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習碎片化還是連續性效果好?

比如每天三小時學習英語,是一下子不間斷好還是分早中晚比較好?


朗讀、跟讀、口語、聽寫、語法、寫作等無所謂,有多少時間干多少活兒即可。唯有閱讀還是盡量找大塊兒的時間而且盡量保持連續比較好。謝邀。


連續學習效果好。

最好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情況下一天14個小時。


謝邀!

用最適合你的方法是最好的。

--就是自己去試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我英語專業畢業,也拿了專八。畢業後在英語培訓業做了快4年,很多學生都問我這個問題,周圍也有很多朋友問我類似的問題,下面說說我的經驗。

要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一定要根據你的學習目的來。這個問題問的是碎片時間還是連續,這個也要根據你的具體情況看。

考試類(筆試):

老老實實走課本,背單詞,學語法,沒有很方便的捷徑。碎片時間有一定的意義,但若全靠碎片時間,那效果只能說一般。

我有一個高中同學,他當時就是偏科,英語特別不好。他除了認真上課和認真作業以外(這個就是連續時間了哈),利用了很多碎片時間來提升單詞量。比如洗腳、上廁所的時候。堅持了一個學期,英語從80分左右漲到了120左右。

應用類(如旅遊,如興趣,如接待外賓,更注重「聽」和「說」的目的)

碎片時間是絕對可以運用的。在我做成人英語培訓的過程中,成效好的學生都是抓住了碎片時間的。我的學生很多都是工作了的,大家都是用下班、周末來學英語的。在這樣的時間條件下,碎片時間就顯得非常重要。

如果你能抽出大片的時間,建議買教材來看。

《新概念》講得比較細,知識構架比較傳統(這裡的傳統非貶義),細緻,一步一步螺旋上升,系統性比較強。但缺點就是不夠靈活,太書本化,且有的知識點很英式,也有過時的、太書本化的表達法。

劍橋的《Interchange》比較靈活,更年輕化,課本內容更多元化一些,看起來沒那麼無聊。但缺點就是對辭彙量的幫助沒那麼大。

大片時間還可以報培訓班。報的時候一定要衡量自己是否真的能堅持。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如果要有好的效果,考試類起碼每周14個小時,其他不是硬性要求的目的,要有效果,每周起碼也得5個小時。這裡的時間算了上課時間的。

下面說一下碎片時間。因為工作了的人,是很難抽出大片時間來學英語的,所以抓住碎片時間很重要。

考試類的朋友,碎片時間就按照上面高中同學哪個例子,走單詞,語法,刷體吧。

非考試類的朋友,碎片時間可以做的事情就多了。下面舉幾個例子:

1.朗讀

為什麼把朗讀放第一位?因為朗讀非常重要。很多同學都覺得背了單詞很快就忘了,還有別人說什麼也聽不懂,更別說開口說了。這原因之一,就是朗讀少了。朗讀朗讀,一定要出聲。有了聲音刺激,大腦才全方位地記憶這個單詞。

2.聽英語歌,學唱英語歌

這是我經常用的方法。要做到什麼程度呢?歌詞滾瓜爛熟,並且歌手唱到哪兒,要能和歌詞對應上。另外自己也要會唱這首歌,不一定唱多好,但歌詞要熟,做到歌詞在唱什麼心中有數,意思要落實到每一個單詞,每一個表達法。

3.看美劇,看電影

這個方法相信大家都喜歡,但多同學說「我看了那麼多美劇,英語一點都不見長進」。那怎樣才是有效的方法?答案是:多看幾遍。拿美劇來舉例子,看第一遍的時候專心去看劇情,懷著娛樂的心情去看。劇情熟悉以後需要再看幾次,因為看第一次的時候要注意劇情,還要看字幕,還要聽英語,還要吸收記憶,精力是絕對不夠用的。多看幾次,看到後面的時候劇情熟悉了,聽了那麼多遍,也能幫助你更清晰地聽到裡面的人到底在說什麼,什麼情況下用了怎樣的表達法。

我把《老友記》拉通看了近10遍,每看一遍都有新發現新收穫。

希望上面的回答能對大家有所幫助,若有說得不對的地方請指出。


傾向於分開學。連續三小時會產生疲勞。


碎片化的價值是「大於0」。


連續的學習一個unit是最好的,不易遺忘


推薦閱讀:

如何治療和菜頭在《碎片化生存》里提到的「力倦神疲」?
如何每天進行碎片信息的接受、整理、消化和吸收?
信息碎片化降低了人們的認知水平?
長閱讀的未來是什麼?互聯網的碎片化閱讀會使長閱讀走向衰落嗎?
碎片化的知識,如何系統化?

TAG:學習 | 英語 | 英語學習 | 學習方法 | 碎片化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