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媒體遺忘的諾獎女科學家屠呦呦
2011年,榮獲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獎, 2015年,榮獲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2016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最高獎。
她叫屠呦呦,是為中國拿下第一個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2018年1月5日,屠呦呦的團隊,再次有了突破性發現。這則理應爆炸的新聞,卻在娛樂醜聞下掩蓋,被媒體狠狠遺忘。
在被稱為「不死的癌症」紅斑狼瘡這條困難重重,道路荊棘的路上,屠呦呦團隊的突破性發現,為千千萬萬患者帶來了曙光:青蒿素對盤狀紅斑狼瘡有效率超90%,對系統性紅斑狼瘡有效率超80%。
然而你和我的頭上,只有三個碩大的問號。
世界因我們腦子裡少的那根弦而精彩。
和傳媒專業朋友談起這件事:
心靈拷問時間
「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笑以及為什麼不再思考。」——《娛樂至死》
在這個大眾被媒體牽動中樞神經的時代。
那些沒有依據、支離破碎、流於表面的信息和新聞;一篇篇博取眼球而聳人聽聞文章標題,貪婪的榨取所剩無幾的注意力。
人們以為自己知道了很多事實,其實卻離事實的真相越來越遠。
屠呦呦在2015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時候,大家對媒體的期待是什麼?
知乎網友高旭
作為曾經做感染微生物的醫學生(現在跑去做癌症了),今天看到新聞,真的是快感動哭了
知乎網友牙牙蟲
作為一個藥學生,在大學裡一遍一遍聽爛了的人名和藥名,如今和諾獎相連,必然是感到振奮的。接下來一定會形成輿論導向,社會討論,政策關注,感覺生活都要美好起來了呢。
這,就是每個普通人對媒體的期待。
2018,為什麼我們看不到屠呦呦的新聞?媒體呢?
你問,這和我有什麼關係?
你說我沒有孩子,我自己就是個孩子,和我沒有關係。
那麼我們再看一則報道:國防部在2017年11月30號發布的一則信息:
「網路是較量無聲的平台,是沒有硝煙的戰場,我們都要擦亮雙眼,提高警惕。」
國防部為什麼好似沒來由的要你擦亮雙眼?為什麼不要你淘乾淨耳朵而偏偏是眼睛?
21世紀,戰爭不再是過去的真槍實彈。而是:信息戰,即沒有硝煙的戰爭。
人通過網路作為媒介以控制信息,可以摧毀一個人大腦的認知系統和信息系統,改變你的決策,影響你的心理。
2016 ,里約奧運會,joseph schooling 擊敗童年的偶像菲爾普斯,拿下100米蝶泳的冠軍。耐克在2017有一個廣告文案:
「比起粉他,不如去成為他,甚至超越他。這才是偶像的意義。」
更重要的是,這是新加坡第一個奧運金牌。
對於常年拿奧運金牌拿到手軟的我們中國人來說見怪不怪。
但是,你知道Schooling的奪金對新加坡這個國家產生了多大的影響嗎?
這枚金牌讓新加坡人民舉國歡慶,跟過春節一樣歡欣了好久。新加坡每一個游泳館的少年游泳班都爆滿,尤其是蝶泳班。因為Schooling就是拿的100米蝶泳冠軍。
一種意識悄然地在新加坡民眾之間萌發出來,那就是:新加坡人也可以拿奧運冠軍!
瘧疾在全球的廣泛分布和嚴重的病情,使得青蒿素的意義顯得格外重大——它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這是中醫藥送給全世界的禮物,屠呦呦這樣說道。
2016大火的印度口碑電影《摔跤吧!爸爸》。
根據Geeta Phogat真人真事改編,講述印度一塊女子摔跤金牌的誕生。
來看一組數據:
印度的童婚比例高達47%,全世界每年有1500萬女孩被父母用來換取聘金。
根據聯合國統計,妊娠和分娩併發症是發展中國家15至19歲少女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這種大環境之下,Geeta在2010年德里英聯邦運動會上獲得的那枚金牌,成為歷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千千萬萬的女孩的命運將會因此而改變。
摔跤的訓練雖然艱辛而漫長,但是這是一項能夠養活自己的技能,這是一個受人尊敬的行業,這是能夠讓那些女孩兒們逃離死神的解藥。
越來越多的印度女性投身到職業體育中。
這就是《摔跤吧!爸爸》中父親在決賽前夕為什麼要對女兒下面這句話的原因:
贏得金牌就能告訴那些想要改變自己命運的女孩們「我(們)」也可以。
屠呦呦對於中國女性,這意義恐怕更加深遠。
「女性需要尋求自身確立」。
除非你假裝沒感覺,否則你無法忽視身為女性的困境。
她們不只是妻子、不只是女友、不只是母親、不只是別人的另一半,她們還是她們自己。
女性的覺醒是一條漫長、孤獨又異常艱難的路。
可是,打開了的門還能被自欺欺人的關上嗎?
與其麻木地沉睡,不如痛苦地醒來,並且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一個女人,只有當她真實的站立在這個世界。直面無關性別而僅僅作為一個站立的人,與男人有相同的權利。她才能成為真正的女人,成為她自己。
劉瑜在一篇文章《但是不要因為你只是女人》中戲謔的說:
如果女孩們把在愛情中得不到的痛苦、失去的痛苦、不得其所的痛苦,統統給轉化為創造性活動中的生產力,這個世界又會冒出來多少女愛因斯坦、女托爾斯泰、女貝多芬、女比爾蓋茨。
科學家之偉大,並非用來捧上神壇,而是給世人和後代帶來希望。
屠呦呦,三無科學家」(無博士學位、無海外留學經歷、無院士頭銜)。
她的獲獎,也許會讓一個在中國的小女孩產生「我要(能)當科學家」的想法。
也許會讓一個女大學生明白:其實人生的意義遠不只嫁人生子。
推薦閱讀:
※讀博的話,是選擇國內top5還是澳洲非八大?
※你為什麼玩知乎,不玩小木蟲?
※對生物信息學研究的零碎領悟
※如何看待南方都市報微博的《全國萬億科研經費被指6成用於開會出差》新聞?
※學術界上古的大神一定比今人(中的大神)更厲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