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烏托邦。

中國大概是世界上「精神資本家」最多的國家。

前兩年「精神資本家」主要來自IT行業和金融從業者,而現在IT行業的「精神資本家」已經涼的差不多了,原因顯然是IT業沒那麼「景氣」了。風口動力低了,豬就飛不了那麼高,甚至掉下來。公開認錯是很丟面子的事,但是閉嘴總沒這麼難。

這二十年,中國沒經歷過一場嚴重的金融危機,投機從業者也沒體會過跟著機構一起破產的經歷,還普遍認為玩錢會炒作是有本事,憑什麼不能割韭菜賺大錢,也在情理之中。

經濟上升期,或者行業上升期里,總會讓人產生「我有本事」,「我是有地位有水平的人」的錯覺,畢竟,老闆吃著肉,員工也喝的起湯,一部分稍微會做事的還真能成中產階級。

需求沒飽和的時候,大家借著債開廠子,賣出去給員工點湯喝,老闆灌著雞湯段子,員工牽著奮鬥逼合同,其「樂」融融。然後老闆拿一部分錢擴大工廠,雇更多人,甚至還能給員工加薪,就很容易讓人醉了雞湯,覺得資本主義本來就是這樣。

而一旦需求不足了,錢還要生錢,就會去玩「存量博弈」的遊戲,炒生活必需品。當然,也就中國的精資還會相信資本有節操了。

課本上是說過,資本盲目擴張必然引起經濟危機,就像賣了太多東西沒人買,工廠欠債還不上一樣。現代金融學裡各種債務打包出售變著花樣玩,風險分攤了,但是並沒有解除。

美國金融炒著炒著炒爆了,大家都覺得美國藥丸,誰知道美國真敢玩命印回一條命。當年大家也都知道里根那套並沒辦法解決根本問題,但是美國愣就是這樣欠著欠著就把蘇東陣營拖死了。背後有熊追人,人跑不過熊,也不一定被吃,因為他比朋友跑得快。

我想,你可能已經覺得這篇是在宣傳馬克思主義了。我不是專業研究馬哲的,但是我可以確定一件事,就是「馬克思主義經典」的方法論已經落後,失敗了,而現在還沒有一個新的可行的方法論。「資本主義必然發生經濟危機引起社會危機,無產階級必然勝利」,失去了方法論以後,和「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也就沒本質區別了。

經濟危機引起大蕭條,工人煤多的買不起煤,資產階級趁機廉價收購資產,不管本國失業工人和破產家庭死活,結果就被鐮刀鋤頭交了做人,被迫妥協給本國人發福利待遇,當然最後還是二戰解決的問題。畢竟,市場沒增長,讓工業抗住的辦法就只能是砸爛別人的工業了。

這是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事。現在呢?現在叫「全球化時代」。

上游國家負責消費,下游國家負責生產。上游國家金融炒爆了,鬧了經濟危機,購買力不行了,但是工廠不在本國,下游國家受著。下游國家外貿崩盤,工廠倒閉,員工失業,對準的也是本國政府。然後投機資金再趁機收購跌成地板價的資產,乃至趁機滲透引起下游國家動亂,攫取更多利益,吃相再難看,也不會被鐮刀鎚子教做人。畢竟下游國家真的玩不起高精尖軍工,沒海軍,能怎麼教上游國家的金融資本家做人?順便,轉移到民族矛盾上也更簡單了。下游國家再慘,也只能憋著,捏著鼻子給「發達國家」處理洋垃圾,搞特殊三產伺候第一世界的白皮老爺。

「一國建設不了社會主義」+「全球化剝削鏈」=「My class is winning.」

無論是俄羅斯休克療法,還是東南亞金融風暴,造成的破壞力都相當於一場戰爭。資本遊戲本來就是這麼可怕的東西、不但明搶了錢,讓受害國人民失去存款(銀行破產),失業賣淫,還把責任脫的一乾二淨。

「泰國經濟有問題,索羅斯才下手的。」知乎的精神資本家如是說。不過,要是劫匪說「你沒帶刀,所以你才被搶的,你活該。」恐怕小白領就不敢那麼道貌岸然了。

畢竟,世界是媒體的。

芝加哥男孩是人間最華麗的魔術師。

要下游國家主動開放市場去「自由競爭」,絲毫不考慮先發優勢問題,從0開始的產業,很長時間都因為質量和成本問題不能盈利。「離開政府干預」去和跨國企業「自然競爭」的下場就是死在襁褓里。

狙擊做空其他國家,吃飽喝足了以後,不但靠「市場」把作惡推得一乾二淨,還能插上翅膀當天使,道貌岸然的上電視。至於別的國家經濟危機,人民財產被洗劫一空,發展中斷,這些苦難,哪個強盜care?

靠著產業優勢剝削下游國家,可以混淆進「比較優勢」去。某些小確幸資源國靠賣資源吃香喝辣,這是「比較優勢」,賣不了資源的國家干苦力,隔三差五被剝削,受窮挨餓,也叫「比較優勢」。

都干刷盤子的活,第三世界小破窮國家收入不到第一世界發達國家的幾十分之一,落後國家的人也能心平氣和,乃至反而唱起河殤調子,帶逆向民族主義節奏,貶低自己的國家。

甚至在中國,知乎還有人喊「市場經濟減少貧富差距」。

這不是魔術,又是什麼?

當然,魔術師也要手帕,西方也就在和蘇聯冷戰時扶植了亞洲四小龍、波蘭、以色列,象徵性的負了點很tactic ethic的社會責任,畢竟這些國家比較小,也是養得起的。冷戰後再無國家能拿著美援靠當代工快速工業化,到現在資本喉舌依然在消費冷戰時期的這點名聲。

反正亞非拉地獄模式的國家受惡受窮,人們已經習以為常了,資本媒體娛樂至死也不會天天盯著他們報道。

現代傳播學魔力就是這麼恐怖。

「無產階級先鋒隊」被資本媒體搞成了「資本主義先鋒隊」,產生精神資本家和腦臀分離患者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也如我上面說的,方法論已經落後了,而且在現在的時代里,早就徹徹底底的被戰勝了。

畢竟,世界是媒體的。

三分之二的美國家庭拿不出1000美元。

美國的高額房產稅,遺產稅,0額度信用卡,美式的醫療,低劣的公共交通,足以讓「中產階級」風吹草動就變成「負資產階級」。人如果沒能殺上去,沒能成為資產階級(或者暫時坐穩了小資產階級),那麼一生的大部分勞作就都奉獻給了資產階級,赤條條的來,赤條條的走。

房產稅讓房子的持有成本飆升,失業、退休、轉行或者遭到變故,就「守不住」自己的財產。這才是真正的中產危機。

媒體告訴你,美國人攢不下錢,對「下一代」很公平。然而美國教育卻一點都不公平。

我以前說過,中國的「中產危機」是個偽命題。「中產階級」很難因為「殺不上去」就掉落到「下層社會」,除非是遭遇巨大的家庭變故,而在醫保覆蓋後,「中產階級」就更難跌落下去了。而在中國,消費降低一檔,少買名牌少下館子少玩氪金遊戲,日常生活成本就是做除法的。

中國喊「中產危機」最響的,是不滿意的准中產。

說回中國。我們親眼見到的是美國經濟危機了,中國房價起來了,一線城市的房價起來了,門戶媒體網站和節奏公眾號上的房價更是起來的不得了了。

畢竟,世界是媒體的。

現在「民間經濟學家」真的很廉價,稍微學會幾個名詞,會跟節奏扎堆獨立思考,似乎就能把經濟搞懂,預判天下大勢。

按照溫鐵軍的話說,四萬億計劃是讓中國在美國鬧經濟危機時,實現了城鄉雙贏,平穩著陸。

修路搞城建,提高工人工資,盤活了內需,內需保住了工業,同時一些高精尖產業也能得以向上突破,國內市場形成了經濟內循環的雛形,五分之一個世界的中國能不靠第一世界的消費活下去。而四萬億相當於家電下鄉的升級版。

按照節奏號說,是國家給錢炒房,靠房地產帶動經濟的。

節奏號只告訴你中國房地產帶動GDP,不會告訴你美國房地產佔GDP比重比中國高很多。

節奏號只告訴你分稅制導致地方政府賣地,不會告訴你中央怎麼進行轉移支付的,更不會告訴你政府收入不能合法進官員錢包的,而官員搞受賄也不會如此弱智。

節奏號還給你個藥方,放開限購限貸放開土地信用,讓諸如首付貸,商業貸,浮動利率這些玩意全出來,讓脫衣舞女欠債欠出五套房,讓「市場」把房子炒高几倍再爆掉,讓「人民」買得起廉價房。節奏號還告訴你,因為房價高,實業不行,吃了他們的藥方,錢才會去實業。

節奏號卻不會告訴你,搞「實業」的製造業城市,房價並不那麼高,比如,蘇州15000以下的房子一大堆,偏遠一些的甚至能找到10000以下,有無泡沫都是未知數。而事實上,中國的產業鏈並不高,撐起中國「實業」的人,是去買天橋衣服的那群,而不是跑去日本買馬桶蓋的那群。

就算「製造業城市」房價崩了一半,2017年的工人能接受1000的工資嗎?原材料沒有降價,工資折半,產業和經濟反而會衰退。而按照「市場」來說,只有衰退到人們為了糊口,每天寧願加班加點拿1000的工資,「製造業城市」的房價才會崩掉一半。

節奏號更不會告訴你,「傳統實業」早已經是深度飽和,深度飽和的產業必然難以創業,小微企業「不景氣」。而「中產階級」有了錢,也不會每天買一個高壓鍋,洗衣機,他們就算扛著房貸,消費在中國整體來看也一點都不低了。更何況他們「消費升級」後會去日本買馬桶蓋,去代購限量版的prada、zara,而不是去天橋上買國產衣服。

如果國家聽了節奏號和「民間良心人士」的話,中國真的重蹈一遍次貸危機,無數人向美國次貸危機里10年白乾,失去財產的人一樣慘,喪失了購買力。那錢不但不會進「實業」,還會去美國。

畢竟,世界是媒體的。

當然,節奏號也是有受眾群的。中國盤活下層購買力,吃到「優秀人口」的紅利,有了優秀的尖端企業,推進了城市化和人口遷移,資源最為富集的一線城市房價確實是高了。而在一線城市工作卻難以買房的「准中產」和本地一些滿足不了「改善型需求」的市民就會很討厭。我也理解這些人為什麼會去恨,甚至我也恨過一段時間,因為我在北京也是郊區老破小,家庭收入也不高,上百平米的高大上房子,真的買不起。一線城市的資源真的很稀缺,有人搶的到,搶不到的就會恨。

其實,人就是這樣,總是對吃不到的東西眼紅,卻忽略了腳下的世界。貪婪使人愚蠢,愚蠢使人滅亡。現代傳播學的魔力,通過「帶節奏」,完全可以把這些憤恨變成「得不到就要毀掉,大家一起別好好過」上去。

畢竟,世界是媒體的。

有個名人曾經說過,05年中國生活質量最高,因為人工成本低,物價低,房價低。這句話的真實解釋是「05年的中產小資生活質量最高」,四萬億之前,太多的農民工家裡都沒有存款,兩三百元的活都要搶著干。能買得起一線城市房的太少,「中產階級」太少,「准中產」都沒多少,甚至「普通人」上不了網,能上網的都是「體面人」,當然網上和諧的多。

你們總是不理解,為什麼印度人網上總是那麼自傲自大,自吹自擂,因為達利特和首陀螺普遍是上不起網的,能在印度各種文思海輝坐辦公室「佔領quora」的那些「中產階級」,實在太少了。低種姓也沒有覺醒,沒有買不起孟買高房價房子的「准吠舍」哭天搶地,自生自滅的賤民也不會在網上追著婆羅門罵。而辦公室坐久了,不食人間煙火的那些人,真覺得印度2020能成超級大國。

「文人」和「中產」一貫都是聲音最大的。錢給了「文人」,給了「中產」,網上環境會好,甚至國際名聲都會好,但是社會會很不好。而錢給了「下層」,抽「文人中產」的血去扶貧,社會會好,網上卻要挨罵。

畢竟,世界是媒體的。

或許難得糊塗就是這樣,我戾氣沒了,不是我不想在一線市中心買個大房子,而是我看的書多了,出去走的多了,知道在中國整體來看,我們家過的已經算夠好了。

人們常常說,談歷史的人顯得很棒,而談政治的人很low。

因為談好歷史需要讀很多書,懂很多知識,而談政治只需要看幾個名詞,然後「發揮想像力」。而無知和自大的氣質是掩蓋不住的,總會暴露出來。

我看了一些城建三農民生經濟類的書,加時政經濟群,和別人探討交流了兩三年,才姑且能把這些事大致搞明白。我更是深深的知道,我不可能憑自己就把政治和經濟的問題徹底搞明白。

乃至於,我想把一些複雜的事簡簡單單的講明白,都難以抬筆,以至於這篇文章,我都是來回寫了好幾遍,用了好多天才完成的。

而動輒就「談政治」,用幾個簡單的二手名詞對未來下定論,真的很Low。

世界很壓抑,人們越來越頹廢。

經濟危機,美國紙面復甦,需求依然不足,那麼「勤勞致富」就很難,人們就會開始相信「旁氏致富」。

年輕人壓力也是很大。

日本的平成死宅,韓國的五拋一族,中國的佛系青年,都是這樣。

經濟困難就是這樣,看不到希望,不知道明天是更好,還是更糟。

美歐日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結果AT&T又絆了華為一腳,為什麼?「存量博弈」,經濟下滑時,任何一點市場,任何一個地盤,都是寶貴的。

事實上,America First背後就是就殖民思想在復甦。經濟上升期,需求還在提升的時候,大家可以共同分(bo)享(xue)一片市場,而經濟不行了,需求不夠了,就會回到「搶地盤」的老路上。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人類從歷史中學會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絕不可能從歷史中學會一絲一毫的教訓。」

蘇式社會主義已經失敗。

馬克蘇主義的方法論也早已經不適合時代了。

資本主義本身的弱點又在暴露,還越來越嚴重。

我想,如果這個人類物種的歷史遺留問題能有「解」,那一定會是一個從未有過的,全新的思想和模式。

而這遠遠不是我能夠理解的,我僅僅是解讀這些,都已經相當的費力。

畢竟,「獨立思考」四個字很廉價,也很難。光是《供給側改革》那本書,我都得「在指導下閱讀」才能姑且看懂個七八成。

每個人都有地命海心的資格,很多人都是在計程車里撩政治的。而實際上,稍微深入閱覽一些這方面的東西,就會發現,世界遠遠沒這麼簡單,沒這麼單純的美好,或者骯髒。

而人看這些事多了,更是容易秋霜早降,未老先衰。沒了戾氣,也沒了朝氣。

或許,繁華燦爛只是一瞬。

而壓抑、沉悶、絕望才是歷史本來的顏色。

這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烏托邦」。

推薦閱讀:

《國際紅色通訊》月刊2017年第1期目錄及下載地址
怎麼解釋《資本論》中「商品的拜物教」的概念,這一概念在現實中是怎麼體現的?
如何用現代經濟學的概念理解/評價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
如何評價羅莎·盧森堡的《資本積累論》?

TAG:资本主义 | 马克思主义 | 中国经济 |