀」字展開,以劉平為主要線索,從漢室、曹方、袁方的三方謀士關於官渡之戰前後的謀略為主要敘述內容,環環相扣,相互制衡,引人入勝,欲罷不能。
說的不一定是正史,卻同樣蕩氣迴腸,不由得感嘆亂世的江山如此引人入勝,又如此讓人惋惜,這些亂世之謀士在和平年代能否變成治世之能臣?
作為一個對三國歷史僅靠電視劇了解的人,這麼多年過去了,說起三國還停留在過五關斬六將,隆中對三分天下。說起謀士,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既生瑜何生亮」,周瑜,諸葛怕是為二知道的謀士了,我對角色的感覺完全基於馬親王書中對人物的刻畫,描寫,在此不說正史,只說書。
司馬懿,是書中我最喜歡的角色了,殺伐果斷,對別人狠對自己也狠,嘴上從未停止嫌棄劉平的婦人之仁,可行動上卻又從未停止關心幫助他(在現在這就是霸道總裁高智商人設)。而且不像郭嘉不但不陽光整天病殃殃的,私生活還不檢點。和主人公劉平的友(ji)情又為他忠義的形象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甚至再後來看到劉平因為仲達而導致漢室方面的計謀沒有實施時,竟也不覺得惋惜,也許這個皇位更適合司馬懿。
「今天我沒守住漢室,卻守住了你的性命,在未來也許你會改變什麼也未可知,可惜這些答案要等到後世的史書才能看清楚了。」
「你是在鼓勵我篡位嗎?」
也許,就是在這是仲達才有了那一點點小想法,或者在建議效仿光武帝劉秀的時候這想法就探出了頭。除了司馬懿對劉平的協助,最令人欣賞的便是他的補白之計。
「只要稍加挑撥,給予他們一些殘缺不全的線索,他們就會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補全」。
人,總是會想很多,現在輿論很多也是利用的司馬懿的這中補白之術,我們自以為知道的不過是媒體希望我們知道的,再稍加煽動,猜忌的火星就變成了火花。
在之後便是郭祭酒郭嘉了,最開始知道郭嘉,是因為三國殺,天妒、遺計用的好還是很強的,但是沒想到郭嘉在書中的謀略之強竟然到達了如此地步。所有人都把郭奉孝當作自己的假想敵,但最後都在他面前敗下陣來。聰明確實可以為所欲為……(但是換回名字不同意的報復解釋確實有些牽強)
書中的司馬懿和郭嘉給人的感覺都很像《神夏》里的夏洛克,即使一點點蛛絲馬跡他們都能抽絲剝繭理出事情的真相,看似不經意的舉動卻可能是某一策劃必不可少的一步。唯一有點兒不滿的是,袁紹和曹操的正面刻畫實在太少了,也許此書最開始的定位便是將這是謀士的策略放於首位,什麼袁公曹公統統為此讓步,沒有謀士哪來的紛爭三國。
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個小小的舉動便能改變整個歷史的走向,謝謝馬親王給每一個史實構造出合理的前因後果。都說夢回唐朝,我卻想夢回三國亂世,親眼見證這謀士鬥智的逐鹿中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